- 学科
- 化(4)
- 书馆(3)
- 图书(3)
- 图书馆(3)
- 络(3)
- 网络(3)
- 网络化(3)
- 自动(3)
- 自动化(3)
- 业经(2)
- 产业(2)
- 信息(2)
- 信息产业(2)
- 总论(2)
- 济(2)
- 管理(2)
- 经济(2)
- 业(1)
- 事业(1)
- 企(1)
- 企业(1)
- 国家(1)
- 国家行政(1)
- 地方(1)
- 家(1)
- 工作(1)
- 库(1)
- 建设(1)
- 数学(1)
- 数学方法(1)
- 机构
- 大学(8)
- 学院(6)
- 中心(3)
- 图书(3)
- 理学(3)
- 理学院(3)
- 管理(3)
- 管理学(3)
- 管理学院(3)
- 中国(2)
- 中山(2)
- 中山大学(2)
- 书馆(2)
- 信息(2)
- 公司(2)
- 发(2)
- 商学(2)
- 商学院(2)
- 图书馆(2)
- 山大(2)
- 有限(2)
- 有限公司(2)
- 济(2)
- 计算(2)
- 上海(1)
- 与人(1)
- 中国科学院(1)
- 京(1)
- 人工(1)
- 人工智能(1)
共检索到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燕 徐柏琦
<正>基于大模型能力,提升数字人在形象塑造、人机交互及场景适应等方面的灵活性和效率。生成式AI和大模型为数字人产业注入动力2023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转折点,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术取得飞跃性进步,AI从“分类器”角色转变为具备强大创造力的“生成器”。这一根本性转变赋予AI前所未有的创新能力和深层次理解力,引领人们步入AI 2.0时代。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金家琴 刘炜
数字学术是数字技术和方法介入学术研究过程的研究范式。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到来,有学者称之为AI2.0时代,也使得科学研究从数据密集型向计算密集型过渡,从而进入以人工智能介入研究过程的第五范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过程将有人工智能参与,甚至主导。与数据驱动型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大模型不仅可以更加高效甚至“自动”进行数据获取、提取、管理和分析等工作,而且有可能实现海量科学数据的“理解”,从而发现新的规律和趋势。大模型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数据,还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同时,它还能应用于多种相关场景,帮助科学家发现数据或成果中的错误和缺陷,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当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对于图书馆而言,面向科研的服务将更加学术化和技术化,除了基础设施、科研交流环境建设和数据支撑服务之外,还将以AI思维和数字化方法与工具更加深入地介入科研过程,并在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以及数据伦理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厉旭杰 顾雨辰 姚持恩
传统在线编程实验平台受限于反馈信息的局限性、忽视代码风格及规范性、代码的可读性、代码的效率等多种因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集成AI大语言模型的在线编程实验平台方案,该方案在传统平台基础上,引入了大语言模型的实时代码建议、程序安全扫描和判题结果分析优化功能。通过AI大语言模型的实时分析、诊断和优化建议,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与系统的互动,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编程概念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研究证实了AI模型在编程教育中的价值,并为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封蕾 王娜 张为苗 田全红 马鹏
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人类民俗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千年智慧,将瑰宝继续流传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重视的方向。文章基于VR+AI融创一体的智慧非遗传承平台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打造一种活态展现、身临其境数字化场景一体化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平台,通过文化渗透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引导,使甘肃省非遗技艺得到保护。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一站式工艺探索+文化挖掘+技艺创新,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文化自信 融创一体 数字化场景 工艺探索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肖鹏
<正>学术研究从来不是“形而上”的思维游戏,而是依赖资源投入与基础设施的系统性行为。从学校、图书馆、档案馆等“设施硬件”到学术资助、生产、交流、评价等“制度软件”,学术基础设施是人类文明之火得以代代相传的薪柴。随着信息技术影响日深,学术社群及其基础设施正在经历轰轰烈烈的数字化和数据化变革――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不必论,数字人文的浪潮也逐步将人文领域卷入其中。恍然间,数字学术基础设施占领了高地:在通用性设施的层面,办公软件、线上会议、社交网络等嵌入了学术生命周期的不同环节;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龚芙蓉
[目的/意义]探讨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为国内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模式与案例,促进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本土化高校数字素养框架。[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证研究法,根据已有的数字素养五维度设计试卷,并基于知识内容、能力素养、情感价值三个维度对测试答案进行内容分析。[结论/发现]析出了人工智能视域下数字素养教育知识内容的四大特点,总结了人工智能工具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影响。[创新/价值]聚焦于人工智能工具对数字素养教育影响的细粒度分析,实现对多人同时利用ChatGPT类生成式AI工具进行数字素养学习的效果测试及结果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娟
生成式AI的引入与新时期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协同高效需求高度契合,这使数字政府建设脱离了对强人工智能时代的想象,走向全面的初级场景构建阶段。生成式AI嵌入数字政府建设能够大幅增强数字政府结构的协同性、提升数字政务服务的亲民性、提高公共治理的科学性。通过价值上的审思可以发现,生成式AI嵌入数字政府建设也伴随着国家数据主权安全风险、个人信息安全风险、资本侵蚀风险和资本同化风险。因此,为了推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合,应加强技术合规建设以维护国家数据主权安全,引入多部门协同配合以增强个人信息安全,规制资本行为以提高公共治理福祉,从而对生成式AI嵌入数字政府建设进行智能补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钱力 刘细文 张智雄 刘会洲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AI)正引发链式反应般的科学突破,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图书文献情报领域如何利用AI技术提供智慧知识服务与智能情报系统是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方法/过程]从图书情报行业内外综合分析AI技术与大数据为知识服务范式带来的新平台、新服务以及新机遇与新挑战,提出"AI技术+大数据"驱动的智慧知识服务生态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从智慧数据、智慧中台与智慧服务3个层面共同构建"科情大脑",提供覆盖科技管理、科技创新与社会学术信息环境的开放智慧知识服务生态环境。[结果/结论]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文献情报数据湖、智能知识服务引擎、智慧知识发现、智慧知识管理、智能情报分析系统以及智能感知环境6个方面进行探索建设,取得有意义的成效。面向未来,阐明AI技术在面向大数据治理、细粒度知识识别、精准服务提供等方面,仍需要在数据、技术以及服务模式上进一步提升。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树义 张庆薇 张晋
[目的/意义]从“协同能力”和“AI赋能”的视角,研究科研活动中软件工具的选择,并提出科研工作流构建的建议。[研究设计/方法]根据科研流程,通过网站与用户调研等方式,收集有关科研工具的信息,考虑功能特色和用户评价。以协同能力和AI赋能作为标准,对主流科研工具进行对比筛选。[结论/发现]科研软件应用的协同能力存在显著不同,与AIGC技术结合的程度也有显著差异。通过对科研工具进行优选后所构造的科研工作流,可以在不同科研过程中、不同设备上和不同用户之间实现更为有效的协同,提升科研人员的知识管理与知识生产效率。[创新/价值]为科研人员的软件选择提供参考,促进更多优秀科研工具协同和AIGC能力的提升,以及科研活动整体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科研工具 科研工作流 协同能力 AIGC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亭亭 包雅楠
数字经济下数字技术如何影响数字贸易是现有研究关注的热点,但对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数字贸易研究不足。利用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指数并结合各数字服务行业数据强度构建“出口国-进口国-行业-年份”维度的人工智能应用水平指标,围绕2017—2020年主要国家人工智能应用水平对其数字服务出口的影响展开理论剖析与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无论是出口国还是进口国,人工智能应用对促进数字服务出口都具有正向影响,在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一国基于经济层面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贸易效应相比,基于人工智能研发层面的贸易促进效应更显著,其中人工智能出版物的创新知识外溢效应比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具有更强的数字服务出口促进作用,人工智能人力资本的出口促进作用最弱;除此,人工智能应用对不同性质的数字服务行业贸易出口均有促进作用。机制检验显示,人工智能会通过提升生产率水平与削减贸易成本影响数字服务出口。本文可为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肖鹏
[目的/意义]加强数字人文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批判性话语,更好地为数字人文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支撑。[研究设计/方法]基于自建数据集与访谈素材,运用扎根理论与定性分析的方法。[结论/发现]数字人文视域下专题数据库作为“资源/数据”集合体之外具有五个新特性:工具性、问题性、体验性、社会性、稳定性;作为场域的数字人文拥有独特的工程特质、媒介属性、物质维度和生态构成。基于“工程-媒介-物质-生态”的理论框架,分析了AI对数字人文的影响,提出要关注AI对数字人文工作模式的重构、慎重思考AI背景下数字人文的媒介特性、留意渐深的数字基础设施鸿沟、构建面向AI的数字人文生态规则。[创新/价值]专题数据库是接合人文社群与技术脉络的界面,也是承载人文批判与技术转型的基石。汲取近年来“作为方法”的思想资源,把“专题数据库”作为方法,阐述了“自下而上”理解和认识数字人文的理论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明锋 吴峰 程颖 丁珊
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立足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着眼工业企业数字化发展多重特征,研究数实融合背景下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发展的逻辑、路径与实践。研究发现,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体系,数实融合可以从数字技术工具赋能、数据要素知识增值和人力资本存量提升等三个维度支撑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动态性工程,离不开战略管理、业务运营、技术开发、组织人事等多部门多条线的支持配合和协同推进。在此基础上,以国网浙江金华供电公司统计业务“AI+RPA”系统建设为实践案例,对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并揭示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