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32)
2023(16434)
2022(13674)
2021(12572)
2020(10138)
2019(22748)
2018(22342)
2017(40040)
2016(22162)
2015(24048)
2014(23178)
2013(21856)
2012(20353)
2011(18522)
2010(18780)
2009(16920)
2008(16114)
2007(14401)
2006(12764)
2005(11423)
作者
(60638)
(50481)
(50338)
(47550)
(32142)
(24155)
(22767)
(19612)
(19316)
(17856)
(17009)
(16893)
(16132)
(15677)
(15650)
(15368)
(15312)
(15019)
(14498)
(14496)
(12665)
(12632)
(12016)
(11668)
(11382)
(11361)
(11159)
(11092)
(10072)
(9975)
学科
(83160)
经济(83084)
管理(61603)
(59248)
(47441)
企业(47441)
中国(31424)
方法(29361)
(24530)
数学(24481)
数学方法(24230)
地方(22363)
技术(22022)
教育(21750)
业经(21705)
(18695)
(18506)
农业(17112)
(16346)
贸易(16331)
理论(15834)
(15821)
(14751)
(14717)
银行(14712)
(14678)
技术管理(14368)
(14248)
(14211)
金融(14210)
机构
大学(296267)
学院(295728)
(116757)
经济(114301)
管理(109668)
研究(106270)
理学(94218)
理学院(93066)
管理学(91448)
管理学院(90879)
中国(75281)
科学(65163)
(64048)
(52764)
(51364)
(50116)
研究所(48101)
(48073)
中心(47938)
师范(47587)
(46194)
业大(43590)
北京(40701)
财经(40406)
农业(39161)
师范大学(38530)
(38273)
教育(38037)
(36864)
(36759)
基金
项目(200506)
科学(160464)
研究(151645)
基金(142186)
(124962)
国家(123731)
科学基金(105834)
社会(96667)
社会科(91670)
社会科学(91655)
(81348)
基金项目(74897)
教育(74485)
(69698)
自然(65888)
自然科(64500)
自然科学(64486)
自然科学基金(63349)
编号(62823)
资助(55001)
成果(51847)
(48923)
(47405)
重点(46350)
课题(45700)
(43920)
创新(43416)
国家社会(39788)
发展(38990)
项目编号(38779)
期刊
(131136)
经济(131136)
研究(95125)
中国(71055)
教育(61379)
(46093)
学报(45856)
科学(43346)
管理(42603)
(37984)
大学(35395)
学学(31858)
农业(31729)
技术(28233)
(26825)
金融(26825)
业经(24136)
经济研究(21913)
财经(19455)
(17696)
(16963)
科技(16879)
问题(16643)
图书(16072)
职业(15535)
(15515)
论坛(15515)
技术经济(14360)
商业(14001)
(13396)
共检索到456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郝祥军  顾小清  
在数据定义万物、数据量化万物、数据联接万物的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科学在大数据的推动下取得快速发展,将目标直接指向了如何从数据中提取和建构知识。数据科学指向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创造过程系统描绘出从数据到知识发现的完整流程。本研究试图从数据科学的视角探寻以数据为核心的新知识观形成,从数据与智能技术带来的知识生产方式与知识生产要素的变化中尝试刻画出重塑的知识观轮廓,并对“教什么知识”“知识如何教”“如何化知识为素养”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做出回答,以寻求教育迎接知识创新人才挑战的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加仙  
在当前神经科学、心理学等科学学科的研究中,研究成果难以重复、教育政策与实践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等问题严重困扰着这些学科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亚里士多德三种知识创造的方法,进而阐述了伽利略的实证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比较了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两种知识创造的方法。教育神经科学的知识判断标准需要同时考虑研究成果的教育意义和科学意义。教育神经科学作为脑科学时代教育研究的新前沿,为解决传统的神经科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了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方法,为教育政策与实践提供了严谨、可靠、科学的实证研究证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本文主要考察了教育知识传统中四种主要的“人的形象”——“宗教人”、“自然人”、“理性人”、“社会人”,概述了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特征 ,分析了它们对于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知识和教育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并对它们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深入批判。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的问题 ,并就“游戏人”、“文化人”和“制造人”的形象进行了扼要介绍和分析 ,希望有助于重构 2 1世纪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人性论基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云硕  叶龙  郭名  
基于中国情境,构建工作重塑、心理所有权、员工创造力、垂直集体主义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来自12家企业375名员工及其领导的配对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重塑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心理所有权对工作重塑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积极关系起中介作用;垂直集体主义正向调节心理所有权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垂直集体主义正向调节心理所有权在工作重塑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莉  徐丽新  姚乐野  
[目的/意义]探明政府数据开放(Open Government Data,OGD)知识创造机理有助于推动其价值实现。[过程/方法]基于创造力成分模型识别出OGD知识创造主体、过程活动及影响因素,构建OGD知识创造机理模型;进一步构造OGD知识创造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与模拟探究OGD知识创造活动与影响因素间的复杂关系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结论]OGD知识创造包括两类主体、5个阶段活动以及4类影响因素(11个具体要素),各影响因素及具体要素通过不同路径作用于OGD知识创造,并由此提出OGD知识创造的发展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保忠   马一丹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已取得突出成就,但仍要不断加强元研究以提高职业教育研究质量。基于组织知识创造理论对职业教育研究进行分析,建立职业教育学科、坚持学科发展路径,与实践同频共振、关注职业教育问题,保持开放姿态、维持多样性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得以发展壮大的逻辑进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需要关注微观实践、走向设计研究,加强交流对话、提升成果可对话性,明确学科边界、推动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研究的知识创造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虹潘  
针对当前中国地区差距较大的现实,本文从沿海—内陆开发开放联动的新视角出发,对各地区"第一自然"(先天条件)进行全新的"再发现",认为在中国扩大向西、向南开放的背景下,中西部内陆原本远离东部沿海的劣势地理区位可能转化为新的优势经济区位。应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第二自然"条件进行"再创造"(重新改造),加快发展沿海次级城市,培育内陆中心城市及经济圈以提升内陆的相对区域经济地位,并在承认地区发展客观差距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地区间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缩小,逐步形成更加协调发展的中国经济地理新格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薛伟贤  孙姝羽  
通过解析知识流动和组织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构成,探究知识溢出/知识扩散、高管支持/ICT应用对组织创造力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不同组织信息化环境对知识流动与组织创造力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数据,使用层级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组织创造力受知识流动的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对其的正向影响更强;组织信息化正向影响组织创造力,相比ICT应用,高管支持对组织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更强;高管支持在知识溢出/知识扩散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ICT应用对知识扩散与组织创造力的强化作用显著强于对知识溢出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调节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旭  刘新梅  
从组织制度安排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组织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对239份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组织创造力都有正向作用;而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创造力的正向作用不显著。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顾小清  郝祥军  
人工智能再次崛起,凭借智能算法获得了自我学习能力,使得机器对知识从“人工植入”式被动接受,演变为类人的知识建构,将知识创造从有限条件拓展到无限可能。人工智能对知识生产的介入也进一步拉陡了知识的增速斜率。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知识传承活动,面对人工智能重塑知识观的现实,必须及时做出思考与回应。未来的教育将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强化人区别于机器的独特智能,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技术增能教育、技术赋能教育及技术重塑教育三个途径,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转化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推动教育的深化改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汤超颖  邹会菊  
在开放式创新的趋势下,外部知识对研发团队创造力有重要意义,人际交流是研发人员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现有研究侧重于分析社会网络所带来的外部知识异质性和复杂性对创造力的正向作用,忽略了外部知识对创造力的负向作用以及研发团队内部知识网络对该过程的影响。因此,基于人际交流的外部知识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并不清晰。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研发团队成员的人际交流所形成的内外部知识网络对所获取的外部知识特征的影响,并进而影响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关系模型以及相关命题。本文结论对研发团队的创造力管理以及相关知识环境的培育政策有借鉴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党跃武  张晓林  李桂华  
本文基于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趋向的理解和把握 ,从组织环境管理的角度对塑造适应知识服务需要的图书情报机构发展环境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分析。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邹荫生  沈媛芬  
阐述了现代图书馆员应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发展目标;应科学处理好各种关系和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与情绪;应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思维方法;对工作、对人生进行科学的总结,过好每一天,提高生命的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春雨  贺彬  任梦洁  
文章基于领导风格的作用探究员工工作重塑的形成机制及对其创造性绩效的影响。以64名团队领导,250名团队成员为研究样本,结果显示:授权型领导对员工工作重塑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重塑对员工创造性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包容性领导在工作重塑对员工创造性绩效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该研究结论对于员工工作重塑形成机制、创造性绩效提升以及领导风格塑造等均具有积极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丰  宣国良  
知识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企业所创造的大部分价值来自于对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资产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知识通过社会化模式、外部化模式、组合模式和内部化模式相互转换,并且知识以螺旋式渐进的方式不停地进行这四种模式的相互转化,本文将上述知识创造的机理称为Spiral-SECI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