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
2023(1062)
2022(983)
2021(894)
2020(735)
2019(1562)
2018(1578)
2017(2841)
2016(1586)
2015(1726)
2014(1809)
2013(1795)
2012(1752)
2011(1593)
2010(1542)
2009(1446)
2008(1444)
2007(1260)
2006(1165)
2005(1131)
作者
(4724)
(4034)
(3937)
(3873)
(2610)
(2011)
(1816)
(1553)
(1438)
(1430)
(1428)
(1427)
(1416)
(1349)
(1261)
(1254)
(1246)
(1208)
(1157)
(1090)
(1009)
(955)
(935)
(928)
(927)
(905)
(896)
(828)
(819)
(800)
学科
(6843)
经济(6835)
管理(4268)
(3273)
(3090)
地方(2750)
(2320)
企业(2320)
中国(1992)
(1912)
方法(1756)
业经(1735)
(1640)
地方经济(1563)
数学(1510)
(1479)
金融(1479)
数学方法(1468)
(1418)
农业(1346)
法令(1211)
(1174)
理法(1161)
管理法(1161)
(1035)
贸易(1033)
(996)
(984)
(962)
银行(958)
机构
大学(22395)
学院(22345)
研究(8800)
(7533)
经济(7329)
中国(7013)
管理(6672)
科学(5839)
理学(5397)
理学院(5293)
管理学(5171)
管理学院(5125)
(5016)
(4829)
研究所(4277)
(4127)
(4055)
中心(3838)
(3560)
(3413)
(3323)
师范(3283)
业大(3208)
农业(3186)
(3163)
(3099)
北京(3056)
法学(2810)
师范大学(2741)
财经(2685)
基金
项目(14479)
科学(10822)
研究(10377)
基金(9903)
(8976)
国家(8903)
科学基金(7137)
社会(6303)
社会科(5929)
社会科学(5928)
(5541)
基金项目(5085)
(4921)
自然(4528)
教育(4493)
自然科(4403)
自然科学(4402)
自然科学基金(4320)
编号(4111)
资助(3930)
成果(3586)
重点(3453)
课题(3203)
(3121)
(2991)
(2878)
计划(2756)
创新(2734)
科研(2714)
(2712)
期刊
(10485)
经济(10485)
研究(6848)
中国(5797)
学报(4448)
(4113)
科学(3728)
大学(3149)
管理(3123)
学学(2992)
(2889)
(2791)
金融(2791)
教育(2764)
农业(2666)
技术(1939)
业经(1786)
资源(1623)
(1574)
财经(1536)
问题(1439)
经济研究(1423)
(1336)
(1259)
(1231)
国际(1224)
(1182)
科技(1097)
图书(1071)
林业(1035)
共检索到37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马长山  
近年来,我国关于法律与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颇丰,并呈现出两种研究进路。AI法律进路旨在把AI纳入法律规制框架之内,而法律AI进路则力图把法律转化为智能系统,这就决定了二者不同的方向与立场、领域与路径,也带来了不同的问题与前景。深入分析表明,我们需要从浪漫理想回归现实主义,开辟汇合二者、扬长避短的"第三道路",增强法学与技术的对话合作,促进法律与人工智能的双向融合,从而有效推进法律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研究。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文涛  
AI换脸源于深度伪造技术,涉及大量人脸信息,兼具数据属性。AI换脸的逼真度高、操作门槛低,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技术的滥用导致了较高的著作权、人格权等私权利侵犯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和犯罪防控风险。目前域外对AI换脸技术的法律规制主要存在分散式立法规制和统一立法规制两种模式。我国尚未建立系统化的规制体系,今后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明确以区分应用场景前提下的合理使用为基本规制原则;二是构建事前、事中规制体系,明确研发者的技术伦理和制作者的标识义务、声明义务,保障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加强传播平台的内容审查义务;三是构建以数据、算法为核心的监管体制;四是严格民事法律责任追究,加大刑法制裁力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海洋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依托于海量的训练数据来实现模型的迭代升级,训练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着生成式AI的性能和泛化能力。然而,训练数据本身潜藏着来源合法性、质量可信性、规模偏离性等风险,自我规制与政府规制路径都难以契合生成式AI的市场布局与更迭速度,亟须在包容审慎理念下对生成式AI训练数据予以元规制。在元规制理念下,国家通过规范引导模型研发者将经设计的数据保护与科技伦理理念内嵌于生成式AI的训练数据中,促成数据保护从利用环节延伸至研发环节,通过可信的数据来源、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影响评估等措施促成模型研发者自我观照式的内省,并经由数据保护的监管沙盒实现自我规制的规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罗世杰   贺国荣  
随着生成式AI时代的到来,金融科技实现智能技术层面的飞跃即将成为现实,而风险治理制度层面的跟进尚未实现。生成式AI阶段金融科技数据风险的防范与规制应成为全新且热潮的法律课题,亟待以更先进、更全面的法律路径对其进行治理。立足生成式AI阶段金融科技的数据质量合规风险、隐私合规风险以及垄断合规风险,合规治理的法律化体系构建被赋予必要性与正当性。但由于其是一种新的法律提法,故而我国的生成式AI阶段金融数据合规体系的构建存在法律制度供给留白、行政引导与监管困境以及司法保护不敷三个层面的法律化障碍。应具有针对性地从立法指引、行政执法、司法运行三个层面实现其法律化体系构建的尝试与突破,但金融数据合规法律化不是生成式AI阶段金融科技数据风险治理的终点,而只是金融科技发展进程中风险治理的阶段性成果,其仍需更多法律化手段的出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邹晓美  高泉  
本文认为,第三方物流合同是第三方物流活动的法律形式,与一般民商事合同相比,它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多环节,合同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也更为复杂,除运输、储存等一般物流服务法律关系外,也有代理、居间和行纪等法律关系。因此,第三方物流合同将受到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法律规范的调整,而不同法律调整的结果可能会使物流争议发生时其处理结果大为不同,其法律适用过程也具有特殊性,不同法律关系法律适用的具体原则和方法也不同。作为第三方物流合同当事人,必须签订好物流服务合同,明确有关合同不同的法律关系和法律性质,确定责任分担,控制合同风险;提高物流法律意识,既要具备物流专...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晓梅  
概括了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概念和特征,详细地分析了其法律关系和法律适用问题,逐层梳理了合同中的多重法律关系,并列举了法律适用方面的相关问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岩松  
阐述了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概念、特征及主要内容,分析其法律性质,在介绍与第三方物流合同相关的法律关系基础上,从合同的法律适用、归责原则、法律风险及规避等方面分析第三方物流合同。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袁媛  
简述了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概念及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并通过对第三方物流经营人法律风险的分析,指出其防范措施,为不断完善物流法制环境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徐楠楠  
指出现阶段我国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且物流公司本身拥有的法律风险意识淡薄,再加上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行为等一系列原因,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法律以及经营风险,同时也对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针对物流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分析了主要的风险类型和导致风险发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有效防范风险等展开深度阐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魏博洋  张严冰  
第三方物流服务行业涉及的范围广、服务周期长,因此产生的法律纠纷较多,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为研究对象,分析合同中涉及的法律关系、履行中的风险与保险制度,以及违约责任追究制度等法律问题,旨在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邱海萍  
通过阐述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概念,分别从法律属性、法律关系、法律适用及法律风险四方面对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于实务的角度对其进行法律层面的梳理,旨在为物流业界中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法律适用及纠纷的解决提供一些法律思路,同时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伟萌  
第三方软件是指主程序软件著作权人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影响或改变主程序软件具体应用功能的辅助性软件。第三方软件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第三方软件开发要避免侵权的法律风险。第三方软件可以分为授权的第三方软件和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软件。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软件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软件著作权人的著作权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淑波  李雨旋  
伴随着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扩张,中国正在迈入"无现金社会"。第三方支付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存在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建议在监管体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沉淀资金管理等方面完善第三方支付的法律监管。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徐博强  
第三方支付平台化解了电商固有的信用与安全问题,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而其自身的便捷与高效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刺激金融创新。然而第三方支付也潜藏着诸多的法律风险,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这些风险逐渐加剧,可能演变为实际的危害,从而触及刑事法网。对此,刑法的介入必要而现实。另一方面,刑法的介入应秉承谦抑谨慎的态度,坚持二次违法性原则和鼓励金融创新原则,进行限缩性规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邱海萍  
通过阐述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概念,分别从法律属性、法律关系、法律适用及法律风险四方面对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于实务的角度对其进行法律层面的梳理,旨在为物流业界中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法律适用及纠纷的解决提供一些法律思路,同时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