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3)
2023(13118)
2022(10724)
2021(9851)
2020(7697)
2019(17677)
2018(17375)
2017(32330)
2016(17603)
2015(19862)
2014(19410)
2013(18879)
2012(17542)
2011(16030)
2010(16629)
2009(15181)
2008(14847)
2007(13370)
2006(12139)
2005(11090)
作者
(50798)
(42392)
(42029)
(39786)
(26873)
(20239)
(18822)
(16359)
(16122)
(15250)
(14456)
(14257)
(13708)
(13655)
(13080)
(13038)
(12471)
(12253)
(12117)
(12110)
(10713)
(10420)
(10373)
(9741)
(9617)
(9547)
(9459)
(9402)
(8691)
(8511)
学科
(78710)
经济(78566)
管理(49906)
(49796)
(39670)
企业(39670)
方法(29008)
中国(25334)
数学(25025)
数学方法(24462)
(23115)
地方(22516)
业经(19888)
技术(18156)
农业(15410)
理论(14239)
(13692)
(13675)
(13650)
(13428)
银行(13398)
(13336)
贸易(13315)
(13113)
金融(13113)
(13061)
(12892)
(12824)
环境(12145)
地方经济(12124)
机构
学院(247356)
大学(241922)
(101402)
经济(99167)
管理(93219)
研究(87608)
理学(78984)
理学院(78040)
管理学(76308)
管理学院(75857)
中国(66657)
科学(53160)
(52690)
(44584)
(44154)
(41784)
(39910)
中心(39852)
研究所(39779)
业大(35813)
(35086)
师范(34724)
北京(33996)
财经(33985)
(32639)
农业(32224)
(31978)
(30707)
经济学(30298)
技术(29659)
基金
项目(161712)
科学(127773)
研究(122049)
基金(113187)
(98711)
国家(97820)
科学基金(84037)
社会(76558)
社会科(72571)
社会科学(72555)
(67356)
基金项目(58299)
教育(57288)
(55242)
自然(52179)
自然科(51030)
自然科学(51020)
编号(50279)
自然科学基金(50044)
资助(46294)
(40858)
成果(40811)
重点(37147)
课题(37117)
(36761)
创新(34392)
(34164)
发展(32971)
(32411)
国家社会(31498)
期刊
(119732)
经济(119732)
研究(76456)
中国(61488)
(40348)
管理(39387)
教育(38841)
学报(35408)
科学(34654)
(32829)
农业(28082)
大学(27807)
技术(27540)
学学(25680)
(25183)
金融(25183)
业经(21608)
经济研究(19428)
财经(16429)
(16226)
问题(15068)
(14356)
技术经济(13874)
科技(13405)
统计(13162)
图书(12988)
(12849)
职业(12371)
(12330)
论坛(12330)
共检索到392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再胜  
数智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的升级迭代和加速落地,正在掀起“知识版的生产率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AI大模型规模化应用而形成的智能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样态。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AI大模型赋能效应为契机,开辟促进新质生产力涌现的新赛道是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但是,中国AI大模型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还面临着高质量中文语料库匮乏、先进算力供给不足、基础硬软件受制于人和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难题,通用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还存在不少堵点、卡点和风险点。迈向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努力构建以AI大模型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新发展格局,重点是要:加快建设高质量中文数据资源库、加快自主算力资源和供给能力建设、加快自主建设高水平AI大模型技术生态体系,夯实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基底;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支持和规范数字劳动新职业、重视和引导众包微劳动转型升级、促进和改善按需劳动工作体验,推动数字劳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包容审慎、常态化监管以及AI大模型行业自律自治,完善AI大模型治理生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中缘   郑煌杰  
新质生产力注重以创新驱动发展,用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已然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数据要素与新质生产力具有深度耦合与相互塑造之关联,前者通过自身特性与其他生产要素融合,发挥出乘数效应,并作用于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环节,催生新质劳动资料、孕育新质劳动对象、培育新质劳动力,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然而,当前数据要素面临着规则不完善、市场不成熟、监管不到位、安全不足够之现实障碍,难以充分发挥出其赋能效应。鉴此,亟需在法治框架下,健全数据要素确权、定价、交易规则,确保数据合法流通与利用;推进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发展,构建全国性数据交易市场;革新传统市场规制法,加强数据要素市场监督建设;构建数据控制者义务体系,优化数据流通利用保障机制,以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政   郑霖豪   程梦瑶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延续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关键特征为: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和以产业培育为主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发展目标、增强发展动力、改善发展结构、拓展发展内容以及优化发展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构想:逐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补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短板,利用数字融合改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红利”以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和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动力,提升金融系统的数字化生产效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新参考依据。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和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动力,提升金融系统的数字化生产效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新参考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晓燕   韩一军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粮食产业发展中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升级,推动粮食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组织优化、经营增效、韧性增强和安全发展,从而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结合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前沿技术发展滞后、高水平人才支撑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协同不足以及科研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四大重点方向: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不同层次科技人才梯队优化建设、不同类型组织体系的协同创新以及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升级。最后,从顶层设计、重点任务支撑和政策支持三个角度,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云飞   张政利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职院校责任重大。农业高职院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包括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农业高职院校作为服务“三农”事业发展的重要机构,应全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人才培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产教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思维导向,科教融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变革动力,社会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行动策略,国际合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质量加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燕   贾步云  
新质生产力是与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遵循新发展理念下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规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新科技引领、新要素挖掘、新产业集聚赋能高效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面临创新技术供给不足、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有待升级、配套联动滞后乏力等一系列梗阻和制约,需要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潜能,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释放产业载体动能,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发力数字经济赛道,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发展;深化生产关系变革,扩大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整合人才主体资源,推动人力资本质量跃升赋能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振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差距、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举措。数字技术是影响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变量。在微观要素层面,数字技术促使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能大幅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产业中观层面,数字技术促进了农业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及其内部的协作,不断催生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了农业深度转型升级;在宏观层面,数字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农业生产组织化以及农村产权制度完善,优化了农业生产关系,使其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然而,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农业基础数据的采集、联通落后于数字技术应用需求,农户涉农数字技术采纳意愿不强,数字技术开发面临经济性困境,政策和改革工具与数字技术工具不匹配,以及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滞后迟滞数字技术应用等问题障碍;同时,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还存在数字斥农、平台企业不正当竞争、数据安全等风险隐患。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规避可能的风险隐患,急需优化相关制度和政策创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振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差距、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举措。数字技术是影响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变量。在微观要素层面,数字技术促使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能大幅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产业中观层面,数字技术促进了农业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及其内部的协作,不断催生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了农业深度转型升级;在宏观层面,数字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农业生产组织化以及农村产权制度完善,优化了农业生产关系,使其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然而,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农业基础数据的采集、联通落后于数字技术应用需求,农户涉农数字技术采纳意愿不强,数字技术开发面临经济性困境,政策和改革工具与数字技术工具不匹配,以及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滞后迟滞数字技术应用等问题障碍;同时,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还存在数字斥农、平台企业不正当竞争、数据安全等风险隐患。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规避可能的风险隐患,急需优化相关制度和政策创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蓓   阮红芳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是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步。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依赖传统发展格局、发展结构不善、发展模式科学性不足、发展功能发挥作用不佳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创新,在价值论逻辑上具有独特优势及发展价值,在认识论逻辑上创造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在方法论逻辑上以技术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式包括主体需求维、功能价值维、主体关系维、技术方法维,能够在凝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发挥裂变重组与跨界融合功效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高效处理职业教育公共事务。面向未来,在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新模式,借助科技创新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与发展水平,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职业教育风险防控机制,并制定法律法规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升级迭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国良   朱楠楠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进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核心议题,是指引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有现实紧迫性、显著必要性、高度契合性,展示出清晰的驱动逻辑与运行机理:在勃发开端环节变革要素系统,提升农业驱动能力;在核心中枢环节优化技术系统,强化农业支撑载体;在终端输出环节联动产业系统,革新农业发展方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需要发展“大农业”,提升“大科技”,倡导“大融合”,促进“大开放”: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驱动产学研的深度融通创新,转化农业成果贡献;破解城乡一体发展障碍,注入乡村治理活力;面向国际拓展竞争优势,助力农业贡献世界。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晓林  
AI正引发知识服务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迫切需要推动AI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打造符合新的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本文提出,从第一性原则思维出发,面向复杂适应性系统,以问题驱动和场景驱动的创新和设计驱动的创新,不断演进发展AI赋能的图书馆服务的新质生产力。在回归原点分析“人们到图书馆干什么”的基础上,基于大语言模型+AI智能体提供的能力,提出Library-Inside作为AI赋能图书馆新质生产力的一种基础模型,并描述了三种可能的实现模式:Library-Inside 1.0作为用户知识应用的智能助手,Library-Inside 2.0作为用户知识生产的智慧座舱和Library-Inside 3.0(Library×)打造用户AI赋能知识生产力的生态养育站。本文指出,要以战略创新推动图书馆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注意克服战略创新中的内在的结构性缺失和系统性偏差。图6。参考文献36。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璇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关系未来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依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基于科技—人才—制度“三位一体”的框架,即以科技为根本动力、以人才为主体依托、以制度为必要保障。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仍面临着科技赋能不足、人才支撑不够、制度保障不力三大困境,突出表现为农业科技与产业相互脱节、农业科技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量质齐缺”、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不相协调。为此,未来我国要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尽快补齐短板弱项,即通过促进农业“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释放科技的“乘数效应”;通过坚持农业农村人才“育、用、留”并举,构筑人才“三脚架”结构;通过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柏略   刘衍峰  
职业教育是技术创新、传递与推广、应用的社会活动,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双向互构的内在逻辑,体现为技术创新与人才需求的循环驱动、产业与教育的互动合作、知识与技能的双向补充等。当前,职业教育在赋能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境,包括教育内容更新滞后、产教融合浅层化、教育模式与方法更新不足以及教师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为此,职业教育必须通过加速产教融合、加快更新教育内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以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生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