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6)
- 2023(9705)
- 2022(8734)
- 2021(8285)
- 2020(6912)
- 2019(15967)
- 2018(15976)
- 2017(30431)
- 2016(16870)
- 2015(19003)
- 2014(19014)
- 2013(18977)
- 2012(17419)
- 2011(15616)
- 2010(15395)
- 2009(13869)
- 2008(13144)
- 2007(11352)
- 2006(9563)
- 2005(8210)
- 学科
- 济(62272)
- 经济(62198)
- 管理(46314)
- 业(44142)
- 企(36646)
- 企业(36646)
- 方法(30557)
- 数学(26368)
- 数学方法(26071)
- 农(17004)
- 学(16611)
- 中国(15948)
- 财(15101)
- 业经(14036)
- 地方(13286)
- 农业(11605)
- 理论(11250)
- 制(11195)
- 和(10710)
- 贸(10692)
- 贸易(10687)
- 技术(10579)
- 环境(10357)
- 易(10351)
- 教育(9635)
- 务(9614)
- 财务(9557)
- 财务管理(9541)
- 企业财务(9041)
- 划(8904)
- 机构
- 大学(238435)
- 学院(236046)
- 管理(94130)
- 济(85589)
- 经济(83409)
- 理学(82448)
- 理学院(81462)
- 管理学(79969)
- 研究(79846)
- 管理学院(79573)
- 中国(55628)
- 科学(54603)
- 京(51151)
- 农(44651)
- 所(41282)
- 业大(40887)
- 研究所(38201)
- 财(37955)
- 农业(35491)
- 中心(35233)
- 江(33475)
- 北京(31952)
- 范(31257)
- 财经(30876)
- 师范(30867)
- 院(29379)
- 经(28149)
- 州(27399)
- 技术(27217)
- 师范大学(24978)
- 基金
- 项目(171709)
- 科学(132929)
- 基金(123040)
- 研究(121389)
- 家(108878)
- 国家(107995)
- 科学基金(91594)
- 社会(72938)
- 社会科(68945)
- 社会科学(68927)
- 省(68703)
- 基金项目(66358)
- 自然(62708)
- 自然科(61193)
- 自然科学(61171)
- 自然科学基金(60032)
- 划(58055)
- 教育(55614)
- 资助(50768)
- 编号(49424)
- 成果(39736)
- 重点(38655)
- 部(36633)
- 发(36342)
- 创(35993)
- 课题(34394)
- 创新(33531)
- 科研(33434)
- 计划(33240)
- 大学(31491)
共检索到330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铭 李玲 杨红艳 刘家麒 刘延吉
以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为唯一氮源,采用PAF、DF和ADF培养基定向富集的方法筛选具有ACC脱氨酶耐盐活性的促生菌株,并确定其产酶条件。结果表明:筛选出53株活性菌株,其中jz1和jz5的活性较高,分别为0.2802U·mg-1和0.2415U·mg-1;其产酶条件的最适pH值为7.5,最佳培养时间为24~42h,最适温度为25~30℃,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上升。筛选出的活性菌株对黄瓜种子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其中jz1和jz6处理较为明显,处理后黄瓜根长103.19mm,下胚轴长52.89mm。
关键词:
ACC脱氨酶 耐盐 促生菌株 产酶条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壮 李海超 孙永林 刘西平
【目的】从西北地区旱地小麦根际土壤中筛选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的细菌,为探讨该类细菌在作物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富集培养,以ACC为惟一氮源进行筛选,从旱地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产ACC脱氨酶的菌株,并测定其ACC脱氨酶活性。对筛选所获菌株的菌落形态进行观察,并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和利用16SrDNA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对筛选菌株的潜在促生能力(包括产3-吲哚乙酸(IAA)、铁载体的能力和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株产ACC脱氨酶菌株,将其分别命名为BL、CL1、CL2、DL和DS;BL、CL1、CL2、DL和DS产生ACC脱氨酶的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盛浩 汪丹丹 李海超 刘西平
【目的】对杨凌和长武两地小麦根际土壤中能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细菌的多样性进行调查比较。【方法】以ACC为唯一氮源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富集和纯化产ACC脱氨酶细菌,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富集产物进行多样性检测,构建16SrDNA基因克隆文库,对所分离的产ACC脱氨酶细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R语言绘图,对两地区该类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长武地区小麦根际土壤2个样品中优化后的序列共计55 715条,基于97%的相似性被划分为35个OTU,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43和
关键词:
ACC脱氨酶 根际细菌 种群多样性 小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窦雅静 康丽华 陆俊锟 侯俊杰 朱亚杰
根瘤菌能够利用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催化ACC脱氨基,从而降低植物体内抑制其生长的乙烯含量,促进植物生长。本研究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菌株的ACC脱氨酶活性并对其acd S基因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扩增174株供试菌株中,151株检测出ACC脱氨酶活性,但酶活性差异较大。121株扩增出acd S基因,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中慢生根瘤菌属菌株的acd S基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菌株ACC脱氨酶活性的高低与acd S基因存在与否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ACC脱氨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将为快速筛选高效根瘤菌菌株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宝军 罗琼 高淼 胡海燕 徐晶 周义清 孙建光
【目的】了解小麦内生固氮菌数量,筛选具有ACC(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活性的小麦内生固氮菌,确定筛选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与分类地位,为微生物肥料生产收集菌种资源。【方法】样品表面灭菌后采用无氮培养法筛选内生固氮菌,乙炔还原法测定菌株固氮酶活性;采用ACC唯一氮源法筛选ACC脱氨酶阳性菌,比色法定量测定ACC脱氨酶活性;PCR扩增得到菌株16S rDNA,通过序列测定和相似性分析研究菌株的系统发育;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种。【结果】小麦体内固氮菌数量为(0.2—17.8)×105cfu.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盛浩 汪丹丹 李海超 刘西平
【目的】对杨凌和长武两地小麦根际土壤中能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细菌的多样性进行调查比较。【方法】以ACC为唯一氮源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富集和纯化产ACC脱氨酶细菌,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富集产物进行多样性检测,构建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对所分离的产ACC脱氨酶细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R语言绘图,对两地区该类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长武地区小麦根际土壤2个样品中优化后的序列共计55 715条,基于97%的相似性被划分为35个OTU,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43
关键词:
ACC脱氨酶 根际细菌 种群多样性 小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封晔 来航线 郑真
为了得到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和确定其最优生产发酵工艺,采用比色法对供试的Z1、Z2、Z3、W2、W5、FG10、FG209、H8和A8等9株真菌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最佳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G10和FG20为高产纤维素酶菌株;FG10的最适产酶条件为豆粕0.3 g/kg,pH 4.8,35℃培养48 h;FG20的最适产酶条件为油渣0.2 g/kg,pH 4.4,35℃培养48 h;2株菌均属曲霉属,其中菌株FG10为烟曲霉,菌株FG20为米曲霉。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菌株筛选 产酶条件 曲霉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喆栋 曾小波 李友国
利用大肠杆菌S17-1与根瘤菌进行两亲本接合转移,将苜蓿中华根瘤菌Sm1021中的ACC脱氨酶基因导入大豆快生根瘤菌HH103,在苜蓿中华根瘤菌Sm1021中过表达ACC脱氨酶基因,探讨ACC脱氨酶对根瘤菌共生固氮及竞争结瘤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过表达ACC脱氨酶的重组根瘤菌Sm1021,宿主植物地上部分鲜质量与结瘤数量有所增加;接种外源导入ACC脱氨酶的重组根瘤菌HH103,能够增加结瘤数,提高植物地上部分干质量且竞争结瘤能力增强。但是,接种2种重组根瘤菌后,宿主植物的根瘤鲜质量和根瘤固氮酶酶活性无明显变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延吉 王靖 田晓艳 栾美英 李冠男 王坤
利用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为唯一氮源,从辽宁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植物根际盐碱土中,快速筛选出了82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菌落。其中7株的ACC脱氨酶活性较高,初步的耐盐检测发现,各菌株在6%盐浓度的TSB培养基中仍可生长,并且菌株对草籽生长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其中菌株GP1和GP2的促生作用最为显著,根系长度分别比对照提高29%和28%,且GP1和GP2的ACC脱氨酶比活力分别比作为对照的枯草芽孢杆菌的酶比活力提高了867%和719%。
关键词:
植物促生菌 ACC脱氨酶 促生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刘兆普 赵耕毛 隆小华 刘冲
从山东滨海盐碱地种植菊芋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能产菊粉酶的菌株46株,经过进一步的摇瓶复筛,获得了产菊粉酶能力较高的1株菌株,经初步鉴定为青霉Penicilliumsp.B01。在对其发酵条件优化后,确立了Penicilliumsp.B01最适宜的产酶条件为(g.L-1):菊芋提取液(EJA)120、酵母膏(YE)25、NH4H2PO42.5、NaCl 5.0、FeSO4.7H2O0.1、ZnSO4.7H2O 0.1,初始pH7,接种2.5×106mL-1的孢子悬浮液3.75%,250 mL的三角瓶中装40 mL的发酵培养基,在30℃、170 r.min-1下发酵3 d后菊粉酶活性最高可达25....
关键词:
筛选 青霉 菊粉酶 产酶条件 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六容 何冬兰 刘梅芳
利用设计的低廉简便的凝胶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谷氨酰胺转胺酶(microbialtransglutami-nase,MTG)的菌株,初步鉴定属于放线菌纲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sp.)。摇瓶发酵试验表明,其最适产酶氮源和碳源分别是蛋白胨和葡萄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产酶培养基为(g/L):葡萄糖20.0,蛋白胨20.0,酵母提取物3.0,MgSO4·7H2O2.0,K2HPO4·3H2O2.0,KH2PO42.0,CaCO35.0。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时间和最适pH分别为72h和7.0;在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MTG酶活达1.04U/mL。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胺酶 筛选 产酶条件 凝胶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宇 周文化 邓学良 伍金娥
为获得高产脂肪酶菌株,对包括白地霉在内的数十种微生物进行了筛选。在采用油脂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之后,用酸碱滴定法对菌株所分泌的脂肪酶活力进行测定,筛选获得了高产脂肪酶的白地霉菌株,其酶活力达10.79 U/mL;然后对该菌株的产脂肪酶培养基配方、pH值、温度、摇床转速等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适产脂肪酶条件是:培养基配比的橄榄油2%、牛肉膏2%、蔗糖0.5%、(NH4)2SO40.1%,最优培养条件为pH值7.0、温度28℃、摇床转速225 r/min。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明 沈进军 吕春娥 张顺萍 赵剑锋 薛勇 程祖锌
从本实验室保存的57株菌株中筛选出一株可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哈茨木霉APS62,其滤纸酶活力(FPA)为4.981 IU.g-1,是对照里氏木霉模式菌株APS63的3.02倍.产酶条件优化研究的结果表明,以稻草粉为底物,APS62菌株产滤纸酶的最适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3 d,稻草粉与麸皮比5∶0,接种量6%,氮源为NH4NO3(总氮量0.4%),培养基起始pH为5.0,吐温80含量0.1%.此条件下的FPA为6.125 IU.g-1,比优化前提高8.1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乔雪 李海群 吴月 姜治民
本研究旨在从土壤中筛选能产生几丁质酶的菌株,通过优化产酶条件提高菌株酶活,为获得新的生防菌株及防治植物病害奠定基础。从土壤中共筛选出73株不同菌株,其中产几丁质酶活最高的菌株酶活达0.795U·m L-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鉴定其为酒红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vinaceus),命名为Streptomyces vinaceus S7。通过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产酶条件,优化之后,当玉米糊精和大豆蛋白胨添加量分别为10g·L-1,温度35℃,接种量10%,装液量50m L,在此条件下培养4d,酶活达到2.25 U·m L-1,比优化前提高1.83倍。该菌株几...
关键词:
几丁质酶 筛选 酶活力 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海英 李海山
为了筛选漆酶高产菌株,优化其液态发酵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利用平板筛选获得菌株,通过测定漆酶活力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一株产漆酶活力较高的白腐真菌,命名为J-1;菌株J-1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麸皮4%,蛋白胨1.5%,CuSO41.0 mmol/L,对羟基苯甲酸10 mmol/L,氯化镁10 mmol/L;适宜的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中装40 mL培养基,培养基初始pH为5.0,接种量为6%,培养温度为30℃,转速为200 r/min,培养时间为9 d。
关键词:
白腐真菌 漆酶 筛选 条件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