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0)
- 2023(1713)
- 2022(1470)
- 2021(1484)
- 2020(1286)
- 2019(2808)
- 2018(2818)
- 2017(4689)
- 2016(3001)
- 2015(3333)
- 2014(3270)
- 2013(3216)
- 2012(3038)
- 2011(2665)
- 2010(2811)
- 2009(2569)
- 2008(2751)
- 2007(2643)
- 2006(2255)
- 2005(2036)
- 学科
- 济(7394)
- 经济(7391)
- 管理(5543)
- 学(5509)
- 业(4617)
- 企(3842)
- 企业(3842)
- 方法(3773)
- 数学(3249)
- 数学方法(3039)
- 林(2911)
- 森(2908)
- 森林(2908)
- 教学(2207)
- 理论(2176)
- 农(1922)
- 财(1876)
- 中国(1834)
- 生态(1680)
- 业经(1415)
- 水产(1352)
- 及其(1334)
- 地方(1316)
- 和(1306)
- 制(1303)
- 务(1293)
- 财务(1265)
- 财务管理(1262)
- 农业(1256)
- 学法(1210)
- 机构
- 大学(41143)
- 学院(40757)
- 研究(18779)
- 科学(16277)
- 农(14542)
- 中国(13605)
- 业大(12548)
- 所(11977)
- 京(11473)
- 研究所(11241)
- 管理(11067)
- 农业(11066)
- 济(10069)
- 经济(9696)
- 林业(9324)
- 理学(9066)
- 省(8999)
- 理学院(8913)
- 院(8406)
- 管理学(8312)
- 管理学院(8245)
- 室(8178)
- 中心(8033)
- 北京(7923)
- 实验(7721)
- 江(7680)
- 技术(7409)
- 实验室(7282)
- 农业大学(7141)
- 研究院(6983)
共检索到66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龙安 余学军 韩春 宣涛涛 李中居
通过分析施用不同型号的ABT生长剂对毛竹笋材两用林的发笋率、笋产量和新竹产量的不同影响,选择最佳ABT剂型或组合。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40mg·L-1的ABT4号和ABT5号混合使用对竹笋与竹材的产量提高为最佳,与对照组相比,发笋率提高了285%,笋产量提高了292%,新竹竹材产量提高了300%。在笋材两用林中施用ABT生长剂,竹笋与竹材的产量均有大幅度的增加。表3参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陆媛媛 郑林水 刘仙(石玄) 周紫球 吴礼栋
对毛竹笋竹两用林地下鞭系结构进行了8 a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在冬笋、春笋、竹材的产量与对照产量持平的条件下,每公顷还能获得2 527 kg的鞭笋产量;地下鞭系中的岔鞭鞭径比主鞭鞭径小0.1 cm,但整体平均鞭径却增加了0.32 cm,且没有因多年的鞭系调控而变小;竹鞭的节间长度比对照增加0.31 cm;每条竹鞭主鞭生发岔鞭的条数平均增加2条;竹鞭的鞭段总长度、平均总条数也分别增加了545.0 cm和4.3支;分布在土层深度15 cm以内的竹鞭鞭段总长度增加18%、竹鞭条数增加10%。
关键词:
毛竹 笋竹两用林 竹鞭 调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双林 吴柏林 张德明 盛方清 胡建军
研究了笋材两用毛竹丰产林的冠层结构特征与林地生产力功能间的关系 ,表明在一定立竹密度范围内 ( 2 2 50~ 3 150株· hm-2 )笋材两用毛竹林在人工经营措施的干扰下 ,竹冠冠幅受密度影响程度低 ,同胸径、枝下高、全高关系紧密 ,顺序为胸径 >全高 >枝下高 ;立地等级对竹林产量有显著影响 ,具体体现在对立竹度的显著影响 ,对冠幅影响不显著 ,笋材两用毛竹丰产林应选择半阳坡、半阴坡的缓坡林地 ( I类立地 ) ;毛竹林冠层具明显的垂直和水平二维分布规律 ,该分布规律有利于立竹充分利用地上营养空间。建立了竹林竹材产量同立竹结构因子间的数学模型 G=- 3 0 2 .2 7+42 .0 ...
关键词:
笋材两用毛竹林 冠层结构 生产力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施拥军 刘恩斌 周国模 沈振明 俞淑红
毛竹笋期生长与毛竹生长快、产量高、固碳功能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研究毛竹笋期生长模型意义重大。本研究指出毛竹笋期生长受很多随机因素的干扰,其实质上是随机过程,并应用随机过程理论与Sloboda生长方程构建了毛竹笋期生长的随机过程模型,及对该模型的特征函数进行研究。用本文构建的模型结合实测数据资料表明:1)毛竹笋期生长在大约55天完成,其生长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1~25天为第1阶段,该阶段毛竹生长比较缓慢,25~55天为第2阶段,该阶段毛竹处于爆发式生长;2)对于给定的生长时间(本文指天数),毛竹的累积生长量是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曲线由左偏峰逐步转化为正态分布,且其分布的峰值起初显著下降,后逐步...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翁甫金 汪奎宏 何奇江 吴蓉
毛竹笋用林地下鞭根系统的吸收能力是影响竹笋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充分认识毛竹鞭根系统吸收能力的变化规律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对浙江省内较为典型的 3种毛竹笋用林实施根系取样 ,并采用吸附甲烯蓝法进行根系吸收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 :2~ 4年生毛竹根的吸收能力最强 ,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转弱。 2年生竹鞭根吸收能力较弱 ,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3~ 4年生鞭根根系最强壮 ,吸收能力最强 ;5~ 6年生竹鞭开始老化 ,根系吸收能力下降。表 3参 3
关键词:
毛竹 笋用林 根系 吸收能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爱武 傅秋华 方伟 邱永华 翁益明 陈鸣
以毛竹笋用林配方施肥等为核心技术在浙江省遂昌县进行试验示范,并构建了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相一致的综合配套的经营技术包;应用参与式技术推广模式,通过建立毛竹高效经营试验示范基地等方式,开展技术推广。经3a实施,遂昌县竹业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达到了高效经营示范的效果;竹林高效经营技术普及面从1999年的7 0%提高到2002年84 6%,技术传播起到了良好效果,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表8参8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德会 徐柏忠 沈湘林 顾志康
通过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测定和竹笋产量的调查,发现①浙江湖州市毛竹笋用林土壤的全氮和速效磷供应水平相对于农业土壤来说是比较低的,故通过施用氮肥和磷肥,竹笋的增产潜力还会得到较大的发挥。②在土壤全氮和速效磷供应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竹笋年产量2/(kg/hm~2)的高低与土壤速效钾含量x(mg/kg)有直接的关系,大体上可用方程y=-9568.25+498.40x-1.85x~2表示,相关系数r=0.746.③当土壤速效钾含量M低于71mg/kg时,应配合氮、磷施用钾肥。速效钾肥的最低施用量M′(kg/hm~2)可按M′=630-9M确定。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双林
竹林地覆盖是利用有机材料的增温、保温和保湿作用,促进笋芽分化,提早萌发,显著提高竹林经济产出的技术措施,在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早园竹Ph.propinqua和红哺鸡竹Ph.iridescens林中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从林地覆盖对毛竹Ph.pubescens林立地生产力和丰产林分结构维护,竹子抗逆能力和地下害虫发生的影响及生态环境保护,林地覆盖毛竹林选择条件,技术熟化度等方面进行了问题剖析,并提出了林地覆盖毛竹林土壤劣变,留笋养竹,节本省力环保栽培和地下害虫防控等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性和生产性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涂佳 艾文胜 杨明 蒲湘云 孟勇 李美群
以商业醋酸菌、红曲醋分离的醋酸菌、山西陈醋分离的醋酸菌和笋醋自然发酵的醋酸菌为发酵菌种,采用纯化培养、产酸定性试验初筛出4株醋酸菌。再经过耐酒精试验,产酸速度试验和遗传稳定性试验,得到一株醋酸菌Z2。结果表明:确定醋酸菌Z2产酸速率快、产酸酸度高,遗传较稳定,对其进行16Sr DNA测序分析鉴定为巴氏醋酸杆菌。
关键词:
毛竹 毛竹笋 毛竹笋醋 醋酸菌 筛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陆志敏 王显家 何晨光
乌芽竹适应性广,山地、平原、水湿地、房前屋后均能生长,且发鞭发笋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笋产量15744kg/hm ̄2,留养竹9690株/hm ̄2,平均胸径3.5cm,净收入31960.32元/hm ̄2·a ̄(-1)。新造竹林成林快,投产早,2~3a即可成林,3~4a可产笋出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文锋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选取未出土、露土5 cm、生长期3个时期的毛竹笋,取同节笋肉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检测并作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到428种代谢物,其中,152种代谢物存在标志性差异,包括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糖苷类、核苷酸、酚类、黄酮类、胺类、生物碱等;在毛竹笋生长过程中大部分代谢物含量逐渐降低,仅3-吲哚乙腈、磷酸二乙酯含量呈上升趋势。利用KEGG Pathway数据库富集分析差异代谢物,得到225条代谢通路,其中,78条差异显著,41条差异极显著;差异极显著且差异代谢产物富集数量多的代谢通路包含ABC转运蛋白、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途径。通过分析差异代谢物与代谢通路筛选到8种代谢物,包括苯丙氨酸、赖氨酸、莽草酸、酪胺、谷氨酸、鸟氨酸、L-哌甲酸酯、柠檬酸,其中,苯丙氨酸的上调表达最为显著。而苯丙氨酸参与的氨基酸代谢和苯丙烷类代谢是造成毛竹笋适口性变差、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洪伟 张炜银
在闽西北各毛竹丰产林区中设置高产林标准地 738块 ,详细调查各度竹株数、胸径和竹高以及环境因子 ,建立竹林产量模型 :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 =0 98Y =- 67338.1 65 +1 3 .6756N+8354 .2 0 2D +1 .41 38X1 +0 .6966X2 +1 .2 91 8X3+0 .2 597X4 - 1 .1 60 6X5结合生产 ,提出 3组约束条件。应用该模型研究毛竹林最优化年龄结构 ,以获得不同竹林胸径、立竹量、立地条件、经营水平下最适宜年龄结构。
关键词:
笋竹两用林 年龄结构 线性规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良如 楼一平 萧江华
对江西省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200余hm~2笋竹两用林所设固定标准地进行调查,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评价了笋竹两用林生产力因子(林分结构、立地条件、经营等级)对生产力指标(度产竹笋、竹材重量)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区底竹立竹度、土壤类型、经营等级、坡向为显著影响竹林生产力的主导因子;底竹平均年龄、平均眉围、坡度、土层厚度为影响竹林生产力的次要因子。笋竹两用林生产力水平最高时的立地条件、林分结构和经营级是:竹林立竹度高(4050~4500株/hm~2),平均竹龄小(约4年生),平均眉围中偏粗(31 cm左右),林地坡度25~35°的阳坡或半阳坡,褐色壤土,土层厚度80 cm以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俞益武 钱新标 吴家森
为了解毛竹林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采样分析了湖州市材用、笋用毛竹林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 :材用竹林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明显高于笋用竹林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材用竹林土壤体积质量较笋用竹林小 ,而土壤总孔隙度较笋用竹林大 ,其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 2类竹林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土壤酸度状况均无明显不同。表5参 1 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尔发 洪伟 郑郁善 陈卓梅 尤志达
对福建南靖国有林场山地麻竹笋用林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配方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有机肥对竹笋产量影响的回归方程显著,氮、磷对麻竹出笋数量回归方程的影响显著,氮、磷(P2O5)、钾、花生饼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2195、0·8258、0·1906、2·3055t·hm-2;竹笋最高产量的氮、磷(P2O5)、钾、花生饼施肥量分别为0·2186、0·8262、0·1899、2·3064t·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