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
- 2023(124)
- 2022(95)
- 2021(104)
- 2020(75)
- 2019(159)
- 2018(151)
- 2017(327)
- 2016(200)
- 2015(216)
- 2014(224)
- 2013(198)
- 2012(164)
- 2011(128)
- 2010(100)
- 2009(105)
- 2008(99)
- 2007(60)
- 2006(51)
- 2005(47)
- 学科
- 企(978)
- 企业(978)
- 管理(959)
- 业(955)
- 财(684)
- 务(662)
- 财务(662)
- 财务管理(661)
- 企业财务(653)
- 济(637)
- 经济(635)
- 方法(469)
- 数学(426)
- 数学方法(426)
- 制(156)
- 体(150)
- 体制(144)
- 审计(141)
- 业经(140)
- 技术(136)
- 技术管理(121)
- 人事(113)
- 人事管理(113)
- 各类(103)
- 学(77)
- 划(74)
- 总论(74)
- 产业(67)
- 公司(67)
- 信息(66)
- 机构
- 学院(2269)
- 大学(2261)
- 管理(877)
- 济(800)
- 理学(799)
- 理学院(793)
- 管理学(790)
- 经济(786)
- 管理学院(785)
- 财(633)
- 研究(594)
- 财经(517)
- 经(486)
- 中国(444)
- 京(418)
- 财经大学(411)
- 商学(405)
- 商学院(405)
- 会计(403)
- 中心(375)
- 科学(344)
- 会计学(336)
- 会计学院(327)
- 所(310)
- 农(299)
- 学会(297)
- 业大(273)
- 研究所(268)
- 发(261)
- 融(255)
共检索到2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邵洁浩 易荣华
近年来,我国逆向交叉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其境外折价、本土溢价的特殊现象导致本土投资者权益流失以及国内财富转移的问题一直存在。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套利检验结果表明,跟随H股定价方法给境外投机机构提供了操纵回归上市发行价,进而利用比价效应实现高价套利的机会,导致内地投资者权益流失以及内地财富向境外市场转移等经济后果。按照本文提出的回归上市IPO定价模型,相同样本的后验结果表明,基于本模型确定的IPO价格与三十日后的股价更为接近,其累计收益率也大幅低于跟随H股定价。因此,考虑公司特质和本土市场估值水平的综合定价比跟随H股定价能够更合理地反映公司估值,减轻人为操纵对定价和A股市场的负面影响。最后,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了改进IPO定价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国进 王景
交叉上市对一国国内市场和国内公司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考察我国公司以A+H方式交叉上市对A股市场的影响,揭示了我国交叉上市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A+H交叉上市对A股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金分流效应(市场扩容)的负面影响上,分散风险效应等正面影响尚未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监管层在推出海外上市公司回国交叉上市的鼓励政策时,至少在短期内必须考虑内地市场对扩容的承受能力。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宇 贺恩远
本文通过考察宏观和微观层面资金流动情况,研究了资金流动对AH股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资金流动并没有通过套利行为降低AH股溢价,反而是AH股溢价的变化导致了资金的跨境流动,因此虽然A股和港股实现了资金的互通,但市场分割程度并未因此降低。本文同时发现,影响AH股溢价的主要因素是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其中市场强弱、股息率影响最大;宏观因素虽然影响显著,但是影响程度并不大。
关键词:
资金流动 AH股溢价 市场分割 交叉上市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马锐 朱淑芳
同时在A股和H股两地上市的公司,其股票同股同权(即除了上市地点和计价方式之外,其股票包含的面值、投票权、股息、分红等权益都相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怀祖 于阳
理论界对股票市场溢价现象的困惑与争论由来已久,对其成因的解释可以归纳为理性定价与非理性定价理论。文章对1993~2003年中国深沪A股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上述两种对立理论均存在局限性:一方面,高账面市值率组合的资产类指标表现较好,内在风险较低;另一方面,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长期而言股市不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寻求解释溢价现象的新理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董秀良 曹凤岐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跨境交叉上市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大亮点和金融研究的一大主题。本文针对H股企业回归A股交叉上市对原上市地股价影响的考察发现:H股公司在A股市场招股之前通常有一个较大的涨幅,累计超额收益在招股日达到最大,之后逐渐下降。这一结果虽然与国际市场交叉上市有着相似的股价反应,但其背后却蕴含着不同的预期。H股投资者之所以对公司回归A股前抱有如此乐观的预期,关键之处并非源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而主要是源于H股回归A股意味着高溢价发行将为公司带来更加廉价的资本,以及由此将使其所持股票的权益资产快速增加的预期,但这种回归A股高发行溢价的背后,付出的却是内地投资者投资形成的净资...
关键词:
交叉上市 H股回归 股价反应 投资者预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晓婷 张敬石
双重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差之谜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内地和香港的上市退市制度差异导致的制度租金,即:"壳价值"角度出发来解释A股相对于H股的溢价。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0年以来86家双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壳价值对A-H溢价有较强的解释力,A股溢价部分来源于政府管制带来的上市资源稀缺以及进而产生的制度租金。从绝对数值的历史表现来看,A股单个公司的壳价值平均约为30亿人民币。笔者测算结果显示,随着近年来A股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上市资格的稀缺性有所缓解,壳价值相应随之下降,但目前壳价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仍高达14%。
关键词:
资本市场 A-H股溢价 壳价值 实证分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晓婷 张敬石
双重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差之谜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内地和香港地区的上市退市制度差异导致的制度租金,即"壳价值"角度出发来解释A股相对于H股的溢价。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将2000年以来86家双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壳价值对A-H溢价有较强的解释力,A股溢价部分来源于政府管制带来的上市资源稀缺,进而产生的制度租金。从绝对数值的历史表现来看,A股单个公司的壳价值平均约为30亿人民币。笔者测算结果显示,随着近年来A股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上市资格的稀缺性有所缓解,壳价值相应随之下降,但目前壳价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仍高达14%。
关键词:
A-H股溢价 壳价值 实证分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昌阳 薛英杰 汪勇
探究成熟股票市场的股票收益异象在A股市场的适用性,对于理解A股市场的有效性和股价运行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利用2004—2020年的季度盈余公告样本研究盈余公告溢价现象在A股市场的表现形式及其机制。结果表明,A股市场存在以盈余公告时机为条件的“早公告溢价”现象,即预计早发布盈余公告的公司,其股票在预计披露公告的时间段存在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而晚公告公司不存在这种溢价。机制分析发现,“好消息早”和投资者对此反应不足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市场围绕盈余公告的理性学习行为导致早公告的信息不确定性显著高于晚公告,进而投资者要求正的溢价补偿是该现象的潜在原因。本研究不仅扩宽了盈余公告的研究视角,也对审视资本市场其他周期性重复事件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春霞 邓强强 刘小芳
本文采用排列熵和滑动窗口方法研究交叉上市公司A股和H股的价格行为。研究发现,交叉上市的A股和H股股票价格变化存在差异,H股股票价格变化相对规则,A股股票价格变化则相对随机;并且在金融危机后,A股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明显变大,A股的信息效率变高,而H股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有减小的趋势;A股、H股价格变化存在着较高的关联性并且在长时间尺度下A股、H股价格变化的关联性逐步增强。
关键词:
交叉上市 价格行为 排列熵 滑动窗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秦志敏 郭雯
本文选取所有A+H股交叉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的方法验证研究交叉上市后公司业绩的走势,研究结论为:A+H股交叉上市的公司业绩只在上市后两年显著高于单纯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其后没有显著区别;对公司自身而言,业绩仅在上市当年比上市前年有显著提升,再之后的几年较上市前都没有显著变化。说明A+H股交叉上市给公司带来的仅仅是短期的业绩提升,A+H股交叉上市的公司其业绩表现为先强后弱的走势。
关键词:
A+H股 交叉上市 公司业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夏宇
探索我国A股市场的风险因子,对提升我国金融市场资产配置效率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进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已被学界验证的主流因子包括市场因子、规模因子、价值因子等等。近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积累了较高程度的不良资产,因此本研究区别已有研究,实证检验“不良”因子在我国证券市场的解释力度,进而拓展资产定价理论研究并为目前后疫情时代投资者、监管者以及较高程度不良资产企业提供相应现实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颖琳
文章选取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18个月间在A股市场IPO上市的501只股票为样本(其中195只为创业板IPO股票)。利用随机前沿方法证明一级市场定价在研究选取的时间段内无效率,从而将IPO抑价分为来源于一级市场和来源于二级市场两个部分。在证明了抑价存在的基础上,文章选取不同的指标构造多个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解释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抑价的具体来源,并分析了影响抑价率的若干因素。
关键词:
IPO 创业板 随机前沿 定价效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于阳 李怀祖
金融理论界对规模溢价与价值溢价现象的困惑与争论由来已久,对上述现象的理论解释可以归纳为传统范式与行为范式。前者认为,溢价是对高风险的补偿;后者则认为,溢价源是对过度反应的纠正。为了弄清溢价形成的真正原因,本文对1993——2003年中国深沪 A 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 A 股市场存在规模与价值溢价现象,但上述两种范式的解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借鉴展望理论的参照依赖原理,提出相对盈利的概念,并对溢价现象予以新的解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彦敏 颜海兴 葛文雷
本文以44家在A股和H股两个市场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改进的Fama-French模型,提出了修正的四因素模型分析A+H公司IPO长期走势。研究表明A股市场的长期走势相对H股市场较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