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27)
2023(15281)
2022(13177)
2021(12256)
2020(10129)
2019(23413)
2018(23166)
2017(45088)
2016(24460)
2015(27410)
2014(27545)
2013(27413)
2012(25560)
2011(23091)
2010(23151)
2009(21199)
2008(20762)
2007(18612)
2006(16693)
2005(15184)
作者
(73458)
(60718)
(60481)
(57271)
(38953)
(29334)
(27320)
(23817)
(23329)
(21895)
(20829)
(20695)
(19621)
(19443)
(19097)
(18944)
(18120)
(17837)
(17564)
(17508)
(15249)
(15132)
(14802)
(14061)
(13652)
(13629)
(13596)
(13556)
(12490)
(11996)
学科
(106740)
经济(106633)
管理(68928)
(67876)
(55289)
企业(55289)
方法(44567)
数学(38629)
数学方法(38256)
中国(30007)
(27871)
地方(26435)
(25558)
业经(23338)
(22920)
(19414)
农业(18971)
(18301)
贸易(18284)
(17625)
(17312)
金融(17311)
(17115)
银行(17049)
(16399)
(16243)
财务(16175)
财务管理(16147)
理论(15863)
(15796)
机构
大学(352144)
学院(350056)
(142196)
经济(139140)
管理(136041)
研究(125252)
理学(116524)
理学院(115182)
管理学(113205)
管理学院(112598)
中国(94402)
科学(77566)
(77092)
(66231)
(64689)
(61318)
研究所(58515)
中心(55766)
业大(53145)
(52610)
财经(52254)
北京(49517)
农业(48020)
(47542)
(46199)
师范(45670)
(45402)
(42859)
经济学(42354)
财经大学(38925)
基金
项目(233838)
科学(182851)
基金(168859)
研究(168840)
(148582)
国家(147334)
科学基金(125305)
社会(105001)
社会科(99498)
社会科学(99470)
(91201)
基金项目(89287)
自然(82745)
自然科(80821)
自然科学(80800)
自然科学基金(79382)
(77313)
教育(76707)
资助(70757)
编号(68196)
成果(55628)
(53196)
重点(52581)
(51182)
(48336)
课题(47581)
创新(45112)
科研(44807)
教育部(43486)
大学(42992)
期刊
(163024)
经济(163024)
研究(109061)
中国(71607)
学报(58334)
(56123)
科学(53352)
管理(52506)
(50053)
大学(43515)
学学(40931)
教育(39242)
农业(38875)
(35708)
金融(35708)
技术(29863)
业经(26635)
经济研究(26163)
财经(26127)
(22286)
问题(20910)
(20077)
图书(18504)
理论(18075)
技术经济(17349)
科技(16714)
实践(16347)
(16347)
现代(15880)
商业(15606)
共检索到535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迅雷  孙建平  
以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为样本期,内设参数期和检验期两个子样本期,研究A股市场增发抑价的度量、成因和信号传递。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国内券商在承销增发新股时并没有遵循投资银行信誉假设理论,其行为乃是一种无模式的模式;行业、承销费用和增发抑价显著负相关,发行量、每股收益和资产负债率则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的信号效应、再融资欲望效应和债务杠杆效应、增发新股供给效应和承销竞争效应的作用十分明显;公司价值通过每股净资产、市净率、每股收益和资产负债率传递信号到增发抑价,传递效力由强到弱,前两者从反面传递,后两者从正面传递,上市公司信号效应、质量效应和债务杠杆效应的作用很明显。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娟  徐加根  尚继才  
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不同规模股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规模股票在形成大交易量后的检验期中反应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大规模股票不存在显著的"溢价效应"或"折价效应",而小规模股票在出现大交易量的15天后有显著的"折价效应";在牛市中,越大规模的股票"溢价效应"越明显,在熊市中,越小规模的股票"折价效应"越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大规模股票在"突然放量"后的表现好于"持续放量"后的表现,而小规模股票则相反;但这种情况在出现大交易量15天后才显著。因此,投资者可以利用本文研究结果构造投资组合。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建平  
本文对 2 0 0 0年 1月 1日~ 2 0 0 2年 6月 2 0日中国深沪两市所有增发新股的实证分析表明 ,增发新股首日上市的平均抑价率为 15 .6 9%。抑价率小于 15 %的公司个数占总体的 6 7% ,抑价率小于 30 %的公司个数则占到总体的 81%。增发数量 ,增发前一年每股收益和增发市盈率对增发新股抑价率影响显著 ,其中 ,增发数量 ,增发前一年每股收益与增发新股抑价率呈U型的二次函数关系 ,在二次函数的拐点出现前 ,增发新股数量的信息效应大于供给效应 ,增发前一年每股收益的质量效应大于投资效应 ,拐点出现之后 ,则与此相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昌宪  郑健壮  
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公告前有强烈的动机改变信息披露策略,从而达到影响股价的目的。本文利用2006-2010年沪深A股的定向增发样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不同类型的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信息披露策略影响股票价格。因此,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的选择性信息披露现象,值得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的重视,警惕操纵股价行为的发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力上  黄冕  
本文以2006—2008年6月实施定向增发的2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定向增发定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发行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控制的关联人参与定向增发,则定向增发的发行折价率较大,其认购比例越大,折价率越大;在发行过程中,发行对象关注的是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和拟投资项目的风险,发行前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定价的影响不显著;公司的股本规模有着稳定发行价格的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院飞  刘建勇  王玲慧  
本文以2008年至2013年公告定向增发购买资产预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发现,大股东做出补偿承诺的定向增发相对于没有做出补偿承诺的定向增发而言,其公告期间的短期累计超额收益率更大,这说明大股东补偿承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小股东的权益;大股东补偿方式主要有现金补偿和股份回购,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份回购比现金补偿在公告期间产生更高的超额收益,更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叶红雨  曾芒  
国内学者对增发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董事会拟增发公告效应上,对增发的中长期效应较少涉及,虽然对增发公告效应的研究也很有意义,但对于倡导理性的投资者而言,则其重要性不如增发的中长期效应。本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窗口内考察了我国A股市场1998—2004年间获准增发上市公司增发的中长期效应和增发上市日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拟增发公告效应出现5%-10%负效应基础上,流通股股东增发的中长期效应继续出现显著的负效应,并且流通股股东的超额收益率与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率和增发价格折扣率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因素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周观君  
首先定义了新股抑价水平,提出了影响抑价水平的可能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基本抑价模型、非受限抑价模型、受限抑价模型和对数抑价模型;随后描述了中国A股市场的新股抑价现象,并给出了各抑价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最后比较了四个模型在预测新股上市价格方面的优劣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昱涵  
在A股市场上,IPO抑价现象屡屡发生,既为投资者们提供了一个低风险投资的机会,也为我们研究监管政策以及A股市场上投资者情绪对IPO的影响提供了较好的研究环境。文章根据国外学者经验,结合国内市场实际情况,着重分析IPO抑价背后的原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扬  
首次公开发行(IPOs)抑价是世界各国股票市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在中国A股市场又显得十分突出。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可能与我国A股市场发行抑价率相关的一些因素及造成高发行抑价率的根本原因作一简要的分析。主要对IPOs抑价现象作了一些研究;以2000年在沪深两市发行并上市的122只A股为样本,实证地分析可能影响发行抑价率的一些因素;从理论上探讨了造成我国A股市场高发行抑价率的原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怀祖  于阳  
理论界对股票市场溢价现象的困惑与争论由来已久,对其成因的解释可以归纳为理性定价与非理性定价理论。文章对1993~2003年中国深沪A股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上述两种对立理论均存在局限性:一方面,高账面市值率组合的资产类指标表现较好,内在风险较低;另一方面,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长期而言股市不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寻求解释溢价现象的新理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素华  
H股市场的持续低迷 ,既影响了其融资功能 ,也影响了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的市场形象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采取适当的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H股市场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CDR、QDII和H股企业增发A股三种短期恢复H股市场活力的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 ,增发A股方法政策实施成本最低 ,QDII政策实施成本次之 ,CDR政策实施成本最高。从短期激活H股市场效果看 ,QDII效果最明显 ,其次是CDR ,最后是增发A股。因此 ,就恢复H股市场活力而言 ,QDII最为适合 ,比较了三种恢复H股市场活力的方法 ,分析了对内地居民开放后 (如推出QDII制度 )H股的可能变化趋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顾鸣润  田存志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客观要求不断壮大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上市公司的公开增发作为重要的企业再融资方法之一,其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契约。本文拟在经典契约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分析了公开增发中由于外部投资者不了解企业的利润分布,市场是否会存在分离均衡使得处于信息优势方高质量企业管理者,有激励通过向投资者传递会计信息稳健程度的信号以使其区别于低质量的企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俊帆  
基于信号传递的资产定价模型,从理论层面剖析了货币政策公告溢价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并数值模拟出相关变量改变后货币政策公告溢价效应的变化情况;使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日度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公告溢价效应。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公告确实在A股市场上存在公告溢价效应,且效应随着个股风险系数的提升而加强。另外发现,公告溢价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公告向市场释放了一种信号,此种信号传递给投资者带来了不确定性从而需要更大的风险溢价补偿。为防范此类系统性金融风险,建议应当提高中国货币政策公告的前瞻性、透明性和规律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新生  方胜  
基于资产价格的传染性理论,研究了境外39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出现极端收益率对中国A股市场的非对称性传递。实证结果表明:境外股票市场对中国A股的传递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亚洲地区的影响最强,G8集团的影响不显著;境外极端正、负收益率对中国A股的传递性不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金融危机时期,未发现境外股市对中国A股的非对称性传递有强化的趋势;相较于平稳期,金融危机时期中国A股市场出现极端负收益率的概率增大,这主要源于国内因素而非境外市场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