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8)
- 2023(15613)
- 2022(13614)
- 2021(12780)
- 2020(10687)
- 2019(24750)
- 2018(24484)
- 2017(47368)
- 2016(25832)
- 2015(29254)
- 2014(29133)
- 2013(29201)
- 2012(26917)
- 2011(24304)
- 2010(24468)
- 2009(22532)
- 2008(22649)
- 2007(20374)
- 2006(18447)
- 2005(16848)
- 学科
- 济(108293)
- 经济(108175)
- 管理(84764)
- 业(82262)
- 企(70776)
- 企业(70776)
- 方法(48217)
- 数学(41067)
- 数学方法(40730)
- 财(32756)
- 中国(29722)
- 农(28136)
- 地方(25859)
- 制(25578)
- 业经(25471)
- 务(23316)
- 财务(23231)
- 银(23220)
- 财务管理(23183)
- 银行(23176)
- 企业财务(22195)
- 行(21830)
- 学(20379)
- 融(19327)
- 金融(19326)
- 农业(19280)
- 贸(18257)
- 贸易(18239)
- 易(17565)
- 理论(17335)
- 机构
- 大学(366245)
- 学院(364273)
- 管理(148892)
- 济(146575)
- 经济(143214)
- 理学(126012)
- 理学院(124617)
- 管理学(122872)
- 管理学院(122153)
- 研究(120164)
- 中国(97652)
- 京(79653)
- 财(73036)
- 科学(71948)
- 所(60418)
- 农(57529)
- 财经(56812)
- 江(56276)
- 中心(55979)
- 研究所(54065)
- 经(51621)
- 业大(51256)
- 北京(51162)
- 范(47097)
- 师范(46654)
- 州(46195)
- 农业(44577)
- 院(43333)
- 经济学(43047)
- 财经大学(42377)
- 基金
- 项目(236314)
- 科学(185925)
- 研究(174800)
- 基金(171145)
- 家(147518)
- 国家(146200)
- 科学基金(126670)
- 社会(109447)
- 社会科(103838)
- 社会科学(103808)
- 省(91909)
- 基金项目(91093)
- 自然(82383)
- 自然科(80471)
- 自然科学(80456)
- 教育(80199)
- 自然科学基金(79046)
- 划(77062)
- 编号(71927)
- 资助(71608)
- 成果(58743)
- 部(52409)
- 发(52202)
- 重点(52152)
- 课题(49174)
- 创(49036)
- 创新(45600)
- 教育部(45396)
- 科研(44995)
- 项目编号(44720)
- 期刊
- 济(169760)
- 经济(169760)
- 研究(113628)
- 中国(75532)
- 财(59656)
- 管理(59409)
- 学报(53801)
- 农(52221)
- 科学(50387)
- 融(46224)
- 金融(46224)
- 大学(41296)
- 教育(40611)
- 学学(38614)
- 农业(34717)
- 技术(31823)
- 财经(28734)
- 业经(27971)
- 经济研究(25549)
- 经(24311)
- 问题(21567)
- 业(19837)
- 图书(19767)
- 理论(19285)
- 技术经济(18258)
- 实践(17547)
- 践(17547)
- 现代(17472)
- 会计(16936)
- 财会(16718)
共检索到567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祥有
以2001~2005年期间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A股市场上市的247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经营业绩变化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IPO前的盈余管理对IPO后的经营业绩具有一定的预测性,IPO前的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IPO后的经营业绩下降幅度就越大,即IPO前正向盈余管理将会导致IPO后经营业绩下滑。
关键词:
盈余管理 IPO 经营业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祥有 万寿义
文章以2001年~2007年期间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A股市场上市的422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A股发行公司的IPO后市场表现与IPO前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IPO后市场表现就越差,即IPO前正向盈余管理将会导致IPO后市场表现变差。
关键词:
盈余管理 IPO 市场表现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祥有
根据2001~2007年期间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A股市场上市的422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程度:(1)与风险投资、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保荐制度的实施、财务杠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因素负相关;(2)与公司成长性、公司规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等因素正相关;垄断性行业的发行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程度较低。但是,实证研究没有发现前十大保荐机构能够降低IPO前盈余管理水平的证据。
关键词:
盈余管理 IPO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祥有
本文以2001-2007年间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A股市场上市的422家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IPO前盈余管理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A股发行公司的IPO抑价与IPO前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IPO抑价就越大,即IPO前正向盈余管理将会导致IPO抑价增加。
关键词:
盈余管理 IPO 抑价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耿建新 蒋力
本文以1999 ̄2000年在沪、深两市首发上市的216家A股公司为样本,以这些公司从首发前一年延伸至2003年的数据,研究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前1年至后3年的收入、成本、费用及效益的变化。研究发现:与上市前相比,中国A股公司IPO后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等绝对数指标均显著上升,而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率却显著下降;造成业绩下降因素很多,其中最直接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上市后成本、费用的大幅度上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经营业绩 营业利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跃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是资本市场动机,即提升企业市场价值,获得配股资格,建立良好的二级市场形象,使自身收益最大化,但盈余管理大大降低了经营业绩的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对其进行约束:第一,促进单一的评价主体向多元化评价主体转换,提高经营者盈余管理的代价;第二,增加对财务报告数据进行预先处理的深度和广度;第三,调整评价指标的选择;第四,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及信息披露制度,改革上市公司管理者报酬制度、聘任制度,推进企业价值管理等。
关键词:
经营业绩 盈余管理 评价指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豫湘 冯丽娜
本文以2000年1月到2009年10月中国A股市场首次发行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IPO公司盈余管理对上市首日股票的开盘价、成交均价和抑价率的影响,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高抑价现象,且IPO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表明开盘价和首日成交均价与企业报告盈余的相关性均胜于实际盈余,且首日抑价率与IPO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IPO 盈余管理 抑价率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福胜 吉姗姗 程富
本文对比分析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且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公司管理层会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来满足"盈余阈值";满足"盈余阈值"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负效应,而满足"盈余阈值"的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正效应;仅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比仅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具有更优的未来经营业绩。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理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建华
本文选取2009年10月23日—2011年12月31日创业板281家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横截面多元回归、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等方法,研究风险投资及其异质性对IPO后公司绩效变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我国创业板市场和国外资本市场一样存在"IPO效应",创业板公司IPO后的公司绩效普遍呈下滑态势;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IPO后的"营业收入增长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率"指标相对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更低,风险投资的参与并没有发挥其资金与管理优势,没有促进IPO后绩效指标的增长,而是相反。外商背景的风险投资、联合投资有助于IPO后公司绩效的提升。
关键词:
风险投资异质性 创业板 公司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梅
本文研究发现:随着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由审批制向核准制的转移,特别是保荐制的实施,IPO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下降。应计盈余管理和实质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没有发现Cohen et al(.2008)等西方研究文献所证明的随着监管制度的加强,应计管理和实质盈余管理方式相互替代,此消彼长的趋势。核准制尤其是保荐制的运用,可以约束IPO公司机会主义盈余管理的行为,系统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文彬 朱红军
本文以 1996年首次公开募股公司作为样本,分析在IPO当年及其后 3年经营业绩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以及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IPO当年及其后3年的经营业绩呈现显著下降态势;流通股比例高低对IPO公司经营业绩变动趋势未产生重大影响,而不可流通股中的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比例则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IPO 经营业绩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征 崔毅
本文以2006年至2012年A股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用可操控应计利润衡量盈余管理,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IPO企业在发行前后确实存在显著为正的可操控应计利润;2与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前相比,2009年后IPO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盈余质量变差;3主板IPO企业的盈余管理在上市前与中小板、创业板基本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上市后却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中小板、创业板企业仍存在较强的动机将企业的盈余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合喜 刘连育
2017年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后,定向增发门槛升高,许多公司转向可转债市场进行融资。在此背景下发现公司在发行可转债之前业绩好于发行可转债后的业绩,因此有必要对发行可转债的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文章选取2007—2016年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剔除掉了金融行业的公司和一些数据不完整的公司,最终样本涉及32 208个观测值,经过实证研究发现以下研究结论:发行可转债公司在发债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发债后的业绩会因为操控性应计利润在发债后发生反转,通过进一步分析,将上市公司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组,实证结果表明,发行可转债的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较低。
关键词:
可转债 盈余管理 公司业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浩萍 陈超
以往的研究指出中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前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这些行为导致了市场对新股错误定价以及发行后长期绩效下降。本文以发行制度改革后2002~2005年IPO公司为样本,用可操纵应计利润衡量盈余质量,得到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我们没有找到证据支持IPO公司在发行前普遍存在运用会计手段进行的盈余管理,但规模较小、成长性较高并处于非保护性行业的企业盈余质量较差;对这些公司,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能基于盈余质量因素显著调低对公司新股的估价,使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不受盈余管理的误导。此外我们还发现,新股发行后长期绩效的下滑并不能归因于对发行前较差盈余质量的错误定价。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仙 聂丽洁
本文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是否可以约束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动机,以及高品质的专业审计是否可以作为IPO实施过程中较少出现盈余管理的有效证据。通过非预期应计利润指标直接检验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我国IPO市场上经“十大”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低于“非十大”审计的公司;专业审计师能够有效抑制IPO中盈余管理动机,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
关键词:
审计质量 盈余管理 IP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