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
2023(1318)
2022(1119)
2021(1161)
2020(1040)
2019(2475)
2018(2319)
2017(5117)
2016(2784)
2015(3258)
2014(3081)
2013(3099)
2012(2793)
2011(2331)
2010(2371)
2009(2325)
2008(2692)
2007(2403)
2006(2177)
2005(2119)
作者
(7300)
(6220)
(5973)
(5707)
(4116)
(3058)
(2768)
(2264)
(2199)
(2180)
(2110)
(2027)
(2002)
(1971)
(1968)
(1930)
(1851)
(1792)
(1783)
(1770)
(1547)
(1483)
(1437)
(1423)
(1413)
(1392)
(1322)
(1316)
(1220)
(1211)
学科
(19600)
企业(19600)
(18964)
管理(16183)
(12220)
经济(12192)
(11445)
(11136)
财务(11136)
财务管理(11125)
企业财务(10924)
方法(9038)
数学(8281)
数学方法(8270)
公司(5419)
(4366)
(3886)
体制(3714)
业经(2460)
经营(1965)
人事(1927)
人事管理(1927)
(1818)
(1735)
组织(1717)
市场(1711)
技术(1691)
决策(1607)
国公(1574)
(1574)
机构
大学(41804)
学院(41215)
管理(18983)
(16947)
理学(16775)
经济(16706)
理学院(16679)
管理学(16546)
管理学院(16477)
(12053)
财经(9647)
研究(9073)
中国(8881)
(8873)
(7852)
财经大学(7515)
商学(7050)
商学院(7019)
会计(6535)
(5709)
金融(5546)
公司(5206)
(5092)
北京(5020)
会计学(4941)
经济学(4804)
会计学院(4761)
工商(4510)
学会(4449)
经济管理(4439)
基金
项目(23213)
科学(19277)
基金(19103)
(15838)
国家(15725)
研究(15643)
科学基金(14974)
自然(11069)
自然科(10871)
自然科学(10869)
社会(10793)
自然科学基金(10735)
基金项目(10678)
社会科(10380)
社会科学(10378)
资助(8431)
(7785)
教育(7725)
(6781)
(6019)
编号(5724)
教育部(5641)
人文(5610)
(4927)
科研(4867)
(4836)
大学(4817)
重点(4800)
成果(4734)
(4554)
期刊
(16725)
经济(16725)
(13831)
研究(11290)
管理(8078)
(6427)
金融(6427)
财会(5928)
财经(5677)
会计(5257)
学报(4749)
中国(4679)
(4597)
科学(4142)
会通(4047)
通讯(4047)
大学(3870)
学学(3864)
经济研究(2647)
(2476)
之友(2251)
理论(2251)
技术(2114)
经济管理(2095)
月刊(2085)
财经大学(2040)
问题(2006)
业经(1977)
实践(1921)
(1921)
共检索到59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云玲  李志文  
"应计异象"是股市系统性地错估应计项目,这个现象首先发现于美国,很可能存在于世界各国。本文用Fama-MacBeth计算法,扩展了李远鹏、牛建军(2007)的研究,发现中国股市确实有应计异象,也发现中国股市对A股盈余和盈余成分的定价错误与美国资本市场并不一致。在分年度的检验中,本文发现中国股市对盈余、应计项目及现金流的错误定价方向是一致的,而且对现金流与盈余的错误定价程度基本相同。相对于现金流的错误定价,应计项目的错误定价偏上。同时,当市场乐观时,应计项目被市场高估的程度更大;当市场悲观时,现金流被市场低估的程度也更大。本文用一个简单的模型说明这个现象,并指出盈余、应计项目和现金流的错误定价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斌  杨开元  
本文以2006~2009年我国A股公司为样本,沿用Richardson(2005)的方法对应计及其组成部分的盈余持续性及市场定价展开研究。本文根据权责确认与现金收付的异期,将营业性应计分为先收付应计FRAO与后收付应计LRAO,研究发现由于估计误差的存在,致使营业性应计的持续性低于营业利润中非营业性应计部分的持续性;由于持续性的不确定,导致FRAO的盈余持续性小于LRAO;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未能正确对营业性应计及先收付应计FRAO正确定价,但未能发现市场对后收付应计LRAO错误定价的证据。本文的研究说明估计误差及持续性的不确定是导致资本市场对应计错误定价,即"应计异象"存在的原因,在我国资本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钟晓英  邵志高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应计异象和以资本支出为变量的投资增长异象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应计异象很可能主要是由投资增长引起的,应计异象属于投资增长异象的一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斌  张健  
以2004至2008年A股盈利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非线性Minshkin检验方法以及线性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应计异象的存在性进行了检验,并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否减缓应计异象。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总体上存在显著的应计异象,并且机构投资者能够起到减缓应计异象的作用。随后,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对机构投资者减缓应计异象的影响,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机构投资者对应计利润更准确定价,进一步消减应计异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石泓  房宏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缪雪梅  
资本支出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被称为"资产增长异象"。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资产增长异象呢?本文以2000年至2011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资产增长组合时序和横截面的研究发现,中国A股市场资产增长并不能解释股票的横截面收益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先知  
以2003-2011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经常性损益对应计异象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投资者无法识别盈余各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差异,存在错误定价,买入应计盈余最低组同时卖出应计盈余最高组的股票,在未来一年能获得8.5%的超额收益,按非经常性损益的大小进一步细分后,买入应计盈余最低且低非经常性损益组的股票,同时卖出应计盈余最高且高非经常性损益组的股票,在未来一年能获得14.4%的超额收益。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饶育蕾  王建新  丁燕  
本文在应计定价被高估的"应计异象"研究基础上,从投资者有限注意角度出发,将投资者分为高关注和低关注两类,实证检验两类投资者对应计定价的不同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高关注投资者由于能够充分关注到包括应计和现金流在内的盈余组成部分,因而能够对应计作出较为合理的定价;相反,低关注投资者则对应计作出过高的定价。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市场态势下,高、低关注投资者对应计定价具有不同的表现:当市场处于牛市时,高关注投资者对应计进行了合理定价,而低关注投资者则存在对应计的高估;而熊市时,高关注投资者对应计作出偏低的定价,而低关注投资者则对应计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定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泳昊  徐鑫  朱菲菲  
基于中国A股市场单笔交易不低于10万股的股票交易数据,本文发现一类全新的定价异象——“大单异象”,即股票在当月的大单净买量与其下个月的预期收益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基于该异象构造的多空组合可实现年化20%的收益。此外,在市值规模较小、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更低、分析师关注较少以及卖空交易较不活跃的股票中,该异象更为显著。最后,本文基于某券商的微观账户数据和RESSET高频交易数据对大单异象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我们发现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与中小散户对大单交易的过度反应是导致大单异象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改善金融市场投资环境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宏亮  王靖宇  王瑶  
本文以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应计异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在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部分存在着普遍的应计异象现象,从路径分析来看,主要是管理层对可操控性应计部分进行了信息管理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应计异象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大了资本市场的股价崩盘风险,但行业竞争程度在应计异象与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关系中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即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应计异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弱。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鹿坪  姚海鑫  
以2007-2011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行为金融理论实证检验了投资者情绪对应计异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情绪高涨(低迷)期,会计应计错误定价的程度更高(低)。进一步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对投资者情绪与应计异象之间关系的影响在不同窗口期存在差异,在短期内增强了投资者情绪对应计异象的正向影响,但在长期则减轻了投资者情绪对应计异象的正向影响。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投资者情绪与应计异象之间关系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齐鸣  文守兰  陈辉  
关于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的关系,现有文献中存在着争议。本文使用国内A股市场2000-2016年间的数据,结合Moody’s KMV模型构建期望违约概率作为违约风险的代理变量,对二者关系进行重新探索。经过初步分析发现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国内股市存在"违约异象"(default risk anomaly)。为此,本文从公司规模会为股东带来潜在利益的角度展开研究,并对"违约异象"进行了解释。结论表明:(1)在控制住公司规模的交互影响后,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表现出符合金融理论预期的正相关关系;(2)在相同违约风险下,规模越大的公司,投资者要求的违约风险溢价越小。同时,随着违约风险上升,公司规模的影响会加大;(3)在公司规模足够大时,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总体上会表现出负相关关系,这是导致"违约异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近年来我国违约事件增多以及破产制度和退市制度逐步完善,投资者势必会更加重视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树  张智飞  
以沪深股市为例,探讨了中国资本市场中应计异象与盈余公告后漂移异象两种异象之间的联系,并判断这两种异象是否是同一种市场非有效性的表现,抑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异象。研究发现,应计异象和盈余公告后漂移异象之间并不能相互解释,利用两种异象构造投资组合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比利用一种异象所构造的投资组合多出约两倍的累积超额收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远鹏  牛建军  
本文研究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并不存在应计异象,即不存在对会计应计的过度反应。但是本文发现这并非市场对会计应计进行了正确定价,而是由于亏损公司的洗大澡行为造成的,因为这一行为降低了亏损公司当期的会计应计,造成利用Sloan(1996)套利策略买入了过多的亏损公司,从而无法获得超额回报,但是当控制亏损后,中国证券市场表现出显著的应计异象。因此全样本下无法发现市场对应计的过度反应并非投资者的定价正确而是由于独特的退市监管制度。本文的证据表明检验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从投资者行为入手,而应充分考虑到公司层面的制度背景。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华军  
本文系统地介绍和评论了会计应计异象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应计异象的存在性以及应计异象的解释:应计计量观、净经营资产增长观、风险溢价和资产定价模型误设观及高估权益的代理成本观,探讨了会计应计异象与其他金融异象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会计应计异象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