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85)
2023(4037)
2022(3550)
2021(3616)
2020(2853)
2019(7235)
2018(7119)
2017(12301)
2016(7153)
2015(8081)
2014(7975)
2013(7759)
2012(7407)
2011(6909)
2010(6795)
2009(6423)
2008(6285)
2007(5324)
2006(5105)
2005(4911)
作者
(21242)
(17699)
(17491)
(16892)
(11218)
(8602)
(8064)
(7060)
(6815)
(6380)
(6187)
(6116)
(6018)
(6004)
(5951)
(5580)
(5276)
(5231)
(5159)
(5149)
(4496)
(4486)
(4485)
(4314)
(4149)
(4094)
(3994)
(3883)
(3693)
(3631)
学科
(26037)
经济(25994)
管理(15336)
(12605)
(10050)
企业(10050)
方法(9809)
(9103)
中国(8851)
数学(8712)
数学方法(8597)
(8447)
(7170)
(6673)
(6410)
体制(5463)
业经(5430)
(5187)
金融(5187)
(5057)
贸易(5055)
(4938)
(4878)
银行(4855)
(4755)
农业(4642)
教育(4280)
理论(4137)
(4043)
地方(4019)
机构
大学(94537)
学院(91538)
研究(43993)
(39830)
经济(39055)
中国(34243)
管理(29979)
科学(27095)
(24901)
理学(24798)
理学院(24425)
(24393)
管理学(23915)
管理学院(23739)
(22394)
研究所(22022)
农业(19948)
(19604)
中心(18984)
业大(16670)
(15730)
(15683)
北京(14820)
(14228)
财经(13789)
科学院(13427)
(13258)
师范(13006)
(12879)
(12756)
基金
项目(58696)
科学(44841)
基金(42001)
研究(40391)
(39603)
国家(39267)
科学基金(31046)
社会(24178)
社会科(22754)
社会科学(22746)
(21754)
自然(21218)
基金项目(21213)
自然科(20646)
自然科学(20634)
自然科学基金(20282)
(20175)
教育(19002)
资助(18110)
编号(15864)
重点(14460)
成果(13766)
(13550)
(12834)
计划(12159)
课题(12123)
(11864)
科研(11741)
创新(11264)
中国(10982)
期刊
(47575)
经济(47575)
研究(34633)
中国(28151)
(22182)
学报(20200)
科学(17134)
教育(15397)
农业(15235)
(14812)
大学(14777)
学学(13567)
管理(12608)
(10973)
金融(10973)
(8860)
经济研究(8114)
技术(7708)
财经(7218)
理论(7135)
价格(6871)
实践(6488)
(6488)
(6360)
业经(6329)
世界(6303)
国际(5978)
(5877)
业大(5817)
问题(5813)
共检索到167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高用深   余新平  
90年代粮食价格改革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根据“国家指导市场,市场引导生产与消费”的总体设想,逐步理顺购销价格,放开粮价,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机制。一、粮食价格改革要符合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模式。但人们在理解上,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强调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主张价格改革应以调为主,即通过国家有计划的调整,使粮食价格反映其价值和供求关系,价格的主要形式是计划价格;另一种是强调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性,主张价格改革应以放为主,即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价格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媛媛  
当前,我国粮食价格改革正从托市收购政策——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临时存储收购价格政策向目标价格制度转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新旧两种政策体系将同时存在。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明确目标价格制度的优势,审慎应对新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才能更好地推进粮食价格政策的改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祥智  张效榕  
2004年,我国为解决粮食供应不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使得农民收入、粮食价格和产量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粮食价格在经历十年的持续增长后,2015年出现了价格转折,这主要是由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粮食种植结构不合理以及国际粮价下跌等因素造成的。目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粮食价格政策亟需进行调整。其中,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则成为粮食价格改革的"试金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劲秋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要求,到本世纪末,粮食生产将先后爬上4500—5000亿公斤两个台阶。实现这个目标,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但经过努力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关键的问题是继续深化以粮食价格改革为中心的整个农产品的价格体系改革,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这对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祥智  张效榕  
2004年,我国为解决粮食供应不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使得农民收入、粮食价格和产量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粮食价格在经历十年的持续增长后,2015年出现了价格转折,这主要是由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粮食种植结构不合理以及国际粮价下跌等因素造成的。目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粮食价格政策亟需进行调整。其中,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则成为粮食价格改革的"试金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德余  顾海英  
1990年代中国粮食市场化改革的研究文献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是针对各个时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改革方案的设计而进行的对策性研究 ,这类尤以官方或半官方的研究机构的成果为多 ;第二类是相对规范的运用新古典经济理论对粮食政策进行的学术性理论实证或经济计量性质的经验研究 ;最后一类是运用制度经济学或公共选择理论对粮食政策变迁进行的部门转轨的案例研究 ,这类性质的研究目前还很缺乏。本文发现现行的粮食对策性研究未能充分关注和吸收理论与经验研究的成果 ,实际的政策设计常常存在明显的缺陷 ;而有关粮食部门改革的理论与经验研究还很不深入 ,尤其是粮食政策变革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粮食市场组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风田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对此,本文主要从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国际角度结合我国稻米、小麦、玉米价格的现状及前景,再根据我国粮食收储制度面临的问题,分析我国应如何对粮食价格政策进行改革,以促使我国积极推进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合理改革的进程。因为合理的农产品目标价格能有效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压力,在努力做好保证农民增收的基础上,稳定我国粮食价格,从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罗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价格政策经历了自由价格政策、统购统销价格政策、双轨制粮食价格政策及最低收购价保护下的全面放开政策等几个阶段。粮食价格政策演进呈现出与当时国家总体战略相匹配、通过政策体系边际改进、逐步提升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等内在逻辑脉络,但也出现了政策滞后性和宏观调控效果欠佳等问题。面对国外粮价波动影响加剧和民众粮食消费水平升级的形势,应努力提高中国粮食生产水平、稳妥推进国内国际市场融合、完善国内粮食价格应急体系、完善国内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区分粮食品种完善粮价支持政策,稳妥有序地推进中国粮食价格政策改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永强  张鹏  吕昱晨  
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价位上的基本稳定是确保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更是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目标,粮价走势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一、一季度全国粮食市场运行平稳,价格涨幅继续回落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调查。受供求关系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影响,进入2005年全国粮食市场供求平稳,粮食生产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80年代,中国价格改革主要是在物质产品和劳务价格领域展开,采取先调后放、调放结合的方式,取得巨大的成功。目前,市场价格体制已处于优势地位,市场机制在价格形成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公认是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价格改革,竟然走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翟荣新  刘彦随  
该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粮食生产变化态势做了简要回顾,并从生产和消费角度,分别基于粮食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动特征,结果验证了粮食生产"北上西进"的变动格局。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即使区域粮食作物总产量在全国没有优势,但仍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可能性。基于比较优势模型和GIS方法,该文分析了主要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豆类)的区域比较优势,为全国层面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区的划分提供依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少刚  
1.价格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前段时间,有些人把我国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引向全面“放开价格”,是值得商榷的。2.所谓放开价格的含义,就是让市场定价,也就是让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和调整商品的价格。这不是新东西,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马克思对其本质和利弊已做过深透剖析。我们今天要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来保  
从2000年起,我国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粮食价格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生产机制和价格机制初步建立,逐步扩大放开粮食市场的地区范围,条件已基本成熟。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栋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贸易条件和国内粮食价格保护机制对1986-2008年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并应用名义保护率(NRP)、反贸易偏好(ATB)分析了期间中国农业保护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条件和国内价格保护政策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年前后对国内粮食价格变化有着显著不同的作用;中国粮食保护水平同样呈现出两阶段不同的保护特点。国内的粮食价格保护政策消除了由于贸易条件变化带来的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保持了粮食价格的稳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杨  邵喜武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驱动力。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探索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优化方向。研究发现:改革开放40年我国共实施了"双轨制""保护价收购""最低收购价格""临时收储""目标价格"以及"生产者补贴"等六个主要的粮食政策;在40年的实施过程中,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实现了从政府意识到国家意志的转变,从单一治标向体系治本的转变,从统筹管理到重点支持的转变,从政府主体到多元参与的转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经过40年的探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与挑战。对此,本文提出:加快建立粮食市场定价机制、加快建立粮食生产补贴机制、加快构建粮食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增强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的系统性,建立众措并举的配套政策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