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6)
2023(6930)
2022(5796)
2021(5216)
2020(4113)
2019(9394)
2018(8719)
2017(15432)
2016(8189)
2015(9397)
2014(9393)
2013(9537)
2012(9329)
2011(8998)
2010(8964)
2009(8452)
2008(8031)
2007(6913)
2006(6436)
2005(6016)
作者
(25797)
(21831)
(21624)
(20835)
(13970)
(10318)
(9829)
(8479)
(8389)
(7714)
(7535)
(7270)
(7150)
(7110)
(6847)
(6835)
(6461)
(6220)
(6213)
(5903)
(5638)
(5255)
(5224)
(5034)
(5020)
(4992)
(4680)
(4451)
(4422)
(4330)
学科
(64723)
经济(64699)
管理(20418)
地方(19521)
方法(18916)
数学(17059)
数学方法(16973)
(16850)
中国(14225)
地方经济(13885)
(11636)
(11296)
企业(11296)
(11263)
业经(10820)
环境(8923)
农业(8147)
(7545)
贸易(7537)
经济学(7415)
(7387)
(7316)
(7163)
(7156)
金融(7155)
(6667)
(6527)
产业(6444)
资源(6440)
(5860)
机构
大学(130219)
学院(129812)
(69114)
经济(68028)
研究(55256)
管理(45861)
中国(41009)
理学(39034)
理学院(38472)
管理学(37855)
管理学院(37599)
科学(31692)
(28414)
(27790)
(26659)
研究所(25806)
中心(23605)
经济学(23124)
财经(21133)
(20668)
经济学院(20456)
(19745)
(19630)
(19217)
(18224)
师范(18094)
科学院(17793)
北京(17776)
业大(16804)
农业(15986)
基金
项目(85221)
科学(68176)
基金(63023)
研究(61620)
(55783)
国家(55383)
科学基金(46671)
社会(42951)
社会科(40878)
社会科学(40872)
基金项目(32385)
(32218)
自然(27842)
(27356)
自然科(27130)
自然科学(27126)
自然科学基金(26625)
教育(26428)
资助(25505)
编号(22856)
(21444)
重点(20313)
国家社会(19197)
(18871)
发展(17961)
成果(17950)
(17747)
(17025)
课题(16637)
中国(16445)
期刊
(83843)
经济(83843)
研究(45350)
中国(27518)
学报(19352)
科学(19275)
(19018)
管理(18460)
(18314)
经济研究(14953)
大学(14599)
学学(13884)
农业(12945)
技术(12223)
财经(11651)
(11471)
金融(11471)
问题(10652)
业经(10509)
(10418)
教育(9850)
技术经济(8977)
(8908)
世界(8509)
资源(8410)
国际(8358)
统计(8277)
(7576)
(7152)
经济问题(6814)
共检索到213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栋生  
生产力布局不仅直接关系投资效益、区域经济发展,也是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现实情况出发,对90年代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指导方针与基本思路1985年初,着手编制“七五”计划时,我就当时生产力布局的总态势和今后(1986——2000年)布局方针提出了概括为64字的建议,即“三级梯度、三大地带,东靠西移、有序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一为  马琨  
一、生产力总体布局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甘肃处于沿黄经济带主轴线和陇海—兰新经济带二级轴线的复合部,又是同家19个综合开发重点地区之一——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将发展成为开发西部地带的重要基地。根据这一部署,结合甘肃目前生产力布局的特点及其东西狭长的地理条件,我们提出实施“据点式”开发、“以点连线、由线联网、带动全面”的布局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祥  
宁夏区域经济差异及生产力布局分析陈忠祥(宁夏大学地理系,银川750021)生产力布局是区域经济的空间表现形式,有着区域经济差异的烙印,它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经济分布的地城格局和基本经济规律特征。它的运行和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既受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春永  
苏联是最早实现计划经济的国家。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管理过程中,始终把制定生产力布局规划和区域规划视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长期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规划的实践,已逐渐形成了相应的机构和较完整的规划体系。 一、建立了一整套机构 苏联国家计委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生产力研究委员会,是负责全苏国土开发、生产力布局研究和规划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尚志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在39.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山地丘陵占94%。1985年总人口3406.2万,其中少数民族约三分之一,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204.57亿元,居全国第22位,是我国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但云南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尤以森林、水力矿产、生物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而著称。云南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要使其经济在解放三十八年来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在正确分析省情同时定出切合实际又能抓住一切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一 经济效果论证是对生产力布局合理性的最有力论证。仅仅用生产力布局原则,难以全面论证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生产力布局原则颇多,每一条原则规定布局的一个方面。这些原则内部,大都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例如,生产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消费地原则,讲的是如何节约运费,提高经济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石国祥  
2013年3月1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5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吉林省四平市市长石国祥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镇化的有效推进。未来城镇化需要研究和探索包括:城镇产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消费转移等新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邵雪梅  
李树琮教授编写的《生产力布局学》一书已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生产力布局学是研究社会物质生产部门的空间分布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组合关系的科学.本书从生产力布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着眼,从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布局现状出发,较系统地阐述了生产力布局规律和原则,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发展趋势和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双   施美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京津冀区域整体实力得到提升,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区域跨界协同不充分等问题,需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塑造世界级城市群基本形态;强化创新协同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主体功能与引领辐射作用;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深化区域跨界协同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优势叠加的制度合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蒋跃进  
一、此较优势原理在地区生产力布局中的运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1772-1823年)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比较成本原理或比较优势原理.他在书中以假设的英国和葡萄牙的毛呢、葡萄酒生产为例(见图1),虽然葡萄牙的毛呢、葡萄酒的生产占有绝对优势,但两国这两种商品的贸易仍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靖学青  
旧中国近代经济偏集于东部沿海地带,全国解放后,直到1978年整整30年中,除了短短的3年恢复时期外,我国宏观生产力布局重点西移,生产建设重心一直放在内地,“三五”、“四五”时期甚至放在远离东部沿海的西部地区,进行了大三线建设,对这一时期的生产力布局作何评价?从到目前为止的报刊杂志上刊载的文章来看,是褒少贬多,大多数学者认为失误大于成绩,这或许不无根据,但仅仅停留在这样大概、抽象的水平,是不够的,无助于目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作客观的、深层次的、多角度的研究。一、布局重点西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改革开放前30年内地的重点建设至少考虑到下述几方面也是合理的,具有必然性。 1.自从19...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正一  
由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梯次特征和较强的互补性,区域内各国的政治关系已明显改善,各国的地缘条件优越,各国都积极采取了相应对策,以加快经贸往来和多边合作的步伐,因此,90年代应在平等互利和尊重权益、和平共处、缩小经济水平差距、求同存异和循序渐进、三分开等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加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最终实现东北亚经济的区域一体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董宇坤  白暴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经济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对生产力布局理论进行了新的发展。新的生产力布局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人民主体为主导思想,注重国内的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积极拓展经济发展的国际视野,以两手合力为实现机制,符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产力布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与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性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