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3)
- 2023(9269)
- 2022(7678)
- 2021(7159)
- 2020(5842)
- 2019(13692)
- 2018(13428)
- 2017(24455)
- 2016(13182)
- 2015(15118)
- 2014(14810)
- 2013(14732)
- 2012(14330)
- 2011(13550)
- 2010(13452)
- 2009(12713)
- 2008(12380)
- 2007(10752)
- 2006(10264)
- 2005(9808)
- 学科
- 济(78739)
- 经济(78663)
- 管理(30873)
- 方法(25680)
- 业(25435)
- 数学(23189)
- 数学方法(23052)
- 中国(22503)
- 企(19381)
- 企业(19381)
- 地方(17712)
- 学(15261)
- 农(15039)
- 制(14440)
- 业经(13540)
- 贸(13205)
- 贸易(13197)
- 财(13060)
- 易(12845)
- 地方经济(12717)
- 融(11961)
- 金融(11961)
- 体(11413)
- 银(11197)
- 银行(11174)
- 行(10988)
- 环境(10126)
- 农业(9779)
- 发(9603)
- 和(9142)
- 机构
- 大学(199562)
- 学院(193693)
- 济(99839)
- 经济(98299)
- 研究(85230)
- 中国(65659)
- 管理(65377)
- 理学(54675)
- 理学院(53932)
- 管理学(53175)
- 管理学院(52804)
- 科学(47474)
- 京(44669)
- 所(44339)
- 财(44336)
- 研究所(40037)
- 中心(35846)
- 财经(33986)
- 经济学(33833)
- 农(33488)
- 经(31216)
- 院(30135)
- 经济学院(30100)
- 北京(29753)
- 江(28844)
- 范(26295)
- 农业(26187)
- 科学院(26145)
- 师范(26001)
- 业大(25541)
- 基金
- 项目(121661)
- 科学(95984)
- 基金(91267)
- 研究(87738)
- 家(81677)
- 国家(81076)
- 科学基金(67013)
- 社会(59745)
- 社会科(56678)
- 社会科学(56664)
- 基金项目(46064)
- 省(42396)
- 自然(40688)
- 自然科(39705)
- 自然科学(39689)
- 教育(39507)
- 自然科学基金(39034)
- 资助(38713)
- 划(37901)
- 编号(31461)
- 部(29141)
- 重点(28802)
- 发(28221)
- 成果(27255)
- 中国(27157)
- 国家社会(27062)
- 教育部(25116)
- 创(24241)
- 课题(23870)
- 发展(23291)
共检索到327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伟
英国的经济自80年代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之后,一度曾呈现出少有的活力。然而好景不长,一进入90年代,英国经济便重新遇到麻烦。90年代第一年,严重的经济衰退即已露头,一度减弱了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互换现象或所谓“菲利普斯规律”重新活跃起来。英国的经济境况究竟如何,宏观经济政策走势怎样?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世人所关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桑琳 周振宇
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周期的启动。这一时期的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但坎坷颇多,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回味。有效需求不足是近一段时问我国宏观高控面临的主要难题。对需求的均衡分析表明,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仍应作为主导政策。
关键词:
宏观调控 通货紧缩 均衡收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伟
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历来与美国和欧盟国家有所不同:50、60年代,当美国、西欧竞相实施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之时,日本却未加入这一潮流,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依赖货币—金融手段,带有一定的货币主义政策特征;80年代,当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开始向右转,改行货币主义时,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再次与此潮流相悖,出现向左转的迹象,财政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得以加强。90年代以来,日本面对的经济问题也与美国和欧盟大部分国家不尽相同,其经济政策的走势及个性特征,值得注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管汉晖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中国经济进行历史回顾和经济理论分析,并与西方主要金本位国家进行比较,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因素在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银本位,一个是竞争性的银行体系。银本位使中国经济萧条的进程迥然不同于西方金本位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度过大萧条,中国由于特殊的银行体系,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这是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中表现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大萧条 宏观经济 银本位 银行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靳东升 陈琍
宏观税是指一个国家的税收负担总水平,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决定宏观税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宏观税负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二是宏观税负与政府承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职责范围大小及其变化密切相关。宏观税负变化反映了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分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敏强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书义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讨论和1994年改革举措评述编完这期杂志,已时至春节。然而,节日的欢快气氛很难使我们轻松。为了这近20万字的稿件,一个多月来我们忙忙碌碌,审稿、约稿、催稿、发稿……尽管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眼看它们将制成胶片,变成白纸黑字时,我们心中...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海军
一、关于改革的目标。如何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9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实行纯粹的市场经济或纯粹的计划经济。计划与市场必然以某种形式相结合。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方面,中国有三种选择:一是基本上维持现状;二是重新集中行政部门对资源分配的极力与控制;三是通过进一步改革,使计划与市场更有效地结合起来。第三种选择应该是中国下一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吉瑞
本文认为,中国目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尤其是在人均GNP方面,大约相差30倍左右。要在半个到一个世纪内赶超上发达国家,必须创造连续几十年人均GNP每年增长5—6%或7—8%,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于3—4%,否则,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难缩小。为此,中国只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在90年代基本上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作者设想,可以在中国建立起一种“民间独立经营、市场自动协调、中央宏观控制”的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攻坚战宜在近期发动,过迟会丧失战机,使我们的战略目标不能实现。我们现在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时机,改革前进一步,中国的现代化充满光明和希望,后退一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曙东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重要理论观点的提出,冲破了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禁锢下把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90年代深化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90年代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们要完成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的历史任务;经济机制中的一些深层矛盾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不改革就没有出路;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更加复杂。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客观地认识改革所处的发展阶段,明确长远目标和当前的任务,在此基础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庆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预期伴随着温和的通胀压力,2010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更强劲、更平衡的增长,GDP增长将达10%,而CPI增长则为2.5%。文章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超级周期"包括了"2007年的过热"、"2008年的输入型软着陆"以及"2009年政策引导型脱钩"三个阶段;危机过后,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反思可以发现,对于中国的"投资过热"、"消费不足"等问题的普遍担心显然被夸大了,总体而言,中国的增长模式仍然比较健康,但是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面临着"如何抓住‘过度储蓄’的机会窗口,为国民经济创造高质量的财富"的主要挑战,应对挑战,中国必须进一步理顺价格体系和其他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综合司课题组
90 年代,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在不断调整中,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尚未理顺。本文以资金流量表为基础,并考虑相关的企业负担和农民负担等因素后,对宏观分配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0 年代我国宏观分配总体格局基本稳定。问题是,政府收入结构很不合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企业收入出现减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为改善这种分配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议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别,减轻企业负担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刘晓光 闫衍
2018年注定是中国宏观经济值得高度关注的一年。世界经济结构的裂变、市场情绪的巨变、微观基础的变异、经济政策的叠加错配以及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进一步集中暴露,改变了中国宏观经济2016年以来"稳中向好"的运行趋势。宏观经济核心指标在"稳中有变"中呈现"持续回缓"的态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这说明中国宏观经济既没有"触底企稳",也没有步入稳定复苏的"新周期",反而在内部"攻坚战"与外部"贸易战"的叠加中全面步入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阶段。2018年所面临的经济持续下滑的压力难以通过短期稳增长政策得到有效缓解,需要利用新一轮全方位改革开放和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进行化解和对冲。内外部压力和问题的暴露决定了中国大改革的窗口期已经在2018年全面出现,2019年中国必定将踏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江晓薇
中国改革十七年宏观经济中的财政运行江晓薇我国“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提出振兴财政的任务。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是保证今后十五年实现振兴财政的关键。解决如何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和发挥财政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