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470)
- 2022(2325)
- 2021(2463)
- 2020(2115)
- 2019(5352)
- 2018(5306)
- 2017(10504)
- 2016(5783)
- 2015(6953)
- 2014(7089)
- 2013(7386)
- 2012(7343)
- 2011(6990)
- 2010(6950)
- 2009(6940)
- 2008(6945)
- 2007(5864)
- 2006(5406)
- 2005(5235)
- 2004(4610)
- 学科
- 济(25938)
- 经济(25920)
- 管理(13505)
- 业(13033)
- 方法(12713)
- 数学(12078)
- 数学方法(12035)
- 中国(11199)
- 企(8771)
- 企业(8771)
- 贸(7847)
- 贸易(7840)
- 易(7738)
- 农(7365)
- 制(7072)
- 银(6784)
- 银行(6781)
- 财(6664)
- 行(6604)
- 融(5853)
- 金融(5853)
- 税(4391)
- 出(4267)
- 体(4157)
- 税收(4157)
- 收(4124)
- 农业(4090)
- 业经(3996)
- 度(3895)
- 制度(3892)
- 机构
- 大学(89498)
- 学院(87241)
- 济(42857)
- 经济(42057)
- 研究(32826)
- 管理(31104)
- 中国(29335)
- 理学(25626)
- 理学院(25339)
- 管理学(25104)
- 管理学院(24936)
- 财(23177)
- 京(19380)
- 财经(17626)
- 所(16939)
- 科学(16270)
- 经(15995)
- 中心(14819)
- 研究所(14722)
- 经济学(14004)
- 北京(13324)
- 财经大学(13165)
- 经济学院(12731)
- 江(12164)
- 农(11369)
- 融(11368)
- 金融(11214)
- 院(11100)
- 范(11061)
- 师范(10979)
- 基金
- 项目(46008)
- 研究(35726)
- 科学(35408)
- 基金(33543)
- 家(28239)
- 国家(28020)
- 社会(22853)
- 科学基金(22716)
- 社会科(21661)
- 社会科学(21658)
- 基金项目(17169)
- 教育(16498)
- 省(15762)
- 资助(15105)
- 编号(15085)
- 划(14342)
- 成果(13690)
- 自然(12903)
- 自然科(12533)
- 自然科学(12529)
- 自然科学基金(12306)
- 部(11735)
- 重点(10398)
- 课题(10360)
- 教育部(10222)
- 性(9951)
- 发(9847)
- 社科(9720)
- 人文(9528)
- 国家社会(9433)
共检索到150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郝中华
90年代我国通货膨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产生了一系列的负效应:破坏了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加剧了国民收入在地区间和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矛盾,最终导致经济滞胀。通货膨胀的治理,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抑制需求,二是增加有效供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振鹏 丛安妮 苏明 刘尚希
本文认为,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局面。经过治理整顿,上述矛盾虽然有所缓解,但形成问题的原因并未完全消除,这包括政策、体制性因素,也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压力。因此,近中期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仍然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困挠。在这种情况下,90年代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包括:坚持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方针,在指导思想上变被动治理为主动防治,变急于求成为在追求效益、比例协调和适合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力争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摒弃粗放外廷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建立内涵、集约效益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以自觉调控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选择合理的数量调控界限;调整个人收入分配政策,扭转国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左大培
80年代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向我国的经济学界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伴随着1979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实际总产出以极高的速度增长,但通货膨胀的速度同时也在日益加快,而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的短缺现象却在日益减少。自从1988年通货膨胀达到了其最高峰、1989年出现市场疲软之后,短缺现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这种宏观经济发展使我们不能不回答下列问题: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如何产生的?货币数量的快速增长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王明舰
本文试图在分析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基础上,建立我国通货膨胀的经济计量模型,以便定量地考察各种因素变化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我们从货币数量论出发探讨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根据货币数量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防治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课题组
9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间,如何确保在经济有效增长的同时,能够防治通货膨胀,这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报告侧重就90年代防治通货膨胀的若干政策思路和对策作些探索,以供宏观决策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伍海华
通货膨胀的正效应:在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下,可降低消费,提高积累;在产生结构和投资结构失衡下,使经济增长相对协调。通货膨胀的负效应:不利于动员社会资金支持生产;不利于资金合理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我国80年代的通贷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危害相当严重。表现为扩货币扩张化和投资结构偏差,阻碍了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华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从表面上看是由需求、投资、货币等原因造成的,从深层看却有着社会结构变动的因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控制有限退出,单位和地方政府等利益主体觉醒,但单位与个人之间依附关系以及高福利庇护并没有改变,最后导致各利益主体出现了非国家所愿的利益诉求途径,并缠绕于经济改革之中,酿成通货膨胀。
关键词:
社会结构 利益诉求 通货膨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靳玉英
外部盈余通过制造通货膨胀等压力破坏内部经济均衡,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要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和90年代初的东亚和拉美国家普遍经历了这一问题的困扰。冲销是应对这类通胀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将我国与90年代初拉美、东亚九个代表性国家进行比较,这一研究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开放过程中外部经济与内部经济失衡的更有效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潘伟光 罗庆成
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持续增长对中国九十年代通货膨胀的反思潘伟光罗庆成自1979年以来,中国出现了两次较高的通货膨胀,一次是1988—1989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7—18%;另一次则发生在90年代,出现了比上一次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指数不仅在两位数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昊 王少平
本文在蕴含微观经济基础的结构菲利普斯曲线框架内研究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结构和性质。基于最大熵自举的模型估计和推断显示:微观企业平均每三个季度调整一次价格;我国季度数据不支持通货膨胀粘性假设;在微观企业的定价过程中,理性预期所起的作用要强于适应性预期;但由于通货膨胀非粘性,真实经济中通胀持续性反而具有主导作用。经验研究结论表明,货币当局在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中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持续性和透明度。
关键词:
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粘性 最大熵自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嘉瑞
在改革中我们遇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探讨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对于实现治理整顿的目标,促进改革和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改革以来的通货臌胀及成因分析自70年代末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发生了两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从1978年到1982年,因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货币发行过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安祥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整体物价水平出现持续性上升,表现为以过多的货币去追求较少的商品,从而形成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导致市场物价恶性上涨、民众生活水平普遍降低的一种经济现象。通常人们认为,通货膨胀只会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发生。实际上,只要认真研读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在金属货币流通状态下,同样可以出现通货膨胀。汉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关键词:
盗铸钱 白金三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德敏 蒙荫莉 李明凤
在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中,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众多,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笔者认为,在诸多的因素中,货币投放量过大,固定资产投资过大是引发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这两个经济指标是影响物价运行的主要因素。下面进行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