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0)
2023(13350)
2022(11463)
2021(10578)
2020(9195)
2019(21225)
2018(21043)
2017(41083)
2016(22464)
2015(25455)
2014(25775)
2013(25904)
2012(24326)
2011(21889)
2010(22255)
2009(21697)
2008(22049)
2007(19940)
2006(17819)
2005(16656)
作者
(65466)
(54977)
(54552)
(52385)
(35023)
(26092)
(25045)
(21359)
(20570)
(19751)
(18665)
(18326)
(17823)
(17446)
(17227)
(16970)
(16465)
(16193)
(15966)
(15742)
(13790)
(13587)
(13359)
(12498)
(12411)
(12394)
(12355)
(12347)
(11018)
(10866)
学科
(101935)
经济(101786)
(91622)
管理(81385)
(80372)
企业(80372)
方法(45454)
数学(36696)
数学方法(36440)
(35155)
(33010)
业经(30016)
中国(27123)
(25796)
(23721)
财务(23691)
财务管理(23645)
农业(22675)
企业财务(22396)
(19515)
贸易(19504)
(19008)
技术(18721)
(18052)
(17765)
(17294)
银行(17262)
地方(17105)
(16722)
(16599)
机构
学院(335006)
大学(333006)
(147908)
经济(145054)
管理(131780)
理学(112016)
理学院(110900)
研究(110729)
管理学(109484)
管理学院(108857)
中国(89469)
(74400)
(69972)
科学(63202)
财经(57445)
(57236)
(56523)
(52512)
(51842)
中心(50895)
研究所(50143)
业大(46611)
经济学(45512)
农业(44907)
北京(44475)
财经大学(42075)
经济学院(41258)
(40924)
(39460)
师范(39090)
基金
项目(206333)
科学(163406)
研究(153723)
基金(150979)
(129487)
国家(128322)
科学基金(110684)
社会(99583)
社会科(94368)
社会科学(94344)
(80543)
基金项目(79785)
教育(69912)
自然(69495)
自然科(67808)
自然科学(67787)
(66740)
自然科学基金(66674)
编号(62318)
资助(61700)
成果(51304)
(47323)
重点(46233)
(45370)
(44677)
(43090)
(42888)
课题(42408)
创新(41712)
国家社会(41173)
期刊
(172119)
经济(172119)
研究(104764)
中国(66942)
(62674)
(53870)
管理(53059)
学报(46820)
科学(44919)
大学(36261)
农业(36156)
(35711)
金融(35711)
学学(34264)
财经(29823)
技术(29811)
教育(29462)
业经(29033)
经济研究(27228)
(25678)
问题(23192)
(21080)
(20106)
技术经济(19492)
国际(17091)
财会(16882)
世界(16790)
商业(16723)
理论(16674)
现代(16508)
共检索到521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岩,李光宇  
90年代 ,日本企业对华制造业直接投资从总体上看增长较快 ,但不够稳定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 ,企业效益较好 ,但利润再投资比例极低 ,多属资本、技术密集型投资 ,并以占领我国市场为取向。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应注重技术引进在地区、行业、企业间的协调 ,创本国名牌 ,循序渐进地发展 ,在宏观上强调引资国多元化、环境保护、区位均衡等协调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伟巍  秦双全  
本文利用Petrin&Levinsohn(2011)(简称PL方法)提出的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分析方法,通过对2000~2007年制造业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分析表明,制造业总量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4.7%,其主要来源于存活企业的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资源配置效应,而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对总量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大。对各省制造业的分析发现,各省区的总量生产率增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他地区增长率快于东部地区,这为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而且,东部地区和其他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分别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和资源有效配置。最后,生产率水平发生急剧变化的企业占制造业的比重不高,但对其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很...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宪法  
90年代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刘宪法进入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中的利益主体、发展主体的区域化,区域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区域经济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中活力最强,活跃程度最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追求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目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争取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求得速度递增的经济增长。然而事实上,速度递增难以实现。因为首先从逻辑上讲,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越来越高,由于资源与资金的制约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必有一个上限。综观世界各国,至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80年代的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中面临着两个主要的挑战:一是经济增长的均衡度较差,供求总量失衡,产业结构失调,导致经济起落幅度较大,二是经济活动的效益低下,较高的投资率只引致了产值的较快增长,而并未使国民收入得到相应的增长。这种情况使中国经济陷于一种两难的境地: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保持持续的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经济效益的相应增长,但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低下,积累能力不足,加之经济效益太差,一定量的投入只能推动较少的产出增长。所以,要使90年代的中国经济顺利发展,使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经济增长与资金供给短缺、经济效益低下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邱晓华  郑京平  
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提前两年实现了翻番。关于90年代的发展速度,在80年代末期制定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提出了年均增长6%的计划目标。当时,我国正处在治理整顿期间,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加之计划需留有一定的余地,确定这样一个发展速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苏益南  
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利润居高不下而制造业利润走低,引发了银行业侵占制造业利润的质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银行业净利润、制造业净利润与经济景气指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探寻了银行业对制造业净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侵占了制造业的利润,金融垄断问题是银行业影响制造业利润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放宽银行业准入条件、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完善银行对制造业的融资支持等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彭方志  胡松明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对中国经济1991—2007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因素分析,分别计量了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数量增长率、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制度与观念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制度与观念创新,但是已经有苗头显示,随着制度的完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高及资本积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薇  
一、制造业的增长源泉 1.分析方法 产出增长源泉分析方法(又称chenery measure)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把促进产业增长的源泉分为国内需求增长、国际市场的外部需求增长和进口替代增长三部分。国内需求增长是指国内净需求增长,即国内总产出增长与进口增长之和减去出口增长;出口增长是指由国内产出增长所形成的出口增长(不包括进口的再出口);进口替代增长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震  沈坤荣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体现技术进步增长的贡献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沿用传统的Solow模型方法,着重分析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特征和趋势。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波动状态,且有下行趋势,表明传统的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制造业发展的规模扩张模式正在快速弱化,而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内涵增长动能尚未实现转换接续,迫切需要实施有效举措,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向由高水平、高效益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降的内在原因包括: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不断减缓的重要原因,有效供给不足和产业深陷低端困局是外在不利影响因素,内生动力不足和技术成果尚未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根本原因,而资源错配和机制不健全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更为深层次体制因素。在对策方面,建议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动力,把投入产出作为衡量要素投入质效的主要标准,把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作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手段,把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作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保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万龙  
利用统计资料,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产业偏好进行了分析。①9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作用,不同的投资来源均对基础产业有较高的产业偏好。但是,产业政策的贯彻并不是很有效。②由于资金特性的不同,不同投资来源对不同产业的偏好程度有所不同。在资金使用方向上,国家投资与其他投资资金的使用方向有明显差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千里  
本文实证分析表明依靠外商投资来发展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是根本出路,必须以国内制造企业为主,科学选择优先发展领域,着力营造有利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技术路线图工程,培育高端人才,从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小娟  刘姣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2~2007年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8个行业面板数据,从总体和行业分组两个层面考察了进口和出口对制造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02~2007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而非技术效率的增长。从制造业总体回归来看,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出口则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进出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都为正,其中进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出口的影响显著。行业分组回归表明,进出口贸易对不同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龚关  黄奕林  
90年代西方新增长理论的拓展龚关黄奕林西方经济增长理论蕴育于20世纪40年代、成熟于50年代,60、70年代走入低潮,80年代新增长理论异军突起,倍受瞩目,使增长理论从边缘走入主流,90年代增长理论再度面临转型,模型的重构势在必然。经济增长理论之所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