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99)
- 2023(3343)
- 2022(2993)
- 2021(2997)
- 2020(2281)
- 2019(5814)
- 2018(5431)
- 2017(9264)
- 2016(5232)
- 2015(5932)
- 2014(5912)
- 2013(5826)
- 2012(5625)
- 2011(5314)
- 2010(5218)
- 2009(4943)
- 2008(4729)
- 2007(3731)
- 2006(3380)
- 2005(3181)
- 学科
- 济(21835)
- 经济(21801)
- 管理(13319)
- 业(10950)
- 中国(10948)
- 方法(7630)
- 企(7494)
- 企业(7494)
- 农(6577)
- 地方(6567)
- 数学(6507)
- 数学方法(6445)
- 城市(5966)
- 学(4502)
- 农业(4474)
- 城市经济(4289)
- 财(4153)
- 业经(3782)
- 理论(3587)
- 环境(3546)
- 制(3411)
- 发(3241)
- 和(3039)
- 贸(2972)
- 贸易(2970)
- 教育(2868)
- 易(2819)
- 融(2742)
- 金融(2741)
- 划(2686)
- 机构
- 大学(72984)
- 学院(70087)
- 济(29519)
- 经济(28739)
- 研究(28678)
- 管理(28033)
- 理学(24142)
- 理学院(23728)
- 管理学(23355)
- 管理学院(23193)
- 中国(21574)
- 京(16808)
- 科学(16383)
- 中心(13912)
- 所(13596)
- 财(12466)
- 研究所(12265)
- 范(12097)
- 师范(12021)
- 农(11875)
- 江(10787)
- 北京(10625)
- 院(10432)
- 师范大学(10218)
- 财经(9907)
- 业大(9774)
- 经(9161)
- 农业(9005)
- 州(8709)
- 经济学(8642)
- 基金
- 项目(49771)
- 科学(40751)
- 基金(38016)
- 研究(36394)
- 家(33153)
- 国家(32830)
- 科学基金(28854)
- 社会(24813)
- 社会科(23356)
- 社会科学(23352)
- 基金项目(20853)
- 自然(18621)
- 自然科(18249)
- 自然科学(18247)
- 自然科学基金(17923)
- 省(17386)
- 教育(16960)
- 划(16091)
- 编号(14570)
- 资助(14336)
- 成果(12123)
- 部(11602)
- 重点(11084)
- 国家社会(10578)
- 发(10470)
- 教育部(10188)
- 课题(10006)
- 创(9744)
- 人文(9678)
- 大学(9493)
共检索到115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姜淑清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1993年6月至1994年4月对北京东城区3034例婚前保健者的性观念、性行为及对性知识的需求等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28%的青年人从中学时期即开始对性感兴趣;60.48%的青年性知识来自书本;3034例未婚青年中有婚前性行为的占45.52%,个体经营者和无业人员高于其他职业。83.88%的调查对象认为婚前性行为是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可以理解的。婚前性行为常常造成未婚先孕,既影响女青年的身心健康,也给计划生育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未婚青年中66.84%的人对性知识不了解或稍有了解,他们当中91.20%的人认为婚前性教育很有必要。因此,今后对未婚青年的性知识及避孕知识的宣传指导非常必要,此项工作应从中学开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竞玉,曹坚,史友英,姜淑清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3034例婚前保健青年就恋爱、婚姻、生育观和性知识了解程度及自愿接受婚前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现今中国城市青年恋爱、生育观有一定改变,男女青年将晚婚视为一种自觉行动,其中11%表示婚后不准备生育子女。然而,熟知计划生育知识的程度仍较低,计划生育的自我调控能力差。绝大多数青年赞成现行的婚前保健制度,90%认为有必要进行婚前性知识教育,迫切需要获得优生优育知识、性科学知识和避孕知识与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周云,郑立新,杨元,赵东霞,楼超华,赵双玲
本研究在北京、广州、贵阳、太原和上海市分别进行了专题小组讨论和个人访谈,调查对象为25岁以下的外来已婚和未婚女工。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外来未婚青年女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有性生活经历,然而她们缺乏生殖保健意识,缺乏基本的避孕知识,不了解获得避孕药具的途径,在寻求服务方面存在着社会、心理、经济各方面的障碍。只有很少未婚妇女使用避孕药具。因没有采取避孕措施而导致非意愿妊娠的结果往往是人工流产。在外来青年女工未受保护的性生活中,男方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友彬
夫妇双方生育心理状态,是影响生育行为的关键之一,对新婚夫妇生育心理进行调查,不仅能够了解近年来育龄妇女及其配偶的生育心理现状,而且对计划生育工作也有较大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于1990年底对367对尚未生育的新婚夫妇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从心理学角度,为计划生育工作找一个突破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菊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雪燕 伊莎贝拉·阿塔尼 李树茁
基于2008年安徽省CH市JC区的调查数据,通过与同年龄段已婚男性的对比,对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男男性行为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性别失衡确实会使得农村地区的男男性行为发生率增加;而发生男男性行为的人群中,其无保护性行为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比例;同时与已婚男性相比,未婚男性在艾滋病和性病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较差,从而为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潜在威胁。论文结尾指出了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改进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史友英,张竞玉
本文报告了对3034例婚前保健者进行的生殖健康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当前社会文化特点下,未婚青年最希望得到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依次是优生优育,占44.92%,性知识,占27.62%,避孕节育知识,占17.04%。该调查还提示未婚青年对性传播性疾病了解的只占22.68%,稍了解的占53%,但是48.58%的人根本不了解其预防知识。因此,在婚前增强性知识教育,特别是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教育非常必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歌,鲍思顿,何世堂,周司岱
中国青少年的性观念一直是较少有人涉足的研究领域。利用1988年在四川省搜集的调查数据试图进行两方面的分析:其一,描述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的群体态度;其二,测定影响青少年性观念的主要因素。在第二方面的分析中,我们用影响青少年性观念的预测变量估测了几个回归方程。旨在反映中美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主要相似处和相异处;并表明尽管有严格的法律和道德力量的约束,中国的青少年在某种程度上强烈反对这个年龄的性接触,但对他人走入“禁区”却表现出理解和宽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小璐 蔡泳
研究利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就新生代农民工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形成机制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尽管性的"双重标准"依旧存在,但总体上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呈现出"去传统化"的趋势。规范习得机制和情境选择机制假设得到了部分验证: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从大众传媒及同辈群体处获取性知识,受传统性社会化的影响有限;另一方面生命历程中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恋爱经历会提升他们对婚前性行为的容忍度。研究还表明在社会急剧变迁的当下,新生代农民工在获得更多私人生活自主性的同时,也会利用"拼凑"的规则以既有的社会规范和思考方式去应对具体的情境,凸显了社会制度、文化规范与个体生命历程交织与互构下的相对主义的性价值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茁
美国、日本、德国是当今世界共同基金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共同基金发展最具有戏剧性。80年代美国共同基金以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90年代仍以15%的速度在膨胀,到本世纪末,美国共同基金资产总额达4.3万亿美元,超过美国银行资产的总额,不仅如此,共同基金从80年代开始在许多业务方面与商业银行展开激烈竞争。于是有人说,共同基金就是90年代的银行,我赞同这种说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90年代以来 ,世界高等教育新理念不断涌现 ,其中 ,针对性、质量观和国际化已成为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核心理念。本文对这三个核心理念的形成、内涵及其启示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理念 针对性 质量观 国际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殿卿
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我们中国发生了巨变.这种变革,不仅带来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家庭观念、伦理观念、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等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人是社会变革的主体,也是随着社会变革而被变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捍马
一、亚洲城市发展政策的由来亚洲各国政府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寻求对城市人口和布局作出更“均衡”的配置。但据联合国近期的调查表明亚太地区35个政府大约94%对其人口配置状况部分或完全地表示不满。大多数国家发展计划提出的均衡观念模棱两可。在它们看来均衡的城市化意指减少或防止收入和财富的地域差别,并非在城乡之间系统的内在联系中极大地缩小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的巨大差别。均衡观念的出现是对60~70年代大城市及城市人口迅猛发展的反应。从50年代到1980年,全部亚洲国家城市人口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夫 吴海鹰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世界其它国家一样,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其直接后果之一是:人口的迁移由较为呆滞变得活跃起来,尤其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使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