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3)
- 2023(8011)
- 2022(7323)
- 2021(7013)
- 2020(6286)
- 2019(15048)
- 2018(14837)
- 2017(28757)
- 2016(16035)
- 2015(18832)
- 2014(19266)
- 2013(19484)
- 2012(18900)
- 2011(17400)
- 2010(17875)
- 2009(17066)
- 2008(17579)
- 2007(15843)
- 2006(14055)
- 2005(12981)
- 学科
- 济(70626)
- 经济(70560)
- 管理(41790)
- 业(41274)
- 方法(33782)
- 企(31440)
- 企业(31440)
- 数学(29951)
- 数学方法(29657)
- 中国(21175)
- 农(20101)
- 财(17597)
- 学(16361)
- 贸(15699)
- 贸易(15693)
- 易(15261)
- 制(14870)
- 业经(13363)
- 地方(13037)
- 银(12817)
- 银行(12777)
- 农业(12764)
- 行(12241)
- 融(11879)
- 金融(11876)
- 和(11124)
- 务(9887)
- 财务(9862)
- 财务管理(9825)
- 环境(9727)
- 机构
- 大学(249516)
- 学院(245548)
- 济(104276)
- 经济(102044)
- 研究(90610)
- 管理(89278)
- 理学(75610)
- 理学院(74628)
- 管理学(73231)
- 管理学院(72752)
- 中国(69521)
- 科学(55898)
- 京(54614)
- 财(49809)
- 所(48776)
- 农(45835)
- 研究所(44119)
- 中心(40276)
- 财经(38990)
- 江(38525)
- 业大(37314)
- 农业(36436)
- 北京(35244)
- 经(35183)
- 范(33778)
- 师范(33446)
- 经济学(32427)
- 院(31755)
- 州(30395)
- 经济学院(29416)
- 基金
- 项目(152152)
- 科学(117793)
- 基金(109800)
- 研究(108961)
- 家(96612)
- 国家(95852)
- 科学基金(79137)
- 社会(67689)
- 社会科(63999)
- 社会科学(63977)
- 省(58131)
- 基金项目(58070)
- 自然(51151)
- 划(50518)
- 教育(50428)
- 自然科(49866)
- 自然科学(49845)
- 自然科学基金(48938)
- 资助(46402)
- 编号(44599)
- 成果(38324)
- 重点(35243)
- 部(34975)
- 发(33256)
- 课题(31206)
- 创(30474)
- 科研(29648)
- 教育部(29252)
- 创新(28692)
- 计划(28486)
- 期刊
- 济(119123)
- 经济(119123)
- 研究(77223)
- 中国(48306)
- 学报(42132)
- 农(41266)
- 财(38113)
- 科学(37661)
- 管理(31776)
- 大学(30749)
- 学学(28694)
- 农业(27682)
- 融(25301)
- 金融(25301)
- 教育(25096)
- 技术(20570)
- 财经(19745)
- 经济研究(19258)
- 业经(18536)
- 经(17027)
- 问题(16781)
- 贸(15747)
- 业(14961)
- 国际(14046)
- 理论(13363)
- 技术经济(13328)
- 统计(12945)
- 图书(12813)
- 版(12530)
- 实践(12004)
共检索到383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迎昌
90年代初,我国工业向沿海新兴工业化地区集聚,制度创新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走结构-效益型道路是我国工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为了解决工业向沿海地区过分集聚的弊端,必须改变现存的国际分工体系,尽快实现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亚太地区经济格局的变动为此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工业布局 动态趋势 工业集聚 沿海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德昂 李小东
生产力诸要素若要形成一定的现实生产力,并使各要素组成相互有机联系的生产力系统,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空间地域方能实现。这种生产力要素在地域上的分布和关联状态——生产力的空间组合——即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力布局。在整个国家的空间生产力布局中,又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而形成多个不同的、各具特色的区域,这些区域内所集结的生产力的空间配置状况,则是影响和制约区域生产力水平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甄明霞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上海经济发展经历了两个高速增长时期,而在这两个时期的末期都遭遇了金融危机。第一个阶段末期爆发亚洲金融危机,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使经济增长明显减缓,也意味着第二个高速增长时期结束。那么,这两轮高速增长有何异同,两次金融危机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有何不同?此外,亚洲金融危机后,上海出现连续五年的平稳增长时期,那么,在当前更为严峻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上海经济后续发展趋势如何?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发展阶段 上海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仲常 丁加栋 郭雅
本文通过计算1952-200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地区变异系数,发现我国工业布局经历了"均衡—非均衡—收敛"的变动趋势。文章利用1980-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影响工业布局变动趋势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区域政策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优惠政策可以促进地区工业发展;越高的投资水平,越有利于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对外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地区工业集聚也有显著正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对工业布局也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结论对于缩小地区工业发展与经济差距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工业布局 变异系数 影响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全 杜旻
本文从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国际大都市的基本特征,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特别是以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为例,分析了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逆工业化趋势,以及工业地位演变所表现出的“倒U型”特征。最后对国际大都市工业布局演变所表现出新特点进行了概括,即逆工业化和制造业扩散的趋势、都市产业在城区旧工业区的聚集,以及工业企业按价值链在都市区进行的布局调整。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工业布局 逆工业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段晓强
本文在借鉴西方消费理论的基础上 ,利用回归、聚类和因子分析方法 ,分析了我国 1992 - 2 0 0 2年期间构造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函数模型。结果表明 ,我国居民家庭正处于消费能力升级转型前的储蓄准备时期 ,消费结构处于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逐渐转变的早期过程中 ,并从供求关系和再分配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消费函数 消费倾向 消费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盛甲
一、预测失误的提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利用外资课题组的预测:90年代我国年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32亿到40亿美元之间。然而90年代初,尤其是1992年的发展现实与此预测竟大相径庭。1992年1-9月国内实际利用外资就达117亿美元。就上海来说,1992年1-10月协议吸收外资也高达26.56亿美元。预测与现实差距如此之大,其原因是什么,这很值得研究。该预测报告(参见《经济研究参考》第105期)的预测前提主要根据以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孙明贵
90年代以后日本流通业进入激烈变革时期,这种变革是二战以来的第二次流通革命。流通革命改变了日本流通体系和结构,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的重组日益流行,流通运营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流通革命将对日本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导致日本流通革命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价格破坏、定价体制改变、进口增加、购买方式变化、流通自由化、产销同盟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原因。对这些原因及其背景的分析也反映了当今日本经济的概貌和面临的课题。
关键词:
日本经济 流通革命 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赵健 陈宏力
日本的资本输出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进入80年代后,其对海外的投资增长更加迅猛,成为当今世界第一位对外投资大国。9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日本国内经济周期景气循环的变动,日本资本输出将出现一些新的态势。当前,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由于证券市场尚未发展起来,90年代仍将以吸收直接投资为主,因此,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90年代的新走向将对我国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马英
1992年9月,欧洲货币市场发生巨大动荡和骚乱,似乎成了人们的注意焦点。但也不能忽略日元的变动趋向,在1992年8月底,日元对美元已升值5%,对西德马克升值6%;9月30日,日元升到历史上的最高记录,1美元兑118.6日元,而其历史最低点是1982年1美元兑227日元,进入1993年,日元又开始急剧升值,2月下旬,在东京外汇市场上,曾出现了116.3日元兑1美元的最高记录,而在纽约外汇市场上,1美元达到了兑换115.95日元的最高记录。到3~5月份,美元兑日元跌破110,与20世纪70年代比较,已上升了3倍多,那时358日元兑1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杜传忠
20世纪 60至 80年代 ,西方国家工业集中度一直呈下降趋势。进入 90年代后 ,这些国家的工业集中度由下降转为上升。导致西方国家工业集中度变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的推动、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政府反垄断政策执行的放松。在今后一个时期 ,西方国家工业集中度上升的趋势将继续保持 ,并逐步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关键词:
工业集中度 上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裴长洪
90年代初期,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衰退中,其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也出现了衰退。1990年西方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进流出量分别达到1760亿和2220亿美元,1992年分别下降到1020亿和1620亿美元1993年虽略有回升,但也只达到1090亿和1810亿美元。在这期间,西欧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与日本的流出和美国的流入所发生的剧减相比,其流进流出的减少还是比较缓和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谭彬
90年代初美国银行业的四大特点谭彬80年代后期美国银行业经历了二战以来的一次较严重的危机。由于银行业国际化、多元化发展,使得美国国内银行之间、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1990年到1991年银行合并风潮再起。到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世贤
90年代的国际债券市场及其未来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郭世贤国际债券市场在90年代头4年,有别于80年代下半期的显著特点令人瞩目,这种巨大变化是由诸多复杂因素造成的。预计未来7年,即1994年至2000年,国际债券市场将呈现更加美好的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元欣
90年代的上海商业及其发展趋势孙元欣(上海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贸易经济系主任200233)上海位于中国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和长江流域构成“T”字形核心经济区的中心,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上海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商贸集聚,经济发达。众多的人口和领先的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