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4)
2023(9742)
2022(8259)
2021(7645)
2020(6098)
2019(13897)
2018(13913)
2017(26179)
2016(14008)
2015(16071)
2014(16257)
2013(16564)
2012(16298)
2011(15381)
2010(15905)
2009(15293)
2008(14893)
2007(13164)
2006(12452)
2005(11931)
作者
(43754)
(36299)
(36295)
(34465)
(23037)
(17230)
(16514)
(13960)
(13805)
(13156)
(12629)
(11967)
(11928)
(11764)
(11387)
(11207)
(10626)
(10511)
(10354)
(10268)
(9548)
(8975)
(8824)
(8371)
(8354)
(8257)
(8003)
(7990)
(7545)
(7106)
学科
(84659)
经济(84594)
管理(35662)
(31992)
中国(26757)
地方(25144)
方法(24190)
(21839)
企业(21839)
数学(21297)
数学方法(21195)
(20589)
业经(16583)
(16002)
地方经济(15762)
环境(15297)
(14248)
(14165)
银行(14146)
(14045)
金融(14045)
农业(13992)
(13857)
(13270)
贸易(13256)
(13200)
(13158)
(12752)
(10941)
(9889)
机构
学院(217215)
大学(216386)
(102998)
经济(100975)
研究(87073)
管理(75490)
中国(68349)
理学(62229)
理学院(61367)
管理学(60563)
管理学院(60136)
科学(49818)
(48046)
(47622)
(45427)
研究所(40443)
中心(37942)
财经(36222)
(35022)
(34171)
经济学(32847)
(32590)
北京(32262)
(30776)
(30646)
师范(30406)
经济学院(29218)
(27793)
业大(27758)
农业(26781)
基金
项目(127719)
科学(99391)
研究(96771)
基金(90268)
(77997)
国家(77315)
科学基金(64068)
社会(62888)
社会科(59623)
社会科学(59611)
(49867)
基金项目(46950)
教育(42287)
(42014)
编号(38698)
资助(37168)
自然(37100)
自然科(35956)
自然科学(35946)
自然科学基金(35253)
(35190)
成果(32884)
重点(29683)
发展(29048)
(28581)
课题(28490)
(28263)
国家社会(26240)
(25685)
(24398)
期刊
(132928)
经济(132928)
研究(78327)
中国(50231)
(33802)
(33709)
学报(30725)
管理(30318)
科学(29679)
(27278)
金融(27278)
大学(23290)
农业(23218)
教育(23181)
经济研究(22139)
学学(21782)
业经(20806)
技术(18932)
财经(18905)
问题(17529)
(16483)
(14988)
国际(13796)
技术经济(12387)
世界(12254)
(11975)
商业(11339)
经济问题(11170)
理论(11161)
资源(10950)
共检索到368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  
一、水旱灾害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水旱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计有大气与水圈灾害(洪涝、干旱、台风、风暴潮等)、地震与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对比各种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分布地域、受影响人数等指标,可以发现永灾和旱灾是频发于我国的最严重的两种自然灾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嵩龄  
生态破坏表现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系统淤塞,利用自然致灾因子和生态破坏因子可以构建水旱灾害的致灾函数。本文利用灾函数计算了生态破坏对中国90 年代水旱灾害的致灾影响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宝敏  董源  张钧成  印嘉佑  
通过对中国历史资料的分析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我国历史上由于森林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黄河、长江等流域的洪水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沙漠化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4 0 0 0年间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为不合理的活动 ,我国森林覆盖率约由 6 0 %下降到 10 %左右 ,毁林先是在黄河流域 ,后来扩展到长江流域等几乎全国所有的林区。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大规模的森林破坏 ,导致了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而频繁的洪水灾害 ,而且越到后来就愈加严重。中国东南方地区的森林减少 ,导致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降雨减少 ,使得 4 0 0mm等雨量线向东南偏移 ,进而这些地区湖泊干涸、沙漠不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谢辉  王磊  苗长虹  闵祥鹏  李亚婷  
水旱灾害是河南省发生频率最高、危害和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在USEPA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和国内风险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以水旱两种自然灾害为风险源,6种景观生态系统为风险受体,利用AHP法和GIS技术,通过构建河南省水旱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每个风险小区内的综合生态风险值,最后获得5个级别的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在行政区划范围内,高风险区占6.64%,主要位于漯河市、许昌市和郑州市的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占19.91%,主要分布在三门峡市、南阳市的西北地区、信阳市的南部地区、济源市的北部地区和洛阳市的西南地区。作为面向新世纪的现代防灾减灾非工程措施,本文对水旱灾害生态风险的综合评价研究可为灾害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娟  林年丰  汤洁  卢远  卞建民  
吉林西部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自1980年以来,水旱灾害造成的成灾面积及其损失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与我国和世界其它地区水旱灾害增多的趋势相一致。以往大多认为这一趋势是全球变化和自然因素引起的。文章通过对吉林西部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不合理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如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草地的严重退化和社会其它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沙润  
讨论了秦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发的特征,运用环境地貌、波谱分析、历史地理等方法分析了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指出该流域的旱灾是大面积的黄土岗地区蓄水不足和提水能力有限所致;涝灾则是排水系统不畅所致。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该流域水旱灾治理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良顺  
基于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水旱灾害、水利投资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显示:水旱灾害、水利投资、农业劳动力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与粮食非主产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水旱灾害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大于粮食非主产区,旱灾和水灾都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造成显著影响,而在粮食非主产区,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大,水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在粮食主产区,提高有效灌溉率、除涝率可以有效增加粮食产量,但在粮食非主产区,有效灌溉率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除涝率与粮食产量负相关。劳动力在粮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德志  古黄玲  辛宇佳  
人类社会生产带来的人为地质灾害已十分突出,人为地质灾害主要起因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改变,包括地表及其以下的地壳岩石圈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环境的改变以及两者的联合作用。岩石结构的改变容易导致地应力的集中,地应力集中并达到岩石破裂强度极限就会导致岩石破裂,从而诱发地质灾害。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矿山开采和道路建设对自然界原始岩石结构的破坏作用尤为显著,文章主要就矿山开采和交通建设造成地壳物理结构改变所引起人为地质灾害的主要机理进行简单探讨。因此在构造地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其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谢辉  王磊  
河南省水旱灾害十分频繁。本文在1450年-1979年分区历史水旱灾年频率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由1980年-2009年数据得到的降雨量距平百分率旱年频次,以及由多年(1980年-2010年)平均汛期雨季(6月-9月)降水量和降水变率获得的综合降水量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度,根据频率越高,危险性越大的原则,利用GIS技术,从时空尺度上对河南省干旱灾害危险性、洪水灾害危险性、水旱灾害综合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行政区划范围内,干旱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郑州市和许昌市的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和信阳市;洪水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南部、漯河市南部和周口市的西南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红梅   陈玉贵   李浩   黄泽群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有效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湖南省水旱灾害防御气象服务平台。该平台基于湖南省气象局“天擎”大数据中心,充分整合“气象+水利+水文”数据,采用JAVA、Python、HTML+CSS等跨平台开发语言,B/S、SOA、“云+端”架构,虚谷、Star Rocks 2.0数据库研发,针对湖南省、市、县水利部门、中小型水库和电站的本地化业务需求,提供基于位置的流域和集雨区的面雨量预报、气象预报预警、来水预报、水位预报、入库流量预报和精准靶向预警信息发布等综合服务,有效提升湖南省防洪调度、安全度汛、发电增效提供技术保障和数据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竟竟  郭志富  李治国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水旱灾害频发。综合利用灾害数据资料及信息扩散模型,从致灾和承灾两个层面对河南省水旱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与时空特征研究,为加强水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1988—2007年间发生水灾的年份主要是2003、2000、1998、1996、2005,旱灾年份是1997、2001、1999、1992、1988;②当降水距平百分率为20%、30%、40%时,发生水灾的概率分别为0.10、0.06、0.04,当降水距平百分率为-20%、-30%、-40%时,发生旱灾的概率分别为0.13、0.07、0.03;③水灾在5%、10%和15%受灾率时的风险概率分别为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明华  胡庆康  
水旱灾害区域相关性易形成灾害赔付的系统性风险,从而影响农业保险的偿付能力和可持续运作。为求证我国农业水旱灾害是否存在区域相关性问题,收集1978-2009年粮食主产区水灾与旱灾成灾率数据,计算其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研究发现:12个主要产粮地区依据水旱灾害相关性强弱可划分为四个农业风险区,风险区域内水旱灾害中高度相关,风险区域间无相关或弱相关。为防范和化解水旱灾害区域相关性对农业保险运作的不利影响,据此提出:农业原保险精算和定损技术的区域内协调,农业再保险的区域内标准化和农业水旱灾害风险的区域间互换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孙健教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一书。它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分为三编。第一编(1949—1957年)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主要阐述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即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的阶段;第二编(1958—1976年)是我国经济曲折发展阶段,其中包括“大跃进”、“人民公社”(1958—1965年)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时期,这是我国经济遇到极大困难和濒临崩溃的边沿阶段。第三编(1977年—90年代初)是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朝敏  尹辉  张磊  
水旱灾具有明显的随机性。本文依据洞庭湖区1950-2009年水旱灾受灾率异常指数ζ和成灾率异常指数ζ,运用信息扩散模型评估了该区不同情景下农业水旱灾害风险损失。结果表明:⑴随着灾情异常指数超越概率的增长,同一水旱灾害损失率下的粮食损失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同一类型的灾情异常指数一定时,损失率越大,粮食损失量则越大;⑵旱灾粮食经济损失递增趋势较平缓,而水灾在20年一遇到50年一遇之间粮食经济损失量发生了突变;⑶洞庭湖区不同情景下的水旱灾粮食风险损失值都随着灾情异常指数超越概率的增大而增加,且在超越概率20年一遇以上的水灾粮食风险损失值大于旱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