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17)
- 2023(5421)
- 2022(4580)
- 2021(4677)
- 2020(3772)
- 2019(9021)
- 2018(8747)
- 2017(15531)
- 2016(8396)
- 2015(9996)
- 2014(9527)
- 2013(9792)
- 2012(9449)
- 2011(8894)
- 2010(8540)
- 2009(7992)
- 2008(7937)
- 2007(6467)
- 2006(5644)
- 2005(5449)
- 学科
- 济(38643)
- 经济(38605)
- 业(17518)
- 管理(17082)
- 方法(16829)
- 中国(16566)
- 数学(15640)
- 数学方法(15520)
- 农(11133)
- 企(10951)
- 企业(10951)
- 贸(10493)
- 贸易(10488)
- 易(10232)
- 学(9064)
- 财(7764)
- 农业(7649)
- 制(7181)
- 人口(6567)
- 出(6475)
- 关系(6269)
- 银(6081)
- 银行(6054)
- 融(6020)
- 金融(6017)
- 行(5943)
- 业经(5844)
- 环境(5729)
- 发(5616)
- 地方(5448)
- 机构
- 大学(127102)
- 学院(120829)
- 济(61246)
- 经济(60493)
- 研究(56734)
- 中国(43639)
- 管理(41488)
- 理学(35525)
- 理学院(34983)
- 管理学(34474)
- 管理学院(34226)
- 科学(32581)
- 所(30322)
- 京(29304)
- 研究所(27873)
- 财(25340)
- 中心(23530)
- 农(22593)
- 经济学(21112)
- 财经(20345)
- 院(20303)
- 北京(19696)
- 经(19002)
- 经济学院(18948)
- 科学院(17982)
- 农业(17776)
- 业大(17308)
- 范(16755)
- 师范(16614)
- 江(15706)
- 基金
- 项目(83137)
- 科学(65800)
- 基金(64225)
- 家(58857)
- 国家(58468)
- 研究(57871)
- 科学基金(47735)
- 社会(39575)
- 社会科(37483)
- 社会科学(37476)
- 基金项目(32813)
- 自然(30159)
- 自然科(29479)
- 自然科学(29472)
- 自然科学基金(28987)
- 资助(27344)
- 省(26418)
- 教育(25559)
- 划(25223)
- 部(20660)
- 中国(20579)
- 编号(20298)
- 重点(19647)
- 国家社会(18560)
- 发(17999)
- 教育部(17497)
- 成果(17373)
- 科研(16207)
- 创(16182)
- 重大(15688)
共检索到195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玲
本文主要探讨90年代以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政策变化对有计划的户口迁移和自发的非户口迁移两种不同类型人口迁移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蜀华,张茂林
本文以我国 1995年 1%人口抽样数据为基础,对比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进入90年代我国宏观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探讨了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所出现的几个突出的新特点:规模收缩增速减缓,迁移流向的地域类型多元化和迁移宏观走向的离心化分散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震
伴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寿命不均等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即社会成员能在多大程度上公平地分享寿命延长的成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经历了快速增长。但是,截至目前鲜有关注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研究。文章利用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世界人口死亡率和经济发展数据,考察19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变化历程,并对之进行历史纵向和国际横向比较。研究发现,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不仅实现预期寿命的持续增长和寿命不均等的大幅下降,并且能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上把寿命不均等降到全球极低的水平。这反映出中国在促进健康公平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未来中国在人口寿命不均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在人口普查中,人口死亡容易发生漏报。文章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漏报的社会原因,利用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据证明了人口死亡漏报确实存在。为了估计出实际的人口死亡水平,对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据质量进行了推敲,根据登记的人口和死亡率数据的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男性的预期寿命为67.97岁,女性的预期寿命为71.34岁,均比人口普查登记资料算出的结果小1.5岁左右。
关键词:
预期寿命 人口普查 死亡漏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书章
1990年进行的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关于中国人口规模的最新数据,为研究人口发展历程和趋势提供了重要依据,是科学制定人口计划和发展规划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国内外不少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对中国人口的形势作了极有价值的分析和预测,这对研究和制订政策无疑是有益的。但是,认识是在对客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许
《广东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刊登了关秀芳的《评七十年代以来的中国人口研究》。文章首先回顾了国际国内人口学研究的历史及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认为国内形势及国际交往迫切需要人口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的人口研究因此破土而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鲍曙明,时安卿,侯维忠
文章根据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和历次人口调查资料,对过去50年间的人口分布及各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形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作者采用RobertoBachi的迁移人口偏好指数研究省际人口迁移及西部和其他地区人口迁移的形态变化,并根据一些选择因素,如迁移距离、本地人口、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投资、工业结构、就业率及失业率、政府政策、自然资源与环境、教育和其他一些地区性社会经济要素,建立Narayana人口迁移的修正模型,并简要讨论了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入口迁移相关的一些政策措施。
关键词:
人口迁移 西部开发 区域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谢晋宇
分析了欧盟国家90年代以来的人口国际迁移和国际迁移政策。讨论了造成90年代欧洲新的国际迁移浪潮的原因,尤其是对国际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人口国际迁移状况和基本特点;对国际迁移政策进行了模式分析和分类分析;讨论了欧盟国际迁移政策关注的领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谢东虹 吕利丹
从人口转变的历史过程来说,人口转变经历了从以死亡率下降为主导到以生育率下降为主导,再到以人口迁移和流动为主导的变化过程。当死亡率和生育率均已下降到很低水平时,人口迁移和流动就自然而然地步入人口舞台的中央,成为影响人口形势的关键因素(顾宝昌,2010)。然而,经典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云彦,陈金永
当代中国人口的省际迁移是一个引人注目而又有几分扑朔迷离的问题。由于省际迁移的距离长,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影响很大,同时人口省际迁移是平衡地区生产力布局的重要途径,对几十年来中国的工业、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胜恩
美国是世界上人口迁移率最高的国家,七八十年代每年约有1/5的人口在搬迁,人口流动频率高、人口机械变动大是其人口特质之一。进入90年代后,美国人口迁移率有所下降,人口迁移呈现出向“阳光地带”、向大都市区、向市郊与乡村转移的新动向。形成近期人口迁移新态势的原因,除了市场结构性的变化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外,文化生态学的影响也是其主要原因
关键词:
大都市区,市场结构性变化,文化生态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玲
90年代大量人口向珠江三角洲的迁移集聚 ,不仅使总人口快速增长、人口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而且降低了人口性别比、延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及受高等教育程度人口比重的提高。虽然人口增速全国最高 ,但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东省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却低于东、中部部分省市 ,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迁移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大量人口迁入 ,增加了对环境的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建议通过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引导、加快城乡劳动市场一体化的步伐、加强对企业经营和劳动用工的调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促进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 ,缩小区域差异。
关键词:
人口迁移 人口增长 结构变化 原因 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三大人口变动之一的人口迁移,也伴随国家的艰难探索走过了70年历程。回顾人口迁移的发展,大致可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40年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主要受经济体制及改革开放的影响,人口迁移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户籍制度自1958年出台,一直作为人口迁移的桎梏制约着人口迁移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在城市没有户口也可以生存的条件,使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推动了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户籍制度仍制约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使其只能是"不完全"迁移及"半"城市化,并同时造成了严重的农村"三留守"人口问题。彻底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人口迁移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怀宇,徐效坡,李铁立
采用定性分析与GIS、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等定量手段相结合,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才分布的空间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在研究时段内人才分布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分布重心由北方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区域人才密度的相对变动主要受到城市化和区域高等教育培养能力的影响;制度和政策对人才分布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高工资对人才具有吸引作用;自然环境对人才分布有间接作用。人才对区域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直接影响;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吸引人才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才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关键词:
人才 相对增长速度 空间变动 城市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雷琳旋
出生地信息是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信息之一,可用于判断终身迁移人口。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时期-队列和省际差异为分析视角,从迁入与迁出两方面,描述了全国及各省份人口省际终身迁移的宏观水平、流向以及年龄模式的现状及变化。研究发现,终身迁移是历史时期移民运动与当前人口迁移流动综合作用的产物,带有的历史印记会被当代趋势逐渐湮没,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终身迁移的空间分布在稳定中呈现出迁出地扩散和迁入地在集聚中扩散的特点;中国人口仍相对凝固;队列分析表明终身迁移具有时间累积效应,且与生命事件密切关联。出生地信息具有独特的有别于其他口径的研究视角,应加强迁移流空间扩散趋势、双向迁移流的存在条件与因果机制等研究。
关键词:
人口普查 出生地 终身迁移 队列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