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3)
2023(5706)
2022(4733)
2021(4732)
2020(3975)
2019(9326)
2018(9188)
2017(16661)
2016(8839)
2015(10433)
2014(10201)
2013(10297)
2012(9559)
2011(8879)
2010(8555)
2009(7886)
2008(7675)
2007(6212)
2006(5498)
2005(5231)
作者
(24834)
(20920)
(20711)
(19889)
(13375)
(10085)
(9489)
(8248)
(8202)
(7469)
(7296)
(7187)
(6893)
(6794)
(6754)
(6685)
(6135)
(6135)
(5896)
(5655)
(5262)
(5105)
(4890)
(4797)
(4724)
(4720)
(4608)
(4252)
(4249)
(4174)
学科
(40117)
经济(40084)
管理(18579)
方法(17469)
(17176)
中国(16572)
数学(16385)
数学方法(16298)
(11541)
企业(11541)
(10354)
贸易(10348)
(10283)
(10216)
(9402)
(9124)
银行(9109)
(8930)
(8855)
金融(8854)
(8191)
(8103)
(7290)
农业(6590)
(6508)
地方(6274)
业经(6173)
(6087)
环境(6045)
发展(5846)
机构
大学(126204)
学院(121549)
(61846)
经济(61010)
研究(54100)
中国(44832)
管理(42928)
理学(36451)
理学院(35897)
管理学(35418)
管理学院(35178)
科学(30601)
(28915)
(27908)
(26636)
研究所(25564)
中心(23988)
(21419)
经济学(21312)
财经(21190)
(19850)
(19681)
经济学院(19149)
北京(19148)
科学院(17397)
农业(16989)
业大(16682)
(16182)
(16176)
财经大学(16170)
基金
项目(83608)
科学(66592)
基金(65036)
(59011)
国家(58655)
研究(58447)
科学基金(48527)
社会(40445)
社会科(38442)
社会科学(38438)
基金项目(33671)
自然(30667)
自然科(29963)
自然科学(29958)
自然科学基金(29433)
资助(27334)
(26885)
教育(25660)
(25520)
(20951)
中国(20633)
编号(20369)
重点(19715)
国家社会(18932)
(18240)
教育部(17701)
成果(16558)
(16371)
科研(16327)
人文(15883)
期刊
(64861)
经济(64861)
研究(41953)
中国(28827)
学报(21076)
科学(20906)
(19613)
(18788)
管理(16134)
大学(15994)
(15262)
金融(15262)
学学(15060)
农业(13827)
经济研究(12272)
财经(11225)
(10469)
世界(10169)
国际(10062)
(9863)
教育(8835)
问题(8767)
(8670)
技术(8085)
资源(7938)
业经(7226)
统计(5953)
技术经济(5759)
(5337)
理论(5237)
共检索到196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光进  庄大方  
90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使了城镇化的快速扩展。该文利用 90年代 1∶1 0 0 0 0 0全国资源环境数据库 ,提取了城镇用地动态变化信息 ,利用城镇用地扩展指数对全国城镇用地扩展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对各省级单位城镇用地扩展的面积变化、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城镇用地扩展面积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90年代以来 ,中国城镇用地扩展面积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四川盆地等大中城市群集的地区 ,其中广东、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北京、四川、浙江等省 (市 )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占全国城镇用地扩展面积的 66.7% ,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占用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任冲  鞠洪波  张怀清  黄建文  
[目的]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基于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技术,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与小陇山-西秦岭山地交接过渡区域近30年来森林(林地)资源空间分布规律、时间变化趋势及变化影响因素。[方法]以1988—2015年5期夏季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辅助数据和外业实地样本点,以光谱特征和指数特征为特征变量,分别利用随机森林(RF)和参数优化支持向量机(POSVM)分类器对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分类,然后基于分类后比较法进行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结果]分类结果表明,两种分类器的分类效果均较好,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伯钢  董明  祝晓坤  冯仲科  
实时快速的监测北京市林地覆盖情况,可为北京"绿色奥运"的林地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及决策依据。该文应用遥感技术,基于3个年份TM数据,对北京市林地进行动态监测。在全市范围内,基于ERDAS平台对3个年份的TM数据进行分类,得到北京市林地变化动态监测数据,并基于ArcGIS平台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的林地覆盖率有所提高,增长速度加快,林地的建设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光进  周全斌  赵晓丽  张增祥  谭文彬  
论文在1988~2000年全国土地利用矢量图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占用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城镇占用耕地指数将全国分县市占用剧烈程度进行分级,沿海及平原地区侵占剧烈程度为3~6级的占全国耕地损失的88.68%,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造成耕地损失分别占全国总数的31.27%、17.8%和6.02%,这3个地区是全国城镇扩展最快、耕地损失面积最大的地区。按地区分析,城镇占用耕地面积最大的是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和广东,占全国的50.99%;其次是北京、浙江、四川、广西和上海,占全国的22.85%;从城镇造成耕地资源减少的速度看,北京、上海占用耕地最快,其次是江苏、广东、浙江、天津、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文文  曾源  刘宇  衣海燕  吴炳方  鞠洪波  
【目的】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2000—2015年森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森林动态变化过程及其机制,为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水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15年3期30 m分辨率国产环境灾害卫星HJ-1 A/B CCD以及Landsat TM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方法,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土地覆被,并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结果】3期土地覆被数据精度(K)分别为89. 4%、86. 9%和84. 4%,2000年用户精度为98%,2010年用户精度为96%,2015年用户精度为94%。土地覆被监测结果表明,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影响,2000—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持续增加,增幅达9. 5%,增加面积主要来自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然而,随着水源区大规模移民和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也使得约4 547 km~2的森林转化为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分市统计分析表明,十堰市和安康市森林面积增量最大,均超过1 300 km~2,生态修复工程效果显著。2000—2015年,水源区植被覆盖度也呈增加趋势,其中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幅达25. 4%,且植被覆盖度在0. 6以上的森林面积比例3期均超过70%。【结论】近1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和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森林密度得到提升,高密度的森林植被能够在地表形成植被保护层,降低水源区发生水力侵蚀和沟渠侵蚀的风险,从而提高水源区水土保持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建文  陈永富  王晓慧  黄清麟  杨秀森  
运用遥感手段进行海南霸王岭林区植被的动态监测 ,使用 3幅不同年份 ,同一季节的TM遥感影像 ,进行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光谱分析 ,特征提取 ,植被分类 ,精度检验 ,生成植被分类图和各类型植被的统计数据 ,从而分析植被的变化情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房世波  潘剑君  陈彩虹  
利用 3个时期的二源遥感影像 ,对南京城镇用地扩展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IHS融合 (IHStransformation)技术和比值、差值综合处理技术 ,充分利用了现有的TM多光谱影像和SPOT全色光影像的光谱信息。在利用SPOT全色光影像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发现南京城镇扩展是加速发展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娜  贾建华  罗菊花  马荣华  陈远  
以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和HJ-CCD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江苏省2000、2005及2010年湖泊,分析江苏省湖泊10年的水域面积变化及驱动力。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湖泊三期水域面积分别为5 902.23、5 891.91和5 883.19km2,全省湖泊面积整体相对稳定,但单个湖泊变化差异较大,变化最明显的是洪泽湖和白马湖。洪泽湖及白马湖10年的动态变化表明,洪泽湖变化主要位于西南方向,白马湖变化明显的是西南与东北方向。进一步从人为和自然因素对其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洪泽湖和白马湖周边区域气温升高、降水量及入湖水量的减少是造成水面减小的重要自然因素;洪泽湖10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亚荣  张增祥  周全斌  谭文彬  
运用GIS和RS技术 ,以LANDSATTM为数据源 ,监测我国草地资源近 5a来的变化 ,并对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草地面积总量增加约 1 3 2× 1 0 4hm2 ,其中高覆盖度与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多 ,但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我国西部的草地面积减少 ,山西 ,内蒙古 ,吉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内蒙古 ,新疆的各类草地变化显著。草地的变化有明显的东西部差异 ,西部的各类草地变化程度比东部剧烈。草地的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主要向耕地 ,城镇转化 ,同时草地存在严重的退化 ,随覆盖度的降低而增加 ,以西部地区为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健  余坤勇  洪桢华  赖日文  孟宪宇  赖玫妃  吕恒斌  
该文应用福建富屯溪流域TM数据,分析TM2和TM3反映水体泥沙含量的灵敏性和差异性状况,进行相应拉伸等处理,确定能较好提取出不同等级悬浮泥沙相应区域的阈值条件,通过密度分割,实现富屯溪流域悬浮泥沙的反演,并分析1986—2003年富屯溪流域悬浮泥沙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遥感技术较好地一次性实现了不同时期流域的悬浮泥沙分布状况,富屯溪流域水体含沙量转变为以中、低悬沙水体为主,中悬沙、中高悬沙及高悬沙水体面积呈增加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良健,包浩生,彭补拙  
本文以广西苍梧县沙头、石桥两镇为例 ,利用航空遥感调查方法结合GIS技术 ,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运用马尔柯夫原理 ,建立齐次马尔柯夫链模型中的转移概率矩阵 ,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本昀  喻铮铮  刘良云  张震宇  孙婷婷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北京山区1979—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由1979年的70.05%下降为2005年的66.14%;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3672.90km2;植被覆盖度在80%~100%的退化面积最大,为617.45km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旭  张斌  刘刚才  
针对元谋干热河谷植被变化问题,选择多种遥感数据提取NDVI,基于DEM生成地形因子,应用GIS叠加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a来,元谋干热河谷植被变化经历先剧烈退化后缓慢恢复过程;而且恢复期内,中山区、中高山区、平坡和无坡向恢复效果显著且持续稳定,平坝区、缓坡、斜坡、半阴坡和阴坡强烈的恢复过程伴随有强烈的退化过程,低山丘陵区、中低山区、陡坡、险坡、阳坡和半阳坡均又出现退化趋势,中高山区、险坡和阴坡对植被破坏与恢复重建响应最迅速;植被恢复的空间差异和可持续性差异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夏浩铭  李爱农  赵伟  边金虎  雷光斌  
植被物候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最佳指示器,研究其时空变化对深入理解陆面水热过程、碳循环过程及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1-2010年MODIS MOD09A1产品,通过引入MOD09A1的时间控制层DOY(Day of Year)提高EVI的时间精度;采用最大变化速率法和阈值法相结合提取秦岭森林物候期。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条件变化,由低海拔至高海拔,东南向西北,生长季始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SOG)逐渐推迟,集中在第81~120 d(即从3月下旬-4月末);生长季末期(End of Growth Season,EOG)逐渐提前,集中在第270~311 d(10月初-11月上旬);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th Season,LOG)逐渐缩短,集中在150~230 d。秦岭森林物候期与海拔关系密切,海拔每升高100 m,SOG推迟2 d,EOG提前1.9 d,LOG缩短3.9 d。2001-2010年,森林SOG提前、EOG延后和LOG延长主要分布于秦岭中高海拔区;SOG延后、EOG提前和LOG缩短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 m以下部分区域。高海拔区物候的年际变化要比低海拔区复杂,2000 m以上区域SOG提前、EOG提前、LOG缩短。上述研究结果量化了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的物候差异,揭示了近10年秦岭森林物候的时空格局,可为秦岭地区生态环境评价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东  曾发梁  姜琦刚  闫守刚  
随着3S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于地表遥感监测的卫星影像数据浩如烟海,而影像上地表植被长势等隐含信息的提取通常工作量大、耗费时间。论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自动提取地表植被物候信息的方法,主要用于对地表植被生长季及其年内长势进行快速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NDVI序列数据集,构建时间点对的时长跨度与该点对半方差的函数关系。选择东北松嫩平原地区作为重点试验区,计算了该区域1999—2013年地表植被生长季长度和长势特点,并选择东北地区物候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农耕作物的生长季持续期在10712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