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1)
- 2023(9620)
- 2022(8345)
- 2021(7884)
- 2020(6892)
- 2019(16524)
- 2018(16065)
- 2017(30742)
- 2016(16666)
- 2015(19618)
- 2014(19576)
- 2013(19934)
- 2012(18873)
- 2011(17190)
- 2010(17102)
- 2009(16299)
- 2008(16317)
- 2007(14238)
- 2006(12164)
- 2005(11129)
- 学科
- 济(80459)
- 经济(80384)
- 管理(45283)
- 业(44687)
- 方法(41801)
- 数学(38232)
- 数学方法(38006)
- 企(35047)
- 企业(35047)
- 中国(23101)
- 农(19675)
- 财(19617)
- 贸(17885)
- 贸易(17880)
- 易(17422)
- 学(14740)
- 制(14199)
- 业经(13590)
- 地方(12913)
- 农业(12860)
- 银(12559)
- 银行(12534)
- 融(12523)
- 金融(12521)
- 行(11977)
- 务(11759)
- 财务(11737)
- 财务管理(11704)
- 企业财务(11149)
- 和(10883)
- 机构
- 大学(253194)
- 学院(247025)
- 济(115365)
- 经济(113423)
- 管理(94845)
- 研究(90086)
- 理学(82172)
- 理学院(81207)
- 管理学(80055)
- 管理学院(79586)
- 中国(70445)
- 京(53473)
- 科学(51600)
- 财(51352)
- 所(45826)
- 研究所(41732)
- 财经(41680)
- 农(41432)
- 中心(40793)
- 经(38219)
- 经济学(37688)
- 业大(34958)
- 江(34793)
- 北京(34472)
- 经济学院(34246)
- 农业(32822)
- 范(31718)
- 院(31610)
- 师范(31433)
- 财经大学(31273)
- 基金
- 项目(162327)
- 科学(128827)
- 基金(122254)
- 研究(117021)
- 家(106652)
- 国家(105849)
- 科学基金(90019)
- 社会(77590)
- 社会科(73742)
- 社会科学(73723)
- 基金项目(63946)
- 省(58684)
- 自然(56941)
- 自然科(55681)
- 自然科学(55663)
- 自然科学基金(54770)
- 教育(54097)
- 资助(51707)
- 划(51362)
- 编号(44959)
- 部(38982)
- 成果(37223)
- 重点(36918)
- 发(34486)
- 教育部(33805)
- 国家社会(33582)
- 创(33072)
- 中国(32171)
- 人文(31820)
- 科研(31714)
共检索到370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晓薇
我国90年代改革的深化,居民开始由短期收入、消费和储蓄均衡转向长期收入、消费和储蓄均衡。在此背景下,储蓄更多地受名义利率的影响,实质是更多地受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我们不能为储蓄转化创造通货膨胀,且利率下调空间已十分有限,因此,储蓄转化的应对措施可以是:扩展居民储蓄空间,拓展银行业务空间和拓展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渠道。
关键词:
利率 储蓄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中 田源
在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是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尽可能地促进国民储蓄增长就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影响储蓄增长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流行的认识是把储蓄直接看成货币资本的存在形式,认为储蓄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得资本收益一利息,因此,储蓄行为必然与实际利率发生较密切的联系,即利多多储、利少少储、无利不储、负利减储。但是,正如美国经济学者罗伯特·霍尔和约翰·泰勒所指出的:“迄今还没有关于储蓄和实际利率同方向变动这种理论可能性的令人信服的经验性证据”。实际上,我国存在的关于利率和储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德辉
一、问题的提出 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DCs的普遍经济衰退,人们的原因教训结总之一是“结构性因素”。在美国,80年代的快速增长是以公、私债务的急剧膨胀为代价;结构性问题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在不断扩大,日益严重的债务集中体现在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双双居高不下,一再造成金融危机,并严重制约了美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谭小芬 张明 孙晶晶
为检验实际利率对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本文运用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发现实际利率和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显著负相关,而且,2004-2010年这一子样本时期,相对2000-2003年这一子样本时期,储蓄与利率的负相关性在统计上更为显著。这表明,中国家庭存在一个目标储蓄水平。当实际利率下降时,会降低储蓄的回报,人们会被迫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来实现目标财富水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志凌
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金形成问题,而研究资金形成理论的关键是怎样正确认识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本文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条件决定论;指出了储蓄与投资的非均衡必然伴生着通货膨胀现象和外资流动现象;为提高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形成的数量水平与质量标准,必须制定正确贷币政策与外资利用政策,否则将会出现储蓄与投资缺口的贷币超经济发行拉大效应和外资撑大效应;解决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根本出路只能在于提高国内储蓄率,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通道。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臧旭恒 刘大可
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为鼓励投资、分流储蓄、刺激消费等已连续几次降息。然而,实证资料表明,降息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刺激居民消费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利率与居民消费-储蓄替代关系本来就是一个缺乏确定结论的问题;第二,我国制度变迁、消费信贷发展滞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因素的存在又进一步削弱了利率杠杆的调控力度。因而,深化改革,减少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是利率杠杆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利率 消费 储蓄 替代关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宪法
90年代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刘宪法进入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中的利益主体、发展主体的区域化,区域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区域经济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中活力最强,活跃程度最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乃武 张海峰
本文利用储蓄函数 ,分析了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对近年相关政策进行了评析 ,并对扩张内需 ,抑制储蓄过快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储蓄 实证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明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关于各国居民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从储蓄率的基本决定因素来看,除了传统的人均收入、经济增长速度、利率等因素外,人口因素、预防性储蓄动机、宏观经济政策冲击、外部融资条件、贸易条件冲击和教育等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也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讨论。在对众多因素的讨论申,人口结构的转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谨慎性储蓄动机)与储蓄率变化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重点。由于储蓄率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分布并不均衡,因此很多研究文献都致力于解释个别国家储蓄率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或者比较国别间或地区间储蓄率的高低并探究其原因。最近几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现象得到了国际经济学界更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亚平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结构转换是工业化的客观规律,而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经济发展总体环境,则具体规定着产业结构转换的基本趋向,并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选择空间。90年代居民消费需求多元化,投资及行业发展重型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对外经济规模扩大化将是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向是: 第一,从经济增长方式看,重化工业突出发展,是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头产业。 90年代我国总体上处在由温饱阶段进入小康阶段的推进过程中。据测算,90年代初期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00美元左右,仍处在产业经济学所指出的结构变动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望春
长期以来,储蓄被看着是收入暂时未被消费的剩余,储蓄变动是收入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就是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测边际储蓄倾向递增.然而中国从1978年至1992年以来的经验证明,储蓄与收入之间并非呈完全的线性递增关系.由此看来,单纯从经济变量方面研究居民储蓄变动,并不能找到统一的有规则的储蓄变动趋势.本文试图从储蓄的社会整体出发,以多种角度和多种层次,综合研究人们储蓄行为的总体框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居民储蓄的变动规则.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钟四清
储蓄利率政策效应实证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安庆分行钟四清随着城乡居民金融意识的增强,利率变动尤其是储蓄存款利率变动对银行负债的主要成份─—居民储蓄存款会发生相当大的影响。自1993年以来,利率经历了两次大调整,1993年7月份全面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199...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倩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外资持续大规模流入与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及国内银行巨额存差并存的现象。面对内外资的“双溢出”,本文基于我国1979—2001年间的经济数据,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器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计量技术分析外资流入对我国内投资、国内储蓄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流入总额对国内总投资和总储蓄皆产生促进作用,但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外资流入的三种形式对国内投资和国内储蓄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
关键词:
外资流入 国内投资 国内储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焰 丁莹
文章选取全国31个省份近23年数据,按六大行政区域细化,采用面板模型研究人口结构转变对储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验证我国各地区是否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结果表明:东北和中南地区已经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其余各地区老年抚养比的提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储蓄有负向影响,不利于储蓄的积累。
关键词:
第二次人口红利 人口结构 储蓄 面板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奇芬 郭燕
高储蓄率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文章基于江苏省1995-2010年人口抚养负担比和居民储蓄率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人口抚养负担比同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绘制出脉冲响应分析图。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居民储蓄率关系 抚养负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