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2)
2023(9842)
2022(8437)
2021(7988)
2020(6885)
2019(16429)
2018(16011)
2017(30593)
2016(16492)
2015(19031)
2014(19021)
2013(19457)
2012(18636)
2011(17055)
2010(16922)
2009(15988)
2008(15978)
2007(14130)
2006(12088)
2005(11150)
作者
(48583)
(40811)
(40739)
(39071)
(25696)
(19517)
(18701)
(15994)
(15402)
(14445)
(14026)
(13666)
(13184)
(12963)
(12895)
(12883)
(12229)
(12126)
(11748)
(11677)
(10382)
(10033)
(9982)
(9279)
(9269)
(9225)
(9026)
(8820)
(8194)
(8160)
学科
(80654)
经济(80594)
(42955)
管理(41681)
方法(36313)
(33109)
企业(33109)
数学(32545)
数学方法(32338)
中国(23607)
(21275)
(17968)
(17171)
贸易(17166)
(16736)
业经(15801)
(15396)
地方(15115)
(14872)
农业(13734)
(11949)
银行(11922)
(11772)
金融(11770)
(11483)
产业(11362)
(11175)
(10649)
技术(10274)
(10204)
机构
大学(248329)
学院(244450)
(115469)
经济(113549)
研究(92960)
管理(91849)
理学(78799)
理学院(77857)
管理学(76775)
管理学院(76293)
中国(70853)
科学(53891)
(53573)
(49343)
(47657)
研究所(43460)
(42139)
中心(41295)
财经(39609)
经济学(37571)
(36160)
(35035)
业大(34905)
北京(34729)
经济学院(34037)
农业(33292)
(32779)
(31948)
师范(31642)
财经大学(29437)
基金
项目(159945)
科学(126285)
基金(118400)
研究(116504)
(103658)
国家(102897)
科学基金(86707)
社会(76303)
社会科(72575)
社会科学(72556)
基金项目(61980)
(59197)
自然(53925)
自然科(52654)
自然科学(52637)
教育(52412)
自然科学基金(51776)
(51355)
资助(49393)
编号(45376)
(37562)
成果(37446)
重点(36838)
(36322)
(33032)
国家社会(32963)
教育部(32151)
中国(31881)
课题(31371)
创新(31090)
期刊
(124285)
经济(124285)
研究(76562)
中国(47652)
学报(38666)
(38000)
(37649)
科学(36447)
管理(32448)
大学(29024)
学学(27099)
农业(25912)
(22519)
金融(22519)
经济研究(21759)
教育(21622)
财经(20514)
技术(20204)
业经(18472)
(17919)
问题(17248)
(16716)
(15164)
国际(15087)
世界(14728)
技术经济(13498)
统计(12478)
商业(11319)
理论(11274)
(11218)
共检索到371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亚平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结构转换是工业化的客观规律,而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经济发展总体环境,则具体规定着产业结构转换的基本趋向,并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选择空间。90年代居民消费需求多元化,投资及行业发展重型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对外经济规模扩大化将是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向是: 第一,从经济增长方式看,重化工业突出发展,是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头产业。 90年代我国总体上处在由温饱阶段进入小康阶段的推进过程中。据测算,90年代初期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00美元左右,仍处在产业经济学所指出的结构变动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阎小培,林锡艺,黄谦  
本文通过对90年代广东产业结构变动的时空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广东产业结构变动趋向的时空差异,探讨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对广东今后产业结构走向及产业结构在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万清  
地区间产业结构的趋同,是我国80年代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特征之一。90年代,原先导致趋同的主要因素如制度基础、利益导向、需求拉力和供给推动力等将逐步减弱,不同类型省区产业结构在市场与计划的双重作用下将向不同方向发展,地区间结构趋同态势将发生逆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赵健  陈宏力  
日本的资本输出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进入80年代后,其对海外的投资增长更加迅猛,成为当今世界第一位对外投资大国。9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日本国内经济周期景气循环的变动,日本资本输出将出现一些新的态势。当前,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由于证券市场尚未发展起来,90年代仍将以吸收直接投资为主,因此,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90年代的新走向将对我国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春明  
在新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下,9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迎来了新的变革时期。这次产业结构调整表现为两大变化趋势:一是以内需为主导,在国内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主导产业群;二是依据优势互补原则,在亚洲广设生产据点和销售网络,形成“国际分工型产业结构”。新产业结构的形成促进了亚洲国际分工正在由垂直型走向水平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成十  
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管理趋向成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南京300071)90年代以来的经济、科技的发和冷战结束对美国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美国企业管理的变革已引起广泛的关注。9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是提高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学工  
90年代中国的就业与产业结构调整孙学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我国的就业结构进入到了一个变动活跃期。1992年我国的农业劳动力首次出现了绝对下降,这标志我国在从以剩余劳动为特征的发展中经济向以劳动短缺为特征的成熟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迈出了关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晓薇  
我国90年代改革的深化,居民开始由短期收入、消费和储蓄均衡转向长期收入、消费和储蓄均衡。在此背景下,储蓄更多地受名义利率的影响,实质是更多地受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我们不能为储蓄转化创造通货膨胀,且利率下调空间已十分有限,因此,储蓄转化的应对措施可以是:扩展居民储蓄空间,拓展银行业务空间和拓展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渠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宋则  
从贵金属货币体系销声匿迹,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机制的演进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90年代,伴随经济要素国际化的飞速发展,作为牵动国际经贸金融机制无形之线的国际货币机制行将出现许多新趋向。本文拟就中国对外金融战略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行初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庞效民  
90年代后半期以来西方经济地理研究呈现出一种文化研究趋向 ,即重视文化因素在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着重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把握世界、国家和区域的时空变化 ,强调在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来认识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空间特征 ,通过认识具体区域的基本特性来把握区域发展的本质 ,从而更准确地认识地方多样性和地理差异。本文在简要回顾现代经济地理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介绍了经济地理文化研究趋向的产生原因和代表性著作 ,重点阐述了这一趋向的出现给经济地理学科发展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及其对相关的区域研究和规划理论的较大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二力,苏荣挂  
90年代初期中国的生育率确实达到了更替水平以下,这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20多年的结果。由于90年代初期较多的妇女推迟了婚、育,90年代中、后期的生育水平将有些回升;只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生育率还会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下。目前低生育水平的基础还很不稳固,且在婚、育“空档”之后潜伏着“堆积”的危险,因此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坤维  
一、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1、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总量的扩张,还体现在以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标志的质的提高。合理的产业结构应与一国(或地区)的资源分布状况相一致,各产业之间有机地关联并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实现升级转型。80年代的广东,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再兴  
2.积极扶持地区潜导产业潜导产业系指目前综合评价值虽还不很高(不在前10位),但其发展条件和发展前景较好,经过扶持培育,在不长时间内可上升为主导产业的产业。潜导产业是地区主导产业的接替者。地区主导产业一经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根据产业的经济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产业都要经历滋生、成长、成熟、衰退儿个阶段。当主导产业进入成熟阶段后期和衰退阶段前期,就会出现边际效益下降的倾向,增长势头削弱,这时就需要有新的主导产业及时接替上来,保证主导产业正常的新陈代谢,使地区产业系统增长的活力连绵不断。因此,对地区潜导产业的扶持、培养,是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带有战略性的环节。西部地区属于这类产业的主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再兴  
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合理分配与组合,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生产要素运用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西部地区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在地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地区产业结构也有很大变化,但也存在着结构性偏差。调整结构,理顺产业间的关系,是90年代加速西部地区开发的首要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