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6)
- 2023(11480)
- 2022(10241)
- 2021(9533)
- 2020(8047)
- 2019(18663)
- 2018(18344)
- 2017(36064)
- 2016(19352)
- 2015(21929)
- 2014(21801)
- 2013(21638)
- 2012(19866)
- 2011(17880)
- 2010(17903)
- 2009(16047)
- 2008(15435)
- 2007(13337)
- 2006(11571)
- 2005(9935)
- 学科
- 济(77925)
- 经济(77824)
- 管理(55822)
- 业(54249)
- 企(45388)
- 企业(45388)
- 方法(39986)
- 数学(35140)
- 数学方法(34824)
- 财(20200)
- 农(20131)
- 中国(19894)
- 业经(16391)
- 学(16388)
- 地方(15169)
- 制(14329)
- 贸(14075)
- 贸易(14070)
- 易(13611)
- 农业(13487)
- 务(13000)
- 财务(12936)
- 财务管理(12908)
- 理论(12825)
- 技术(12380)
- 企业财务(12293)
- 和(12187)
- 融(11661)
- 金融(11660)
- 环境(11530)
- 机构
- 大学(277255)
- 学院(272518)
- 管理(112407)
- 济(108060)
- 经济(105633)
- 理学(98345)
- 理学院(97268)
- 管理学(95705)
- 管理学院(95206)
- 研究(88673)
- 中国(64151)
- 京(58674)
- 科学(54468)
- 财(49611)
- 所(43505)
- 农(41445)
- 财经(40622)
- 业大(40598)
- 中心(40302)
- 研究所(39703)
- 江(38598)
- 经(37145)
- 北京(36990)
- 范(36886)
- 师范(36569)
- 经济学(32428)
- 农业(32330)
- 院(32241)
- 州(31320)
- 财经大学(30608)
- 基金
- 项目(192396)
- 科学(151713)
- 研究(141604)
- 基金(140674)
- 家(122318)
- 国家(121029)
- 科学基金(104327)
- 社会(89298)
- 社会科(84612)
- 社会科学(84586)
- 基金项目(75205)
- 省(74067)
- 自然(68137)
- 自然科(66526)
- 自然科学(66509)
- 教育(65416)
- 自然科学基金(65344)
- 划(62671)
- 资助(58398)
- 编号(57561)
- 成果(46795)
- 部(43207)
- 重点(42400)
- 创(39835)
- 发(39774)
- 课题(39240)
- 教育部(37500)
- 创新(37035)
- 科研(36928)
- 人文(36681)
- 期刊
- 济(114102)
- 经济(114102)
- 研究(80521)
- 中国(49874)
- 学报(43393)
- 管理(39623)
- 科学(39441)
- 农(36619)
- 财(36347)
- 大学(33065)
- 教育(31985)
- 学学(30859)
- 农业(25753)
- 技术(22521)
- 融(22307)
- 金融(22307)
- 财经(19678)
- 经济研究(17762)
- 业经(17685)
- 经(16562)
- 图书(15532)
- 问题(14576)
- 理论(14257)
- 科技(13499)
- 业(13254)
- 实践(13207)
- 践(13207)
- 技术经济(12755)
- 版(12286)
- 现代(11934)
共检索到388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强
本研究对215名大学3年级师范生对儒家"仁爱"观念中18个道德信条词的认同度进行开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3份,其中女生113,男生80。之后从中选择6人进行焦点团体访谈。结果发现:师范生对儒家仁爱思想,尤其是对"信"、"智"、"孝"、"宽"、"恭"、"让"认同度较高,对"社会诚信危机"、"学校缺少合作"、"教师缺少勇气"等存在的担忧。针对问题,从3方面为师范生师德培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儒家 道德信条 师范生 认同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一钢 冯虹
通过自编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问卷,对500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辅以必要的访谈收集数据。研究发现,目前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总体水平不高,具有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师范生在教师身份认同及各维度上都存在差异,女生的教师身份认同明显好于男生;体艺专业师范生好于文、理科生;大一、大四师范生好于大二、大三师范生。藉由调查研究结论,提出了改革师范生招生考试制度、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加强师范生职业生涯指导等建议。
关键词:
师范生 教师身份认同 教师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黎文升 易连云
通过对当代越南大学生儒家道德观继承方面的实际调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越南大学生对儒家伦理的认同度非常高,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弘扬儒家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可以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同时他们对儒家伦理的道德文化贡献有着很高的评价。大多数人认为,儒家伦理在21世纪将仍然是越南大学生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此外,越南大学生对儒家道德在当代越南社会中的适应性也提出了反思与质疑。
关键词:
儒家道德观 继承 越南 大学生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子廓 郭淑新
儒家道德发端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在其社会化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儒家道德在社会化过程中,呈现出不同形态,并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且系统的伦理道德体系,为儒家达至“天下归仁”的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道德基石。在追溯儒家道德创生及延展轨迹、凝练儒家道德原典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儒家道德社会化路径的历史经验,追问儒家道德社会化何以可能之缘由,探究儒家道德社会化路径当代转型的理论与实践样式,对于当今社会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关键词:
儒家道德 社会化路径 当代转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乔娜娜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确立的以"仁""义""礼"为主要内涵的道德价值选择影响深远,其终极目标是要培养人的理想人格,落实到实践层面即是实行教化民众的实践路径。早期儒家的道德价值选择在其教育实践中得以完成,也藉由教育的路线得以传播,得以践行。他们在教育内容、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转向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余年,对当代教育实践仍有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
早期儒家 价值选择 当代教育 实践路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申申 常顺利
德育的具身性或称具身德育,是指道德主体的身体与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德育范式,它具有情境化、自省性、实践化等特征。具身德育概念的提出,是当代西方学界对自身传统离身德育的一种反思。而我国传统的儒家德育不仅强调"身心合一"、"知行合一",不仅具有具身德育的显著特征,而且其实践化特征中的理论内涵还具有一种德福一致的圆融取向。因此,儒家德育具有显而易见的具身性。传统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和主客一元的认识论,使得传统中国人一开始就将身心视为统一的整体,重视身体在德育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同时,传统中国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为儒家具身性德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天然而有效的道德评价机制,而且这种社会结构也强化了"乡绅阶层"作为差序格局社会中中心个体德性对群体的示范作用。这些都成为儒家道德教育具身性特质形成的基础。儒家具身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毋庸置疑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
具身德育 儒家德育具身性特质 现代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石艳
调查发现,免费师范生的身份认同过程经历了个体认知、社会比较和群体认同三个阶段。由于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于责任与义务构成因素的担忧以及人生规划的限制等三方面原因,免费师范生陷入了一定的身份认同困境。要帮助免费师范生走出身份认同的困境,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 身份认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宋冬林
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建设,应当从中国传统人格修养中汲取营养。儒家道德的人格典范设计、道德修养培育、强调历史责任及道德的躬行践履,在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塑造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儒家人格精神的转化必须借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在塑造青年学生和谐人格的过程中,应该把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关注同龄伙伴关系统一起来,建立"四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模式。
关键词:
人格典范 人格修养 和谐人格 道德践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静
程颐认为韩愈尽管提出道统论,但他所阐明的儒家之道仍停留在形下层面,不足与佛道的形上思辨相抗衡。周敦颐、邵雍、张载虽皆汲取佛道思辨以重塑儒家伦理,但周子的诚本论只是价值本体论,尚未上升到宇宙本体论;邵雍与张载各视儒家道德为道本体或气本体的属性,还不是本体本身,儒家之道被纡尊降贵,故韩愈、周敦颐、邵雍、张载等俱非完整意义上儒家道统的传人。而程颢立足儒门,借鉴佛道,直接把儒家伦理奉为宇宙本体,在主张理本论的同时也有心本论思想,并以天理论道,这在儒家道统史、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还倡仁与万物一体、内圣外王等境界,初步完成其抗击佛道、重振儒家道统的历史使命,故被程颐等评为孟子之后道统的唯一传人。
关键词:
程颐 程颢 儒家道统 唯一传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施晶晖 肖轼渝
教师的实践智慧主要体现在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学实施技能,也一直是教师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以微课和传统微格教学两种方式,对师范生的教学实施技能进行分组训练,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梳理,发现实验组与控制组在教学语言技能、课堂互动的组织与调控、学生差异的关注和利用以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板书方面不存在差异,微课的训练方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微格教学方式。研究对改革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师范生 教学实施技能 微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静 李陈佳
顶岗支教实习是师范生教育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顶岗支教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顶岗支教实习有效促进了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教学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师范生的实习态度、实习专业符合度以及指导教师的态度等会显著影响师范生的实习效果,并且与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呈正相关。为此,应重视师范生所学专业与支教实习科目的一致性,加强对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有利于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新亮 石艳 郑琦 叶晓阳 王娜
自2007年实行并延续至今的公费师范生教育已经进入政策稳定期,在优化教师队伍供给和促进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部分学者和公众的质疑,目前国内学界鲜有使用较为严谨的证据来分析公费师范生学业表现的真实境况。立足于公费师范生在公众话语中可能存在的“高开低走”现象,基于某部属师范大学25万余条本科生课程数据,使用课堂固定效应消除了可能由课程难度和教师打分偏好带来的误差,分析了大学四年期间公费师范生与其它专业类别的学生在共同选修课堂上的学业表现差异。发现,公费师范生大学期间的总体学业表现更好,然而这一优势主要来源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年的成绩却略低于其它专业的学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公费师范生在师资课、选修课和通识课方面的学业表现更好,而专业课的学业表现相对较差。研究还揭示和讨论了公费师范生政策对学生的潜在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立 杨琼
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学习效能感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对川、甘、冀地区538名特教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特教师范生专业认同、学习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均处于中等水平;专业认同感高的特教师范生学习效能感显著高于专业认同感低的学生,其学习倦怠显著低于专业认同感低的学生;专业认同、学习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均呈负相关,专业认同与学习效能感呈正相关;特教师范生学习效能感在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晓辉 赵宏玉 李庆安 姚梅林
对291名师范生感知到的专业教师支持、实习教师支持及其对师范生职业效能和职业认同的作用进行考查,结果发现:师范生感知到的两类教师支持以及职业效能和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较高,但在不同维度上差异显著;两类教师支持与职业效能、职业认同之间显著正相关;职业效能分别在专业教师支持与职业认同之间、实习教师支持与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对职业认同的直接效应上,专业教师支持和实习教师支持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职业效能的中介效应上,专业教师支持的作用显著高于实习教师支持的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明仁
师范生身份认同不仅是师范生为职前培养过程赋予意义的来源和学习的动力,也是衡量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师范生身份认同可概念化为先赋身份认同、结构性身份认同和建构性身份认同。通过对某师范大学的个案研究发现,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表层化,多数受访师范生认同"我是师范大学的学生",而不是"我是师范生"。当前,对教师专业化要求与待遇不相称之间的矛盾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同时,还需要适度转变教师教育课程取向,注重变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注重研究性学习,让师范生在问题驱动的自主性学习中学会研究教育问题、提炼教育经验和发现教育知识,增强对...
关键词:
师范生 先赋认同 结构性认同 建构性认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