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
- 2023(1341)
- 2022(1120)
- 2021(1027)
- 2020(899)
- 2019(2019)
- 2018(1864)
- 2017(2988)
- 2016(1931)
- 2015(2080)
- 2014(2049)
- 2013(2034)
- 2012(1990)
- 2011(1856)
- 2010(1702)
- 2009(1776)
- 2008(1707)
- 2007(1526)
- 2006(1339)
- 2005(1212)
- 学科
- 济(4674)
- 经济(4667)
- 学(3952)
- 业(2984)
- 管理(2976)
- 方法(2604)
- 企(2510)
- 企业(2510)
- 数学(2199)
- 数学方法(2139)
- 草(1935)
- 农(1453)
- 理论(1379)
- 水产(1251)
- 物(1238)
- 动物(1165)
- 及其(1094)
- 植(1093)
- 财(1092)
- 植物(1067)
- 虫(1066)
- 贸(960)
- 贸易(960)
- 害(957)
- 和(948)
- 易(945)
- 中国(921)
- 豆(915)
- 农业(833)
- 业经(825)
- 机构
- 大学(29594)
- 学院(28946)
- 研究(14616)
- 农(14267)
- 科学(13326)
- 农业(11823)
- 业大(10012)
- 所(9828)
- 中国(9377)
- 研究所(9369)
- 农业大学(7561)
- 室(7329)
- 实验(7147)
- 京(6921)
- 业(6869)
- 实验室(6869)
- 济(6776)
- 省(6740)
- 经济(6567)
- 重点(6540)
- 管理(6393)
- 中心(5896)
- 理学(5484)
- 理学院(5374)
- 科学院(5346)
- 院(5237)
- 技术(5194)
- 江(5136)
- 管理学(5026)
- 管理学院(4993)
共检索到42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强 周道玮 张慧
以中国北方9种豆科饲草为试验材料,在7月15日至8月25日间5个播期下,检测了9种豆科饲草越冬前形态和生理特征及越冬率。结果表明,播期延后显著降低越冬前各豆科饲草株高、叶片数量、根颈直径、主根长度、地上和根生物量、根系可溶性糖和总氮含量,增加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比值。与播期7月15日相比,7月25日、8月5日、8月15日、8月25日播期下,豆科饲草平均越冬率分别降低了35%、56%、91%和96%。由于越冬前根系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可溶性糖和氮素含量更高,龙牧801苜蓿(Melilotoides ruthenicus×Medicago sativa‘Longmu No.801’)、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和兴安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的越冬性能明显优于其他豆科饲草。基于本研究结果和草地管理实践,建议松嫩平原天然割草地在8月5日前后进行豆科补播;从越冬性能考虑,龙牧801苜蓿、扁蓿豆、沙打旺和兴安胡枝子是补播优选植物;为促进补播豆科植物建植,建议将补播当年草地割草时间从传统的8月中旬适当提前。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抗寒性 北方草地 补播 播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娜 刘增文 祝振华 杜良贞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主要人工林树种枯落叶对几种豆科牧草的化感作用,为豆科牧草在人工纯林改造中的应用及林草复合植被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樟子松、华北落叶松、刺槐和辽东栎等人工林树种(供体)当年枯落叶,制成不同质量浓度(0.005,0.010和0.020g/mL)的枯落叶浸提液,定期浇灌胡枝子、沙打旺和小冠花等豆科牧草植物(受体)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观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相关指标。【结果】樟子松和华北落叶松枯落叶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其中樟子松枯落叶浸提液对胡枝子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而对小冠花有微弱抑制作用;刺槐枯落叶浸提液对胡枝子和沙打旺种子萌...
关键词:
人工林 豆科牧草 化感作用 枯落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素芬 陈景荣 谢文娟
从51种豆科树种(含羞草亚科5属,蝶形花亚科18属)根瘤中分离获得的66个菌株与4种豆科植物(刺槐、合欢、大豆、豌豆)进行接种试验,幼苗经50d培养,刺槐、合欢、大豆、豌豆的结瘤率分别为100%、87.9%,69.7%、25.8%。其中有12个菌株可同时在这4种豆科植物上结瘤,29个菌株可同时在刺槐、合欢和大豆上结瘤,4个可同时在刺槐、合欢和豌豆上结瘤,说明豆科树种根瘤菌具有较广泛的共生寄主范围。各菌株与不同豆科植物的亲合力、结瘤特性和固氮能力有较明显差异。观察还进一步证实根瘤的形状和颜色是由寄主植物决定的。
关键词:
豆科树种根瘤菌,豆科植物,接种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殷爱华 金辉 韩正敏 韩素芬
对18种豆科树种的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豆科树种的染色体数目与其结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结瘤的10种树种除望江南染色体数是26条外,其余9种树种的染色体数目都为2n=2x=28,都能被7整除,其中包括苏木亚科的槐叶决明、伞房决明、双荚决明、毛决明、黄槐决明、铁刀木、任豆、皂荚和蝶形花亚科中的国槐;而结瘤的8种树种,其中含羞草亚科的合欢、银荆、肯氏相思、马占相思,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6;蝶形花亚科的马蹄针为2n=2x=18,紫穗槐为2n=2x=40,刺槐、木豆均为2n=2x=22,它们的染色体数目都不是7的倍数。
关键词:
豆科 染色体数目 结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笑梅 周崟 张立非
本文对我国豆科植物的3亚科、19属、26种木材导管的附物纹孔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除3属4种木材的导管无附物纹孔外,其余均有。附物纹孔的有无及其形态、分布特征是区分豆科各属、种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外,14种木材切片用5%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大部分附物减小,以至消失。又对其中一种木材的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镜研究表明,附物和次生壁的电子密度不同,说明两者的化学成分不同。还对附物的形成、生理功能、与瘤状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附物纹孔 附物 豆科植物木材 导管 电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冬琴 曾鹏程 陈桂葵 黎华寿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南方常用绿化与护坡豆科灌木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和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生物量分配、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3种灌木的生物量下降,根冠比增加;干旱胁迫可提高3种灌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山毛豆和望江南在中度干旱下效率最高,猪屎豆在轻度干旱下最高;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灌木的脯氨酸(pro)含量持续上升,望江南和猪屎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也逐渐增加,但山毛豆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则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伟 邹长明 张晓红 何涛
以7种豆科绿肥作物(绿豆、小豆、乌豇豆、大猪屎豆、合萌、望江南、决明)为材料,采用大田种植和盆栽种植法,记载7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征,测定其根瘤量、产量和干物质积累效率,测定各作物在盛花期的光合特征参数和氮、磷、钾、铁、锌养分含量,筛选适宜安徽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高效良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属半灌木状草本,茎秆直立,呈圆形、多棱角或纵向小沟纹;根属直根系,主根不发达;合萌为偶数羽状复叶,望江南为偶数长椭圆形叶,大猪屎豆和决明为倒披针状叶,其他为披针状叶;大猪屎豆叶互生,其他叶对生;总状花序,浅黄色蝶形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寰 张井勇 王玉民 赵丽梅
豆科作物曾被认为是难于利用杂种优势的物种。木豆、苜蓿和大豆杂交种的问世,为豆科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开辟了道路。本文从应用技术研究层面,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这3种作物在不育系和杂交种选育,杂交种种子生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豆科作物普遍存在杂种优势,杂交种开发的关键是找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高异交率基因型。数量充足的传粉昆虫和适于制种的环境条件亦非常重要。
关键词:
豆科 木豆 苜蓿 大豆 杂交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东 赵斌 王瑞 朱斌 季昌好
为探讨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播期(因素A),以4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因素B)为材料,比较分蘖期饲草及成熟期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饲草产量影响较大,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小。早播能增加刈割次数,提高饲草产量,其中播期A1(9月30日)饲草鲜质量(12.44 t/hm~2)和干质量(1.49 t/hm~2)最高。品种间饲草及籽粒产量差异均显著。品种B2(皖饲啤14008)饲草鲜质量(10.51 t/hm~2)和干质量(1.38 t/hm~2)最高,籽粒产量(1.82 t/hm~2)居第2位,品种B1(扬饲麦1号)籽粒产量最高(3.58 t/hm~2),饲草鲜质量(9.00 t/hm~2)和干质量(1.17 t/hm~2)居第2位,两者均可作为饲草及籽粒兼用型品种。播期对饲草品质影响较大,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小。播期间饲草品质除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其中播期A2和A4相应性状值较高。品种间饲草品质基本无差异,参试材料均可用作优质饲草。品种间籽粒品质差异明显,其中品种B2蛋白质含量最高,品种B1淀粉含量最高,表明可以选择品种,改善饲料品质。播期与品种间互作对饲草产量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性状基本无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冬麦区选用皖饲啤14008或扬饲麦1号,于9月30日播种,能实现优质饲草与籽粒兼收。
关键词:
大麦 播期 饲草 籽粒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霞 丁华平 许木果 赵志平
【目的】探明卵叶山蚂蝗、距瓣豆、三尖叶猪屎豆、白花灰叶豆4种绿肥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和处理方式,缩短绿肥的出苗时间。【方法】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处理方式下卵叶山蚂蝗、距瓣豆、三尖叶猪屎豆、白花灰叶豆种子的发芽特征,分析温度、处理方式对4种绿肥发芽过程的影响,探索不同绿肥发芽的最佳温度和处理方式。【结果】4种绿肥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一致,均随处理水温的升高而提高。卵叶山蚂蝗的发芽势、发芽率随处理温度的提高一直上升,90℃处理最高;距瓣豆、白花灰叶豆则随处理温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75℃处理最高,三尖
关键词:
豆科绿肥 处理温度 处理方式 发芽特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雯琦 金思成 刘智文 钱菁菁 朱程
【目的】为了明确在不施用化肥的情况下,豆科绿肥作物体内养分含量变化及其翻压还田后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紫云英、毛叶苕子、蚕豆、箭筈豌豆四种豆科绿肥的生长发育和绿肥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分析了绿肥翻压还田后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绿肥在苗期与生育后期全氮、全磷和全钾养分含量变化趋势相似,生育后期的养分含量要显著高于苗期,干物质量达1800 kg·hm~(-2)以上,适宜翻压。在生育后期,毛叶苕子的全氮含量(3.34%)和全磷含量(0.29%)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绿肥,紫云英的全钾含量(3.58%)最高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紫云英和毛叶苕子的氮、磷、钾养分累积量相对较高,蚕豆和箭筈豌豆相对较低。四种豆科绿肥还田,对土壤pH值没有显著影响,对土壤的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提升范围介于2.71%~29.50%。其中紫云英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上述指标与休耕相比分别提高了4.04%、3.40%、29.50%和8.22%。【结论】在不额外施用化肥时,种植紫云英有利于土壤肥力提升,为高效绿肥-作物种植体系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豆科绿肥 养分含量 土壤肥力 经济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章军 鲁红侠 张震 胡功秀
以铜尾矿、酸化铜尾矿和表面覆土酸化尾矿为基质,以正常土壤为对照,进行绿豆、田菁、洋槐和紫穗槐4种植物的盆栽实验,对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豆、田菁、刺槐和紫穗槐在表面覆土酸化尾矿中的萌发率分别约为对照组的31.3%、51.7%、81.2%和87.2%,酸化铜尾矿中几乎没有种子正常萌发;但覆土酸化尾矿组中田菁、刺槐和紫穗槐种子的最终萌发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和尾矿组。4种植物幼苗的营养器官均受到铜尾矿和酸化尾矿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根受到的毒害最为严重。4种植物在铜尾矿组和覆土酸化尾矿组的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刺槐的叶绿素含量在铜尾矿组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希杰 冯廷旭 德科加 向雪梅 钱诗祎 林伟山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畜种养殖地区,研究饲草的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对提高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禾本科与豆科饲草组成的4种混播组合,设置3种不同混播比例以及单播对照处理,以期探明禾豆混播后饲草养分品质变化规律及混播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混播组合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比单播燕麦(Avena sativa)处理降低了0.03%~16.87%,比单播小黑麦(×Tritical Wittmack)降低了0.09%~21.4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比单播燕麦降低了0.01%~17.53%,比单播小黑麦降低了0.04%~20.65%。粗蛋白含量最高比单播禾本科处理提高了15.58%~31.53%,粗脂肪最高比单播禾本科提高了0.09%~26.83%,饲草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单播禾本科处理提高了31.33%~49.68%。不同混播比例下饲草土壤养分全磷、全钾、全氮、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单播禾本科处理,有效提高了饲草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速率,土壤养分整体含量相对均衡。综合混播组合及混播比例的饲草品质与土壤改良效果,燕麦+饲用豌豆(50:50)处理较优,适宜在高寒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宏凯 程永钢 孙崇凤 郑普山 王玉 金辉 郑焘
为探究不同豆科牧草与全株玉米不同混贮比例对提高青贮饲用价值的影响大小,本研究以2个豆科牧草品种(‘汾豆牧绿2号’和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为主因素,以豆科牧草与全株玉米4种混贮比例(90%全株玉米+10%豆科牧草;80%全株玉米+20%豆科牧草;70%全株玉米+30%豆科牧草;100%豆科牧草)为副因素,对照组为100%全株玉米青贮(CK),共9个混贮处理,3次重复。青贮发酵完成后对其进行营养品质、发酵品质、瘤胃发酵参数、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及产气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营养品质方面:100%‘汾豆牧绿2号’青贮的干物质(DM)最低,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蛋白(CP)含量最高;拉巴豆青贮的粗脂肪(EE)显著高于‘汾豆牧绿2号’(P<0.05);100%全株玉米青贮的NDF、ADF和CP最低,EE最高。2)发酵品质方面:100%‘汾豆牧绿2号’处理下青贮的pH和氨氮(A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100%拉巴豆处理下青贮乙酸(AA)最低;100%全株玉米青贮的pH和AN显著低于其他比例(P<0.05),AA显著高于其他比例(P<0.05)。3)瘤胃发酵参数方面:90%全株玉米+10%‘汾豆牧绿2号’处理下青贮在瘤胃发酵中AN、AA、丙酸以及体内干物质降解率最高;拉巴豆青贮的体内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汾豆牧绿2号’(P<0.05);100%豆科牧草的青贮在瘤胃发酵中pH最高,乙酸和体内干物质降解率最低。4)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和产气量方面:从48 h开始,70%全株玉米+30%‘汾豆牧绿2号’青贮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一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汾豆牧绿2号’较拉巴豆的青贮在体外产气量更多;提高豆科牧草的混贮比例可显著降低青贮72 h的产气量(P<0.05)。综上,一定比例的混合青贮较全株玉米青贮更有利于提高青贮营养品质,改善青贮发酵品质,促进青贮的消化吸收,降低畜牧业的温室效应。70%全株玉米+30%‘汾豆牧绿2号’混贮模式为推荐混贮模式,为进一步在山西北部镰刀湾地区推广玉米-豆科牧草混贮技术及带状轮作技术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姚娜 易显凤 丘金花 庞天德 赖志强 韦锦益
为了筛选适宜南方种植的优质豆科灌木饲料品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圆叶舞草(Codariocaiyx gyroides)、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多花木兰(Indigofera amblyatha)和木豆(Cajanus indica)4种豆科灌木饲料在华南地区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豆科灌木均能在华南地区栽培种植,其中圆叶舞草耐寒性能突出,鲜草产量高,耐刈性好,年可刈割34次,再生性能强,年可产干草11.60t·hm(-2),较其它品种分别提高了14.74%37.78
关键词:
亚热带 灌木饲料 产草量 营养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