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
2023(833)
2022(742)
2021(709)
2020(604)
2019(1353)
2018(1311)
2017(2101)
2016(1508)
2015(1603)
2014(1619)
2013(1698)
2012(1706)
2011(1627)
2010(1558)
2009(1378)
2008(1477)
2007(1381)
2006(1149)
2005(1078)
作者
(7863)
(6779)
(6764)
(6279)
(4322)
(3338)
(2957)
(2654)
(2530)
(2521)
(2515)
(2472)
(2416)
(2261)
(2259)
(2171)
(2031)
(2000)
(1979)
(1922)
(1912)
(1838)
(1774)
(1625)
(1600)
(1565)
(1523)
(1513)
(1512)
(1488)
学科
(5104)
(2610)
(2341)
经济(2338)
(2326)
(2245)
植物(2206)
(1714)
(1681)
虫害(1558)
(1491)
(1444)
森林(1444)
防治(1410)
(1407)
及其(1404)
(1372)
生态(1353)
管理(1315)
(1278)
水产(1238)
病虫(1225)
病虫害(1225)
方法(1197)
生物(1188)
生态学(1182)
理学(1136)
(1131)
动物(1060)
(1039)
机构
大学(24111)
学院(23892)
(14468)
研究(13217)
科学(13070)
农业(11617)
业大(10289)
(9455)
研究所(9064)
中国(8198)
农业大学(7728)
(7472)
实验(7312)
实验室(7032)
(6815)
重点(6655)
(6380)
(6121)
林业(5366)
科学院(5114)
(5060)
技术(5019)
中心(4797)
(4487)
(4459)
研究院(4435)
科学研究(4288)
管理(4149)
(4073)
北京(4042)
基金
项目(20153)
(14747)
国家(14661)
科学(13074)
基金(12936)
科学基金(10200)
自然(9488)
自然科(9235)
自然科学(9223)
自然科学基金(9032)
(8876)
科技(7972)
研究(7802)
(7791)
计划(6972)
基金项目(6731)
资助(6153)
专项(5646)
重点(5380)
(5295)
科研(4732)
(4331)
(4237)
技术(4179)
农业(4177)
(3674)
创新(3582)
教育(3219)
(3141)
(2919)
期刊
学报(14955)
(13320)
大学(10253)
科学(10165)
学学(10142)
农业(9048)
业大(5828)
林业(5290)
中国(5064)
(4914)
农业大学(4554)
(3791)
经济(3791)
研究(3718)
(3340)
自然(3264)
自然科(2958)
自然科学(2958)
中国农业(2828)
科技(2627)
农林(2564)
(2564)
科技大(2428)
科技大学(2428)
(2255)
西南(1610)
西北(1516)
农业科学(1512)
(1494)
农学(1406)
共检索到34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永清  徐汉虹  
以白纹伊蚊4龄幼虫为试虫,在近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测试了采自广西和甘肃的84种植物甲醇粗提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我国特有植物黄缨菊具有光活化杀虫活性,经500μg/mL粗提物处理的试虫,光照组在光照结束后24 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而避光组仍无死亡。黄缨菊根、花、叶的活性依次递减,经500μg/mL根、花和叶粗提物处理的试虫,光照组在光照结束后24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45.56%和16.67%,而避光组无死亡,表明黄缨菊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根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永清  庄流东  徐汉虹  
用二苯氨基脲与50种植物的提取物分别进行了反应,含有光敏毒素的提取物与二苯氨基脲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时能发生颜色改变。根据二苯氨基脲能被活性氧氧化成红色产物的原理,建立了光活化杀虫植物的新型筛选方法,此方法比经典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灵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静  周玉  李琰  马志卿  张秀云  张兴  
【目的】对秦岭地区和内蒙古地区共47科129种植物进行了杀虫活性筛选,以期发现杀虫活性较强的植物,为开发植物源农药提供参考。【方法】制备129种供试植物的丙酮提取物。以粘虫3龄幼虫、小菜蛾3龄幼虫、玉米黄呆蓟马2龄若虫、麦长管蚜无翅成蚜为靶标,分别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浸叶法、改进浸叶法、浸虫浸液法对供试植物的丙酮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结果】在0.5g/mL的供试剂量下,苍耳七、狭叶青海大戟、北芸香、竹灵消、蓼子朴、草地风毛菊等6种植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24,48,72h拒食率均在90%以上;苍耳七和狭叶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雪娇  何军  冯俊涛  马志卿  张兴  
【目的】对西北地区106种植物的杀虫活性进行测定,以期筛选出具较高杀虫活性的植物种类,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参考。【方法】以粘虫3龄幼虫和小菜蛾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对供试植物样品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室内杀虫活性测定。【结果】在1g/mL的供试剂量下,甘草、中国粗榧等10种植物对粘虫24h的拒食率在95.0%以上;牡丹、细柱五加、沙打旺、砂蓝刺头、白头翁和大籽蒿等6种植物对粘虫72h的校正死亡率在50.0%以上。牡丹、中国粗榧、细柱五加、天名精和甘草等5种植物样品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48h拒食率和72h死亡率均在90.0%以上。【结论】细柱五加、牡丹、中国粗榧、天名精和甘草等5种植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军  邹传山  王若茜  林连男  张国财  
为探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以及杀虫机理,本研究通过生物测定、离体和体内酶活性实验,分析了上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效果及对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羧酸酯酶(Car E)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均对舞毒蛾3龄幼虫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其中苦参碱杀虫效果最强,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为0.420 mg/m L;离体酶活性实验发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离体GST、ACh E和Car E活性均有抑制效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晶  李娜  丁品  付麟雲  王涛  杜文静  张建军  武建荣  刘锦霞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箭叶橐吾(L. sagitta)和藏橐吾(L. rumicifolia)均为青藏高原东缘退化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典型毒杂草。本研究从“变害为利”的角度出发,通过测定和对比3种植物提取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e)幼虫的生物活性、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的影响,探索其生物农药潜力开发价值。研究结果表明:3种橐吾属植物提取物对受试害虫均有较强的胃毒、触杀和拒食作用,表现为藏橐吾>黄帚橐吾>箭叶橐吾。藏橐吾提取物浓度较低时(5 mg·mL~(-1)),对粘虫幼虫的胃毒7 d累计校正死亡率和触杀7 d累计校正死亡率就分别在70%和50%以上;黄帚橐吾提取物浓度在10 mg·mL~(-1)以上时,对粘虫幼虫的胃毒7 d累计校正死亡率和触杀7 d累计校正死亡率才能达到70%和50%;而箭叶槖吾提取物在20 mg·mL~(-1)时对粘虫幼虫的胃毒7 d累计校正死亡率和触杀7 d累计校正死亡率仍都不超过50%。此外,浓度高于2.5 mg·mL~(-1)时,粘虫幼虫对3种槖吾属植物提取物的拒食率均大于60%。同时,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藏橐吾和黄帚橐吾提取物的毒力相对较强,LC50分别为1.067和1.851 mg·mL~(-1),而箭叶槖吾提取物的毒力LC50为27.957 mg·mL~(-1)。与对照相比,3种植物提取物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都呈现出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 <0.01)。综上表明,3种橐吾属植物都具有较好的生物农药开发潜力,本研究为草原毒杂草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艳华  冯志新  徐汉虹  陈立  
测定了中国湖北、陕西及广东省的 10科 14种植物抽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线虫的杀线活性 ,结果表明 :对松材线虫 ,毛鱼藤 (Derriselliptica)根有极强杀线活性 ,三尖杉 (Cephalotaxusfortunei)茎叶、粗榧 (Cephalotaxussinensis)叶、狼牙刺 (Sophoraviciifolia)种子、紫斑牡丹 (Paeoniasuffrutccosa)茎有强杀线活性 ,神农香菊 (Dendranthemaindicum)全株有中等杀线活性 ,瓜叶乌头 (Aconitumhemsleyanum)全株、香果树 (Emmenopteryshenryi)叶、东方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恩辉  宋爽  韩立荣  冯俊涛  张兴  
【目的】研究85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以从中筛选到具有开发潜力的植物源杀菌剂。【方法】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为供试病原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5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选择皿内测试中抑菌效果较好的植物样品进行活体组织和盆栽药效防治试验。【结果】离体条件及0.1g/mL剂量下,蓼子朴丙酮提取物对3种供试真菌的抑制率均达到65%以上,披针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建华  祝木金  冯俊涛  杨之为  张兴  
 以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辣椒疫霉病菌为供试菌种,对采自西北地区6科27种植物的31种丙酮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初步筛选。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0.1g/mL下,孜然(Cuminum.cyminum)、黄素馨(Jasminumgiraldii)、太白冷杉(Abiesfargesii)、鬼灯擎(Rodgersiaaesculifolia)等13种植物提取物至少对1种病原菌菌丝的抑制率在80%以上;在孢子萌发试验中,至少对1种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的有鬼灯擎、白芷(Angelicadahurica)、狮子七(Rhodiolakirilowii)等7种植物提取物。其中,孜然、鬼灯擎、白芷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俊涛  石勇强  张兴  
以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为供试菌种 ,对 5 6种植物的 6 0种丙酮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芦苇、龙葵等 35种提取物对至少 1种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 6 0 % ,芦苇、胡颓子等 2 6种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的萌发有 6 0 %以上的抑制作用 ;其中莴苣、苍耳、苦参、苦豆子等 8种植物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和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 ,抑制效果均在 80 %以上 ,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高学  马秋丽  程超  赵云奎  徐钰  申烨华  袁明  
【目的】确定曼陀罗、博落回、小果博落回、银杏、蛇床子、鸦胆子、木通和槟榔等8种植物杀灭鱼类指环虫的活性部位。【方法】制备感染指环虫的金鱼模型。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丙酮、乙酸乙酯、乙醇、正丁醇和水提取曼陀罗等8种植物的有效成分,并检测其杀灭指环虫的生物活性,根据其杀虫效果来确定8种植物各自的活性部位。【结果】曼陀罗、博落回、蛇床子和银杏外种皮的氯仿提取物,鸦胆子和小果博落回的石油醚提取物及木通和槟榔的正丁醇提取物对金鱼指环虫的杀灭活性较强。【结论】曼陀罗、博落回、蛇床子和银杏外种皮杀灭指环虫的活性部位为氯仿提取物;鸦胆子和小果博落回的活性部位为石油醚提取物;木通和槟榔的活性部位为正丁醇提取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蒋志胜  尚稚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志同  韩立荣  吴华  冯俊涛  张兴  
【目的】研究34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了采自内蒙古、宁夏草原和荒漠地区34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在0.1g/mL质量浓度下,白沙蒿、黑沙蒿、蓼子朴、地肤、中间锦鸡儿、黄芪、甘草、骆驼蓬、圆叶盐爪爪、雾冰藜、滨藜和大麻12个植物样品丙酮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中的至少一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70%;蓼子朴、黑沙蒿、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矮葱、乳浆大戟、沙打旺、甘草、虎尾草、猪毛菜和角蒿11种植物样品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作用大于75%;而碱蓬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车明哲  
植物源杀虫剂具有安全、低毒、高效和无抗药性等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农药研究的热点。在大力开发植物源农药的同时,我们也会对自然生态物种、稀有植物的利用价值产生深刻思考,要逐渐提高对于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