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6)
- 2023(10973)
- 2022(9502)
- 2021(8775)
- 2020(7170)
- 2019(16579)
- 2018(16126)
- 2017(31489)
- 2016(16762)
- 2015(19066)
- 2014(19061)
- 2013(19097)
- 2012(18547)
- 2011(17450)
- 2010(17753)
- 2009(17031)
- 2008(16576)
- 2007(15163)
- 2006(14214)
- 2005(13060)
- 学科
- 济(92377)
- 经济(92213)
- 管理(46308)
- 业(42454)
- 企(32679)
- 企业(32679)
- 方法(32572)
- 数学(27710)
- 数学方法(27449)
- 中国(26285)
- 农(23143)
- 地方(22303)
- 财(18976)
- 业经(18337)
- 学(17498)
- 制(17182)
- 贸(15462)
- 贸易(15449)
- 农业(14988)
- 易(14971)
- 地方经济(14498)
- 银(13989)
- 银行(13964)
- 行(13574)
- 融(13507)
- 金融(13505)
- 和(12951)
- 策(12710)
- 环境(12474)
- 体(11566)
- 机构
- 大学(257603)
- 学院(256137)
- 济(121457)
- 经济(119124)
- 研究(97841)
- 管理(93127)
- 理学(78704)
- 理学院(77751)
- 管理学(76582)
- 管理学院(76095)
- 中国(75478)
- 财(57703)
- 科学(55515)
- 京(54971)
- 所(50375)
- 研究所(45040)
- 财经(44535)
- 中心(43078)
- 农(41762)
- 经(40305)
- 江(39719)
- 经济学(39066)
- 北京(35650)
- 经济学院(34898)
- 院(34421)
- 范(33932)
- 师范(33604)
- 业大(33577)
- 财经大学(32784)
- 农业(32597)
- 基金
- 项目(157114)
- 科学(123885)
- 研究(116151)
- 基金(114972)
- 家(100223)
- 国家(99371)
- 科学基金(83564)
- 社会(77831)
- 社会科(72826)
- 社会科学(72803)
- 基金项目(58889)
- 省(58888)
- 教育(52432)
- 自然(51084)
- 划(50697)
- 自然科(49845)
- 自然科学(49828)
- 自然科学基金(48960)
- 资助(48444)
- 编号(45837)
- 成果(39402)
- 部(36283)
- 发(36168)
- 重点(35941)
- 课题(32799)
- 国家社会(32411)
- 创(31515)
- 教育部(31266)
- 性(29989)
- 人文(29976)
- 期刊
- 济(146658)
- 经济(146658)
- 研究(89776)
- 中国(53299)
- 财(41797)
- 农(39028)
- 学报(38317)
- 管理(36708)
- 科学(36351)
- 融(30099)
- 金融(30099)
- 大学(29473)
- 学学(27692)
- 农业(26257)
- 教育(25655)
- 经济研究(25280)
- 财经(23679)
- 业经(21510)
- 技术(20840)
- 经(20615)
- 问题(19225)
- 贸(17423)
- 国际(15732)
- 技术经济(14185)
- 世界(13699)
- 统计(13062)
- 业(12795)
- 理论(12729)
- 商业(12177)
- 经济问题(11885)
共检索到416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一鸣
80年代我国地区政策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效应王一鸣以70年代末提出和着手实行改革开放方针为开端,我国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发展战略在80年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1)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并存,经济运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冯立天
80年代是中国社会经济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年代,这种变化不能不对中国育龄妇女生育率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影响首先表现在人口学因素的变化上。 本文主要利用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对80年代中国生育率的变动,进行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分析对象为总和生育率。该项调查是在1988年年中进行的,分析年度截止1987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生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国林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经济迅速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之一。但是,由于美国政府信奉保守主义,推行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致使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存在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调、偏袒富人的税收政策和严重的逃税之风、扭曲的高关税政策、疯狂的金融投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包含有很多的不稳定性,它无时不在动摇着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直接导致了30年代的大危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润龙,鲍思顿
用美国人口普查及有关的资料,本文研究了 90年代初期美籍华人的英文及中文应用能力、受教育水平、行业与职业分布特点、89年经济收入,以及华人加入美国国籍的状况。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敏华
自70年代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中国的人口控制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十几年来生育政策的社会经济背景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这种大变动中,中国的计划生育能够持续执行,并取得显著成效,是值得思考的。本文着重考察在政治经济大变动背景下,80年代中国生育政策的变迁和发展,以求更好地贯彻执行现行的人口政策。 一、生育政策转变的背景 进入70年代以后,中国人口问题日趋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许明
众所周知,目前西方各国均在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涉及到教育的各个层次和领域。对这些国家缤纷繁杂的教育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是我们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但如果仅从教育的内部去寻找改革的原因,可能无法对这些国家教育改革的种种措施作出令人满意的说明。实际上,这次教育改革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特别是与当代欧美各国的社会政治思潮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对此加以一番分析和探讨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目前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的改革,预测今后教育政策,的大致走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婷 闫誉腾
探索分地区死亡水平差异及其演变趋势是理解中国死亡和健康转变的重要手段。借助经对数二项法修订后的第三次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省死亡数据以及各来源分省统计数据,考察中国分时段、分地区不同年龄段死亡水平的变化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近40年中国的死亡水平持续呈现东低西高的态势,地区间婴儿死亡水平差异趋于缩小、老年死亡水平差异趋于扩大;随着流行病学死亡模式的转变,中国死亡水平下降的动力机制已由以医疗设施投入为主要推动力转向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推动力,地区间死亡水平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地区动力机制变迁的阶段性差异所导致。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日益成为推动中国地区间死亡水平收敛的主要力量,未来应在巩固已有医疗设施投入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振华
在20世纪2、30年代,日益"边缘化"的南阳盆地在遭受过往军队苛征和地方匪患的骚扰下,社会秩序全面崩溃。南阳盆地社会生态的衰败造成当地土地荒芜、农民逃亡(离村)人口剧增、农村副业由盛而衰、交通秩序破坏,农村经济濒临破产。尤为令人痛心的是,南阳盆地社会秩序的崩溃和社会生态的衰败加剧了农村的贫困化程度,当地农家生活已降低至最低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昌林,许江萍,李宏宇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赵岚 杨森平 张琛
现行增值税优惠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低税率的税收优惠;二是免税的税收优惠。这些优惠的设计成为制约增值税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财政渠道解决需要照顾的行业、企业的困难,以期早日实现增值税的规范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哲英
日本经济自1989 —1990 年度 股市与 地产 泡沫破 灭以 后, 至今 已经 连续八 年不 景气,除1995 、1996 年有所复苏外,整个时期经济一直是零增长或负增长,1997 年更达到- 07 的较低水平。进入1998 年,日本国内需求更加疲软且有长期化的趋势,住宅和设备投资继续大幅度下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居民丧失了“永久就业”的安全感,被称为“日本经济 的最黑暗时 期”。日 本经济回升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失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
日本经济 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长胜 蔡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通过鼓励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政策的实施,摆脱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困境,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与升级。文章从美国产业政策的理念与内涵、立法鼓励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政策的实施、推动"官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等方面,对美国政府在其产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总结。基于此,文章就中国当下"产业政策之争"提出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产业政策必不可少、政府不能仅仅充当"守夜人"、产业政策需要动态调节的续航能力等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斌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等三个方面的转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较低,且有降低的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率贡献份额较低的深层次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不够大、政府行为中还缺乏实际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的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为的技术进步推进机制。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全要素生产率 财政经济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垣 汪应洛
一、引言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在竞争均衡的条件下,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变化和部门间的资源流动被认为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第二种更为广泛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受生产结构转变的影响,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的变化,应能更有效地对技术加以利用。在预见力不足和要素流动有限制的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