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23)
- 2023(2269)
- 2022(2054)
- 2021(2160)
- 2020(1725)
- 2019(4237)
- 2018(3811)
- 2017(5147)
- 2016(3579)
- 2015(4378)
- 2014(4292)
- 2013(4424)
- 2012(4484)
- 2011(4063)
- 2010(4010)
- 2009(3754)
- 2008(3807)
- 2007(2976)
- 2006(2591)
- 2005(2430)
- 学科
- 济(8582)
- 经济(8572)
- 学(5963)
- 教育(5110)
- 管理(4853)
- 中国(4505)
- 业(4483)
- 研究(4366)
- 生(4078)
- 研究生(3529)
- 制(3372)
- 方法(3141)
- 企(3045)
- 企业(3045)
- 农(2910)
- 财(2717)
- 数学(2679)
- 度(2673)
- 制度(2664)
- 数学方法(2617)
- 服务(2263)
- 疗(2183)
- 医疗(2181)
- 及其(2162)
- 地方(2157)
- 贸(2025)
- 贸易(2021)
- 水产(2004)
- 易(1981)
- 融(1909)
- 机构
- 大学(51340)
- 学院(48166)
- 研究(28195)
- 科学(21053)
- 农(20025)
- 中国(18453)
- 所(16818)
- 农业(16269)
- 研究所(15580)
- 济(14055)
- 业大(13539)
- 经济(13503)
- 京(13106)
- 室(11924)
- 中心(11600)
- 管理(10757)
- 省(10741)
- 院(10619)
- 实验(10606)
- 实验室(10298)
- 农业大学(10098)
- 重点(9755)
- 业(9498)
- 部(9353)
- 科学院(9080)
- 技术(8811)
- 江(8789)
- 理学(8714)
- 理学院(8429)
- 北京(8361)
共检索到87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盼飞 任亚超 张军 王进茂 杨敏生
【目的】研究经历多年生长和对复杂自然环境适应后,嫁接的8年生转基因741杨中外源Bt基因是否稳定存在及表达,探索成年树木Bt毒蛋白的运输部位、运输量、运输的方向性和积累等规律。【方法】利用转Bt Cry1AC基因741杨与未转基因741杨互为砧木和接穗进行嫁接,在自然条件下生长8年后,对2种不同嫁接方式杨树砧木和接穗的Bt Cry1AC基因进行PCr检测和验证,利用ELISA技术对成年嫁接杨树的不同部位、不同组织进行毒蛋白含量检测。【结果】Bt Cry1AC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PB29/741嫁接杨中接穗部分和741/PB29嫁接杨中砧木部分均扩增出与阳性对照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其余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连荣 杨敏生
以741杨和转Btcry1Ac基因741杨抗虫株系Pb29互为接穗和砧木进行嫁接,利用RT-PCR和ELSA技术对Bt基因的mRNA及其蛋白是否在砧木与接穗间运输进行研究。RT-PCR检测结果表明:以741杨为接穗或砧木的嫩枝和嫩叶中均未检测到Bt基因的mRNA,说明Bt基因的mRNA没有在砧木与接穗间进行运输。ELISA检测发现,各嫁接处理的741杨砧木和接穗的叶片、韧皮部、木质部和髓中均检测出Bt毒蛋白的存在,证明Bt毒蛋白可以通过嫁接的方式在砧木和接穗间进行运输。用各嫁接处理接穗叶片在室内喂饲杨扇舟蛾幼虫,发现嫁接转基因杨树的非转基因杨可提高对杨扇舟蛾幼虫的致死率,延长发育历期,表现出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牛小云 黄大庄 杨敏生 李晓芬 付新爽
转Btcry3A基因741杨(Populus×aldatomentosacl.741)目前已进入中间试验林阶段,近几年来一些学者对转Btcry3A基因741杨不同株系的抗虫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和野外测定,研究了转Bt基因741杨对目标害虫产卵、生长发育及致死率的影响(甄志先等,2007;王彦平等,2008;王永芳等,2002)。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741杨不同株系对目标害虫表现出一定抗性。笔者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
关键词:
转基因杨树 抗虫基因 毒蛋白 时空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兴龙 程林友 李天龙 李长友 李国勋
根据已知Btcry8类基因的全长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JJX5和JJX3,以Bt菌株B-DLL的质粒DNA为模板扩增出3.5 kb大小的片段;将该片段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1b中,并完成了该片段的全序列测定。该基因编码区为3 495 bp,编码的蛋白质由1 16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31.8 kDa,等电点为pH 4.71,为弱酸性蛋白。该基因(GenBank:EU047597)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Cry8Ea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31%,被国际Bt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8Ea2。经IPTG诱导后该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能够正常表达130 kD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阳燕娟 郭世荣 李晶 杜长霞 陈丽芳 王丽萍
采用营养液栽培,以葫芦为砧木,以小型西瓜为接穗,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研究了嫁接对50 mmol.L-1 NaCl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和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可使盐胁迫下西瓜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干重、鲜重、叶面积和根系表面积显著增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大量可溶性蛋白表达增强,并出现247.7×103和107.9×103两种新蛋白;而盐胁迫下自根苗各项生长指标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均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表达明显减弱。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至少有12种蛋白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其相对分子质量(×103)分别为:244.7、240.0、74.2、61.2、58.1、45.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臧大康 郑桂玲 周洪旭 张媛 李国勋 李长友
以本实验室分离的Bt菌株B-DLL质粒DNA为模板,利用cry8类基因特异性引物JJX5和JJX3扩增出3.5kb的片段,将该片段插入克隆载体pMD 18-T中,筛选获得一个含新基因的克隆pMD-cry8new。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编码区为3 525 bp,编码的蛋白质由1 17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理论分子量为133.05 kDa,等电点为pH4.69,为弱酸性蛋白。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已在GenBank登录(Accession number:HQ174208),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Cry8Fa1的同源性最高达99.8%,被国际Btδ-内毒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8Fa2。将cry8Fa2基因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常丽娟 宋君 刘文娟 张富丽 王东 尹全 雷绍荣
【目的】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外源Bt蛋白表达的时空规律,明确Bt蛋白表达量和转Bt基因抗虫棉抗性的内在联系,更加有效降低靶标害虫危害。【方法】采用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蛋白定量检测方法,以转Bt基因抗虫棉鄂抗虫棉1号(GK19)为研究材料,对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组织器官、不同生长时期主茎功能叶和不同生长时期主茎不同叶位叶片的Bt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组织器官Bt蛋白含量存在差异,苗期叶片最高,花、蕾、铃次之,根、茎较低;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侯荣轩 赵烨 田彦挺 佀化玙 张华新 李娟 纪清巨 杨庆山 孙宇涵 李云
[目的]对种植于天津滨海的自根苗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P. bolleana)×P. tomentosa)以及种植于沧州盐山的嫁接苗转基因株系进行安全性研究,评估转基因毛白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扩增以及电泳技术,对种植在天津滨海和沧州盐山实验田的4年生转基因毛白杨基因组DNA、土壤DNA、沧州嫁接苗砧木DNA以及抗性微生物基因组DNA进行PCR特异性检测。对天津实验田土壤中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连续动态监测(3月、4月、5月)。分别在天津滨海和沧州盐山实验田模拟自然条件下转基因毛白杨植株枯落物掉落,检测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器官(新生嫩芽、多年生枝条、新生根尖、多年生侧根、新生嫩叶、当年生老叶)的降解时间。通过化感实验,检测天津滨海和沧州盐山实验田转基因毛白杨植株叶片对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种子的生长是否造成影响。[结果]电泳结果显示:外源基因稳定存在于转基因毛白杨基因组中,实验田土壤DNA、抗性微生物DNA样品以及沧州嫁接苗砧木DNA中均未出现目的基因片段;天津非转基因植株和转基因植株的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没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毛白杨的枯落物,无论是飘落在杂草表面、土壤表面还是埋入土壤,2个月后外源基因均被降解。化感实验结果显示:非转基因植株以及转基因植株对白菜种子的胚轴和胚根生长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未发现实验田种植4 a的转基因毛白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宗江 周钟信 刘艳军 江倩云 尤明 刘国民 米景九
借助二元Ti载体系统,用农杆菌(A.tumefaciens)与子叶外植体共培养,进行黄瓜花叶病毒壳蛋白(CMVcp)基因转化三个辣椒品种的工作。经过抗卡那霉素的筛选和再生培养,得到转基因株。转基因株叶的切片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表现明显的抗性。经过对后代植株的DNA和RNA分子杂交以及蛋白质ELISA检测表明转基因株后代染色体上带有CMVcp基因,后者在叶片中表达出CMVcp。经过对表达植株叶面接种CMV病毒,表现出明显的抗CMV病毒的性能。
关键词:
辣椒,CMV_(cp),基因转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文鑫 陈志成 代永欣 万贤崇
【目的】通过比较转水通道蛋白基因Pt PIP1;3(Gen Bank登录号:MN795092 ptopip1.3)的84K杨与野生型植株的光合作用对干旱及复水的响应,分析该过程的限制因素,以期深入了解水通道蛋白PIP1在干旱胁迫及复水过程中对CO_2导度的调节作用及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杨84K野生型及转Pt PIP1;3基因植株为研究对象,进行重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35%)及复水处理,测定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各个指标,计算叶肉导度(g_m)等参数,进而分析水通道蛋白在干旱条件及复水后对CO_2导度和光合作用的调节作用。【结果】转Pt PIP1;3基因84K杨在正常浇水下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r)显著高于84K野生型。干旱胁迫至第6天,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光合作用都开始下降,且转基因植株光合作用下降速度更快,至第7天降到野生型同样的水平。干旱处理的第7~10天,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g_s、g_m和P_n均显著低于各自对照(正常浇水植株),光化学淬灭(q_P)、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_(PSⅡ))、电子传递速率(J_(flu))、最大羧化速率(V_(cmax))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也显著降低,此时2种植株的光合作用都主要受到叶肉导度的限制。在复水的3天过程中,转基因植株的光合作用恢复速度更快,而且叶绿素荧光参数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期间光合作用主要受到叶肉导度的限制;而野生型植株的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都未完全恢复,其光合作用除了受到叶肉导度的限制外,还受到光合作用中生物化学过程的限制。【结论】叶肉导度是转水通道蛋白基因及野生型84K杨干旱胁迫和复水过程中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在干旱胁迫后水通道蛋白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杨树光合作用恢复迅速,包括光系统Ⅱ性能的恢复,这有助于杨树适应自然界中经常发生的阶段性干旱胁迫。
关键词:
杨树 叶肉导度 光合限制 水通道蛋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勇 黄玉政 袁玉国 张信军 张玉峰 耿士忠 鞠辉明 谢庄
为了提高转基因动物乳腺特异性表达水平,构建了两种不同启动子的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以比较其乳腺特异性表达效果。应用山羊β-酪蛋白或牛αs1-酪蛋白调控序列、鸡β-球蛋白隔离元件、巨细胞病毒(CMV)基因表达调控元件构建了乳腺特异性表达复合启动/增强子(Pcmv),以单一的酪蛋白启动子作为对照,与人乳铁蛋白cDNA组成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并制备了转基因小鼠。经ELISA检测,复合启动/增强子构件指导人乳铁蛋白cDNA在原代转基因小鼠乳腺中重组人乳铁蛋白(rhLF)表达水平(2.0~8.1 g.L-1)明显高于单一酪蛋白启动子构件(0~12 mg.L-1),而在所有转基因小鼠的血清和唾液中未检测到r...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龙华 尾里建二郎 若松佑子 松岛良次
以青 (Oryziaslatipes)为实验动物 (基因型bR ,体色红橙色 ,体长 2~ 3cm) ,以载体 pBluescriptSK +为原始质粒。构建含有青延伸因子 lα A(EF lα A )基因启动子和红色荧光蛋白 (RFP)基因的表达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Alw 4 4Ⅰ酶切上述载体质粒 ,显微注射实验证实 ,线状DNA比环状DNA在转基因青受精卵和鱼苗中更易表达。立体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 ,RFP基因的表达率和转基因鱼苗的存活率均较高 ,与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一样 ,红色荧光蛋白 (RFP)基因也是一种理想的报告基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晶晶 陈松笔
采用RT-PCR方法,首次从木薯华南8号(SC8)克隆一个环指蛋白RFP基因家族成员MeRFP8.该基因c DNA包含105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35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9.23 ku,理论等电点为4.84,C末端含有保守的结构域RING finger domain(Ring-H2 zinc finger),属于C3H2C3型环指蛋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eRFP8基因在木薯SC8及其同源四倍体叶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5℃低温胁迫24 h内,SC8和其四倍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计育 渠慎春 薛华柏 高志红 郭忠仁 章镇
【目的】从湖北海棠叶片中克隆植物第Ⅲ类几丁质酶基因PR8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DNA序列,研究化学试剂SA、MeJA、ACC、ABA,非生物胁迫NaCl和低温(4℃),生物胁迫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和苹果蚜虫诱导下MhPR8基因的表达特性。【方法】利用PCR技术分别从SA诱导的湖北海棠全长cDNA文库和基因组DNA中克隆MhPR8基因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和功能的初步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该基因编码区为897 bp,编码29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1.67 kD,等电点为4.77,命名为MhPR8。该基因在其编码区内部没有内含子。M...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欣云 丁少青 张哲 任建峰 濮家飞 贾亮 李伟明 张庆华
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是现存最古老的无颌类脊椎动物之一,对其重要免疫分子的研究在免疫系统的进化理论上有重要意义。细胞趋化因子CXCL8(又称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是最重要的趋化因子之一。为了研究海七鳃鳗CXCL8基因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以海七鳃鳗肝脏c DNA为模板,通过比对海七鳃鳗基因组信息设计引物,使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PmCXCL8基因。随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ldI-CXCL8,将载体转化至E.coli BL21和Rosetta(DE3)中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