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5)
2023(11650)
2022(9799)
2021(8921)
2020(7219)
2019(16701)
2018(15937)
2017(30077)
2016(16053)
2015(17945)
2014(17909)
2013(17689)
2012(16726)
2011(15268)
2010(15662)
2009(14557)
2008(14361)
2007(12987)
2006(11985)
2005(11494)
作者
(47263)
(39268)
(39192)
(37149)
(25176)
(18982)
(17793)
(15159)
(15081)
(14354)
(13357)
(13301)
(12884)
(12623)
(12295)
(12074)
(11524)
(11455)
(11453)
(11254)
(10054)
(9670)
(9549)
(9246)
(8840)
(8825)
(8808)
(8738)
(8161)
(7728)
学科
(73144)
经济(73065)
管理(40427)
(38914)
(30459)
企业(30459)
中国(24432)
地方(23809)
方法(22173)
(21330)
业经(18269)
数学(16636)
数学方法(16408)
(14548)
农业(14355)
(14191)
(13982)
金融(13980)
(13924)
(13543)
银行(13527)
(13281)
贸易(13259)
(13246)
(12672)
理论(12653)
地方经济(12320)
(11744)
环境(11043)
(10935)
机构
学院(229297)
大学(227632)
(93607)
经济(91521)
研究(86777)
管理(82075)
中国(68025)
理学(67756)
理学院(66832)
管理学(65645)
管理学院(65181)
(53014)
科学(51084)
(45770)
(44094)
中心(39781)
研究所(39151)
(38807)
(38295)
(35401)
北京(35206)
师范(35099)
财经(34521)
(31396)
(31117)
业大(31103)
(30942)
农业(29601)
(28355)
师范大学(28341)
基金
项目(143072)
科学(112693)
研究(108092)
基金(101594)
(88676)
国家(87832)
科学基金(74482)
社会(68940)
社会科(65294)
社会科学(65280)
(55999)
基金项目(53134)
教育(48444)
(47750)
自然(45859)
自然科(44722)
自然科学(44708)
自然科学基金(43885)
编号(43682)
资助(41394)
(37318)
成果(36814)
重点(32876)
课题(32101)
(30564)
发展(30246)
(29716)
(29665)
国家社会(28225)
创新(27572)
期刊
(119937)
经济(119937)
研究(77801)
中国(56950)
(37313)
学报(35284)
(34248)
管理(33724)
科学(33559)
教育(32638)
(28701)
金融(28701)
大学(27352)
学学(25014)
农业(24774)
业经(20939)
技术(19167)
经济研究(18344)
财经(17682)
问题(15865)
(15501)
(13525)
图书(13138)
(13054)
国际(11737)
(11652)
商业(11095)
世界(11040)
(10854)
(10757)
共检索到384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宁泽群  金珊  
本文从中外游客的需求动机和偏好的调查入手,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北京798艺术区成为北京著名的文化旅游吸引物的特征,指出文化旅游吸引物的形成关键在于它自身的特质,而这种特质是当地社会生活自发形成的产物,不是人为规划的结果。旅游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旅游目的地的这种特征的发现和保护,这样才能保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广瑞  李明德  
关于北京部分新建人造旅游吸引物情况的考察报告张广瑞,李明德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旅游学会AnInvestigationReportonSomeoftheNewly-BuiltMan-MadeTouristAttractionsinBeijing¥Zha...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骁鸣  陈熙  
对于国内蓬勃发展多年的艺术区而言,及时总结其迅猛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和潜在矛盾,将成为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的必要前提。文章以北京798艺术区发展过程特别是其旅游商业化进程中的原厂工人的遭遇为例,分析了他们在活动空间、利益分配、文化认同、决策参与等多方面遭遇的"边缘化",并使用社会交换理论对边缘化的成因给出了初步解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凯  唐承财  刘家明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成为我国一种新型的旅游目的地,测评其游客满意度指数有助于该类型旅游地的游客满意度提升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游客期望、游客体验、游客评价、后旅游4个旅游活动阶段构建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并对典型文化创意型旅游地——北京798艺术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798艺术区的游客总体满意度指数为3.6581,游客满意度指数最大的旅游活动阶段为体验阶段(1.7272),而期望阶段和评价阶段的满意度较小,游客满意度指数最大的旅游因素和指标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左冰  保继刚  
扎根于中国旅游发展的现实,从法理方面回应了张琼和张德淼《旅游吸引物权不可统一立法之辨析》一文(简称"张文")的质疑,对旅游吸引物权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澄清。文章指出:(1)吸引物权具有典型物权所共有的一般特征,同时又有其独特性,不能归属于债权范围,用债权方式加以解决。(2)旅游吸引属无体物,在可管理的范围内,也可成为物权的客体。(3)旅游吸引物权具有排他性,可以成为其他交易的标的物。(4)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只强调物的旅游吸引价值,并不会对物的产权属性做出改变。"一物一权"原则完全适用于吸引物权的定分。"张文"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敏  吕寒  
艺术区是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区的一种重要形式,以798为代表的艺术区发展普遍面临从原创艺术生产集聚地向商业交易集聚地转化的困境。文化生态视角的分析表明,798艺术区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生态结构的不断调整,以意识形态和商业文化为主的外来文化对艺术区集群文化的替代甚至"驱逐",是上述困境形成的重要原因,政府的不当干预行为则加速了这一过程。解决这一问题保证艺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的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政府行为的明晰等对策的实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姚永玲  郑国楠  
创意消费阶层是指城市居民中对创意产品具有特定消费倾向和连续稳定的消费行为,并能使创意产品不断向更广阔空间传播的特定居民群体。本文以北京798艺术聚集区为例,通过大样本量调查分析,采用区位商、交叉列表和GIS空间距离计算等方法,对798聚集区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以及空间分布进行考察,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阶层特征;并通过对特征的三维匹配和矩阵匹配分析,判断其成长阶段及发展趋势。结论认为,我国创意消费者特征匹配程度不高,尚处于初期和中期形成阶段,需要针对不同聚集区特点,培养消费人群对创意产品和服务连续稳定的消费习惯,增强主体消费人群在消费阶层成长中的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进福  
旅游吸引物在旅游系统中扮演着基础性作用,但却面临着语义的不明和来自理论内部与旅游实践的双重挑战。文章从边界与内涵出发,借助"旅游吸引物"与"旅游资源"的比较、旅游吸引物与旅游吸引物系统的转变,剖析旅游吸引物之为吸引物的意义生成与社会建构过程,重新思考旅游吸引物之属性及其在当下旅游实践中的作用,探讨其社会建构所反映的旅游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文章认为,旅游吸引物兼具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符号属性等多重属性,吸引力特性是其本质属性;旅游吸引物属性及其社会建构有深刻的社会基础。旅游吸引物边界及其属性的理论反思,在旅游席卷全球的当下,兼具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在火热的乡村旅游实践中,对守护乡土景观亦有特殊意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保继刚  左冰  
文章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跟踪调查和法经济学分析,指出了旅游吸引物权存在的事实和现实基础,提出从法律上确立旅游吸引物权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并在物权法的框架下对旅游吸引物权的具体立法制度安排进行了探讨,以助于系统性地解决旅游发展中农村社区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和旅游增值收益的分配问题,从根本上保障社区参与的主体性以及农民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琼  张德淼  
旅游吸引物在旅游学上属于一个集合概念,在法律上没有相关规定,但不同属性的旅游吸引物作为个体在《物权法》上的权属性质往往是有法可循的。文章运用物权法理论,结合新颁布的《旅游法》,分析几个典型旅游吸引物的权属,试图澄清几个与此相关的问题,论证设立旅游吸引物权、为之统一立法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充分运用《合同法》、《旅游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等现有法律规定,解决农村土地旅游开发中社区权益保护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采取修改法律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凌  
西方的旅游研究表明,旅游吸引物是一个系统,它往往是人为建构的结果。而旅游吸引物之所以成为吸引物,不仅因为它具有某种特殊的客观属性,同时还因为它具有人为建构的符号属性。本文在分析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属性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内涵,并从社会建构的角度对其符号化过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建构的过程实质上是意义和价值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过程。这一过程随着社会主流价值与理想的变化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清清  保继刚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全球化和流动性的加强,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云南西双版纳古茶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结合社会文化变迁,探讨西双版纳茶王树的生与死及作为旅游吸引物的茶树的发展变化过程,研究显示茶王树经历了3个阶段:仅具物理属性阶段,物理属性削弱、社会属性出现阶段再到物理属性削弱、社会属性增强的阶段。结合历时段分析、田野调查等方法,文章也提出了茶王树作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与社区利益紧密相关、产权属性多元化的文化遗产类旅游吸引物,其作为旅游吸引物被建构的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婷婷  保继刚  
大众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市场乱象导致诸多旅游目的地面临治理困境,如何实现目的地有效治理成为各旅游地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利用实证归纳的案例研究方法,还原其在乡村旅游发展阶段旅游市场秩序的形成过程,并据此分析其形成规范商业经营环境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袁家村旅游市场秩序的形成经历了市场培育驱动、同质竞争驱动和品牌输出驱动3个阶段,诚信规范的消费环境在不同阶段中发挥差异化作用。(2)核心吸引物非垄断性的市场供给特征,构成相对完全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调节机制得以有效激活,游客分流危机促使目的地规范市场秩序。(3)本地村民高度参与旅游经营使个人生计与目的地旅游发展直接相关,激发了其参与旅游治理实践的主动性,村集体与本地村民共同治理为促成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了保障。该研究将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特质纳入旅游治理议题之下,丰富了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并为大众旅游背景下市场秩序的促成提供了借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游群林  卢政营  
感知距离是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随着距离的衰减进行了研究,但对感知距离的认识还缺乏系统性。旅游资源吸引力受到多维感知距离衰减和调节变量的影响程度,在古典尊贵性、古典军事性、租界历史性、宗教文化性、民间风俗性五种代表性历史风貌建筑旅游资源吸引力的衰减模型中,表现不一,共同点是随着空间、时间及文化距离的增加,吸引力会降低,若是交通便利,并有人伴随的情况下,吸引力则会大大增加,但也有不同情况,民间风俗性资源的吸引力则是文化距离越大,吸引力越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进福  
旅游学核心概念"旅游资源"存在福柯所言之不连续性与断裂,面临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并且出现向"旅游吸引物"转向的趋势。文章借助福柯话语分析视角,以国内旅游资源研究和相关旅游政策文件及其反映的旅游实践为话语分析对象,重新"发现"旅游资源,探讨其不连续性与断裂的话语背景与成因、所体现的旅游知识生产、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与意义建构。文章一方面建议在旅游对象物层面上使用"旅游吸引物",以突出其吸引力本质属性与"共享价值",回归"物的秩序",从而促进旅游基础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并拓展实践中旅游对象物的边界与创新空间;另一方面认为旅游资源之不连续性与断裂以及向"旅游吸引物"之转向蕴含着旅游(对象物)研究的思考空间和新的可能性,提供了对传统研究秩序的反思。故应正视并尊重旅游资源之不连续与断裂及其反思与挑战所体现的多元价值与丰富性。文章亦提醒避免淹没于西方知识体系之中、避免陷入福柯所批判之"秩序"的窠臼,而应保有对"秩序"的警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