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1)
- 2023(9597)
- 2022(8571)
- 2021(8242)
- 2020(6865)
- 2019(15931)
- 2018(15978)
- 2017(30618)
- 2016(16936)
- 2015(19022)
- 2014(18983)
- 2013(18790)
- 2012(17081)
- 2011(15422)
- 2010(15087)
- 2009(13578)
- 2008(13064)
- 2007(11177)
- 2006(9599)
- 2005(8172)
- 学科
- 济(62273)
- 经济(62204)
- 管理(47288)
- 业(44586)
- 企(37870)
- 企业(37870)
- 方法(31069)
- 数学(26710)
- 数学方法(26376)
- 学(17029)
- 农(16035)
- 中国(15257)
- 财(15128)
- 业经(13945)
- 地方(12973)
- 理论(11314)
- 和(10902)
- 农业(10818)
- 贸(10706)
- 贸易(10701)
- 技术(10691)
- 易(10323)
- 环境(10196)
- 制(10015)
- 务(9980)
- 财务(9921)
- 财务管理(9901)
- 企业财务(9392)
- 教育(9185)
- 划(9083)
- 机构
- 大学(239379)
- 学院(236310)
- 管理(95510)
- 济(85173)
- 理学(84114)
- 经济(83115)
- 理学院(83075)
- 管理学(81436)
- 管理学院(81035)
- 研究(79464)
- 中国(55464)
- 科学(54705)
- 京(51191)
- 农(44411)
- 业大(41361)
- 所(41323)
- 研究所(38350)
- 财(37461)
- 农业(35221)
- 中心(35134)
- 江(32977)
- 北京(32059)
- 范(31159)
- 财经(30889)
- 师范(30788)
- 院(29000)
- 经(28169)
- 州(27394)
- 技术(26826)
- 师范大学(24974)
- 基金
- 项目(172498)
- 科学(133792)
- 基金(124168)
- 研究(121029)
- 家(110002)
- 国家(109083)
- 科学基金(92836)
- 社会(73071)
- 社会科(69033)
- 社会科学(69013)
- 省(68624)
- 基金项目(67244)
- 自然(63961)
- 自然科(62462)
- 自然科学(62440)
- 自然科学基金(61310)
- 划(57803)
- 教育(55277)
- 资助(51284)
- 编号(48953)
- 成果(39207)
- 重点(38435)
- 部(36855)
- 创(36096)
- 发(35926)
- 课题(33696)
- 科研(33695)
- 创新(33614)
- 计划(33205)
- 大学(31564)
共检索到328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扬苹 何霞红 朱有勇 杨之为
以樟树油、茶树油、桂皮油、香茅油、桔皮油、薄荷油和丁香油7种精油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精油对香荚兰根腐病尖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桂皮油、丁香油、樟树油和香茅油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以16.0μL/mL的桂皮油、丁香油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00%,99.74%和100%,100%。利用桂皮油和丁香油进行温室盆栽防病试验,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二者用量为2.0μL/mL时防效分别为81.18%和80.0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天辉 杨启智
腐皮镰孢菌培养液中存在一种耐热性的诱导因子,发酵培养7 d 后,其生成量最大;在对3 年生花椒的4 种诱导方法中,以根部注射和根茎部注射的诱导抗性效应较明显,其抗性诱导期、最大期、持续期分别为10 、20 、35 d ,在抗性表现的开始期和最大期,重复诱导可以明显增强诱导抗性,以重复诱导4 次效果最好,可使抗性诱导效应由38-1 % ~81 % 提高到60 % ~95-0 % ,在诱导抗性最大期进行4 次重复诱导,可使诱导抗性持续期延长到至少55 d;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诱导效应与诱导因子剂量成正相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洋 刘长远 赵奎华 苗则彦 梁春浩 陈彦 王辉
对尖镰孢菌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尖镰孢菌具有致病性,回接症状与田间一致;PDA为病菌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pH值为3~12,病菌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6~8。以麦芽糖为碳源病菌生长最快,D-半乳糖最慢;以赖氨酸为氮源病菌生长最快,甲硫氨酸为最慢。总体上,孢子萌发和病菌生长对温度、酸碱度、营养物质要求基本一致,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辣椒根腐病 尖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前前 阮柳 刘东霞 刘振宇 张雨竹 秦丰 袁军海 马占鸿 王海光
为明确河北省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从河北省部分苜蓿种植地采集的苜蓿根腐病样品中分离获得的10株镰孢菌菌株D19-2(Fusarium oxysporum)、S45(F.proliferatum)、Q1(F.solani)、QD13-2(F.oxysporum)、QZ3(F.equiseti)、N12-1(F.acuminatum)、N1-2(F.redolens)、B1-6-3(F.oxysporum)、B2-1-2(F.tricinctum)和B1-7-5(F.proliferatum),从培养基、温度和培养基pH对各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探究了光照、碳源和氮源对菌株QD13-2、QZ3、N12-1、N1-2、B1-6-3、B2-1-2和B1-7-5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另外,测定了菌株QD13-2、QZ3、N12-1和N1-2的菌丝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对于菌株D19-2、S45和Q1的菌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和Czapek,最适温度为26~28℃,最适pH为7~8;菌株QD13-2、QZ3、N12-1、N1-2、B1-6-3、B2-1-2和B1-7-5菌落生长的适宜条件为15~28℃,pH为5~11,全黑暗或光暗交替培养,可溶性淀粉为最适碳源,甘氨酸为最适氮源,氮源为氯化铵时具有抑制作用。菌株QD13-2、QZ3、N12-1和N1-2的菌丝致死温度分别为64、51、48和63℃。研究结果对于了解苜蓿镰孢菌根腐病发生规律和开展病害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苜蓿 根腐病 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易龙 肖崇刚
菌株TB72是针对烟草根黑腐病菌从烟草报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菌,为进一步明确其抑菌能力、控病效果及其对烟草根黑腐病的生防潜能,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抑菌活性检测和控病测试,结合菌株TB72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试验结果发现菌株TB72对烟草根黑腐病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抑菌率达52.3%;控病试验表明菌株TB72对烟草根黑腐病的防效达84.5%,能显著降低烟株接种病菌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抑菌活性检测菌株TB72无菌滤液在测试的各浓度下对病菌苗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对菌株TB72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确定其为木霉属中...
关键词:
烟草根黑腐病 木霉菌 生物防治 抑菌作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昕 张立钦 马良进 林海萍 毛胜凤 张炳欣
通过测定发酵上清液和细胞破碎液对供试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f. cucumerinum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初步研究了植物病原生防细菌ZJY-1 Brevibacillus brevis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主要通过分泌到胞外的次生代谢产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与对照和细胞破碎液处理相比,病原菌菌丝在含有发酵上清液的培养基上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由发酵上清液制备的拮抗粗提物显著抑制病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伸长,抑制率分别为96.0%和82.0%。图3表2参1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向妮 段灿星 肖炎农 王晓鸣 朱振东
【目的】明确中国不同地区豌豆镰孢根腐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基因多样性,为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和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对病原菌分离物进行鉴定,通过茄镰孢豌豆专化型(Fusarium solani f.sp.pisi)致病基因特异性PCR引物对病原菌分离物致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96个病原菌分离物鉴定为茄镰孢豌豆专化型。致病性测定表明所有分离物对豌豆品种"草原27"致病,其中81.3%的分离物致病力强,10.4%的分离物致病力中等,只有8.3%的分离物具弱致病力。用4个致病基因PDA、PEP1、PEP3和PEP5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物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在9...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杨向科 邹艳丽 孙谧 郑家声
以一些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对海洋微生物溶菌酶的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对受试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尤其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及养殖致病菌效果显著。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对试验菌株的生长繁殖和代谢均有影响,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指数期初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不同,推测其作用机理与二者细胞壁结构不同有关。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溶菌酶 抑菌作用 抑菌机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泽鑫 郎丰亭 于川 刘博 郝智慧
为探明肉桂精油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机理,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熏蒸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肉桂精油处理下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菌落直径,测定肉桂精油对苹果腐烂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活体组织抑制效果,探究肉桂精油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体的形态变化、细胞膜通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得肉桂精油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菌率分别为98.31%和99.06%;熏蒸法测得肉桂精油质量浓度为8 000 mg/L时,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菌率分别为50.57%和58.79%。2)当肉桂精油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时,对苹果腐烂病和番茄灰霉病活体抑制效果分别为54.30%和64.10%。3)经肉桂精油处理后的苹果腐烂病菌菌丝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干瘪、坍塌,表面有分叉,菌液电导率上升,菌体SOD酶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下降,最终扰乱菌体各项生理生化反应,进而达到抑菌效果。本研究可为开发防治苹果腐烂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植物源农药提供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群明 吴楚材 谭益民 吴章文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固体平板培养基稀释法对崖柏叶、木粉及其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了崖柏及其不同浓度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测试了崖柏叶和木粉醇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崖柏叶和木粉的醇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但对霉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崖柏叶醇提物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崖柏木粉醇提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可用于食品的抑菌,也可开发成药物。
关键词:
生物科学与技术 崖柏 醇提取物 抑菌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有林 张润光 钟玉
【目的】探索百里香精油(thyme essential oil)的化学组成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百里香精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测定化学成分,研究抗氧化性、抑菌作用和毒理特性。【结果】百里香精油含有85种化学成分,且以酚类物质为主。百里香精油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抗氧化能力高于维生素E,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啤酒酵母菌的抗菌性均表现为敏感型,但碱性条件和热处理降低其抑菌作用。【结论】经动物试验百里香精油属无毒型,可安全用作食品添加剂和化工香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前前 秦丰 张雨竹 马占鸿 刘志龙 王海光
为了解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的致病性差异和致病机制,本研究对分离自河北省黄骅市和张家口市宣化区部分苜蓿种植地苜蓿根腐病样品的150株镰孢菌(Fusariumspp.)(2015年分离获得72株,2016年分离获得78株),采用平皿法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所分离获得的镰孢菌菌株是否具有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毒素的潜力进行了检测,并对获得的粗毒素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镰孢菌对萌发的苜蓿种子均具有致病性,但致病性强弱存在差别,除三线镰孢(F.tricinctum)和大部分木贼镰孢(F.equiseti)菌株致病性较弱外,大多数镰孢菌菌株表现出较强致病性;在所获得镰孢菌菌株中,菌株KD3(F.oxysporum)、菌株QD3-2(F.oxysporum)、菌株N6-1(F.equiseti)、菌株N9-2(F.acuminatum)、菌株NT1-1(F.acuminatum)和菌株QD10-1(F.acuminatum)共6株镰孢菌具有产NIV毒素潜力,未发现具有产DON毒素潜力的菌株;将NIV毒素化学型菌株QD3-2发酵培养后经有机溶剂萃取获得粗毒素,对其进行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粗毒素对苜蓿种子的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探讨苜蓿镰孢菌根腐病致病机理、有效防治苜蓿根腐病和保障苜蓿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冰 黄宇飞 张鑫宇 傅俊范 刘长远
2016年7月在辽宁省北镇市的茄子大棚内发现了一种茄子花腐病,该病害发病初期表现为花瓣上产生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褐,进而侵染茄子幼果。湿度较大时,发病的花瓣和幼果均产生白色霉层,果实干瘪。为了鉴定自茄子花腐病斑上首次分离出的疑似镰孢菌Fp01,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了其致病性,并且对菌落的形态、色素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分生孢子的形态进行观察,初步将病原菌鉴定为层出镰孢菌;采用真菌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ITS4和ITS5对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过测序后,测序的结果在Gen Bank中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庆芳 赵培强 郭鹏辉 李巧峡 韩静
【目的】为黄芪与其他农作物和中草药合理轮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7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水提物为供试材料,采用琼胶平板法,测定其对引起黄芪根腐病的2种优势菌——尖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洋葱(球茎)、玉米(根、茎、叶)、小麦(全株)、苦豆子(全株)、苦参(根)、黄连(根)、苍耳子(果)、黄芩(根、叶)和板蓝根(全株)等9种植物的水提物对2种优势菌的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而葱(茎)、大蒜(茎)、韭菜(叶)、马铃薯(茎、叶)、甘草(根)、大黄(根、叶)、麻黄(根)、党参(根)等8种植物水提物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不同植物水提物对2种供试真菌活性的抑制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当植物水提物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成佳 崔丽娜 章振羽 张小飞 李荣进 陈耕 李晓
【目的】在我国西南玉米产区,轮枝镰孢菌穗腐病是一种常发性病害,对其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选育抗性品种。【方法】本研究对114份引进的国外自交系,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的方式,进行穗腐病抗性评价。【结果】表现为高抗的自交系仅1份,占0.9%,为CML490;抗性材料(R)23份,占20.2%;中抗材料(MR)49份,占43.0%;感病材料(S)28份,占24.6%;高感材料(HS)13份,占11.4%。【结论】供试材料中,中抗以上的种质资源占68.5%,说明国外引进的玉米自交系材料中存在丰富的抗源,可加大引进力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穗腐病 抗性评价 轮枝镰孢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