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
- 2023(1026)
- 2022(961)
- 2021(873)
- 2020(871)
- 2019(1784)
- 2018(1784)
- 2017(3240)
- 2016(2215)
- 2015(2417)
- 2014(2515)
- 2013(2565)
- 2012(2578)
- 2011(2379)
- 2010(2399)
- 2009(2209)
- 2008(2452)
- 2007(2167)
- 2006(1899)
- 2005(1783)
- 学科
- 济(6145)
- 经济(6134)
- 学(4445)
- 业(3444)
- 管理(3051)
- 方法(3050)
- 企(2596)
- 企业(2596)
- 数学(2467)
- 数学方法(2387)
- 农(1532)
- 财(1498)
- 贸(1492)
- 贸易(1492)
- 易(1455)
- 虫(1372)
- 融(1353)
- 水产(1349)
- 金融(1349)
- 理论(1278)
- 害(1246)
- 中国(1234)
- 和(1227)
- 世界(1215)
- 教育(1175)
- 动物(1157)
- 制(1148)
- 地方(1100)
- 及其(1090)
- 虫害(1083)
- 机构
- 大学(35861)
- 学院(34241)
- 研究(16576)
- 农(14245)
- 科学(13677)
- 农业(11658)
- 所(10922)
- 业大(10325)
- 研究所(10295)
- 中国(10091)
- 济(9585)
- 经济(9329)
- 京(8470)
- 管理(8405)
- 农业大学(7685)
- 理学(7139)
- 室(7002)
- 理学院(6972)
- 省(6939)
- 实验(6661)
- 管理学(6659)
- 管理学院(6603)
- 中心(6583)
- 实验室(6425)
- 业(6408)
- 重点(6208)
- 江(5802)
- 院(5740)
- 科学院(5725)
- 北京(5441)
共检索到50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田海涛 高培军 温国胜
为探明7种箬竹Indocalamusspp.的抗寒特性,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夜间低温胁迫后7种箬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各种箬竹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日变化规律呈近似“W”型;广东箬竹Indocalamus guangdongensisPSⅡ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等参数值均低于其他箬竹种;小叶箬竹I.pumilus具有最高的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值;髯毛箬竹I.barbatus的Fv/Fm,Fv/Fo值均高于其他几种箬竹,说明广东箬竹最容易遭受低温胁迫,抗寒性差,而小叶箬竹和髯毛箬竹抵抗低温能力较强。可见,...
关键词:
植物学 箬竹 叶绿素荧光 低温胁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国洋 王荫长 尤子平
5种地老虎越冬幼虫室内抗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三叉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在-8℃±2下的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28,30,33与36天,而小地老虎在0°C下的LT_(50)仅为8天.在室内经降温锻炼,可以提高上述大地老虎等4种越冬幼虫的抗寒力,但对小地老虎幼虫无效.降温锻炼后,前四种幼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从-9.9℃±2.8,-12.6℃±3.0,-7.6℃±2.0与-17.7℃±3.7下降到-16.0℃±3.7,-17.5℃±4.0,-17.4℃±5.7与-25.2℃±2.8.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小地老虎幼虫与其它4种地老虎幼虫相比,不能随着温度的下降而调节代谢机制,积累...
关键词:
地老虎 幼虫 抗寒性 过冷却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廖声熙 张春华 李立 李文良 赵培仙
通过组织褐变法、膜脂脂肪酸含量分析和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的方法,对引种的4个种源抗寒力进行研究评价。结果表明:(1)印楝是一种不耐寒的植物,0℃以下的短暂低温可对其嫩叶造成伤害,低于-1℃保持1h即可造成部分幼苗死亡;(2)印楝种源间抗寒能力差异不显著;(3)叶膜脂脂肪酸组成含量与抗寒力大小无明显相关关系;(4)印楝4种源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 651、-1 675、-1 750、-1 682℃。根据上述试验研究和冷冻处理实验结果,4个印楝种源抗寒力大小排序为IND95003>IND95004>IND95001>IND95002,在我国有低温寒害的地区引种印楝应该慎重,在轻霜...
关键词:
印楝 种源 抗寒力 干热河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基艳 雷家军 胡新颖 颜范悦
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对地被菊5个品系的S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9~10月份沈阳地区自然低温条件下,各品系地被菊的SOD活性在试验初期显著升高(p<0.05),到10月15日后开始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从9月15日后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开始时增加缓慢,到10月15日后增加显著,其中074-175增加幅度最大,由10月15日的0.269mmol·g-1上升到10月30日的0.302mmol·g-1。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5个品系...
关键词:
地被菊 抗寒性 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海清 肖国超 邹应斌 熊远福
为探明抗寒种衣剂的作用效果,研究了2个早稻品种经4种抗寒种衣剂(代码分别为HET,YKJ,YKZYJ和ABA)包衣处理后在寒流低温胁迫下(8~10℃,4d)秧苗的生长和若干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抗寒种衣剂处理使成苗率、单株根数、百株鲜、干重增加,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水平,苗体内蛋白质降解延缓,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受害株率大幅下降,说明抗寒种衣剂增强了秧苗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4种抗寒种衣剂的抗寒效果以YKZYJ种衣剂最优,YKJ和ABA种衣剂次之,HET种衣剂再次之.
关键词:
水稻 抗寒种衣剂 低温胁迫 抗寒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征 任军 肖文发 张维诚 侯振宏 曾立雄
北京地处华北暖温带地区,其寒冷的冬季限制了常绿阔叶植物的正常生长,因而在漫长的冬季城市景观萧条,缺乏生机勃勃的绿色。目前,北京园林中已经引种的常绿阔叶植物有20多种,得到较普遍应用的则为数甚少。由于北京特殊的气候条件,限制植物越冬的环境因子比较复杂,导致引种工作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俊威 董玉芝 宋锋惠 史彦江 韩强
【目的】研究不同低温处理对平欧杂交榛枝条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杂交榛抗寒性与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膜脂过氧化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萌芽率的关系,为杂交榛的高抗寒性育种和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平欧杂交榛品种新榛1号(84-254)、新榛2号(82-11)、新榛3号(84-310)和平顶黄(80-43)的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分别于-15,-20,-25,-30,-35和-40℃的低温下处理24h,以-15℃处理的枝条为对照,研究在低温条件下杂交榛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游离脯氨酸(游离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萌芽率的变化。【结果】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各榛子品种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永学 樊军锋 龚月桦
采用大量野外调查数据,对美国黄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手段测定了其抗寒性相关指标,对抗寒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美国黄松苗木根系发达,垂直根生长能力强,植苗成活率高,地径生长量明显大于油松。幼树生长进程与油松基本一致,造林后第7年进入速生期,树高年均生长量45 cm,而且仍处于上升阶段。美国黄松胸径年生长量和总生长量都大于油松,而树高小于油松,18年生单株材积0.0177 m3,比油松大10%。不同引种地美国黄松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年均生长量介于0.30~0.94 cm。气象因素对生长有一定影响,随着活动积温、日照时数的增加生长量明显增大。树高与胸径、新梢长、冠幅存在显著...
关键词:
美国黄松 油松 生长特性 抗寒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军强 武军艳 刘丽君 马骊 杨刚 蒲媛媛 李学才 孙万仓
【目的】分析北方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在低温环境中气孔运动的特征,明确抗寒性与气孔运动的关系,为解析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培育强抗寒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1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测定半致死温度、低温条件下的生理指标判断抗寒性差异,同时测定24℃处理12 h、0℃处理1 h和0℃处理12 h六叶期植株叶片下表皮的12个气孔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与抗寒性评价指标显著相关的气孔评价指标。【结果】依据半致死温度测定结果鉴定参试品种的抗寒性为gau-1(-8.06)>gau-24(-7.83)>gau-30(-7.58)>gau-39(-7.44)>ts309(-7.28)>ts312(-7.08)>nts158(-6.81)>npz269(-6.62)>天油14号(-5.98)>16-2444(-5.4)>17-2251(-5.13)>天油2266(-4.8)>天油2238(-4.6)>天油2288(-4.38)。依据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值评价的抗寒性结果为gau-1(0.990)>gau-24(0.876)>gau-30(0.693)>gau-39(0.644)>ts309(0.534)>ts312(0.463)>nts158(0.439)>npz269(0.388)>天油14号(0.352)>16-2444(0.307)>17-2251(0.282)>天油2266(0.236)>天油2238(0.126)>天油2288(0.000)。以半致死温度测定的抗寒性与以生理指标综合评价结果一致。12个气孔运动相关指标在低温处理后有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常温下及0℃处理1 h后12个气孔指标与半致死温度相关性不显著,0℃条件下处理12 h后气孔孔隙长、气孔孔隙面积、气孔孔隙周长、气孔器长、气孔器面积、气孔器周长和气孔关闭率与抗寒性显著相关,半致死温度与气孔综合评价值Z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72。【结论】低温处理可显著影响甘蓝型冬油菜的气孔运动,且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气孔趋向关闭的特征更为明显。同时,不同感温性品种其气孔的相对变化差异大,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在低温处理后气孔保持张开的能力更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学 樊军锋 龚月桦 杨培华 高建社 刘永红
该文通过育苗、造林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了奥地利黑松的生长特性及抗寒性.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幼苗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粗壮、层次明显,鲜质量大,与乡土树种油松形成鲜明对照.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高生长较快的季节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42.3%.31年生奥地利黑松的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第15~20年,生长量占树高的32.1%.与油松相比,奥地利黑松树高生长较慢,胸径大于油松,材积年生长量0.007 4 m3,是油松的2倍.人工冷冻处理,测定针叶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在-20~-40℃条件下,奥地利黑松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大于油松;用拟合的Logistic测算出组织的半致死温度...
关键词:
奥地利黑松 油松 生长特性 抗寒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荣富 梁艳荣 胡晓红 王淑莉 蒋亲贤 郭喜平 梁莉
在立地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了生长年龄相同条件下的抗寒矮化砧木对金红苹果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基砧相比,金红叶片增厚21 0~36 5μm,栅海比明显提高,比叶重增加4 98~6 37mg·g-1,叶绿素含量增加0 249~0 431mg·g-1,Pn值增加1 81~10 86mg·dm-2·h-1,生长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维持较高水平。秋季叶片的内源激素含量差异明显,IAA,GA3,ABA含量分别是对照的61 1%~83 4%,82 3%~87 3%和119 5%~164 5%。
关键词:
抗寒矮化砧 金红苹果 生理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亚玲 幸宏伟 郭宁 韩硕 宗梅 刘凡 王桂香
观赏羽衣甘蓝作为秋冬季节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抗寒性直接影响其推广和应用。为了阐明羽衣甘蓝响应低温的生理特性,揭示抗寒机理,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生物技术课题组选配的优良F1杂种作为研究试材,分析不同低温处理下叶片电导率变化和半致死温度,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羽衣甘蓝叶片电导率在-5℃以下迅速升高,-10℃左右达到最大值;半致死温度为-10.3~-13.7℃,红色类型低于白色类型,羽叶和圆叶低于皱叶类型。上述研究结果与观赏羽衣甘蓝田间抗寒表现一致。低温处理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响应特性表明,不同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除了可溶性糖在-10℃含量最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继春 杜贵锋 彭建宗
为了筛选华南地区适宜的优质冬季青饲料草种,本研究比较了旋扭山绿豆(Desmodium intortum)、大叶山蚂蟥(Desmodium laxiflorum)、异果山绿豆(Desmodium heterocarpum)、显脉山绿豆(Desmodium reticulatum)、糙毛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um var.strigosum)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6种热带亚热带豆科牧草在广州越冬期的抗寒性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除柱花草外,其它5种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清 邹应斌 肖国超 熊远福
【目的】探明抗寒种衣剂对水稻秧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研究了两个早籼稻品种经4种抗寒种衣剂(HET种衣剂、YKJ种衣剂、YKZYJ种衣剂和ABA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在低温胁迫下的若干生理生化效应。【结果】在低温胁迫下,抗寒种衣剂处理使秧苗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降低,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受害株率大幅下降。【结论】抗寒种衣剂增强了秧苗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4种抗寒种衣剂的抗寒效果以YKZYJ种衣剂最优,YKJ和ABA种衣剂次之,HET种衣剂再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海卿 李静 刘海霞 王燕琴 周莹莹 张忠财 苏芸芸 孙于卜 孙万仓
[目的]研究甘蓝型冬油菜春化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为超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选育和抗寒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冬性品种16-2444、17-2251,冬性品种天油14号、天油2238,弱冬性品种甘杂9号、秦早1号等6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春播,测定春化率、株高标准化值,分析春化特性;秋播冬前测定株高、根长、根颈直径、生物量,并统计越冬率,同时结合低温发芽试验,利用抗寒系数和综合抗寒系数对品种抗寒性进行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品种春化特性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6个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为20.9%~74.4%,根颈直径为10.7~18.0 mm,根鲜质量为9.3~23.2 g/株;4℃发芽率为26.4%~56.4%,各品种发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7-2251>16-2444>天油14>天油2238>甘杂9号>秦早1号。6个甘蓝型冬油菜春播的春化率为0~79.3%;株高标准化值为0.017~0.892,其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秦早1号、甘杂9号>天油2238>天油14号>16-2444>17-2251。通过计算综合春化系数和综合抗寒系数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其中17-2251和16-2444为抗寒性品种,天油14号和天油2238为弱抗寒性品种,甘杂9号和秦早1号为不抗寒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抗寒系数与越冬率、根颈直径、4℃发芽期抗寒系数、根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春播综合春化系数、春化率、株高标准化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强冬性品种16-2444和17-2251可在北方寒旱区种植,越冬率、低温冻害前根颈直径大小、根鲜质量、4℃发芽率、春播春化率是北方地区强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选育和抗寒性评价的可靠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