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3)
2023(1402)
2022(1236)
2021(1170)
2020(1046)
2019(2416)
2018(2352)
2017(3864)
2016(2550)
2015(2716)
2014(2828)
2013(2943)
2012(2845)
2011(2592)
2010(2598)
2009(2533)
2008(2507)
2007(2366)
2006(2028)
2005(1918)
作者
(10879)
(9176)
(9161)
(8754)
(6089)
(4641)
(4137)
(3780)
(3668)
(3452)
(3377)
(3255)
(3237)
(3231)
(3193)
(3008)
(2848)
(2807)
(2733)
(2702)
(2530)
(2430)
(2342)
(2237)
(2202)
(2156)
(2049)
(2024)
(2016)
(2010)
学科
(7221)
经济(7215)
(4933)
(4586)
管理(4439)
(4013)
企业(4013)
方法(3619)
数学(2848)
数学方法(2761)
(2125)
贸易(2121)
(2081)
(2003)
中国(1930)
业经(1798)
(1796)
(1717)
(1688)
(1670)
及其(1581)
理论(1526)
地方(1502)
(1417)
虫害(1401)
水产(1362)
(1343)
(1342)
(1292)
环境(1283)
机构
大学(39279)
学院(38627)
研究(18482)
(16001)
科学(15604)
农业(12974)
中国(12096)
(12026)
业大(11932)
研究所(11291)
(11004)
经济(10646)
管理(10534)
(9436)
理学(9052)
理学院(8853)
(8663)
农业大学(8439)
管理学(8341)
管理学院(8283)
(8117)
实验(7692)
实验室(7397)
中心(7329)
(7189)
(7127)
(7061)
重点(6963)
技术(6428)
科学院(6390)
基金
项目(29456)
科学(20419)
(20385)
国家(20247)
基金(19598)
科学基金(15069)
研究(14922)
(12823)
自然(12137)
自然科(11873)
自然科学(11864)
自然科学基金(11645)
(10755)
基金项目(9988)
资助(9164)
科技(9032)
计划(8302)
社会(7384)
重点(7207)
社会科(6937)
社会科学(6936)
专项(6643)
教育(6477)
科研(6419)
(6115)
(6105)
(6044)
(5571)
(5303)
创新(5286)
期刊
学报(16624)
(14564)
(12283)
经济(12283)
科学(11876)
大学(11267)
学学(11033)
农业(9819)
中国(9386)
研究(8654)
业大(5855)
(5586)
林业(5268)
农业大学(4651)
管理(4509)
(3853)
自然(3373)
科技(3296)
(3223)
自然科(3087)
自然科学(3087)
教育(2803)
中国农业(2798)
技术(2668)
农林(2523)
(2523)
科技大(2445)
科技大学(2445)
(2416)
统计(2066)
共检索到59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东美  韩群鑫  张志祥  陈晓莺  郑芝波  
针对观赏花卉竹芋上新近发生的二斑叶螨,测定了螺螨酯、乙螨唑、阿维菌素、哒螨酮、炔螨特、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联苯肼等7种杀螨剂对其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螺螨酯、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联苯肼酯、乙螨唑对雌成螨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后24 h的LC50分别为5.97、6.38、10.07、14.67和32.42μg/m L;螺螨酯、阿维菌素、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螨唑对卵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后24 h的LC50分别为2.77、3.06、7.30和26.89μg/m 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联苯肼酯43%悬浮剂2000倍、哒螨灵15%乳油2000倍和乙螨唑11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世伟  刘爱勤  桑利伟  苟亚峰  李修炼  
针对中草药黄精上新近发生的二斑叶螨,测定了阿维菌素、哒螨灵、高效氯氟氰菊酯、特螨清、辛硫磷等5种常用杀螨剂对其室内毒力及大田药效,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对二斑叶螨雌成螨毒力较高,田间防治效果显著;2种药剂在黄精根茎中的最终残留量符合国家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值的相关规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伏荣桃  刘斌  陈诚  王剑  龚学书  卢代华  廖洋  
【目的】稻曲病是水稻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筛选出高效的防治生物药剂和最佳防治时间,为在生产上推广优化的防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8种生物药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和药效,并以防效较好的2种生物药剂进行施药适期试验,比较不同时期施用生物药剂对控害效果的影响。【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蛇床子素、乙蒜素、紋曲宁、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井冈霉素和宁南·嘧肽的EC50值分别为2. 00、2. 12、19. 15、30. 80、43. 28、51.60、372. 78和734. 16 mg/L,其中蛇床子素和乙蒜素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最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 5%紋曲宁和15. 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好,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都在80. 0%以上。不同时期施药结果发现,水稻破口前6~9 d内施药控制效果较好,至水稻黄熟期调查时,水稻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结论】研究发现在水稻破口前6~9 d内喷施2. 5%紋曲宁或15.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浩强  李鸿筠  冉春  胡军华  姚廷山  雷慧德  
本试验测定了2种植物源农药对柑桔矢尖蚧的室内毒力活性和田间药效评价,并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植物源农药的LC50值分别为0.5086和6162 mg/kg,两者均小于40%杀扑磷乳油的LC50值4.7313 mg/kg,说明两者的活性都较40%杀扑磷乳油大,并且2种植物源农药800倍液田间药效基本与40%杀扑磷乳油1000倍防效基本相当,可以在生产上大量推广使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蔺经  杨青松  李晓刚  王中华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鲍曼菌素对梨轮纹病病菌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鲍曼菌素对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EC50为0.022 mg/L;Mg2+、Ca2+、Mn2+与鲍曼菌素混用,对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有显著的抑菌增效作用,其中Ca2+的抑菌增效作用显著高于Mg2+和Mn2+,且Mg2+显著高于Mn2+。鲍曼菌素226~500 mg/L对采收期和贮藏期梨轮纹病防效分别为74.56%~80.67%和69.51%~75.72%,且对梨树生长安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海  张鑫  邹杭  杨海艳  曹晶晶  安德荣  
【目的】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该药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WP)、枯草芽孢杆菌(WP)、40%多菌灵(WP)、50%异菌脲(WP)和40%嘧霉胺(WP)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抑制中质量浓度(EC50);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分别测定了以上5种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40%多菌灵、50%异菌脲和40%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946.28,757.19,75.36,8.95和5.53μg/mL,对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分别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凌炎  钟勇  尹文兵  黄凤宽  黄所生  吴壁球  龙丽萍  
用4种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越南九龙江褐飞虱种群的毒力。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毒死蜱>吡虫啉>叶蝉散;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褐飞虱雌成虫的毒力(LD50值)大小顺序为噻虫嗪>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叶蝉散;浸苗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毒死蜱>叶蝉散>吡虫啉;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九龙江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叶蝉散>毒死蜱>噻虫嗪>吡蚜酮>吡虫啉>噻嗪酮。由此可见,目前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洁璐  吴天昊  巨云为  杨旭涛  梁甜  朱海军  
【目的】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叶斑病4种病原菌,包括共享镰孢菌Fusarium commune、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 1种P. fuckelii、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和不同化学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探究其最适生长环境,并筛选最佳防治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量病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率以及不同化学药剂对病原菌的抑菌率,用DPS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结果】共享镰孢菌、P. fuckelii、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和灰葡萄孢最适生长温度分别是25、25、30和20℃;最适pH值分别是8.0、7.0、7.0和6.0;最适碳源分别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蔗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分别为硝酸钾、胰蛋白胨、尿素和胰蛋白胨。5种杀菌剂中450 g·L~(-1)咪鲜胺对共享镰孢菌、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和灰葡萄孢的毒力最强,EC50分别为0.010 8、0.091 5和0.021 0 mg·L~(-1),250 g·L~(-1)吡唑醚菌酯对P. fuckelii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04 1 mg·L~(-1)。【结论】4种病原菌在含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的碳源环境下以及含尿素、硝酸钾和胰蛋白胨的氮源环境下生长旺盛,咪鲜胺与吡唑醚菌酯对该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图4表2参3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夏春胜  朱正昌  
以两种对称型有机磷杀虫剂倍硫磷和敌敌畏为对照,利用Ellman法测定了不对称有机磷杀虫剂丙硫磷(Prothiofos)对体外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能力,并对褐刺蛾(Setorapostor-nataHampson)进行了3种杀虫剂的触杀毒力测定和野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磷为弱的AchE体外抑制剂,酶抑制能力与毒力和药效间无相关性,抑制能力最差的丙硫磷对褐刺蛾幼虫毒力最强,野外药效也最好。说明丙硫磷的三元不对称结构和特殊的毒效基团与其高效低毒的特点之间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宫亚军  王泽华  石宝才  崔文夏  金桂华  孙艳艳  魏书军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作物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不同种群对杀螨剂的敏感性水平,了解二斑叶螨对药剂敏感性与体内4种解毒酶活力的相关性。【方法】在实验室内采用改进的玻片浸渍法(slide-dip method)检测北京房山、怀柔、昌平、延庆和平谷5个地区二斑叶螨田间种群对联苯肼酯、阿维菌素、螺螨酯和哒螨灵4种杀螨剂的敏感性;采用PCR技术对单头叶螨的CYTB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检测二斑叶螨对联苯肼酯的抗性突变位点;并采用酶标仪微量板法,检测二斑叶螨体内与抗性相关的多功能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结果】5个田间种群对联苯肼酯最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正昌  王习保  唐进根  闵水发  
一种或两种农药相混合研制成农药缓释剂微胶囊和乳油两种剂型,对林业害虫桑天牛、云斑天牛和松褐天牛成虫及马尾松毛虫幼虫进行了药效、残留、持效性和对人畜毒性等比较试验。在试验基础上也做了缓释乳油的药效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缓释剂与常规乳油相比,缓释剂的药效好、持效时间长、毒性低。以SBM-20微胶囊和SBE-20乳油为例,分别研究了单位时间内的农药释放量和最高农药有效含量,以及不同剂型在不同时间内农药有效含量的变化规律;证明了缓释剂微胶囊具有恒定释放和持效的特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晓慧  刘宝生  郭慧芳  方继朝  
针对近年大螟种群显著上升、而主治药剂不明确的实际需要,在室内测定了不同类型化学药剂对大螟的卵和3龄幼虫触杀毒性以及对初孵幼虫的胃毒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毒力高的两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测定的13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康宽对3种虫态的杀虫活性均较高;田间试验表明,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1.25 g.hm-2防治效果最佳,杀虫效果达95.54%,保穗效果为97.37%,20%康宽悬浮剂30 g.hm-2杀虫效果为89.61%,保穗效果为95.33%,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48 g.hm-2或92.1%杀虫单1 200 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古丽皮艳  韩青梅  王兰  穆沙·伊明  黄丽丽  
以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抑制法比较了5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lunata(Boed)Wakker)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同种杀菌剂不同系列浓度之间存在差异,且同种杀菌剂对分生孢子与菌丝毒力作用不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中,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粉锈宁和代森锰锌的EC50分别为0.171,0.064,0.241,0.193和0.591mg/mL;生长速率抑制试验中,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粉锈宁和代森锰锌的EC50分别为0.094,0.039,0.026,0.284和0.159mg/m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新菊  张志刚  段辛乐  沈慧敏  
【目的】筛选二斑叶螨对四螨嗪的抗性,并明确其解毒酶的变化。【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二斑叶螨对四螨嗪的抗性发展趋势及其解毒酶活力变化。【结果】室内用四螨嗪筛选二斑叶螨21代(Clo-R21品系),抗性倍数(RR)为122.26;Clo-R21品系对哒螨.四螨嗪和浏阳霉素具有较高的交互抗性,RR分别为21.80和10.66;对阿维菌素、甲氰菊酯、三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三唑锡和苦皮藤生物碱具有低水平的交互抗性,RR分别为6.85、5.45、5.02、3.88、3.48、1.68;对苯丁锡、唑螨酯、噻螨酮具有负交互抗性,RR分别为0.72、0.65、0.55;增效剂磷酸三苯酯(T...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颖超  庞民好  张利辉  张金林  赤国彤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在不同温度下对梨黄粉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0℃时,吡虫啉的LC50为6.412 1 mg/L,触杀毒力明显高于啶虫脒、阿克泰、F4;25℃,30℃时啶虫脒的LC50值分别为2.828 1 mg/L,1.549 5 mg/L,触杀毒力明显高于吡虫啉、阿克泰、F4。同一温度下4种药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F4、吡虫啉、啶虫脒、阿克泰均在30℃时表现高的触杀毒力,其LC50分别为10.036 9,2.368 6,1.549 5,9.255 5 mg/L,温度对4种药剂对梨黄粉蚜的毒力有明显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