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6)
- 2023(11304)
- 2022(10138)
- 2021(9521)
- 2020(8112)
- 2019(18829)
- 2018(18742)
- 2017(35765)
- 2016(19966)
- 2015(22568)
- 2014(22483)
- 2013(22391)
- 2012(20740)
- 2011(18637)
- 2010(18461)
- 2009(16541)
- 2008(16243)
- 2007(14031)
- 2006(12278)
- 2005(10602)
- 学科
- 济(73674)
- 经济(73585)
- 管理(57449)
- 业(53950)
- 企(46034)
- 企业(46034)
- 方法(35203)
- 数学(30075)
- 数学方法(29681)
- 财(21262)
- 学(20410)
- 农(19229)
- 中国(18642)
- 业经(16245)
- 地方(14891)
- 务(14489)
- 财务(14423)
- 财务管理(14393)
- 制(13785)
- 企业财务(13687)
- 理论(13143)
- 农业(12952)
- 和(12899)
- 贸(12501)
- 贸易(12492)
- 易(12085)
- 环境(11595)
- 技术(11537)
- 银(11162)
- 银行(11089)
- 机构
- 大学(282116)
- 学院(277831)
- 管理(107742)
- 济(101703)
- 经济(99318)
- 研究(98232)
- 理学(93574)
- 理学院(92430)
- 管理学(90609)
- 管理学院(90149)
- 中国(71046)
- 科学(66530)
- 京(61761)
- 农(55634)
- 所(52009)
- 业大(48621)
- 研究所(47806)
- 财(47193)
- 农业(44379)
- 中心(43854)
- 江(40872)
- 北京(38829)
- 财经(37675)
- 范(36276)
- 师范(35726)
- 院(35562)
- 经(34248)
- 州(33156)
- 技术(31809)
- 省(30883)
- 基金
- 项目(197047)
- 科学(152625)
- 基金(142416)
- 研究(137152)
- 家(127558)
- 国家(126516)
- 科学基金(106403)
- 社会(82070)
- 省(77896)
- 社会科(77510)
- 社会科学(77485)
- 基金项目(76408)
- 自然(74012)
- 自然科(72253)
- 自然科学(72232)
- 自然科学基金(70915)
- 划(66862)
- 教育(62422)
- 资助(58937)
- 编号(54854)
- 成果(44927)
- 重点(44765)
- 部(42378)
- 发(41493)
- 创(40897)
- 计划(39371)
- 科研(38921)
- 课题(38277)
- 创新(38164)
- 大学(36057)
共检索到40539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绍兰 张晓菲 张新富 王然
以茌梨和黄金梨果实为试材,研究了采后贮藏期间梨果实的硬度、乙烯释放速率、可溶性果胶含量以及7个PcEXPA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茌梨和黄金梨果实硬度在采后贮藏期间均呈下降趋势,但茌梨果实的硬度在贮藏后期明显高于黄金梨果实;黄金梨果实中的可溶性果胶含量明显高于茌梨果实;7个PcEXPA基因在2个品种梨果实中的表达模式显示,PcEXPA2基因在茌梨果实和黄金梨果实中的表达与果实硬度变化和乙烯释放速率一致,且均受1-MCP下调,表明其可能参与了茌梨和黄金梨的成熟衰老进程。
关键词:
茌梨 黄金梨 软化 Expansin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向妙莲 吴帆 李树成 王印宝 肖刘华 彭文文 陈金印 陈明
【目的】探究褪黑素(Melatonine,MT)处理对梨果实采后黑斑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外源物质调控果实抗采后病害及贮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翠冠’梨果实为试验材料,喷施0.1 mmol·L-1 MT溶液置室温,48 h后沿梨果实赤道两侧刺直径1 mm、深度3 mm大小两个小孔,待伤口晾干后注入20μL浓度为1.0×106 spores/mL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孢子悬浮液,以无菌水处理作为对照。接种后果实置于25℃,分析梨果实病斑直径、诱导效果及过氧化氢酶(PpCAT)、过氧化物酶(PpPOD)、多酚氧化酶(PpPPO)、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等防御酶相关基因和几丁质酶(PpCHI)、β-1, 3葡聚糖酶(PpGLU)等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研究MT诱导梨果实抗黑斑病的效应和机理。此外,梨果实喷施0.1 mmol·L-1 MT溶液晾干后于(5±1)℃、相对湿度85%—90%贮藏42 d,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定期测定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酚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探讨MT处理对梨果实贮藏效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梨果实接种A. alternata后,病斑直径随接种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MT处理组果实病斑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帅良 庞纪伟 胡美华 廖玲燕 殷菲胧 刘云芬 李小洁 何妹英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采后常温(RT)和低温(LT)贮藏过程中龙眼果实糖含量和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变化的规律,为龙眼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储良’龙眼为试验材料,设置4 ℃和25 ℃处理,探究其TSS、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变化情况及相关糖代谢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贮藏温度下的糖含量变化不同,常温贮藏过程中蔗糖含量下降,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上升,而低温贮藏保持较高的蔗糖含量,促进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快速下降。与常温贮藏相比,低温贮藏提高了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抑制中性转化酶(NI)活性、酸性转化酶(AI)活性、蔗糖合成酶(SS)活性、果糖激酶(FRK)活性和己糖激酶(HXK)活性,抑制了DlNI、DlAI、DlSPS、DlFRK和DlHXK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温贮藏改变了龙眼果实中蔗糖含量与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关系。主成分分析也显示,低温贮藏延缓了龙眼果实蔗糖代谢的发生,保持较好的果实品质。[结论]低温贮藏通过调控龙眼果实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相关酶活性进而使糖组分发生变化,使龙眼果实保持较高的蔗糖含量,延缓龙眼果实品质劣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丽梅 关军锋 何近刚
以南水梨果实为试材,分别研究了1-MCP处理对市售白袋和绿袋包装果实的冷藏期和货架期贮藏的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以及果心褐变、果实腐烂和果柄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在贮藏前期对南水梨的硬度和酸含量有一定的保持作用,抑制果肉细胞膜透性升高,抑制了TSS升高,有利于果柄保鲜,抑制了果心褐变,但对腐烂无明显作用。白袋的保鲜效果优于绿袋。
关键词:
1-MCP处理 MA包装 南水梨 贮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雯 石海燕 张玉星
高质量的RNA是进行基因克隆、Northern杂交分析等研究的必要前提。针对黄金梨果实中多酚、多糖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较高的特点,综合前人的多种方法,选取其中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良3%CTAB法和TIANGEN RNAplant plus Reagent法均能提取出黄金梨果实中的总RNA,但后者更适于黄金梨果实总RNA的提取,得到的RNA经电泳检测后,条带无降解且亮度较好,能基本满足后续试验的要求。
关键词:
黄金梨 果肉 RNA提取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克花 杨震峰 陆胜民 陈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臭氧水处理对黄花梨整果和鲜切片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2.5和5mg·L-1臭氧水和蒸馏水处理黄花梨整果和鲜切片,定期测定贮藏期间两者的生理和品质变化。【结果】黄花梨整果和鲜切片的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释放均呈峰形变化。臭氧处理可显著抑制整果和鲜切片的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释放,但对跃变高峰的出现时间没有影响;显著抑制果实细胞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显著降低整果及其鲜切片褐变指数;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Vc)含量的下降,从而维持较高的贮藏品质。【结论】臭氧处理对黄花梨果实及其鲜切片具...
关键词:
黄花梨 鲜切 臭氧 品质 生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长平 王延玲 刘遵春 王传增 孙家正 王娜 陈学森
【目的】研究1-MCP和NO熏蒸处理对采后黄金梨低温贮藏期间主要贮藏品质指标及香气合成中脂肪酸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探讨1-MCP和NO对黄金梨香气代谢的作用机理,为1-MCP和NO应用于黄金梨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商熟期黄金梨分别用1μL·L-1的1-MCP持续熏蒸18h和10μL·L-1的NO持续熏蒸2h,研究低温贮藏期间(4℃)果实硬度、乙烯释放量、香气成分含量以及脂肪酸代谢途径关键酶脂氧合酶(LOX)、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醇脱氢酶(ADH)、酰基转移酶(AAT)活性的变化。【结果】1-MCP和NO熏蒸处理均可有效抑制黄金梨贮藏期间果实硬度下降和乙烯释放,同时有效抑制...
关键词:
黄金梨 1-MCP NO 香气成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立国 巴金磊 韦军 孟祥毅 生利霞
为挖掘我国特有的果实香气浓郁的梨资源,弄清其果实芳香成分及含量,并进而研究它们在梨果实中的代谢与调节机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我国部分秋子梨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在基础上,以挖掘出的‘南果梨’为试材,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与其果实特异香气成分生物合成相关的α-法尼烯合成酶基因(PuFS),并采用半定量PCR(RT-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其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的时空表达规律。结果表明:‘荣香’、‘龙香’、‘香水’和‘晚香’的主要香气成分为醛类物质,‘南果’、‘大南果’和‘寒香’梨主要香气成分为酯类物质。在‘南果’梨中还检测出了高含量的α-法尼烯,而在其他品种中α...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郑永华 席玙芳 应铁进 严珏敏
枇杷果实采后呼吸速率逐渐下降,膜透性逐渐增加。低温能显著抑制果实的呼吸和膜透性增加。随采后时间的延长,果实的糖分、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不断下降。采后生理研究表明枇杷为非冷敏果实,其适宜贮藏温度为1~5℃。在此温度下结合薄膜包装贮藏30d,好果率可达90.0%以上。但枇杷果实贮藏中酸分的损失远大于糖分的下降,导致糖酸比例失调,果实风味变淡。因此枇杷果实不耐久藏,大红袍果实的贮藏期以15~20d为宜。
关键词:
枇杷 贮藏生理 果实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庆鹏 林琳 曹建康 姜微波
将正常采收及其前后10d采收的鸭梨果实根据质量分为大、中、小3个等级,于(0±1)℃,85%~95%RH贮藏35d。结果表明:贮藏后鸭梨早采果硬度与可滴定酸含量高于晚采果,而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晚采果。不同时期采收的大果可滴定酸含量均明显高于中、小果实;中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级别的果实。采收时果实发育程度对冷藏鸭梨果心褐变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早采中果果心褐变指数和褐变率分别比晚采中果低86.8%和77.4%,更适合在低温下贮藏。
关键词:
鸭梨 采收期 果实大小 贮藏 褐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晓芳 王贵禧 王艳娜 梁丽松 祝美云
The activities of Chitinase and β-1,3-glucanase in ‘Ya' pear(%Pyrus bretschneideri% 'Yali') fruit inoculated with 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sp. piricola and healthy pear fruit during growth and storage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Chitinase and β-1,3-glucanase of the i...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陈佩 郝艳宾 齐建勋 张国军 冷平
为了解ABA对‘金二十世纪’梨果实成熟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测定了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果肉和种子内源ABA含量变化,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该梨果实中克隆得到了2个ABA关键合成酶(NCED)和1个关键降解酶(CYP707A)基因,分别命名为PpNCED1、PpNCED2和PpCYP707A1,并对其进行了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果实成熟,果皮中ABA含量持续增加,果肉和种子中ABA含量于采收前10d达到峰值后下降。果皮和果肉中,PpNCED2表达量显著高于PpNCED1,且与AB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是果皮和果肉中ABA生物合成的主效基因。种子中,PpNC...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齐秀东 魏建梅 赵美微 彭红丽 张海娥
【目的】探讨糖和淀粉代谢及其基因表达与京白梨果实软化的关系,为果实贮藏保鲜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京白梨’果实为试材,经低温和1-MCP处理,测定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硬度、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并对其关键酶基因(AM、SPS、SS和AI)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采后‘京白梨’果实淀粉快速降解,与硬度下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低温和1-MCP处理极显著抑制了淀粉含量的下降,降低了其与硬度间的相关水平。同时,淀粉酶(AM)活性快速增加,与硬度和淀粉含量变化极显著相关,且AM的表达量也迅速积累,淀粉酶活性和AM表达量的增加均显著受到低温和1-MCP处理的抑制。常温下,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朋飞 骆世超 许佩轩 孙晓峰 徐伟敏 马辉 许建锋 张海霞
为探究褪黑素在维持采后梨果实品质方面的潜力,为采后梨贮藏保鲜技术研发提供参考,以成熟期采收的新梨7号梨果实为试材,分别用0(对照),0.02,0.20,1.00 mmol/L的褪黑素溶液浸泡2,4,8,12,24 h后取样,测定了各处理对采后梨果实内在品质、细胞壁裂解相关酶活性、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果皮与果肉内源褪黑素和水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02,0.20,1.00 mmol/L褪黑素浸泡梨果实8 h,梨果实的硬度分别为38.51,42.79,40.95 N/cm~2,乙烯释放速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6%,70%,71%;用0.20 mmol/L褪黑素浸泡梨果实8 h,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为94 g/L,显著高于对照组(80.2 g/L),为对照组的1.17倍,果实的可滴定酸(TAC)为1.013 g/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90 g/L),为对照组的1.13倍;此外,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提高了采后梨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降低了采后梨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脂氧合酶(LOX)酶活性,同时提高了果皮内源褪黑素和果实内源水杨酸含量。综上,用0.20 mmol/L褪黑素溶液浸泡处理梨果实8 h,梨果实品质较好、细胞壁裂解相关酶活性较低、抗氧化酶活性较高、果实内源褪黑素和水杨酸含量较高,维持采后梨果实品质的潜力最大。
关键词:
梨 果实品质 酶活性 褪黑素 保鲜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菲 张夏南 王然 张新富 杨绍兰
以成熟的莱阳茌梨果实为试材,应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从茌梨果肉中克隆到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的一个同源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命名为PbEG,其碱基长度为1 971 bp,PbEG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54.596 1 kDa,等电点为9.14;PbEG编码的蛋白属于糖基水解酶第9家族,不含有跨膜区域但在N-端含有一段信号肽。其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茌梨PbEG基因与蓖麻EG基因同源性较高,达到84%,其次是豌豆和葡萄。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