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4)
2023(12291)
2022(10551)
2021(10101)
2020(8498)
2019(19806)
2018(19787)
2017(35600)
2016(20758)
2015(24008)
2014(24480)
2013(23628)
2012(22487)
2011(20680)
2010(21120)
2009(19558)
2008(19790)
2007(18196)
2006(15935)
2005(14770)
作者
(60658)
(50719)
(50710)
(48356)
(32399)
(24471)
(23204)
(19841)
(19492)
(18300)
(17425)
(17188)
(16498)
(16480)
(16335)
(15796)
(15393)
(14981)
(14813)
(14522)
(13221)
(12708)
(12426)
(11709)
(11501)
(11439)
(11426)
(11416)
(10415)
(10343)
学科
(80543)
经济(80443)
管理(49170)
(46976)
(36394)
企业(36394)
方法(35525)
数学(30810)
数学方法(30488)
中国(30091)
(23727)
教育(22360)
(21323)
(19849)
(17497)
(17024)
贸易(17017)
理论(16838)
(16583)
业经(15933)
农业(15164)
地方(14078)
(13821)
银行(13780)
(13422)
金融(13413)
(13277)
(12945)
(12692)
(11594)
机构
大学(307077)
学院(298771)
(120810)
经济(118160)
研究(114269)
管理(101047)
理学(85224)
理学院(84071)
管理学(82406)
管理学院(81816)
中国(81754)
科学(69254)
(68810)
(59910)
(56826)
研究所(54552)
(53234)
中心(49739)
(49295)
师范(48888)
(47297)
北京(45110)
财经(44733)
业大(43985)
农业(41827)
(40637)
(40410)
师范大学(39887)
教育(39093)
经济学(38620)
基金
项目(188590)
科学(146935)
研究(142707)
基金(133152)
(117688)
国家(116309)
科学基金(95592)
社会(87467)
社会科(82456)
社会科学(82432)
(72521)
教育(72124)
基金项目(68388)
(63872)
编号(59471)
自然(58791)
自然科(57389)
自然科学(57365)
自然科学基金(56359)
资助(55769)
成果(52928)
课题(44916)
重点(44535)
(44259)
(41792)
(38192)
教育部(37920)
(37446)
大学(36303)
(36036)
期刊
(136953)
经济(136953)
研究(102326)
中国(70592)
教育(62700)
学报(52824)
(48718)
科学(45812)
(44805)
大学(40269)
管理(36347)
学学(36346)
农业(32949)
技术(28521)
(25208)
金融(25208)
财经(24097)
经济研究(22354)
(20939)
业经(19999)
问题(18754)
(18733)
(17215)
图书(16161)
职业(16009)
世界(15620)
(15539)
国际(15024)
(14724)
论坛(14724)
共检索到472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蒋纯焦  李得菲  张月佳  杜成宪  
1978—2015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教材61种,共选入近现代教育人物68人,按其被选入频次可分为高频人物(5人)、中高频人物(8人)、中频人物(8人)、低频人物(47人)。所选入人物的重要性与被收入频次基本对应,选入频次的前5位是蔡元培(58次)、康有为(52次)、张之洞(51次)、梁启超(51次)、陶行知(49次),未有哪一位教育家被所有教材收入。统计发现,受近现代史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61种教材明显存在人物评价被高估(如龚自珍、魏源、李大钊、鲁迅等)和被低估(如陈鹤琴、胡适、陈独秀等)的情况。总体上,专门教育人物不断受到重视,但程度稍显不够,尚待强化。教材中的近现代教育人物群体,始创于沈灌群的《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草案)》,初步形成于陈景磐的《中国近代教育史》和陈元晖的《中国现代教育史》,集中体现于王炳照等编《中国教育史》、喻本伐等著《中国教育发展史》和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综合61种教材的整体分析、三种典型教材的具体分析及教育史学科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近现代教育人物核心群体11人,基本群体20人,供后继的教材编撰者参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教育家办学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语境。只有回归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现代化与本土化变革的复杂历史境遇,直面前贤所面临的压力、困境、求索与创造,才能深刻地理解近现代中国教育家办学的价值选择、个性特征、群体共识和文化认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我国近现代教育史的华章——《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系列研究》读后●杨东平在学界80年代的“文化热”中,“重写现代史”的呼声很高。显然,“重写”的意义不限于清除多年来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更重要的还是通过对历史的重新梳理和解读,从传统中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肖朗  
教育交流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各民族 本文通过回顾世界近现代教育交流的若干基本史实着重探讨教育交流中教育传统与政治因素政府行为与民间交流以及吸收借鉴与发展创新的关系等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红霞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就是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中国割地赔款的耻辱。中国人在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巨大实用价值的同时,也自然地产生了对西方科学的过分崇拜和颂扬,从而导致了科学主义思潮的出现。科学主义诞生后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肇始于19世纪中后期,告终于20世纪中叶,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这是中国社会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一个世纪,也是中华民族英勇奋斗、走向新生的一个世纪。"半封建"与"半资本主义","半殖民地"与"半独立",新与旧,中与西,文明与野蛮,前进与倒退,种种对立的两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中国世纪里,也无所不至地渗透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半土半洋的京师同文馆到中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敬雯  
从全球教育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史源远流长,无论是教育制度还是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取向等,都提供了一整套极具独特性与创造性的东西,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多方面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学习中国教育史、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特点、展望中国教育史的发展,目的是做到古为今用、以史为鉴,推动当代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褚宏启  
顾明远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灵魂,就是对于"现代精神"的不懈追求,就是力图推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顾明远先生认为,社会现代化经过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大阶段,教育在不同的社会形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教育现代性是现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本质属性,顾明远先生从八个方面论述了这些特征。要推进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教育中一些陈腐的思想与做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心田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教育史学科也和教育科学中的其他兄弟学科一样,从恢复到开拓,在速度、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及时地对过去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分析,这对促进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以及取得更大的进步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的《教育学》分册中的中国教育史索引(包括复印的文章)为线索,对1980—1990年十年间的有关中国教育史的研究。文章进行分类统计。每两年为一个阶段,十年分成五个阶段,共统计了1991篇文章。下面在统计的基础上,对十年来中国教育史的研究状况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正>征订《现代教育技术》ISSN1009-8097/CN11-4525/N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CSSCI检索源期刊投稿平台:https://xjjs.cbpt.cnki.net/定价15元/期全年定价180元半年定价90元订阅方式?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736国外发行代号:M1689?团体订购(全年每期10册、半年每期20册及以上)请与发行部老师联系(010-62782405)
关键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潇  
由官方与民间代表共同参加的全国教育会议,是民国教育史上颇具特色的教育决策形式。综观历次全国教育会议的全貌,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及会议组织者等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会议或是对教育决策民主化的较好践行,或是在追求教育决策民主化的道路上陷入困境,这反映出中国现代教育决策的民主化道路充满艰辛。事实上,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必然受到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的制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不可能真正实现政治的民主化,教育决策的民主化也只能是人们的美好向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恩荣  
李剑萍教授的新著《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中国教育现代化诸矛盾范畴研究:》一书已于2005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经过5年多积学渐思取得的学术成果,是系统研究中国现代教育问题的一部力作,尤其是在研究范式方面多有创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教育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一种方式,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幸福追求。现代教育有自己的幸福观,从批判的角度看,其追求的是"明天的幸福"、"外在的幸福"、"竞争的幸福"。正是这种幸福追求,制造了现代人,尤其是受教育者的种种不幸,包括被毁的今天生活、利益追逐与沉溺于物质享受、被"成功的暴政"所控制等。因此,研究教育与幸福的关系,不能总是从应然的角度论证教育所具有的幸福功能,还应从幸福哲学的角度审视实然的现代教育,发现其真实存在的"幸福困境",为现代教育幸福功能的真正发挥提供另一方向的思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东平  
在中国近代大学由旧入新、成为现代大学的过程中,不同类型大学、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校长进行了多样化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大学的面貌和基本理念,确立了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这需要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确立继承、批判或改造的态度;在国家的发展目标和人的发展目标之间作出恰当的定位;在大学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进行取舍和选择,等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于述胜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教育史研究开始步入繁荣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教育通史》是第一个标志性成果,它在中国教育史学科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迄至90年代末,《中国教育史研究》(陈学恂总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王承绪、张瑞瑶总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阎国华总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李国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