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7)
- 2023(11566)
- 2022(10351)
- 2021(10040)
- 2020(8222)
- 2019(19427)
- 2018(19154)
- 2017(35391)
- 2016(19619)
- 2015(22324)
- 2014(22420)
- 2013(22372)
- 2012(20599)
- 2011(18697)
- 2010(18829)
- 2009(17430)
- 2008(16995)
- 2007(14426)
- 2006(12820)
- 2005(11550)
- 学科
- 济(76153)
- 经济(76059)
- 管理(56951)
- 业(51022)
- 企(42956)
- 企业(42956)
- 方法(34203)
- 数学(29104)
- 数学方法(28701)
- 中国(22098)
- 农(20583)
- 学(18706)
- 财(18319)
- 业经(17434)
- 地方(17200)
- 和(14461)
- 制(14368)
- 理论(14340)
- 农业(13794)
- 贸(12993)
- 贸易(12982)
- 环境(12824)
- 易(12586)
- 教育(12083)
- 技术(11731)
- 银(11446)
- 银行(11407)
- 务(11324)
- 财务(11255)
- 财务管理(11231)
- 机构
- 大学(275683)
- 学院(271741)
- 管理(110019)
- 济(102964)
- 经济(100438)
- 理学(94640)
- 研究(93689)
- 理学院(93551)
- 管理学(91878)
- 管理学院(91377)
- 中国(70482)
- 京(60481)
- 科学(60262)
- 财(47745)
- 所(47340)
- 中心(43562)
- 农(43502)
- 研究所(43206)
- 业大(40715)
- 江(40622)
- 北京(38912)
- 范(38612)
- 师范(38295)
- 财经(37679)
- 院(34237)
- 经(34191)
- 农业(33823)
- 州(33535)
- 师范大学(31172)
- 技术(29190)
- 基金
- 项目(187874)
- 科学(146700)
- 研究(138409)
- 基金(134536)
- 家(117233)
- 国家(116214)
- 科学基金(99469)
- 社会(84429)
- 社会科(79823)
- 社会科学(79802)
- 省(73257)
- 基金项目(71857)
- 自然(65520)
- 自然科(63778)
- 自然科学(63763)
- 教育(63431)
- 自然科学基金(62592)
- 划(62063)
- 编号(57742)
- 资助(55549)
- 成果(47442)
- 重点(41921)
- 部(40866)
- 发(39722)
- 课题(39604)
- 创(38494)
- 创新(35835)
- 科研(35728)
- 项目编号(35611)
- 大学(34829)
- 期刊
- 济(115741)
- 经济(115741)
- 研究(83113)
- 中国(56763)
- 学报(45018)
- 科学(41177)
- 管理(40665)
- 农(38942)
- 教育(36499)
- 财(35087)
- 大学(33302)
- 学学(30416)
- 农业(27294)
- 技术(24362)
- 融(22593)
- 金融(22593)
- 图书(20973)
- 业经(18573)
- 经济研究(17408)
- 财经(17327)
- 理论(15308)
- 经(14671)
- 问题(14666)
- 资源(14504)
- 书馆(14481)
- 图书馆(14481)
- 实践(14266)
- 践(14266)
- 业(14234)
- 科技(13933)
共检索到412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鸿烈 成升魁 封志明
走过60年,资源科学研究已从最初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发展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期间,国家先后编制了7次科技发展规划,尤以《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前者推动了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后者促进了中国资源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与壮大,进而推动了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60年来的中国资源科学可以初步划分为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时期(1950—1960年代)、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时期(1970—1980年代)和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1990—2000年代)等三...
关键词:
资源科学 综合考察 自然资源 中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卷乐 朱立君 孙崇亮
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是掌握和获取国家和区域资源环境本底数据的重要手段。综合科学考察数据来之不易、非常宝贵,但是由于其所具有的多来源、多类型、多学科等综合性特点,这不仅影响到大量已有考察活动积累数据的集成,而且给当前正在开展的许多科学考察研究活动的数据集成管理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需求,论文分析认为缺少"一致性的数据模型"是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成的核心问题,提出了综合科学考察多维数据管理的理念,对综合科学考察数据的多维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维数据管理的共性维度概念模型。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跨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的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实践,建立了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成与管理的三个...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由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整合组建而成。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前身为1940年创建于重庆北碚的"中国地理研究所",该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地理学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庆瑜
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是完善我国自然资源法制的最佳方案选择。本文以正确处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 ,提出了以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的基本原则 ,并对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进行了具体的框架结构设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198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院内外研究所、高校以及新疆科研机构等50多个单位组建了由350多人组成的新疆资源开发综合科学考察队。经过4年多的艰苦工作,考察队足迹遍布全疆,出色地完成了考察任务,总结并出版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成果。当年的考察成果在30年的实践中为新疆、乃至国家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作用,考察队员在艰苦的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0年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国际局势、中国地位、新疆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响应国家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瑜琦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既包括构建相关技术、获取真实准确可靠的数据,也包括充分利用这些调查监测数据,开展综合分析评价工作,形成相关数据、报告等系列成果,实现从原始数据支撑到服务管理决策的跨越。本文在分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综合分析评价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开展相关工作的难点,并提出思考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梁书民
利用全球土地覆盖遥感数据解译成果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全球农业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结合各大洲的地貌、温度、降水量、土壤和植被状况对全球农业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从自然资源开发的角度分析中国进行国际农业合作的优选地区。主要结论为中国的国际农业合作应选择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作为重点区域,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方式进行农业合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崔宏轶 张超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根本转型,其核心是探索既能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并与国际科技创新规则接轨,又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科学制度体系。本文在考察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背景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科学资源配置促进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研究主线,围绕政策及治理、人才及资金、设施及平台、计划及组织、配置生态等对科学资源配置的成功经验展开研究,结合国际科学竞争合作新趋势,明晰当前科学资源配置存在的重要问题,根据国家科学中心发展差异提出优化科学资源配置路径。
关键词:
国家科学中心 科学资源配置 创新主体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岳年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导致了其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当前,提出对自然资源应综合利用,以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实属必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邓锋
现行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与其他各门类自然资源分类标准划分依据不同、功能用途不同,并形成了各自的调查途径、统计方式和管理手段。各分类标准的全域覆盖导致了相互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交叉重叠,需要以土地分类为"本底"构建综合性的自然资源分类框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主持著述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综合管理》专著,于2009年底已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立伊始,即全面开展了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和专题研究工作。该书汇集了6周年的资源和环境科学考察成果以及大量的原始科学数据,专题研究包括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时空分布、生长特性、摄食习性、发育行为、生态毒理、生理调节、受伤个体的抢救治疗技术、人工放流技术等内容。专著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主持著述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综合管理》专著,已于2009年底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凌一波 薛颖昊 王家平 胡一民 张若宇
[目的]受多方限制,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仍然不高。通过对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变化、现状成效及综合利用进行分析探讨,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充分考虑了种植规模、技术创新、生产成本、需求分析等因素,分析了近20年来新疆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变化特性,对新疆现有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与构成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秸秆资源丰度和密度,系统梳理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成效、主要技术模式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与展望。[结果](1)棉花秸秆是新疆未来秸秆综合利用的卡点难点和主攻方向。(2)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具有良好的资源化开发潜力,同时存在诸多问题。(3)新疆在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发展方面具有现实需求,秸秆肥料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材料化利用空白。[结论]下一步,新疆应完善配套政策支撑,优化区域收储运服务格局,改进秸秆利用技术模式,推进秸秆利用规模化、产业化,提升棉花秸秆燃料化水平。
关键词:
新疆 农作物秸秆 资源 分析 探讨 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