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76)
- 2023(4140)
- 2022(3447)
- 2021(3237)
- 2020(2725)
- 2019(5854)
- 2018(5985)
- 2017(10297)
- 2016(6057)
- 2015(6811)
- 2014(7169)
- 2013(6665)
- 2012(6247)
- 2011(5779)
- 2010(5779)
- 2009(5462)
- 2008(5250)
- 2007(4848)
- 2006(4218)
- 2005(3884)
- 学科
- 济(20044)
- 经济(20007)
- 管理(13553)
- 学(11603)
- 业(10385)
- 企(8236)
- 企业(8236)
- 中国(6642)
- 农(6063)
- 制(6016)
- 理论(5464)
- 体(5449)
- 方法(5445)
- 地方(5421)
- 教育(5177)
- 财(4737)
- 业经(4291)
- 数学(4152)
- 数学方法(4051)
- 银(4049)
- 银行(4018)
- 融(3973)
- 金融(3966)
- 行(3930)
- 农业(3729)
- 经济学(3344)
- 和(3328)
- 教学(3294)
- 体制(3128)
- 及其(2982)
- 机构
- 大学(85028)
- 学院(83835)
- 研究(34421)
- 济(27734)
- 经济(26914)
- 管理(25434)
- 中国(24584)
- 科学(23830)
- 理学(20868)
- 农(20586)
- 理学院(20507)
- 管理学(19905)
- 管理学院(19741)
- 京(19367)
- 所(18901)
- 研究所(17424)
- 农业(16449)
- 业大(15188)
- 中心(14989)
- 江(14828)
- 财(13811)
- 范(13254)
- 师范(12984)
- 院(12638)
- 技术(12477)
- 省(12016)
- 北京(11857)
- 州(11309)
- 室(10622)
- 师范大学(10380)
- 基金
- 项目(55854)
- 科学(42008)
- 研究(39517)
- 基金(37904)
- 家(34822)
- 国家(34533)
- 科学基金(27548)
- 省(23248)
- 社会(22541)
- 社会科(21057)
- 社会科学(21054)
- 划(19808)
- 基金项目(19061)
- 教育(18985)
- 自然(18168)
- 自然科(17727)
- 自然科学(17717)
- 自然科学基金(17355)
- 编号(16536)
- 资助(15556)
- 成果(15070)
- 重点(13354)
- 课题(13010)
- 发(12161)
- 计划(11581)
- 部(11385)
- 体(11292)
- 创(11260)
- 科技(10763)
- 科研(10607)
共检索到137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董迎辉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用Bouin氏液固定、连续石蜡切片方法,对6-二甲基氨基嘌呤(简称6-DMAP)抑制第二极体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在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在授精后25min,以60mg/L的6-DMAP处理栉孔扇贝受精卵15min,有效地破坏了纺锤体结构的形成,抑制了第2次减数分裂进程,致使受精卵内形成两种核相:一种是1个大的二倍性雌核和1个雄核;另一种是两个单倍性的雌核和1个雄核。不论形成几个雌原核,它们都能与雄原核相互靠近,在卵轴中央核膜逐渐发生融合,形成合子核,三倍体的合子核在卵内所占体积明显较二倍体的大。继而,合子核经过DNA复制,最后凝缩成染色体,发生有丝分裂,其过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方勇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王清印
分别在受精后15和30mjn,用60 mg·L~(-1)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处理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卵诱导异源三倍体,持续处理5~25min。采用二氨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对处理前后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变化进行了研究,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检测胚胎倍性。结果表明,无论抑制第一极体或是第二极体释放均能获得正常发育的异源三倍体胚胎;抑制第一极体释放,产生异源三倍体、非整倍体,延长处理时间能获得五倍体;抑制第二极体释放,产生异源三倍体;6-DMAP使染色体运动终止,处理前后,核相无变化,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核相泡状化增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彪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精子激活栉孔扇贝卵子,运用L9(34)设计不同6-DMAP的处理条件来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第二极体抑制型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胚胎。以雌核发育担轮幼虫为材料,滴片法制备染色体并采用计数法统计倍性,分析不同6-DMAP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对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率的影响,并统计早期胚胎畸形率。结果表明,不同6-DMAP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对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率均有显著影响;早期胚胎畸形率与二倍体的诱导率呈负相关,y=46.632-0.891x(r=-0.813,P<0.01)。6-DMAP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最佳处理条件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凤影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毛连菊
采用多聚甲醛固定、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在荧光显微镜下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正常发育受精卵和6-DMAP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卵受精过程中纺锤体变化以及雌雄原核的移动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发育受精卵内微管能聚合形成纺锤体并牵引中期染色体移向两极,依次排出第一极体、第二极体,雌雄原核融合为合子核,进行第一次卵裂。雌核发育受精卵内,随6-DMAP处理时间的延长,星体微管消失,纺锤体被拉长变得扁平,最终导致中期纺锤体解散,第二极体的形成被抑制;6-DMAP处理过程中,受精卵中的精核始终处于皮层区域,不能形成雄原核,雌原核和精核几乎不移动,去除6-DMAP后,雌原核和精核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爱国 王清印 孔杰 刘萍 刘志鸿 孙慧玲 李锋 王如才 姜明
用6 - 二甲基氨基嘌呤(6 - DMAP) 处理,对抑制栉孔扇贝第二极体释放产生三倍体的适宜诱导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DAPI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开始处理前和处理结束时的受精卵染色体核相组成与三倍体诱导率和幼虫成活率的关系,对三倍体处理组和对照组幼虫的生长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获得充分成熟的卵子、起始处理时间以第一极体占40 % 、药物浓度60 mgL、持续处理时间15 min 及产卵至处理结束保持水温20 ℃,三倍体诱导率可稳定在80 %以上,孵化率达70 % 左右。
关键词:
栉孔扇贝 6-二甲基氨基嘌呤 三倍体诱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英 李琪 于瑞海 王如才
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栉孔扇贝正常卵子与雌核发育卵子在受精和成熟分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尽管紫外线照射没有影响受精卵的成熟分裂以及雌性、雄性原核的形成,但使雌核卵的发育速度出现明显的滞缓。在第1次卵裂中期,雌核发育卵子中的雄性原核没有像雌性原核那样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一染色质小体(DCB),游离在细胞质中,不参与核分裂。胞质分裂结束时,DCB位于2个卵裂球之一的细胞质内或在赤道板处被分割成两部分。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了栉孔扇贝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证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玲 陈晓汉 李咏梅 彭敏 蒋伟明 韦嫔媛 王大鹏 杨彦豪
采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排放法诱导近江牡蛎产生三倍体,通过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得出近江牡蛎三倍体诱导3因素最优水平组合,即当3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将受精卵浸泡在含6-DMAP 450μmol/L的海水中20 min;3因素影响诱导率的主次顺序为: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秦艳平 张跃环 周颖力 武祥伟 彭敏 喻子牛
以三倍体率、卵裂率、D幼率、生产成本等为指标,比较了CB、6-DMAP两种化学试剂诱导香港牡蛎三倍体的效果,研究了试剂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及受精卵密度等4种因素对香港牡蛎三倍体的诱导效应。结果显示,在温度2830°C、盐度1525,受精卵密度为2.0×108个/L条件下,采用0.5 mg/L的CB在受精后1518 min处理,诱导持续时间为20 min,可产生100%三倍体;合子的卵裂率为53.16%63.00%,D形幼虫孵化率为47.32%53.09%,诱导效率指数为0.470.53,生产成本为
关键词:
香港牡蛎 三倍体 CB 6-DMA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迎辉 杨爱国 刘志鸿 任建峰 周丽青 李赟
采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在光镜下对栉孔扇贝正常发育和6DMAP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卵在受精和第一、二次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正常发育卵内的雌、雄原核能融合为合子核,而雌核发育卵内的精核、雌核变化相当复杂。精核至少存在两种状态:(1)精核只在刚入卵时发生轻微膨胀,以后保持固缩状态,不膨大形成雄原核;(2)在第二次成熟分裂之后,精核再次去浓缩膨胀,但其体积并未达到正常雄原核的大小。在第一、第二次卵裂过程中,此精核不参与核分裂,以致密的染色质体(DCB)存在于两组分开的母本染色体之间,卵裂结束时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一的细胞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迟长凤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用1500μW/cm2的紫外线照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60 s以进行灭活处理,并使之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卵子受精,在卵子受精后排出第一极体前用6-DMAP(50 mg/L)处理受精卵,持续处理35 min,抑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放,诱导异精雌核发育四倍体。采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显微观察法,对灭活的长牡蛎精子诱导的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四倍体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经紫外线灭活过的长牡蛎精子进入栉孔扇贝卵子后发生轻微膨胀;在第一次卵裂中期,精核形成一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位于两组分开的母本染色体之间,不参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孟庆磊 黄晓婷 赵海波 赵婷 李宁 王昭萍 胡晓丽 胡景杰 包振民
荧光显微观察表明,20℃水温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卵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精子可以正常受精和发育,具备人工诱导三倍体的可行性。亲贝充分促熟后,分开催产,以20:1的精卵比授精;在50%的受精卵排出第1极体时,以60mg/L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处理受精卵10-25min,可诱导75.23%-92.14%的三倍体;6-DMAP处理15min综合诱导效果最好,三倍体诱导率可达88.56%,孵化率可达53.52%。得到的三倍体幼虫经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验证,为含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志鸿 王清印 张岩 杨爱国
从温度变化、个体大小和昼夜变化等 3个角度研究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i)三倍体与二倍体的排泄率。结果表明 ,栉孔扇贝三倍体与二倍体的排泄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不同壳宽排泄率 (N)与温度 (t)的关系为 :N =7.2 0 33e0 .12 15t,R2 =0 .84 4 1(三倍体s组 ,壳宽约 3.2cm) ;N =8.8153e0 .10 3 1t,R2 =0 .9863(三倍体b组 ,壳宽约 4 .3cm ) ;N =6.4 2 66e0 .132 3t,R2 =0 .870 5(二倍体s组 ,壳宽约 3.0cm) ;N =7.80 55e0 .10 79t,R2 =0...
关键词:
栉孔扇贝 三倍体 二倍体 排泄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袁媛 李琪 于瑞海
研究了利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0μg/mL;6-DMAP)抑制第1卵裂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雄核发育二倍体的条件。雄核发育单倍体是将强度为2.8 mW/(cm2.s)的紫外线照射20 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得到的。6-DMAP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减数分裂,还可以有效地抑制有丝分裂;抑制第1卵裂的适宜起始时间为受精后80 min,诱导率为21.0%~22.6%。细胞学观察显示,6-DMAP抑制第1卵裂产生的雄核发育二倍体主要来源于第1卵裂中期的受精卵,由于阻止了染色体分离和原核移动,导致一个融合的二倍性雌性原核的形成;经紫外线照射的...
关键词:
栉孔扇贝 雄核发育二倍体 6-DMA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杜方勇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王清印
用 6 二甲基氨基嘌呤处理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卵 ,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水温 17℃下 ,分别进行了不同起始处理时间 (受精后 2 0~ 4 0min)、不同药物处理浓度 (4 0~ 80mg/L)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 (5~ 2 0min)的实验。起始处理时间实验以受精后 35min开始处理效果最好 ,三倍体率为 5 1 8% ,D形幼虫成活率可达 78% ;药物处理浓度和持续处理时间最佳组合为 6 0~ 70mg/L 6 DMAP处理 2 0min ,三倍体率可达 5 9 6 5 % ,D形幼虫成活率为 2 2 0 5 %。综合考虑 ,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的适宜参数为 ...
关键词:
6-二甲基氨基嘌呤 扇贝 异源三倍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