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1)
2023(10095)
2022(8994)
2021(8534)
2020(7068)
2019(16446)
2018(16332)
2017(31197)
2016(17019)
2015(19378)
2014(19501)
2013(18887)
2012(17098)
2011(15343)
2010(15223)
2009(13578)
2008(12842)
2007(11048)
2006(9574)
2005(8061)
作者
(48857)
(40372)
(40031)
(38117)
(25675)
(19480)
(18209)
(16143)
(15491)
(14273)
(13961)
(13413)
(12626)
(12611)
(12455)
(12342)
(12222)
(12048)
(11505)
(11411)
(10149)
(9739)
(9638)
(9073)
(9070)
(9044)
(8885)
(8852)
(8152)
(8093)
学科
(61860)
经济(61785)
管理(47242)
(43832)
(37037)
企业(37037)
方法(30930)
数学(26903)
数学方法(26508)
中国(16642)
(16288)
(15182)
(14915)
业经(14215)
地方(12545)
理论(12468)
教育(12257)
(11004)
农业(10932)
(10758)
贸易(10754)
(10554)
(10436)
技术(10406)
(10064)
环境(10046)
财务(10005)
财务管理(9991)
企业财务(9489)
(9042)
机构
大学(238383)
学院(235315)
管理(95656)
(86144)
理学(84036)
经济(83950)
理学院(83052)
管理学(81335)
管理学院(80924)
研究(75490)
中国(52942)
(51089)
科学(49340)
(37843)
(37210)
业大(36560)
(36355)
中心(34520)
研究所(34304)
(33712)
师范(33309)
(32754)
北京(32418)
财经(31299)
(28565)
农业(28424)
(27759)
(27303)
师范大学(26981)
技术(25817)
基金
项目(169607)
科学(132605)
研究(125253)
基金(121321)
(105182)
国家(104254)
科学基金(89960)
社会(75670)
社会科(71542)
社会科学(71524)
(67296)
基金项目(65397)
自然(60015)
教育(59498)
自然科(58606)
自然科学(58591)
自然科学基金(57520)
(56516)
编号(51934)
资助(49845)
成果(42416)
重点(37597)
(36924)
课题(36256)
(35317)
(35032)
大学(33561)
创新(32658)
科研(32406)
项目编号(32335)
期刊
(90363)
经济(90363)
研究(67948)
中国(44933)
学报(37878)
教育(35996)
管理(35243)
科学(34618)
(32057)
大学(28635)
(26752)
学学(26535)
农业(23095)
技术(22371)
(15714)
金融(15714)
业经(14570)
图书(14284)
财经(14275)
经济研究(13566)
理论(12298)
科技(12106)
(11990)
实践(11626)
(11626)
(11596)
问题(11305)
情报(10739)
技术经济(10697)
(10510)
共检索到328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峰  张国礼  
探讨普小普通儿童对随班就读弱智儿童的否定性语言偏差的年龄特点。采用2(性别:男、女)×3(儿童年龄阶段:6岁、7岁、8岁)×2(行为:刻板一致行为、刻板不一致行为)的混合实验设计,对90名被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6岁的普通儿童已经对弱智儿童表现出否定性语言偏差,6岁儿童与7岁、8岁儿童之间的否定性语言偏差差异显著,表现出较少的否定性语言偏差,7岁和8岁儿童之间的否定性语言偏差差异不显著,随着描述行为不符合常规性的增加,被试描述任务时使用否定词的数量也增加。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峰  张国礼  
探讨普通儿童对弱智儿童语言预期偏差的年龄特点,以及肯定、合作任务对抑制语言预期偏差的作用。实验类型为2(组别:实验组、控制组)×3(年龄:9岁、11岁、13岁)×2(行为:刻板一致行为、刻板不一致行为)的混合实验设计,设置肯定、积极的合作任务情景,对普通小学9岁、11岁、13岁儿童共120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9岁的普通儿童已经对弱智儿童表现出语言预期偏差效应,而且随着年龄增大这种语言预期偏差效应也就越明显;相比控制组,在肯定、合作任务之下,普通儿童对弱智儿童表现出更少的语言预期偏差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支奎  
普通班学生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的接纳态度是影响随班就读成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 ,对普小学生接纳随班就读弱智生的态度状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当前普小学生对弱智生普遍持排斥、不接纳态度 ;相比较而言 ,非随读班学生比随读班学生的态度积极。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接纳态度的因素 ,结果表明 ,普小学生的性别因素、普小学生以前与弱智生接触程度对接纳态度有显著影响 ;普小学生的年级因素对接纳态度影响不大 ,地域因素对接纳态度没有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峰  张国礼  
本研究从态度干预角度出发,选取随班就读的普小五年级学生120名为被试,借助想象群际接触的技术,采用实验的方法探讨普通儿童对弱智儿童的内隐污名,以及想象群际接触对改善内隐污名的作用。结果发现,普通儿童对于弱智儿童具有有很强的内隐污名;就具有不愉快经验的普通儿童而言,想象积极的交往情景可以降低对弱智儿童的内隐污名。这说明想象积极的交往情景对于改善小学生对弱智同伴的态度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湖州市教委课题组  
弱智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市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从试点到推广,逐步形成的一种教学形式,即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同等条件下接受同等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据1988年初等教育检查调查统计,我市3—15周岁少年儿童中,聋哑儿童数769人,约占同年龄段儿童总数的2%;平均每个年龄组59人,其中市区271人,每个年龄组21人。弱智儿童约占少年儿童总数的3%,为11500人,平均每个年龄组880人,其中市区4000人,每个年龄组平均300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峰  张国礼  
通过实验干预的方法,探讨了随班就读普通儿童对肢残儿童态度改善的作用。实验类型为2(条件:实验组、控制组)×2(描述人物:普通儿童、肢残儿童)的混合实验设计,操纵直接接触、扩展接触、观点采择的活动任务,对普小80名儿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与控制组被试对比,在实验组条件下,3-4年级的普通儿童对肢体残疾儿童的群际态度偏差变小,接纳态度显著提高,对肢体残疾儿童的交往倾向也有所提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林文瑞  陈一敏  
了解弱智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技能情绪成分与归因的特点,利用量表对弱智小学生和正常智力的小学生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弱智小学生有明显的外部归因倾向、较低的焦虑感、表现出两种极端的孤独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江小英  王婧  
研究主要采用自编问卷调查重庆市4所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班级的442名学生。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同伴接纳态度比较积极,女生、成绩优良的学生、三年级学生、班额31~40个的学生、班有3个特殊同学的学生接纳程度更高。农村小学生更愿意接纳视障、智障类特殊学生;接纳的关键取决于特殊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研究最后提出改善农村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同伴接纳态度的建议: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对特殊学生的理解和接纳;改变普通学生观念,培养其与特殊学生交往的技能;塑造特殊学生良好的性格,改善其不良行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娇娇  连福鑫  朱楠  
采用同伴提名测验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57名小学3-6年级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及同班普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同伴接纳、友谊关系、班级社会网络参与三个维度分析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的同伴关系特征。结果显示智力障碍学生:总体同伴接纳度显著低于普通学生,大多为被拒绝型;朋友数量较少、概率较低,友谊关系欠佳;大多处于社交网络边缘,更难拥有小群体;同伴关系不佳具有普遍性,同伴关系基本不受性别、年级和障碍程度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于素红  
随班就读的课程建设是成功的融合教育的关键。随班就读课程主要分为与普通教育基本一致的课程和为随班就读学生特别设置的课程。不管随班就读学生的障碍程度如何,都应把普通教育课程作为随班就读课程建设的基础。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玉兰  
本研究从情绪调节策略的角度研究弱智儿童的情绪调节特征,对北京市4所培智学校228名7-14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唐氏综合征、低功能自闭症和一般性弱智(无明显可报告病因)3类儿童。结果发现: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呈现出年龄差异,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而显著增多;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呈现出类别差异,唐氏综合征儿童和一般性弱智儿童在积极策略的运用上显著高于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弱智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无显著性别差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韦小满  焦青  金星  赵玉兰  宋戈  程文捷  于永思  陈林  
从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抽取了两个班学生(实验班6人,对照班9人)作为被试,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合作与分享行为的干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行为示范与讲解———角色扮演及相关活动———适宜行为的及时强化———行为迁移训练”的干预模式对弱智学生合作行为的干预效果显著;(2)该模式短期内对弱智学生分享行为的干预效果不显著;(3)弱智学生的合作与分享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海英  姚瑞  
本文通过对普通小学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河北省随班就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河北省的随班就读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对残疾儿童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广大教师对随班就读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忽视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作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猛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村与城市已经参加随班就读的小学教师运用的教学调整策略进行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发现:( 1 )教师教学调整策略包含教学的针对性、计划性与弹性;( 2 )农村和城市被调查的随班就读教师在教学调整策略方面总的来说没有显著差异,但农村教师似乎比城市教师更加注意针对随班就读生进行教学调整;( 3)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教师对随班就读生的教学调整都没有受到师资培训的类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雅茹  
从厦门市思明区普通小学中随机抽取11所学校,对班上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师共70人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总体上是正向与积极的,但这种正向与积极的态度尚处于形成过程的初级阶段。绝大部分教师面对随班就读教学,都能主动选用策略,协助特殊学生学习,但他们更多选用的是使用容易、方便、偏重情意层面的教学策略,而对那些既费时又需要专门技巧的教学策略,教师用得少。教师需求的服务支持包括创造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机会、提供校内专业支持与管理、增加经费投入和减轻教师工作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