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9)
2023(6523)
2022(5420)
2021(4854)
2020(4010)
2019(8901)
2018(8464)
2017(15617)
2016(8678)
2015(9330)
2014(8831)
2013(8655)
2012(7986)
2011(7195)
2010(6965)
2009(6291)
2008(6162)
2007(5284)
2006(4619)
2005(3960)
作者
(29388)
(24540)
(24467)
(22786)
(15479)
(12047)
(10781)
(9740)
(9425)
(8441)
(8413)
(8024)
(7991)
(7814)
(7746)
(7631)
(7530)
(7351)
(7093)
(7051)
(6504)
(6064)
(5716)
(5694)
(5621)
(5379)
(5303)
(5258)
(5117)
(5091)
学科
(32262)
经济(32214)
管理(24754)
(24192)
(18719)
企业(18719)
方法(15706)
数学(14171)
数学方法(14048)
(9715)
(9501)
(8974)
(8375)
贸易(8374)
中国(8219)
(8186)
业经(7269)
农业(6811)
(5990)
财务(5986)
财务管理(5974)
(5850)
企业财务(5696)
技术(5654)
环境(5442)
(4877)
地方(4869)
银行(4833)
(4784)
(4744)
机构
大学(126413)
学院(124296)
(49696)
经济(48840)
研究(47908)
管理(45228)
理学(40351)
理学院(39834)
管理学(38961)
管理学院(38784)
(36143)
科学(34044)
中国(33904)
农业(29457)
业大(27562)
(27031)
(26604)
研究所(24911)
中心(21068)
(20480)
农业大学(19422)
(17786)
(17079)
财经(16918)
北京(16549)
(16304)
(16117)
科学院(16025)
(15887)
(15652)
基金
项目(93706)
科学(72682)
基金(70022)
(66686)
国家(66174)
研究(57212)
科学基金(54424)
自然(39411)
自然科(38549)
自然科学(38533)
自然科学基金(37908)
基金项目(37376)
社会(37320)
(36378)
社会科(35428)
社会科学(35416)
(32331)
资助(28039)
教育(25461)
重点(21869)
计划(21671)
(20121)
(19986)
(19858)
编号(19682)
科技(19377)
科研(19359)
(18955)
创新(18797)
(16992)
期刊
(47480)
经济(47480)
学报(33249)
(31798)
研究(31329)
科学(26461)
中国(23324)
大学(22974)
学学(22285)
农业(21503)
管理(15515)
(14915)
(12380)
业大(10211)
(9309)
金融(9309)
经济研究(9090)
农业大学(8860)
财经(8171)
(8151)
业经(7995)
教育(7779)
技术(7732)
科技(7198)
(6995)
中国农业(6802)
问题(6605)
林业(6021)
商业(5808)
(5752)
共检索到173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留生  韩碧文  何钟佩  
以京冬6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BA)、乙烯利及其配合使用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有效改变了小麦蛋白质含量及组分、氨基酸组成、沉降值、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和千粒重。开花期喷施 BA 50mg/L 和灌浆期喷施乙烯利50mg/L 的复合处理,籽重和品质指标同时显著提高,表明了化学控制手段在协调碳氮物质代谢,实现产量品质协同提高方面的应用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留生  韩碧文  何钟佩  
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京冬6号为材料,研究了田间生长条件下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6-苄氨基嘌呤(BA)和乙烯利的调控作用,结果 BA 提高了衰老后期旗叶中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POD)活性,降低了超氧自由基含量,改善了活性氧代谢,延缓了旗叶衰老,表现在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膜脂过氧化程度(丙二醛含量)变化动态的改变。乙烯利作用相反,促进旗叶衰老。两者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叶片衰老进程,与籽粒发育更加协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留生  韩碧文  何钟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廷刚  杜小凤  王伟中  顾大路  杨文飞  吴雪芬  钱新民  吴传万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廷刚  杜小凤  王伟中  顾大路  杨文飞  吴雪芬  钱新民  吴传万  
为探明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1为材料,研究了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各营养器官花后干物质积累动态、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再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和劲丰处理能增强小麦灌浆中后期上部功能叶片和节间的干物质积累,并促进其灌浆后期干物质转运。与对照相比,乙烯利降低了花前花后暂贮干物质的总输出量,增加了成熟期干物质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和比例,减少了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降低了籽粒产量、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劲丰则能促进花前和花后两个时期暂贮干物质的输出,降低成熟期干物质在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敏  戴廷波  姜东  荆奇  曹卫星  
在田间条件下,以豫麦34和扬麦9号2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花后用0.01 mol.mL-16-BA分别处理穗部和旗叶,研究6-BA对小麦花后植株C/N物质积累与转运规律的影响及其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6-BA处理降低了小麦籽粒质量和总淀粉含量,但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且旗叶处理比穗部处理的效果更为显著。6-BA处理显著提高了籽粒谷蛋白含量,对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影响较小;穗处理的籽粒醇溶蛋白含量低于对照和旗叶处理,使穗处理的谷蛋白/醇溶蛋白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6-BA处理降低了扬麦9号籽粒支链淀粉含量,豫麦34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6-BA处理降低了营养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晓宇  王小燕  柳道明  杜厚江  苏荣瑞  
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开展小麦开花后渍水试验,研究开花后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渍水前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开花期至成熟期均有持续降水分布,其中2011年4~5月累计降雨量达194.1mm,2012年同期累计降雨量达285.5mm,表明江汉平原小麦生殖生长期有较大渍害风险。本试验研究表明,开花后渍水,小麦植株衰老进程加速,叶片严重早衰失绿,旗叶光合速率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叶片衰老趋势,缩小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幅度。开花后渍水亦导致根系活力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根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虎玲  郝明德  李志西  
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施肥对小麦品质和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 能提高小麦营养品质,增强面团强度和筋力,降低面团的延展性,提高籽粒氨基酸含量;施磷对小麦营养品质和籽 粒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强面团延展性,降低面团强度和筋力;NPK配施和NP配施对小麦营养品质改 良作用明显,均有利于提高面团的耐揉性、强度和筋力,降低面团的延展性,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NPK配 施对小麦籽粒中总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明显,但能提高小麦籽粒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NP配施能提高小麦籽粒中的 总氨基酸含量。但对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施肥对小麦品质影响的大小排序为N>NPK>N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抄抄  孔雷蕾  李妹娟  徐刚红  唐康桐  唐湘如  
为探明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香稻香气特征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形成的影响,以常规香稻品种农香1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不同浓度6-BA处理(S0:喷施清水,对照;S1:喷施15 mg/L的6-BA溶液;S2:喷施30 mg/L的6-BA溶液),研究了6-BA对香稻2-AP含量、脯氨酸和脯氨酸氧化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6-BA溶液对籽粒2-AP含量的影响各异,高浓度的6-BA溶液对籽粒2-AP的积累产生抑制作用。喷施15 mg/L的6-BA能够显著提高农香18的籽粒2-AP含量(48.16 ng/g),较S0显著提高了28.84%。喷施15 mg/L的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振江  张林  任永浩  解华云  刘洪  胡立勇  
以糯小麦新品种华糯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糯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苗种植密度为120×104~240×104/hm2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明显增加,籽粒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当基本苗种植密度达300×104/hm2时,籽粒产量增加不明显,面团形成时间明显缩短、评价值明显降低。氮肥施用量为75~225 kg/hm2,增施氮肥可同步提高籽粒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评价值,而当氮肥施用量达300 kg/hm2时,籽粒产量和评价值下降,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增加,但增幅较小。本试验条件下使华糯1号高产和优质的最佳组合是基本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增茹  李长荣  张跃  
研究了脱水法合成6-苄基氨基嘌呤(6-BA)的最佳反应条件。腺嘌呤、氢氧化钠水溶液和过量的苯甲醇混合后共热,不断蒸出水醇共沸物,反应结束后残留物加水溶解,用酸中和后得产品。该法合成的6-BA纯度高、产率高、成本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晓双  顾万荣  张立国  周颖  李彩凤  李晶  魏湜  
【目的】探究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对玉米子粒脱水效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先玉335和鑫鑫2号为试验材料,在蜡熟期喷施噻苯隆和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清水为对照。【结果】经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处理后,先玉335和鑫鑫2号收获期的子粒含水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32%和5.72%;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产量分别达到12 899.15和12 413.77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3.44%和10.50%;熟期分别提前5和6 d;对玉米的品质均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子粒含水量与产量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7。【结论】本研究表明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能够加快玉米子粒脱水速率,降低玉米收获期子粒含水量,提高产量,而对品质影响不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鱼冰星  王宏富  原向阳  杨净  段宏凯  王钰云  李智  
为研究多效唑和乙烯利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张杂谷10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叶面喷施多效唑和乙烯利,对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叶片SPAD值、光合参数及产量进行测定,并比较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施和互作的效应。结果表明:多效唑和乙烯利单施处理下,谷子株高显著降低,在A_1处理下达到最小值,较对照降低4.61%,茎粗显著增加,基部第一、第二和第三节间粗度均在A_1处理时最大,比对照分别增加11.30%、13.26%和14.44%,叶面积同样在A_1处理时最大,较对照显著增加11.76%;谷子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增加,均在A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分别增加6.81%、22.85%、18.78%和3.48%,而胞间CO_2浓度较对照显著降低6.84%;除穗长、穗码数外,穗粗、穗重、穗粒重及产量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性差异,其中穗粗在A_1处理下最好,穗重、穗粒重和产量则在B_2处理下达到最大,比对照显著增加14.10%、11.75%和11.09%。多效唑、乙烯利互作处理下,谷子株高在A_1B_2处理下达到最小值,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6.05%,茎粗在A_1B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基部第一、第二和第三节间粗度较对照显著增加11.96%、15.88%和14.00%,叶面积同样在A_1B_2处理时最大,较对照显著增加13.11%;谷子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在A_1B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分别增加8.37%、49.41%、22.64%和10.75%,而胞间CO_2浓度较对照显著降低8.14%;除穗长、穗码数外,穗粗、穗重、穗粒重及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其中穗粗在A_1B_2处理下最好,穗重、穗粒重、产量则在A_1B_2和A_2B_2处理时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20.87%、18.72%、20.73%和15.60%、16.11%、16.82%。而在A_3B_3和A_3B_1处理时谷子穗粒重、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分别减少5.54%、6.58%和7.73%、8.81%。试验表明,与单施相比,2种调节剂互作效应更显著,在谷子拔节期前或拔节期喷施300 mg/L多效唑后,在抽穗期追施400 mg/L乙烯利最适宜,而在孕穗期喷施多效唑后,孕穗期或灌浆期追施乙烯利会降低穗粒重,造成产量下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袁慧  马尚宇  王艳艳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侯君佑  盖盼盼  单雅敬  
为明确花后渍水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以皖垦麦076和皖麦52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后设置了0(W0),3(W3),6(W6),9 d(W9)4个渍水处理,研究花后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4 d,两品种W3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同,皖垦麦076的W9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皖麦52的W3和W6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W0但高于W9处理。渍水6,9 d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灌浆的平均速率,不同小麦品种在渍水条件下对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花后各渍水处理对小麦穗数无显著差异,皖垦麦076 W3处理的穗粒数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皖麦52的穗粒数表现为W3、W6和W9处理均显著低于W0,以W9处理最低,两品种千粒质量和产量均表现为W0>W3>W6>W9,渍水9 d时,两品种产量降幅分别为34.99%,40.44%。本试验条件下,开花期渍水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影响了籽粒灌浆进程,降低了平均灌浆速率,导致千粒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褚鹏飞  于振文  王东  张永丽  
【目的】利用测墒补灌技术确定灌水量,研究高产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小麦的耗水特性、蒸腾速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小麦生长季,在高肥力条件下,设置条旋耕、深松+条旋耕、旋耕、深松+旋耕和翻耕5种耕作方式,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耗水量、旗叶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深松+旋耕处理的总耗水量最高,深松+条旋耕和翻耕处理次之,且两者无显著差异,条旋耕和旋耕处理低于上述处理,表明深松后小麦的总耗水量增加。深松+条旋耕处理的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和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模系数最高,深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