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98)
- 2023(5143)
- 2022(4149)
- 2021(3604)
- 2020(2891)
- 2019(6673)
- 2018(6453)
- 2017(11859)
- 2016(6708)
- 2015(7397)
- 2014(7236)
- 2013(7400)
- 2012(7138)
- 2011(6524)
- 2010(6342)
- 2009(5317)
- 2008(5069)
- 2007(4567)
- 2006(4108)
- 2005(3748)
- 学科
- 济(25989)
- 经济(25955)
- 管理(20707)
- 业(15570)
- 企(12699)
- 企业(12699)
- 方法(11417)
- 贸(11268)
- 贸易(11266)
- 易(11145)
- 出(10942)
- 数学(10217)
- 数学方法(10104)
- 环境(9800)
- 财(9550)
- 学(9261)
- 口(7901)
- 出口(7895)
- 出口贸易(7895)
- 中国(6678)
- 农(6507)
- 划(5476)
- 业经(4919)
- 和(4676)
- 制(4384)
- 农业(4205)
- 技术(4147)
- 地方(4108)
- 资源(4058)
- 财政(4028)
- 机构
- 大学(99424)
- 学院(97030)
- 济(40086)
- 研究(39876)
- 经济(39344)
- 管理(32879)
- 理学(28551)
- 中国(28520)
- 理学院(28172)
- 科学(27926)
- 管理学(27409)
- 管理学院(27287)
- 农(27114)
- 所(22362)
- 京(22344)
- 农业(22012)
- 业大(20898)
- 研究所(20644)
- 财(17895)
- 中心(17123)
- 江(15028)
- 院(14672)
- 省(14532)
- 农业大学(14151)
- 北京(13980)
- 财经(13933)
- 科学院(13123)
- 经济学(13122)
- 室(12893)
- 经(12834)
- 基金
- 项目(71043)
- 科学(54756)
- 基金(53030)
- 家(50544)
- 国家(50216)
- 研究(43929)
- 科学基金(40738)
- 自然(29333)
- 自然科(28662)
- 自然科学(28646)
- 自然科学基金(28166)
- 社会(27947)
- 省(27660)
- 基金项目(27423)
- 社会科(26556)
- 社会科学(26547)
- 划(24571)
- 资助(22216)
- 教育(19594)
- 重点(16917)
- 计划(16520)
- 发(15708)
- 部(15516)
- 科技(14892)
- 创(14774)
- 科研(14679)
- 编号(14475)
- 创新(14037)
- 业(13533)
- 大学(12507)
共检索到148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留生 韩碧文 何钟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留生 韩碧文 何钟佩
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京冬6号为材料,研究了田间生长条件下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6-苄氨基嘌呤(BA)和乙烯利的调控作用,结果 BA 提高了衰老后期旗叶中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POD)活性,降低了超氧自由基含量,改善了活性氧代谢,延缓了旗叶衰老,表现在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膜脂过氧化程度(丙二醛含量)变化动态的改变。乙烯利作用相反,促进旗叶衰老。两者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叶片衰老进程,与籽粒发育更加协调。
关键词:
小麦 旗叶 衰老 6-苄氨基嘌呤 乙烯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留生 韩碧文 何钟佩
以京冬6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BA)、乙烯利及其配合使用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有效改变了小麦蛋白质含量及组分、氨基酸组成、沉降值、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和千粒重。开花期喷施 BA 50mg/L 和灌浆期喷施乙烯利50mg/L 的复合处理,籽重和品质指标同时显著提高,表明了化学控制手段在协调碳氮物质代谢,实现产量品质协同提高方面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品质 6-苄氨基嘌呤 乙烯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晓宇 王小燕 柳道明 杜厚江 苏荣瑞
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开展小麦开花后渍水试验,研究开花后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渍水前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开花期至成熟期均有持续降水分布,其中2011年4~5月累计降雨量达194.1mm,2012年同期累计降雨量达285.5mm,表明江汉平原小麦生殖生长期有较大渍害风险。本试验研究表明,开花后渍水,小麦植株衰老进程加速,叶片严重早衰失绿,旗叶光合速率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叶片衰老趋势,缩小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幅度。开花后渍水亦导致根系活力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根系...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小麦 灌浆期 渍害 6-B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鸿雁 王在厚 魏冬梅
用乙烯利处理黄瓜植株,除具有增加雌花数、抑制徒长、提高产量等作用外,还影响黄瓜叶片生理活性及品质。适当浓度(50和150μL·L-1)乙烯利处理,既可促进植株雌花分化,又能使功能叶片维持较好的生理活性,不会引起叶片早衰,为黄瓜高产优质栽培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乙烯利 叶片生理活性 品质 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增茹 李长荣 张跃
研究了脱水法合成6-苄基氨基嘌呤(6-BA)的最佳反应条件。腺嘌呤、氢氧化钠水溶液和过量的苯甲醇混合后共热,不断蒸出水醇共沸物,反应结束后残留物加水溶解,用酸中和后得产品。该法合成的6-BA纯度高、产率高、成本低。
关键词:
6-苄基氨基嘌呤 细胞分裂素 脱水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叔方
对大白菜采后离体叶片乙烯释放进行分析发现大白菜不同品种有不同的乙烯释放特性。相同离体叶片组进行比较,品种Nemesis乙烯释放量低于品种Parkins。在贮藏期间Nemesis最外层叶片释放量高于其他叶片,其他叶片几乎无乙烯释放;Parkins中间叶片乙烯释放量最高,而最外层叶片乙烯释放量最低。离体叶片对外源乙烯的反应和叶片衰老程度没有直接关系,叶片内源乙烯释放量高,外源乙烯处理后乙烯释放增加量也高。
关键词:
大白菜,离体叶片,乙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增茹 李长荣
本文探讨了6-苄基氨基嘌呤的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方法,测定波长为275um,在0~9mg·kg-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变异系数为0.7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外法测定样品的可靠性加以确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抄抄 孔雷蕾 李妹娟 徐刚红 唐康桐 唐湘如
为探明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香稻香气特征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形成的影响,以常规香稻品种农香1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不同浓度6-BA处理(S0:喷施清水,对照;S1:喷施15 mg/L的6-BA溶液;S2:喷施30 mg/L的6-BA溶液),研究了6-BA对香稻2-AP含量、脯氨酸和脯氨酸氧化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6-BA溶液对籽粒2-AP含量的影响各异,高浓度的6-BA溶液对籽粒2-AP的积累产生抑制作用。喷施15 mg/L的6-BA能够显著提高农香18的籽粒2-AP含量(48.16 ng/g),较S0显著提高了28.84%。喷施15 mg/L的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廷刚 杜小凤 王伟中 顾大路 杨文飞 吴雪芬 钱新民 吴传万
为探明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1为材料,研究了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各营养器官花后干物质积累动态、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再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和劲丰处理能增强小麦灌浆中后期上部功能叶片和节间的干物质积累,并促进其灌浆后期干物质转运。与对照相比,乙烯利降低了花前花后暂贮干物质的总输出量,增加了成熟期干物质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和比例,减少了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降低了籽粒产量、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劲丰则能促进花前和花后两个时期暂贮干物质的输出,降低成熟期干物质在各
关键词:
乙烯利 劲丰 小麦 干物质转运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陶宗娅 邹琦
用浓度分别为0.05、0.25、1.0、5.0、10.0、20.0mmol/L的SA溶液分别浸渍小麦幼苗地上部分(浸苗45min)和根部(浸根8h),自然光下8h后取第二展开叶测定。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叶片活性氧代谢的调节,探讨了SA抑制乙烯生物合成与活性氧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SA浓度增加,H2O2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酚特异性过氧化物酶(PPOD)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O2-产生速率则先降低后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乙烯产生速率略有升高后迅速降低。小麦幼苗叶片活性氧代谢对SA浓度小于1.0mmol/L的处理敏感。乙烯产生速率对外源SA敏感,体内...
关键词:
水杨酸 小麦 活性氧 乙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翁惠玉 武宗信
1989~1991年在山西省临猗县和太原两地,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喷施,研究其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烯利在小麦旗叶刚伸出时喷施,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增产最多的是亩喷施20g有效成分乙烯利,亩增产小麦32~48kg,增产率达10.22%~22.86%。
关键词:
冬小麦,乙烯利,喷施,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留生 何钟佩 韩碧文
14 C活体示踪动力学和定期取样测定结合 ,研究了冬小麦京冬 6号籽粒发育期间旗叶同化物输出和分配特征。旗叶 14 C输出量、输出速率的动力学均符合负指数方程 ,用 14 C输出几率等参数比较了各期同化物输出特性的差异。开花期旗叶 14 C输出量的 90 %以上进入茎和颖壳 ,以后再分配到籽粒中。灌浆期籽粒是优势库 ,14 C分布占旗叶输出量的约 70 % ;蜡熟期 14 C仅有约 13%进入籽粒 ,2 5%左右先进入根系 ,完熟时再分配到籽粒。这些变化是整株源库关系的体现 ,生产中应据各期特点明确主攻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
小麦 旗叶 同化物运输 同化物分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爱国 王清印 孔杰 刘萍 刘志鸿 孙慧玲 李锋 王如才 姜明
用6 - 二甲基氨基嘌呤(6 - DMAP) 处理,对抑制栉孔扇贝第二极体释放产生三倍体的适宜诱导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DAPI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开始处理前和处理结束时的受精卵染色体核相组成与三倍体诱导率和幼虫成活率的关系,对三倍体处理组和对照组幼虫的生长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获得充分成熟的卵子、起始处理时间以第一极体占40 % 、药物浓度60 mgL、持续处理时间15 min 及产卵至处理结束保持水温20 ℃,三倍体诱导率可稳定在80 %以上,孵化率达70 % 左右。
关键词:
栉孔扇贝 6-二甲基氨基嘌呤 三倍体诱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