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52)
- 2023(4731)
- 2022(4376)
- 2021(3994)
- 2020(3666)
- 2019(8721)
- 2018(8718)
- 2017(17237)
- 2016(9783)
- 2015(11374)
- 2014(11793)
- 2013(12014)
- 2012(11392)
- 2011(10461)
- 2010(10749)
- 2009(9934)
- 2008(10064)
- 2007(9345)
- 2006(7876)
- 2005(7040)
- 学科
- 济(42988)
- 经济(42951)
- 业(25898)
- 管理(25418)
- 方法(22904)
- 数学(20672)
- 数学方法(20507)
- 企(19853)
- 企业(19853)
- 农(12456)
- 财(11067)
- 中国(10245)
- 学(9729)
- 贸(8674)
- 贸易(8674)
- 地方(8430)
- 易(8398)
- 农业(8128)
- 制(7610)
- 业经(7572)
- 务(6838)
- 财务(6817)
- 财务管理(6796)
- 和(6586)
- 企业财务(6383)
- 银(6353)
- 银行(6325)
- 融(6038)
- 金融(6036)
- 行(5965)
- 机构
- 大学(149961)
- 学院(148317)
- 济(60729)
- 经济(59389)
- 管理(55079)
- 研究(51427)
- 理学(47366)
- 理学院(46778)
- 管理学(45930)
- 管理学院(45637)
- 中国(38182)
- 科学(33462)
- 京(31855)
- 农(30854)
- 所(28046)
- 财(27317)
- 研究所(25665)
- 业大(25099)
- 农业(24768)
- 中心(23873)
- 江(23134)
- 财经(21909)
- 北京(20036)
- 经(19754)
- 范(19590)
- 师范(19365)
- 经济学(18889)
- 州(18111)
- 院(17730)
- 经济学院(17293)
- 基金
- 项目(96346)
- 科学(73877)
- 基金(68549)
- 研究(68039)
- 家(60391)
- 国家(59892)
- 科学基金(49579)
- 社会(41485)
- 社会科(39223)
- 社会科学(39206)
- 省(38146)
- 基金项目(36578)
- 自然(32664)
- 划(32494)
- 自然科(31845)
- 自然科学(31828)
- 教育(31596)
- 自然科学基金(31260)
- 资助(28855)
- 编号(28120)
- 成果(23458)
- 重点(21965)
- 部(21830)
- 发(20872)
- 创(19401)
- 课题(19381)
- 科研(19123)
- 计划(18754)
- 创新(18185)
- 教育部(18120)
共检索到215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建荣 边芯 郎荣斌 俞华仙 冯蔚 桃联安 董立华 安汝东 经艳芬
通过对甘蔗大茎野生种57NG208和南涧果蔗正交、反交后代132个真杂种后代的聚类分析及对其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锤度和单茎重的分析,研究其后代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57NG208与南涧果蔗正交组合66个后代的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227~0.955,平均为0.618;反交组合的为0.206~0.941,平均为0.593。2)正交、反交后代的变异系数中,丛有效茎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大于50%),其次为单茎重的变异系数(大于33%),说明丛有效茎数和单茎重的离散度较大;茎径的变异系数为14%~16%;锤度和株高的变异系数均在11%以下,说明株高和锤度的离散度最小。3)正交、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石华 谭学林
本研究利用云南海拔2650 m高寒稻区种植的地方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品系南34为亲本,分析比较了在400、1860和2200 m 3个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正反交F2群体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细胞质和海拔引起杂合体花粉育性的差异可导致其F2群体中形态性状发生明显的遗传变异,其中细胞质对F2群体形态性状遗传变异的效应随产生群体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2200 m的高海拔细胞质效应最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对探讨环境温度对细胞质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海拔 籼粳稻细胞质 形态性状 遗传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针杉 涂红霞 周荆婷 马艳 柴久凤 王旨意 杨鹏飞 杨小芹 Kumail Abbas 王浩 王燕 王小蓉
【目的】通过观测分析中国樱桃地方种质‘南早红’(早熟,橙红)和‘红妃’(紫红,综合性状优良)杂交F_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探究果实主要性状遗传规律,为优异性状基因挖掘奠定工作基础,也为新品种选育和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和测试分析‘南早红’(NZH)和‘红妃’(HF)正、反交F_1代群体(n=226)果实大小(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颜色(果实花色苷含量)、形状(果形指数)、果实生育期、果柄长度等17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其遗传倾向并预测遗传模式。【结果】正交(‘南早红’ב红妃’)和反交(‘红妃’ב南早红’)F_1群体单果质量分离广泛,分别为2.59—7.46和2.45—6.48 g,但平均单果质量(4.30 g、4.05 g)均小于中亲值(4.58 g)。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杂种优势明显,前者正、反交群体均值分别为14.55%和14.51%,高于亲本HF(12.97%)和NZH(11.36%),超高亲率分别达78.52%和76.09%;可滴定酸在正、反交群体中的均值(0.67 g/100 mL、0.59 g/100 mL)略低于中亲值(0.63 g/100 mL),低低亲率为47.92%和41.94%。F_1果皮颜色也呈现连续变异,包括橙红、红色、紫红和黑紫等类型,以红色为主。果实花色苷含量变异较大,分布范围分别为3.12—112.51和1.80—79.94 mg·kg~(-1)。果实生育期在正反交F_1群体中存在差异,正交的比反交的短2 d。果柄长度表现为超亲遗传,超高亲率分别为49.25%和43.33%。遗传模型预测表明,正、反交11个果实性状最适遗传模型的主基因数目完全一致,果实纵径和果实生育期为1对主基因,其他性状均为2对主基因。【结论】中国樱桃杂交F_1代果实主要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连续分布的数量性状,其中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可滴定酸、花色苷含量呈变小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果柄长度呈增大的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有春 魏永祥 王兴东 刘成 蒋明三 张舵 袁兴福 陶承光
[目的]分析越橘亲本对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性状遗传的影响,为科学选配亲本提供依据。[方法]以高糖高酸的南高丛越橘品种‘Sapphire’和中糖低酸的北高丛品种‘Berkeley’为亲本配置正反交组合,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果实中糖和酸的组分及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越橘果实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是主要的可溶性糖组分,柠檬酸和酒石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各糖酸组分及总糖和总酸含量在正反交组合中均表现出广泛的分离,其中糖组分及总糖的变异系数大于15%,酸组分及总酸的变异系数大于30%,酸的变异幅度大于糖的变异幅度,说明酸含量的选择潜力大;杂交后代糖和酸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
关键词:
越橘 正反交组合 糖 酸 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俞华先 经艳芬 安汝东 郎荣斌 董立华 桃联安 孙有芳 杨李和 边芯 周清明 田春艳
【目的】客观评价大茎野生种57NG208血缘F_2代创新种质,提高创新种质的利用效率。【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云瑞15系列甘蔗创新种质的20份参试材料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蔗茎产量与各性状均呈正相关,且与株高达到显著水平,与有效茎数达到极显著水平;11月蔗糖分与蔗茎产量和有效径数呈正相关,且与有效径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2.417%,能反映所列性状绝大部分的信息;聚类分析得20份参试材料分成3个类群,各个类群具有不同特点,在组合选配时可科学加以利用。【结论】云瑞15-80、云瑞15-78、云瑞15-152、云瑞15-44、云瑞15-85、云瑞15-12、云瑞15-45、云瑞15-111、云瑞15-79、云瑞15-84和云瑞15-55共11份材料的综合性状好,应作为重要创新种质优先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英 卢存福 兰小中 杨凤娇 金德善 乔佩 卢骁 玉猛 陈玉珍
为分析系列化学诱变对玉米自交系AS-9诱变后代的影响,以玉米自交系AS-9及其化学诱变自交第1代M1和第4代M4为材料,进行发芽试验,同时利用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的68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诱变M1和M4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根数普遍高于对照;能在2代玉米试材中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的引物有54对,占引物总数的79.41%;M1诱变系与基础材料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364 7,遗传相似系数中心化后的数据在-0.12处,可将材料分为2个类群,基础材料(ⅠCK)为一类,诱变系为一类;M4诱变系与基础材料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434 6,遗传相似系数中心化后的数据在-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国彬 兰彦平 姚研武 兰卫宗 王金宝 刘建玲
通过对板栗杂交后代株产、单粒重等形态特征及坚果总糖、淀粉、蛋白质含量等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研究了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所有杂交后代性状差异显著,坚果高度、宽度与淀粉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无论在总体水平还是各杂交组合内部均小于10%,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学性状,坚果厚度与脂肪含量变异系数也低于15%,也比较稳定;而株产、平均单粒重及总糖含量、粗纤维含量等性状在总体水平上高于15%,总糖含量变异系数甚至在50%以上,遗传多样性丰富,在其中选择特异性状单株具有很大潜力;分析还发现,母本(雄性不育板栗种质)相同,父本不同,杂交后代单株产量变异系数近似,而平均单粒重变异系数...
关键词:
板栗 杂交后代 表型性状 坚果 遗传变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亚辉 朱兆海 张学文 萧浪涛
以不同辐射剂量的 6 0 Co- γ射线处理菊花愈伤组织 ,获得变异后代 ,从分子水平上检测不同辐射剂量对植物遗传物质的影响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技术对 5种变异株和对照进行分子标记和遗传突变的研究 .建立了适合 RAPD的反应体系 ,优化其反应条件 ,从 2 5种引物中筛选出的 6种引物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差异 ,共扩增出 72条带 .结果表明 ,经过不同辐射剂量处理获得的变异菊花在 DNA水平上存在多态性差异 .分析了多态性产生的机理和变异株间遗传物质的差异 ,并讨论了 RAPD的可靠性和辐射变异的机理 .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朱映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靳祥 尹志涛 杨仕强
以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BC3F5和BC4F4(172份)为材料,在云南新平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研究供体亲本及其回交后代稻谷粒形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供体亲本及其后代的谷粒长和谷粒宽遗传力较高,且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较大.2)谷粒长、谷粒宽和谷粒长宽比3个谷粒性状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供体亲本及其后代进行粒形新品种选育时,除应考虑各谷粒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大小外,还应考虑籼粳、稻谷粒形、供体亲本与其后代的遗传差异和特点.3)籼粳间、稻谷粒形间的3个谷粒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表现出显著的粒形多样性.遗传改良可使粒形多样性明显...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同龙
研究了 1 0年生杉木杂交后代试验林的胸径生长和木材体积质量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 :杉木胸径和木材体积质量在后代间存在显著差异 ,胸径的遗传变异系数为 7 39% ,而木材的变异系数只有 4 45% ,胸径的广义遗传力为 0 77,木材体积质量的广义遗传力则为 0 86;胸径与木材体积质量的遗传相关表现出中度以上的负相关 ( - 0 60 4 9)。采用简单指数法评选出 4个优良杂交组合 ,胸径遗传增益为 9 1 8% ,而木材体积质量与对照相近。表4参 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芦江 熊尧宇 陈文生 兰海 林海建 杨克诚 高世斌 潘光堂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玉米自交系08-641(R08)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得到的79个BC2F4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44对具有清晰多态性的引物共检测到272个多态性等位基因位点,其中有123个位点在回交后代株系中被检测到而在轮回亲本中缺失;以种子形状和颜色不像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系,基因型与R08的相似程度总体低于以种子形状和颜色类似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且其变异范围更广。可见不同选择方向所得回交后代选系的遗传变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回交过程中采用多向选择的策略,可能有利于提高回交改良的育种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君灵 杜雄明 周忠丽 潘兆娥 庞保印
利用250 Gy的Co60γ射线对3个棉花品种的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对其M4,M5农艺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辐射诱变后代M4,M5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明显差异。阐明了辐射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诱变效果存在变异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所有表型性状,以及衣分、单铃重、株高、2.5%跨长、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等性状的M4与M5群体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证明了诱变后代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可以遗传,M4和M5群体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趋于稳定。3个品种诱变后代M5材料间的表型性状遗传距离变幅分别为1.83-34.68,1.26-34.55,2.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秋菊 崔学强 邓杰玲 黄昌艳 殷文忆 张自斌
为获取性状优良的子代单株用于后续新品种培育和优质亲本的选配,采用iPBS与形态学双标记鉴定方法,对‘粉条纹’石斛(母本)与‘丹绒之星’石斛(父本)杂交组合进行遗传鉴定研究。结果表明:iPBS标记鉴定36个子代植株均为真杂种,在遗传距离0.71处,亲本及36个子代可分为3大类群,子代先与父本聚为一类再与母本聚合,两亲本与子代的遗传相似系数父本(0.686 1)>母本(0.510 5);形态学鉴定显示两亲本在各个性状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子代假鳞茎高度均值为25.48 cm,假鳞茎直径1.14 cm,叶片长度14.17 cm,叶片宽度3.45 cm,子代株型与叶型大小主要介于双亲间;子代花横径均值为4.96 cm,花纵径均值为5.75 cm,两者优于双亲的比例分别为16.67%和2.78%,多数子代植株花型较父母本偏小;在花部性状中,上萼宽、侧萼长宽和侧瓣长4个性状表现出一定超亲优势,唇瓣长和花梗数2个性状展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其余性状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趋势;子代在花色遗传上以父本的白紫色系为主,并在双亲花色色谱基础上展现梯度变化。综上,iPBS分子标记可有效提高鉴定石斛兰杂种的效率,形态学标记鉴定有助于高效选育性状优良的子代个体,2种标记方法均可有效缩短石斛兰杂交育种进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良群 白志良 王丰林 郑丽萍 李爱军
对9个高粱品系的体细胞无性系后代的变异及其遗传稳定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R1再生植株常出现较大变异,但有许多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R2的变异频率虽然较低,但大部分变异能遗传下来,并且在R3即可表现稳定。另外,还观察到许多性状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但不同性状的变异频率不相同。有些植株的变异只表现在个别性状上,但也有些植株可同时出现几个性状发生变异。
关键词:
高粱,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遗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