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30)
- 2023(5240)
- 2022(4750)
- 2021(4367)
- 2020(4057)
- 2019(9690)
- 2018(9700)
- 2017(19220)
- 2016(10866)
- 2015(12443)
- 2014(12865)
- 2013(12962)
- 2012(12283)
- 2011(11140)
- 2010(11308)
- 2009(10732)
- 2008(11030)
- 2007(10136)
- 2006(8633)
- 2005(7803)
- 学科
- 济(49750)
- 经济(49703)
- 业(31959)
- 管理(31418)
- 方法(27786)
- 企(26588)
- 企业(26588)
- 数学(25330)
- 数学方法(25151)
- 财(14515)
- 农(13320)
- 务(10281)
- 财务(10268)
- 财务管理(10245)
- 中国(9994)
- 企业财务(9813)
- 学(9611)
- 贸(9238)
- 贸易(9238)
- 制(9219)
- 易(8964)
- 业经(8569)
- 地方(8258)
- 农业(7922)
- 和(6961)
- 融(6523)
- 金融(6521)
- 银(6473)
- 银行(6451)
- 理论(6254)
- 机构
- 大学(165314)
- 学院(163562)
- 济(69360)
- 经济(67932)
- 管理(63639)
- 理学(55156)
- 理学院(54568)
- 管理学(53670)
- 研究(53421)
- 管理学院(53367)
- 中国(40697)
- 京(34353)
- 科学(33106)
- 财(32571)
- 农(30415)
- 所(28219)
- 财经(26394)
- 业大(25882)
- 研究所(25552)
- 中心(25158)
- 江(24585)
- 农业(24398)
- 经(23937)
- 北京(21687)
- 经济学(21684)
- 范(19894)
- 经济学院(19845)
- 财经大学(19722)
- 师范(19669)
- 州(19149)
- 基金
- 项目(104935)
- 科学(81781)
- 基金(76493)
- 研究(74119)
- 家(66714)
- 国家(66202)
- 科学基金(56150)
- 社会(46105)
- 社会科(43740)
- 社会科学(43721)
- 基金项目(40922)
- 省(40580)
- 自然(37474)
- 自然科(36608)
- 自然科学(36593)
- 自然科学基金(35974)
- 教育(34801)
- 划(34560)
- 资助(32520)
- 编号(30743)
- 成果(24998)
- 部(24152)
- 重点(23541)
- 发(21842)
- 创(21302)
- 科研(20778)
- 教育部(20526)
- 课题(20201)
- 创新(19969)
- 大学(19949)
共检索到234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金德环 丁振华
本文采用多资产方差分解法分析50ETF与标的成份股的价格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相比,50ETF在标的成份股的价格形成过程中贡献并不大。由于价格形成过程与市场微观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本文从这一角度来进行解释,从而为推动我国ETF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ETF 多资产方差分解法 价格形成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毛杰
本文以沪深两市相关证券的高频交易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首次深入考察和分析了指数ETF期权上市对其标的指数成份股市场质量的影响。通过构造反事实路径,本文研究发现:指数ETF期权上市交易有助于平抑其标的指数成份股的波动性,有助于提升其标的指数成份股的流动性,但对其标的指数成份股的价格效应并不显著。本文还进一步将处理期拆分为股市的上涨时段和下跌时段来进行实证检验,进而发现指数ETF期权上市对其标的指数成份股产生了逆市场趋势的价格效应,即在股市的上涨时段产生了负向的价格效应、在其下跌时段产生了正向的价格效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毛杰
本文以沪深两市相关证券的高频交易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首次深入考察和分析了指数ETF期权上市对其标的指数成份股市场质量的影响。通过构造反事实路径,本文研究发现:指数ETF期权上市交易有助于平抑其标的指数成份股的波动性,有助于提升其标的指数成份股的流动性,但对其标的指数成份股的价格效应并不显著。本文还进一步将处理期拆分为股市的上涨时段和下跌时段来进行实证检验,进而发现指数ETF期权上市对其标的指数成份股产生了逆市场趋势的价格效应,即在股市的上涨时段产生了负向的价格效应、在其下跌时段产生了正向的价格效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婧
本文探讨了50ETF对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波动影响情况。本文使用Andersenetal.方法和GARCH模型的无条件方差测度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波动性变化,实证结果显示,ETF的设立显著提高了上证50成份股的波动性;ETF对不同市值规模股票的波动性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不同行业的波动性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本文认为ETF价格变化可以反映市场信息以及改变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进而影响其对应成份股价格的波动性变化。(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书达 吴文锋
本文基于上证50ETF期权上市后的交易数据,尝试利用期权平价关系构建交易策略,检测期权产品套利空间,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套利空间与股票市场和期权市场行为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期权定价仍不是有效的,期权和标的资产的流动性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最后,文章对提高我国期权价格的有效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远志 苏海峰
本文以上证50ETF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7年的日收盘数据构建数据样本,从实证的角度计量上证50ETF对其目标指数即上证50指数的跟踪误差变化及波动特征,并深入探讨造成跟踪误差变化和波动的主要成因,进而对未来我国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以及指数型投资基金的产品设计、运作机制以及和相关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上证50ETF 交易所交易基金 跟踪误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静 周宗放 霍学喜
上证50ETF和上证180ETF无论从指数编制还是从指数特征来看都极其相似,因此本文拟选择上证50ETF和上证180ETF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三种测定方法,实证分析了两者对其目标指数即上证5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的跟踪误差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集对分析理论,综合判断测定结果,探讨上证50ETF和上证180ETF跟踪误差的差异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孟海亮 任若恩 谢明霞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研究了股指期货推出预期对其成份股的溢价影响,得出的结论是:股指期货推出预期这一事件给沪深300成份股的投资者带来正的超常收益。并且,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中股票的权重越大,超常收益率就越高;影响成份股溢价的主要因素包括:样本股占沪深300指数的权重和沪深两市A股流通市值加权指数收益率。
关键词:
股指期货 成份股 事件研究 因素分析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宗新 丁振华
价格发现功能是ETF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上证50ETF是否具备价格发现功能是衡量ETF推出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多资产方差分解法分析50ETF交易的信息含量,从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对50ETF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我国ETF具有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但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由于价格发现功能与市场特定微观结构紧密,为此论文从市场微观结构角度,应用交易成本假说、交易限制假说、市场信息假说对50ETF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深入剖析。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苏生 许桐桐 王俊博 余臻
比较基于上证50指数的股指期货、ETF期权与现货ETF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选取5分钟高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将暴涨暴跌行情与全样本区间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采用买权卖权等价理论反推期权价格隐含的现货价格;其次,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合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研究市场间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最后,运用广义信息共享模型量化各个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区间中,期货市场均领先其他市场至少5分钟;从长期来看,期货在价格发现中的贡献度最大,期权次之;在暴涨区间中,ETF的价格发现贡献度最大,期货次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苏生 许桐桐 王俊博 余臻
比较基于上证50指数的股指期货、ETF期权与现货ETF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选取5分钟高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将暴涨暴跌行情与全样本区间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采用买权卖权等价理论反推期权价格隐含的现货价格;其次,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合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研究市场间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最后,运用广义信息共享模型量化各个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区间中,期货市场均领先其他市场至少5分钟;从长期来看,期货在价格发现中的贡献度最大,期权次之;在暴涨区间中,ETF的价格发现贡献度最大,期货次之;在暴跌区间中,期权的价格发现贡献度最大,期货次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陶利斌 邹洋 潘婉彬
本文采用上证50ETF期权、50ETF基金、上证50指数和上证50股指期货四个市场的超过4年的高频数据,按Hasbrouck(1995)估计了它们的价格发现贡献,并重点研究了上证50ETF期权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期权和股指期货具有较强的价格发现能力。进一步,对期权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期权市场和现货基金市场的相对活跃程度、期权市场隐含价格与现货价格之差,以及休市期间的新信息对期权的价格发现能力有正面影响。而买卖价差相对值、现货市场波动性和期权市场的投机行为对期权的价格发现能力有负面影响。投资者情绪在市场上涨阶段正面影响期权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而在下跌阶段对其有负面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闫会强 王帅 金浩
上证50ETF期权的推出是我国期权业走向专业化的标志,其定价问题关乎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然而,上证50ETF期权成份股调整对于定价效率的影响一直被忽略。因此,本文在梳理定价方法的基础上,以成份股调整为时间节点,通过核算调整前后理论定价和市场价格的偏差计算定价效率。研究发现:看涨期权在成分股调整的公告日后的一定时间内定价效率有所降低,而看跌期权的定价效率会有所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证50ETF期权的定价效率会重新变动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主要原因是定价公式忽略了红利、交易费用的存在,以及波动率参数受到成分股调整影响,这是今后提升定价效率的修正方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闫会强 王帅 金浩
上证50ETF期权的推出是我国期权业走向专业化的标志,其定价问题关乎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然而,上证50ETF期权成份股调整对于定价效率的影响一直被忽略。因此,本文在梳理定价方法的基础上,以成份股调整为时间节点,通过核算调整前后理论定价和市场价格的偏差计算定价效率。研究发现:看涨期权在成分股调整的公告日后的一定时间内定价效率有所降低,而看跌期权的定价效率会有所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证50ETF期权的定价效率会重新变动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主要原因是定价公式忽略了红利、交易费用的存在,以及波动率参数受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