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3)
- 2023(9110)
- 2022(7889)
- 2021(7087)
- 2020(6174)
- 2019(14159)
- 2018(13741)
- 2017(26236)
- 2016(14709)
- 2015(16273)
- 2014(16212)
- 2013(16176)
- 2012(15088)
- 2011(13694)
- 2010(13556)
- 2009(12729)
- 2008(12754)
- 2007(11582)
- 2006(9767)
- 2005(8559)
- 学科
- 济(61756)
- 经济(61692)
- 管理(39831)
- 业(39724)
- 企(30481)
- 企业(30481)
- 方法(30404)
- 数学(27459)
- 数学方法(27247)
- 农(18383)
- 财(15993)
- 学(14514)
- 中国(14472)
- 地方(13646)
- 贸(13502)
- 贸易(13500)
- 易(13103)
- 业经(12406)
- 农业(12371)
- 制(10248)
- 务(9970)
- 财务(9957)
- 财务管理(9932)
- 环境(9628)
- 企业财务(9373)
- 技术(8750)
- 和(8741)
- 银(8615)
- 银行(8561)
- 融(8478)
- 机构
- 大学(218019)
- 学院(216729)
- 济(88153)
- 经济(86474)
- 管理(80971)
- 研究(76207)
- 理学(71063)
- 理学院(70154)
- 管理学(68841)
- 管理学院(68452)
- 中国(55400)
- 科学(51667)
- 农(49846)
- 京(45423)
- 所(41130)
- 业大(40469)
- 农业(40120)
- 研究所(38191)
- 财(37794)
- 中心(35130)
- 江(31742)
- 财经(31088)
- 经(28224)
- 北京(27886)
- 经济学(27447)
- 范(27288)
- 师范(26841)
- 院(26750)
- 农业大学(26639)
- 经济学院(25268)
- 基金
- 项目(152943)
- 科学(118096)
- 基金(111219)
- 研究(102030)
- 家(101352)
- 国家(100500)
- 科学基金(83417)
- 社会(64790)
- 社会科(61393)
- 社会科学(61369)
- 基金项目(60263)
- 省(59934)
- 自然(56966)
- 自然科(55633)
- 自然科学(55609)
- 自然科学基金(54648)
- 划(51910)
- 教育(46185)
- 资助(44590)
- 编号(39514)
- 重点(35377)
- 发(33435)
- 部(33292)
- 计划(31877)
- 创(31701)
- 科研(30775)
- 成果(30740)
- 创新(29766)
- 科技(28385)
- 业(27823)
- 期刊
- 济(89519)
- 经济(89519)
- 研究(55693)
- 学报(45637)
- 农(44132)
- 科学(38085)
- 中国(36552)
- 大学(32377)
- 学学(31214)
- 农业(29431)
- 财(29263)
- 管理(25317)
- 融(16777)
- 金融(16777)
- 业(16254)
- 技术(16018)
- 教育(15601)
- 业经(15256)
- 财经(15143)
- 经济研究(15060)
- 经(12941)
- 版(12847)
- 问题(12802)
- 业大(12360)
- 科技(11059)
- 技术经济(10983)
- 资源(10843)
- 商业(10665)
- 农业大学(10492)
- 贸(10379)
共检索到301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江勇 林纾 万莉莉
利用西北地区119个气象站1961年~2005年秋季降水资料,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用相关分析和典型年份的对比,探讨了500hPa高度距平场对西北秋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秋季降水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少的是青海的冷湖气象站为0.9mm,最多的是陕西的石泉气象站为270.0mm,降水中心有三个,一个在陕西省的东南部,另一个在青海的高原地区,第三个在新疆西北部的昭苏。秋季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与西北地区秋季区域平均降水相关系数显著的有三个区域,一个在欧洲到亚洲的西南部为负相关,另一个在非洲为正相关,第三个在北太平洋为正相关。典型多雨年西太平洋为正距平中心,西西伯利亚平原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跃浩 景元书 高庆先 杜吴鹏
我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气候变率较大的地区之一,其气候变化在中国、东亚及全球的气候变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选取2种不同的水平分辨率30km和50km,对我国西北地区2001年夏季的温度和降水情况进行数值模拟,与同时段的实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式基本能反映出西北地区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情况,其中温度和降水的模拟效果均是在6月最差,并且在西北整个区域中,对于青海地区的模拟效果较差;在对气温的模拟中,分辨率的不同并没有对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总体上模拟结果产生了系统性的冷偏差;对于降水的模拟中,模拟的不同区域对于分辨率的敏感程度不同,分辨率变化对于新疆地区的模拟影响最小,内蒙...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丽华 范广洲 周定文
利用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及中国596个测站日降水资料,采用带通滤波、小波功率谱、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夏季西风异常年500hPa纬向风季节内振荡特征及其与我国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夏季500hPa纬向风季节内振荡以40~60d周期为主;该季节内振荡在高原西风异常年份表现出异常的传播特征;且高原西风增强年份,我国30°N~40°N范围内的低频降水与高原低频纬向风几乎为同位相,30°N以南地区的低频降水与高原低频纬向风几乎为反位相,东北地区的低频降水落后于高原低频纬向风约1/4位相;高原西风减弱年份,江淮以北的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低频降水与高原低...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纬向风 季节内振荡 低频降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锋 孙兰东 郭俊琴 冯建英
利用西北地区136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城市与经济发展等数据,研究了西北地区降水各要素的趋势变化特征及人为活动影响。结果表明,西北降水量在1980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但东西部趋势相反,中西部地区增加,而东部地区减少。经济快速期(1979—2012年)与慢速期(1961—1978年)降水量的趋势差表明,人为活动密集的东部地区降水下降趋势明显减缓;而中西部区域的化工区、城市及其下风区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都有明显增加。省会城市和化工城市对降水各指标的正贡献总体在10%~60%之间,其中化工城市对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多元回归表明,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翀 李晶 任志远
利用1962年-2000年中国西北地区4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量数据,以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法为基础,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近40年来年均降水量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主要存在25年左右的年代振荡周期以及4年和9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周期;②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基本上呈连续分布。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部和东部以及吐鲁番盆地东部降水分布最少,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降水增加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小区,降水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高区,降水变化不明显区域则处于前两者之间的过渡区;③降水量少的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宝龙 张明军 魏军林 王圣杰 马潜 李小飞
采用1960—2009年西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对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预测了未来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形。研究表明:近50 a以来,西北地区夏季天数、生物生长季、热夜天数、高温天数分别以2.31、2.98、1.07、0.45 d.(10 a)-1的速度显著增加;结冰天数、最大连续霜冻天数、低温天数分别以-2.51、-1.79、-3.62 d.(10 a)-1的趋势在显著减少;极端气温年较差也以-0.39℃.(10 a)-1的速度在减少;除极端气温年较差外,极端温度指数和年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最大的1和5天降水总量、逐年平...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气温 降水 极端气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少勇 任燕 乔立 林纾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8个观测站1961年-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7年来西北地区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大雨降水日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祁连山和天山有两个相对多雨区。在季节分布上,冬季最少,夏季最多,秋季多于春季;大多数地方大雨降水日数有不显著增多趋势,显著区在天山地区,但西北东部略有减少趋势;全区大雨降水日数存在22年周期,除祁连山区1967年有突变现象,其余地方近47年未发生突变;以全区大雨降水总站次数序列分析,冬季较少,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所增多,春季不明显,夏季略有增多,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丽华 范广洲 周定文
论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中国142个测站12小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夏季500 hPa纬向风的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50年以来,高原夏季500 hPa昼、夜纬向风均呈现整体减弱趋势,且减弱趋势夜间比白天明显,纬向风日较差呈增大趋势。高原昼、夜纬向风在1967年均存在减弱突变,纬向风日较差存在1965年的减小突变和1975年的增大突变,纬向风日较差具有4~6 a及16~23 a的显著周期。高原昼夜纬向风异常,使得高原东侧及其以东地区出现异常的上升或下沉气流,且高原纬向风减弱时,长江以北的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剑 李新 王根绪 胡宏昌 钞振华 George Leavesley Steve Markstrom Roland Viger
以黑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区自然产水区的产汇流机理的研究,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集成环境的开发思想,利用MMS(modular modeling system)模型库中与降水径流相关的模块,通过综合各种产流(包括超渗、蓄满产流)机理、并且根据寒区产汇流的特点对USGS开发的流域PRMS(precipitation-runoff models)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土壤水运动中降雨入渗补给的多层土壤滞后效应模块以及积雪融雪和冻土面积识别模型,建立了适合于寒区流域的分布式PRMS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黑河上游出山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与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MS建立的黑河上游改进的PRMS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婕 王琴梅 姚宇
本文分析经济结构变动对西北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利用1990~2009年间西北五省区的数据,通过Panel Data模型构建,具体比较了工业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权结构、对外开放度各自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原因,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西北地区能源效率的改进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郝振华 余锦华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100°E以东)140个气象观测站1951-2010年的逐月降水和地面气温资料,在去除气温的线性趋势的基础上采用联合EOF分析等方法,对春季(3-5月)的降水异常型和气温异常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第一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28.13%)中,降水异常型态为南方型,存在3个暖异常区域:华北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陕西汉中地区以及西南地区;3个冷异常中心:一个位于长江以南地区,一个位于东北地区,一个位于西北地区的内蒙古西部。时间系数存在准3年、4~5年和8年尺度振荡周期;②在第二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16.57%)中,降水异常型态为中间型,气温异常偏高区基本位于南岭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钟善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方面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高等学校和在校大学生数均有明显增长;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地开展了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结构渐趋合理,教学科研等领域的改革正在深入,成绩举世瞩目.但是,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是在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科学技术相当薄弱、文化教育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尤其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边疆与中原、内陆与沿海地区相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差距很大.我们必须开展区域高等教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福 明惠青 陈鹏狮 米娜 纪瑞鹏 赵先丽 张淑杰
利用Anusplin插值软件对东北地区146站1961年~2004年四季降水量进行空间化处理,各季区域平均MRE分别为春季14.3%、夏季14.1%;秋季18.1%;冬季25.1%。对栅格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四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春季,整个时段呈弱增多趋势,但不显著,1980年代前增加,之后减少;夏季呈减少趋势,1985以后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整个时段呈弱的减少趋势,1990年代开始显著减少,2000年以后略有增加;冬季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呈波动增多趋势,近10年增幅较大。从空间分布上看,春季,黑龙江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吉林东部降水显著增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跃清 张琪
论文利用我国西南地区地面降水资料和ISCCP D2云资料,通过SVD、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该区域夏季雨层云、高层云、深对流云与降水量、雨日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的贵州、重庆地区夏季的雨层云与雨日、雨量具有较好的关系,尤其是与雨日的相关系数高达0.73。除云南中、西部地区外,西南其余地区夏季高层云与雨量、雨日具有较好的关系,且相关系数与雨层云接近,反映此地区发生降水时,一般是雨层云和高层云相伴存在。夏季的深对流云也与雨量、雨日具有较好的关系,由于深对流云常产生阵性强降水,对降水量贡献较大,所以与雨量关系更为显著,其相关系数高达0.86,并且在三种降水性云系中与降水关系最好。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雨层云 高层云 深对流云 降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庚山 郭安红 任三学 安顺清 赵花荣
利用收集到的华北地区气象台站 2 0多年的冬小麦底墒数据 ,以及相应年份 7,8,9月间逐旬降水量的资料 ,对无灌溉情况下 ,冬小麦底墒与伏秋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筛选出了简单易行的利用伏秋季各旬的降水量推定当年冬小麦底墒的方法 ,同时 ,统计检验和实际计算的结果表明 :这种利用积分回归方法得到的积分回归方程能够反映出伏秋季逐旬降水量及其分布对该地区冬小麦底墒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底墒 冬小麦 预测 积分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