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1)
2023(8316)
2022(7085)
2021(6910)
2020(5673)
2019(13502)
2018(13369)
2017(23471)
2016(12817)
2015(15012)
2014(15375)
2013(15111)
2012(14408)
2011(13457)
2010(13612)
2009(12829)
2008(13164)
2007(11531)
2006(10434)
2005(10119)
作者
(35556)
(29670)
(29491)
(28472)
(19118)
(14249)
(13709)
(11595)
(11390)
(10903)
(10151)
(10114)
(9716)
(9634)
(9421)
(9229)
(8742)
(8740)
(8564)
(8424)
(7904)
(7117)
(7073)
(6948)
(6773)
(6658)
(6652)
(6506)
(6110)
(5929)
学科
(56410)
经济(56340)
管理(33872)
(29935)
(24361)
企业(24361)
方法(23527)
(22177)
贸易(22162)
(21560)
中国(20149)
数学(19427)
数学方法(19225)
(14222)
(13249)
(12327)
业经(11453)
(11138)
理论(10907)
(10701)
银行(10697)
(10342)
(9900)
金融(9899)
(9869)
地方(9430)
关系(9407)
教育(8974)
农业(8804)
(8774)
机构
大学(189351)
学院(185946)
(87115)
经济(85514)
研究(69544)
管理(65292)
中国(57477)
理学(54054)
理学院(53386)
管理学(52570)
管理学院(52202)
(41972)
(41258)
科学(36703)
(34575)
中心(31688)
财经(31683)
研究所(30548)
(29202)
(28858)
经济学(28810)
北京(27937)
(26620)
师范(26451)
经济学院(25849)
(24891)
(23858)
(23516)
财经大学(23358)
师范大学(21519)
基金
项目(108539)
研究(85503)
科学(85495)
基金(79651)
(68069)
国家(67474)
科学基金(56973)
社会(55240)
社会科(52287)
社会科学(52281)
教育(40595)
基金项目(39909)
(37910)
编号(35230)
资助(34195)
自然(33217)
(33149)
自然科(32431)
自然科学(32423)
自然科学基金(31905)
成果(31201)
(26386)
课题(25060)
重点(24965)
中国(24800)
国家社会(23814)
(23480)
教育部(23445)
(23004)
大学(22314)
期刊
(102545)
经济(102545)
研究(67584)
中国(44420)
(32325)
教育(27958)
管理(26658)
学报(24339)
科学(23208)
(21974)
(21408)
金融(21408)
大学(19392)
(19384)
经济研究(18113)
国际(17724)
学学(17056)
财经(16457)
技术(16196)
农业(14793)
问题(14500)
(14404)
业经(14258)
图书(13423)
世界(13371)
书馆(10455)
图书馆(10455)
(9456)
论坛(9456)
(9226)
共检索到316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荣久  
建国50年来,中国经贸学术界 对中国外经贸理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研究,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研究重点和研究内容却大不相同。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贸学术界的研究活动不活跃,研究的内容不多;改革开放使中国经贸学术界的研究活动空前活跃,研究内容大大拓宽,硕果累累,对中国外经贸政策制定起了重要的参考作用。通过对建国以来中国外经贸理论的回顾与思考可以发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外经贸理论已开始形成。但下面一些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荣久  
对建国50年来我国党和国家 领导人就对外贸易的论述,以及经贸学术界对外贸理论的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归结,旨在更加清晰认识我国50年来外贸理论的发展,以便更好地探索未来中国外贸理论发展的方向。 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论述相比,中国经贸学术界研究的贸易理论范围较宽,研究的问题从改革开放前的4个主要问题(“对外贸易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汉林  李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11月8日,"2008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大会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施用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陈准民、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恩专  
外经贸管理部门转变观念,强化全面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构造服务导向的外经贸管理新模式,应成为我国外经贸“十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切入点。这既是国内市场化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必然选择。同时,面对外部冲击和调整的压力,企业也需要政府的全面服务与支持。作为新模式形成的基本制度条件,“十五”规划中需要做出明确部署的,无疑是政府职能的转换,外经贸职能部门与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的重新界定。要实现新模式,政府需要以市场的观点去重新审视以往的政策规范和各种习惯性做法,在政策和业务的层面上做出一些市场取向的、符合多边规则精神的创新性安排。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隆国强  
一、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机遇在过去的三十几年,中国走出了一条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不断地扩大和深化开放,来推进工业化的成功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是我们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沿着过去三十多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永泉  吴颜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余秀兰  
建国60年以来,政府对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从"免费加人民助学金"到奖学金为主,再到政府为主的多元资助体系,表明对大学生的资助政策正在日益完善。在资助对象上,"贫困"的资格逐步明确,"准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资助内容上,一套多元的资助体系已经形成;在资助方式上,政府的投入逐渐加大,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等各方的责任分担也日益清晰。这些政策及其变化反映了国家政策在公平与效率间的权衡,也反映了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激励导向和对充足的追求。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宝贡敏  
我国外经贸产业发展的若干理论探讨宝贡敏(浙江农业大学贸易与发展研究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时至今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粗放型基础性发展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提高对外经济发展的档次、水平,实现质的升级,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季风  
战后70年来,中日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后40年发展速度更快,质量也上了新台阶。从中日双边贸易、双边投资、日本对华ODA等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现,我国经济现代化政策和改革开放是形成中日紧密经济关系和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中日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与互惠互利性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叠加作用,2012年以来中日经济关系陷入后退和停滞状态,“政经双冷”态势日益明显。如若中日政治关系缓慢回暖,中日双边贸易、投资、财金合作以及东亚区域合作可望取得一定改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蓓文  
改革开放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坚实保障。1979年以来,中国在以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3条重要经验: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升级货物贸易;二是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抓手,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三是打造数字贸易“新引擎”,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促进了传统贸易的量性增长,新质生产力推动了贸易增长模式的质性转变,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开辟贸易增长的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培育外贸新动能。因此,以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的协同发展,从而为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提供重要的助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世杰  胡国柳  高健  
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但发端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环境的理论体系是否适用于处在中国的转轨经济情境仍值得探讨。本文回顾了地理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集聚形成与演化的理论解释,发现两者对处于经济转轨期中国的产业集聚相关问题的解释能力有局限性。进而,本文梳理依托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的国内外产业集聚前沿文献成果,发现既有研究关于产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等问题存在较大分歧,研究分歧根源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当前的转轨经济情境——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将制度因素视为外生变量或既定条件,从根本上排斥了制度、政策与政府行为在产业集聚中的内生作用——而处于渐进式经济转轨阶段的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