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4)
- 2023(10061)
- 2022(8165)
- 2021(7603)
- 2020(5921)
- 2019(13595)
- 2018(13232)
- 2017(24417)
- 2016(12772)
- 2015(14607)
- 2014(14314)
- 2013(14780)
- 2012(14225)
- 2011(13512)
- 2010(13455)
- 2009(12833)
- 2008(12305)
- 2007(10865)
- 2006(10110)
- 2005(9326)
- 学科
- 济(87048)
- 经济(86987)
- 农(49480)
- 业(36210)
- 农业(32909)
- 管理(25468)
- 方法(25250)
- 数学(23467)
- 数学方法(23394)
- 中国(23010)
- 地方(21415)
- 业经(20109)
- 发(14080)
- 贸(13942)
- 贸易(13934)
- 企(13822)
- 企业(13822)
- 易(13601)
- 制(13235)
- 学(12881)
- 农业经济(12556)
- 地方经济(12276)
- 发展(11360)
- 展(11351)
- 财(10937)
- 融(10887)
- 金融(10887)
- 环境(10740)
- 体(10652)
- 银(10533)
- 机构
- 学院(197588)
- 大学(195388)
- 济(106955)
- 经济(105504)
- 研究(79900)
- 管理(71923)
- 中国(63968)
- 理学(61582)
- 理学院(60900)
- 管理学(60282)
- 管理学院(59918)
- 农(49990)
- 科学(42432)
- 财(41929)
- 京(40661)
- 所(39881)
- 农业(37620)
- 研究所(35970)
- 中心(35822)
- 经济学(34845)
- 财经(33150)
- 经济学院(31265)
- 业大(31249)
- 经(30443)
- 江(28396)
- 院(26825)
- 科学院(26406)
- 北京(26134)
- 范(25419)
- 师范(25281)
- 基金
- 项目(126417)
- 科学(101001)
- 研究(96555)
- 基金(95171)
- 家(82497)
- 国家(81740)
- 科学基金(69105)
- 社会(68115)
- 社会科(64315)
- 社会科学(64303)
- 基金项目(49496)
- 省(46228)
- 教育(40439)
- 自然(38830)
- 划(38281)
- 资助(37911)
- 自然科(37881)
- 自然科学(37872)
- 编号(37407)
- 自然科学基金(37222)
- 发(30982)
- 国家社会(30576)
- 部(30399)
- 成果(30048)
- 农(29930)
- 重点(28342)
- 中国(27833)
- 发展(26641)
- 展(26306)
- 教育部(26029)
- 期刊
- 济(131070)
- 经济(131070)
- 研究(66461)
- 农(56586)
- 中国(43369)
- 农业(38742)
- 科学(29422)
- 学报(28698)
- 财(28382)
- 业经(23903)
- 融(23756)
- 金融(23756)
- 大学(23527)
- 管理(23215)
- 学学(22584)
- 经济研究(20342)
- 问题(18438)
- 业(17885)
- 财经(17613)
- 世界(17192)
- 经(15457)
- 技术(15349)
- 农业经济(14890)
- 农村(14509)
- 村(14509)
- 贸(14054)
- 经济问题(12955)
- 国际(12848)
- 教育(12444)
- 技术经济(12035)
共检索到319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增延
50年代中国农村的富农经济赵增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决定将过去长期实行的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并且还向世人庄重宣告:这“不是一种暂时的政策,而是一种长期的政策”。①这一承诺,又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少之
新中国的新富农,是在土地改革后农村居民占有生产资料大体均等的基础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最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最高的生产率,积极从事运输业、商业,是农村中最具活力的阶层。他们的出现,是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走向规模经营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起步。中国政府对新富农的政策最初是允许其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以达消除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顾虑、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之目的。但这个政策很快发生了变化,把新富农的生产看作农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发展的集中体现,转而限制直至消灭新富农。
关键词:
农民分层、分化 新富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少之 史蕾
新区土改的"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既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土地斗争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结晶,也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农村经济政策方面的具体化。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讨论"保存富农经济"具体政策的过程中,未能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任务为基础,以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对富农内部的阶层进行科学的划分,以便更好地贯彻"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而是转向为了尽量满足平均分配的需要,如何对待富农的出租土地。讨论的导向决定了土地改革法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偏差,其经验教训需要认真总结。
关键词:
保存富农经济 新区土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季耘刚
新型富农经济是指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主要靠辛勤劳动和善于经营而发展起来的革命的富农经济。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虽请有一些雇工,但已不同于普通富农,更有别于旧式富农。它在经济上“是努力劳动和发展生产的模范”,政治上“是拥护革命和公私兼顾的模范”,是农业战线上新兴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在落后的农业和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发展这种新型富农经济是十分有益的,完全必要的,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景文玉 曹树基
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乡村土地产权关系入手,尝试解释1955年后出现的富农倒算问题。通过对薛暮桥关于山东地权结构的相关论述,以及富农倒算案的细致考察,本文证明山东农村同样存在类似于南方的"一田二主"地权结构,有抵押和土地活卖(典当)等不同的土地交易方式。所谓的"富农倒算",实质上是在地权结构调整过程中,政策规定与土地市场的交易规则出现矛盾所致。司法机关将土地典当视为"改出",将田底与田面的划分视为"倒算",这样就将土改时的中农重新划定为富农。富农倒算案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是为了推动合作化运动的政治需要,另一方面则有力地打击了中国乡村传统市场经济,为全面的集体化改造奠定基础。
关键词:
土地产权 田底 田面 富农 倒算 合作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东勃
对小农经济有效性表示质疑的理论传统并非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也长期存在。改造小农经济以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是二者的共识。总体而言,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政策都或强或弱地体现了这一点。始于1978年的改革,似乎使中国农业一夜之间从"一大二公"的状态又回到了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状态,30年粮食产量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小农的奇迹"。然而要确保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则改造小农经济的目标和任务依然存在。在人地矛盾现状未发生根本变化和农业发展受市场风险冲击渐强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对小农自愿、适度的联合保持开放和支持的姿态,使小农经济首先走向小而有效、小而不散,进而走出小农经济的陷阱。
关键词:
小农经济 农村改革 农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琢 许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毅夫
一、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与面临的新问题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组织与制度创新方面,打破了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格局,以合作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且相互交融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集中度颇高效率却很低下的传统计划机制随着其组织载体——人民公社的解体,对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的影响力大大下降,市场机制在农村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则越来越明显,政府也正在着力进行利用经济参数调控市场的尝试。在经济增长方面,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有力地加速了农业增长,1978~1992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5.9%,增长速度最低的1984~1988年间也达到了4.1%,分别超过了对应时期人口的增长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50年代经过一系列变革和调整形成了新中国农村市场的基本格局。本文从市场主体、市场客体以及商品流通渠道几个方面概述了自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后期农村商品市场的变化过程。其基本特点是市场在趋于缩小,但没有完全关死。农村市场的这种特点使其成为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关键词:
50年代 农村 商品市场 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宝昌
1987年中国2‰人口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提供了分地区分年代分年龄分孩次的生育资料,是在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中分5个层次(城市市区、城市郊区、农林场、镇、农村)抽样取点。为了研究的便利,我们以抽样点是村委会还是居委会为标准划分了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并以此为原则对2‰的调查资料进行了重新汇总。因此,本文所称的“中国农村人口”是指2‰生育调查中以村委会样本点为基础的人口,并以这一样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霖
文章总结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围绕解决农村经济危机的途径而展开的理论探讨和争论,分析了“中国农村派”、“乡村建设派”、“农村合作派”和“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派”提出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对这四种方案的分析视角、理论模式、主要内容、思想特点及实践意义进行爬梳评述的基础上,阐述了这四种方案在方法论、理论分析及对策建议上所蕴含的合理内涵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和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具有的启示。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危机 途径 方案 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云森 齐豪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的代际影响。使用CHIPS2002的农村部分数据,以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农村实施的基础教育普及政策为父母教育的工具变量,2SLS估计结果发现,母亲教育年限对子女是否接受10年以上教育有正相关因果联系,而父亲教育年限的影响并不显著。分样本估计结果表明,母亲教育对儿子教育、父亲教育对女儿教育分别有显著正的影响。依据家庭背景进一步细分的样本估计显示,这种影响仅限于家庭背景是贫(雇)农、下中农和中农的样本。
关键词:
代际因果关系 农村教育 基础教育普及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文强
怎样认识20至50年代无锡农民的纯收入——对《第二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报告》的再研究朱文强引言从1929年至今,“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以下简称“无锡保定调查”或“无保调查”)已举行四次了,目前,第四次无保调查正在进行之中。1988年,《中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农民收入、结构调整、市场发育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三个重大课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指出这是九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线。本文是他们承担的国家“八五”期间重点课题的主报告,现发表如下,供研究参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鲜祖德 唐平
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变化、问题及思考鲜祖德,唐平改革十几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显著改善,如今,农村居民整体已完成了由勉强度日到温饱有余的历史性的转变,部分农村居民正逐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