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0)
2023(10485)
2022(9326)
2021(8994)
2020(7582)
2019(17472)
2018(17539)
2017(33113)
2016(18511)
2015(20997)
2014(20954)
2013(20677)
2012(19125)
2011(17093)
2010(16890)
2009(15358)
2008(15111)
2007(13122)
2006(11398)
2005(9724)
作者
(56821)
(47174)
(46977)
(44561)
(30105)
(22890)
(21240)
(18857)
(18122)
(16897)
(16304)
(15920)
(15011)
(14868)
(14751)
(14706)
(14546)
(14284)
(13415)
(13404)
(12071)
(11538)
(11525)
(10755)
(10665)
(10594)
(10465)
(10391)
(9686)
(9523)
学科
(67234)
经济(67155)
管理(51765)
(48076)
(40847)
企业(40847)
方法(32981)
数学(28097)
数学方法(27681)
(20145)
(17921)
中国(16676)
(16404)
业经(15128)
地方(13513)
理论(12728)
(12181)
(12162)
贸易(12155)
农业(11891)
(11781)
(11459)
技术(11410)
环境(10907)
(10794)
财务(10730)
财务管理(10707)
教育(10197)
企业财务(10118)
(9909)
机构
大学(263651)
学院(260732)
管理(102059)
(91689)
经济(89378)
理学(89095)
研究(88845)
理学院(88026)
管理学(86133)
管理学院(85703)
中国(63629)
科学(62364)
(57335)
(51028)
(46884)
业大(46423)
研究所(43420)
(40793)
农业(40531)
中心(39694)
(37625)
北京(36085)
(34778)
师范(34273)
财经(33235)
(32720)
(30944)
技术(30657)
(30196)
(27833)
基金
项目(186582)
科学(143189)
基金(132895)
研究(129480)
(118927)
国家(117928)
科学基金(98999)
社会(76877)
(74235)
社会科(72531)
社会科学(72511)
基金项目(71544)
自然(68681)
自然科(67023)
自然科学(67003)
自然科学基金(65774)
(63132)
教育(59095)
资助(55383)
编号(52407)
成果(42320)
重点(42156)
(39364)
(39085)
(38549)
计划(37057)
科研(36700)
课题(36358)
创新(35955)
大学(34100)
期刊
(99443)
经济(99443)
研究(71493)
学报(53172)
中国(47622)
(45946)
科学(45436)
大学(38518)
管理(36852)
学学(36489)
农业(32121)
(29827)
教育(29541)
技术(22029)
(17573)
金融(17573)
(16717)
业经(16423)
图书(15603)
财经(15405)
科技(15117)
业大(14925)
经济研究(14835)
(14146)
林业(13670)
理论(13247)
(12946)
问题(12655)
实践(12438)
(12438)
共检索到370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政达   康珍   刘涛   胡晓辉  
为了提供更有效的非生物胁迫抗性改良策略,本研究综述了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 ALA)在生物体内的合成途径以及其在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和调节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ALA的生物合成主要通过C5路径和Shemin路径进行,二者在不同生物体中因适应其特有的生理和生态需求而有所侧重。2)作为卟啉类化合物的前体,ALA在植物光合作用和代谢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3)通过影响植物基因表达、代谢调控和信号转导等途径,ALA提升了植物的抗逆性。4)进一步的研究将集中于探索ALA的具体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路径,并开发新的途径以利用ALA提高作物品质和增加农业生产力。总的来说,ALA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展示出巨大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但要充分发挥其潜力和效用,还需深入研究其具体分子机制,并进一步确定ALA作为植物信号分子的角色及其具体受体的存在。本研究不仅为园艺植物提供更有效的非生物胁迫抗性改良策略,也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保障作物的稳定和可持续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晖  康琅  刘卫琴  汪良驹  
研究了浓度、pH值、温度等因子对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A水溶液初始浓度、pH值以及贮藏温度的升高,ALA的稳定性迅速下降。提示ALA贮藏应采用原药形式,密封避光保存于干燥处;溶液配制时,浓度不宜过高;配好的溶液尽量一次性用完,且不宜与碱性试剂混合使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荣荣  刘玉梅  李树珍  闫妍  王君  于贤昌  贺超兴  李衍素  
为研究根施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早春茬日光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黄瓜‘中农2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根区滴灌方式,以1、5和10 mg/(株·次)为处理,以滴灌等量清水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根施1 mg/(株·次)显著提高黄瓜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和根系活力;同时该浓度处理显著提高叶绿体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从而增加了黄瓜产量,单产比对照增加9.33%,但对果实品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无显著影响。在早春茬日光温室黄瓜生产过程中,根施1 mg/(株·次)可促进黄瓜生长,提高黄瓜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铭  徐福利  
【目的】为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日光温室蔬菜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ALA处理对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的影响。【结果】ALA以及ALA+N叶面施用均明显提高了番茄植株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果实产量,并改善了番茄果实品质;与对照相比,外源ALA各处理植株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D处理(ALA1号肥料第1次2 kg/hm2,第2~4次1 kg/hm2)效果最佳,植株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单株生物产量分别提高27.18%,17.75%和13.93%;外源ALA对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也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作用,其中处理B(ALA1号肥料第1次0.5 k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阴琨  马恩波  薛春荣  吴海花  郭亚平  张建珍  
【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的杀虫活性及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中华稻蝗4龄若虫为试验材料,用不同剂量的ALA(A1:250mmol·L-1;A2:450mmol·L-1;A3:750mmol·L-1;A4:1000mmol·L-1)处理中华稻蝗,观察其对中华稻蝗的毒性效应和对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ALA处理组中华稻蝗死亡率依处理剂量呈现上升趋势,高浓度处理组A3、A4的死亡率分别达到66.1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文瑞  徐刚  李德翠  王显生  孙艳军  韩冰  史珑燕  
关键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良驹  石伟  刘晖  刘卫琴  姜卫兵  侯喜林  
以 0 0 5、 0 5、 5和 5 0mg·L-15 氨基乙酰丙酸 (ALA)处理小白菜 ,可以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 ,增加表观量子效率(AQY)和羧化效率 (CE) ,同时降低光补偿点 (LCP)和CO2 补偿点 (CCP) ,但是与AQY和CE增加量相比 ,LCP和CCP下降幅度不大。ALA处理提高叶片暗呼吸速率 ,并显著促进根系的生长 ,但没有增加小白菜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ALA处理显著提高根系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推测ALA处理不仅能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 ,还具有促进碳水化合物向地下部运转的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丹丹  梁宗锁  杨宗岐  韩蕊莲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农牧806"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10、15、20、25 mg·L–1)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探讨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对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 mg·L–1 ALA可显著(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长城  张绍铃  胡红菊  田瑞  吴俊  杨志军  马翠云  
以‘云红梨2号’为试材,研究套袋、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对果皮花色素苷含量、花色苷合成关键酶活性、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内源AL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探讨果皮花色素苷含量与酶活性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着色初期,套袋和外源ALA处理均有明显的促进果皮着色的效果,且两者共同处理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随着果实接近成熟,花色素苷含量有所下降。在正常光照情况下,果实摘袋后5 d左右对促进着色效果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套袋处理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相关;不同处理及对照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均与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显著相关,但与果实可溶性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思玲  金欢淳  张培安  樊秀彩  生弘杰  卢素文  房经贵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处理对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和花色苷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5-ALA在鲜食葡萄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16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在膨大期果实表面喷施100 mg·100 g~(-1 )5-ALA溶液,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色泽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色苷等生理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5-ALA处理能诱导‘巨玫瑰’等大多数葡萄品种提前转色,果实色泽指数增加,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果皮中总花色苷含量以及锦葵色素等花色苷组分含量显著增加。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5-ALA处理能促进大多数葡萄品种果肉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基因表达水平增加,抑制蔗糖转运蛋白(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表达水平,进而提高葡萄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并且5-ALA处理能诱导不同葡萄品种果皮中查尔酮合酶(CHS)、UDP-葡萄糖类黄酮-3-O-葡萄糖转化酶(UFGT)、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LDOX)等基因表达水平增加,进而促进葡萄果皮花色苷积累。[结论] 综上所述,对不同葡萄品种果实外源喷施100 mg·100g~(-1) 5-ALA,不仅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果肉中糖分积累,提高果实内在品质;还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果皮中花色苷积累,改善果实外在品质。为5-ALA在葡萄优质化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燕洁  冯贵颖  李美秀  陆磊  郭文姬  徐冯楠  呼世斌  
【目的】研究确定利用提取皂甙后的黄姜皂素废渣制备乙酰丙酸的最佳条件。【方法】在常压下,采用酸催化方法,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分别探讨了不同催化酸种类、催化酸体积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质量比和黄姜皂素废渣粒度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选用硫酸体积分数、反应时间、液固质量比和废渣粒度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对黄姜皂素废渣制备乙酰丙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00℃、硫酸体积分数为4%、液固质量比为12∶1、反应时间为10h、黄姜皂素废渣粒度为0.84 mm的条件下,乙酰丙酸产率最高,可达18.31%。对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程   路凯   王才林   张亚东  
非生物胁迫是造成全球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植物逆境相关蛋白的功能及应答机制,对于提高作物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三角状五肽重复(PPR)蛋白属于高等植物中最大的核编码蛋白家族,因其包含高度特异性的PPR基序而得名。依据基序类型及其排列,PPR蛋白可分为P和PLS两类,PLS类蛋白又可以根据其羧基末端的结构域进一步分为PLS、E、E+、DYW等亚类。PPR蛋白广泛分布于陆生植物中,主要定位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亦有少数定位于细胞核中。作为序列特异性RNA结合蛋白,PPR蛋白参与植物RNA加工的多个方面,包括RNA编辑、RNA剪接、RNA稳定和RNA翻译。PPR蛋白在植物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挥多种重要作用,但对其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在总结已有报道的非生物胁迫相关PPR蛋白定位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PPR蛋白参与调控植物非生物胁迫的作用机制(包括转录后调控和逆行信号),并对其进行讨论。转录后调控与PPR蛋白参与RNA转录后的修饰作用有关,其一般被认为通过结合RNA并调节细胞器RNA代谢来调控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抗逆性。逆行信号方面,PPR蛋白的损伤导致线粒体或叶绿体功能受损,然后产生各类逆行信号(如ROS),进而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抵御逆境。然而,由于质体中的逆行信号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部分还未明确,导致PPR蛋白在逆行信号中的作用机制仍有很多问题有待阐明。此外,PPR蛋白存在一因多效性,部分蛋白在作用于抗逆性的同时,还会对植物的生长和生殖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本文阐述了利用PPR蛋白作为RNA编辑工具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目前PPR蛋白响应植物非生物胁迫方面尚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前景,提出了未来研究仍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为深入研究PPR蛋白的功能和作物非生物胁迫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科友  朱海兰  
综述近十几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国内外DREB/CBF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DREB/CBF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DREB/CBF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及其在植物抗逆基因工程中的作用,以及DREB/CBF转录因子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旨在为植物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DREB/CBF类转录因子即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质/C-重复序列结合子,是AP2/EREBP转录因子家族的一个亚家族,拥有保守的AP2结构域,能够特异性地与抗逆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RE/CRT顺式作用元件相结合,在干旱、低温和高盐等条件下调节一系列下游逆境应答基因的表达,是植物逆境适应中的关键性调节因子。目前,已从拟南芥、欧洲油菜、水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幼玲  杨瑞瑞  
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非编码、长度约为21 Nt的小rNA分子,一般由内源基因编码,rNA聚合酶Ⅱ转录后,经过Dicer-Like酶等一系列的蛋白复合物将pre-MirNA(precursor MirNA)剪切成成熟MirNA,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介导靶MrNA转录沉默、降解或翻译抑制来调控基因的表达,是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第一个MirNA是在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中发现的LiN-4,与LiN-14 MrNA 3′utr的碱基序列部分互补,降解LiN-14,从而抑制LiN-14的表达。LiN-4对靶基因LiN-14的调控与线虫的生长发育密...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义刚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的大量农作物剩余物多以焚烧等形式处置,利用效率很低,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以及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意识的增强,利用农作物生物质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液化、气化或者物理化学相结合等方法可以将生物质制备成液体燃料、生物质化学品等,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质的利用率。本研究以生物质葡萄糖为原料,采用自制的磁性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利用葡萄糖为原料合成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该平台化合物同时含有羰基和羧基两类高反应活性的基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