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5)
2023(2232)
2022(1817)
2021(1773)
2020(1536)
2019(3212)
2018(3103)
2017(5336)
2016(3216)
2015(3410)
2014(3378)
2013(3325)
2012(3214)
2011(3041)
2010(3010)
2009(2799)
2008(2860)
2007(2539)
2006(2211)
2005(2106)
作者
(12134)
(10380)
(10376)
(9908)
(6668)
(5182)
(4536)
(4028)
(4009)
(3685)
(3661)
(3657)
(3520)
(3507)
(3443)
(3160)
(3124)
(3099)
(3088)
(3035)
(2834)
(2773)
(2573)
(2412)
(2402)
(2278)
(2275)
(2253)
(2250)
(2226)
学科
(10158)
(9762)
经济(9753)
(4190)
管理(4036)
方法(3239)
(3179)
企业(3179)
经济学(2897)
(2693)
税收(2500)
数学(2490)
理论(2489)
(2468)
数学方法(2401)
(2377)
中国(2339)
(1951)
教育(1853)
(1823)
农业(1625)
水产(1589)
业经(1585)
(1490)
生态(1473)
(1471)
森林(1471)
动物(1441)
(1430)
(1372)
机构
大学(49089)
学院(46516)
研究(22553)
科学(18472)
(15382)
中国(15086)
(13834)
研究所(13137)
(13110)
经济(12723)
农业(12445)
管理(12035)
业大(11901)
(11525)
理学(9919)
理学院(9687)
中心(9477)
管理学(9168)
管理学院(9089)
(9042)
(8948)
实验(8669)
(8555)
实验室(8323)
(8148)
农业大学(8126)
重点(7918)
(7696)
师范(7551)
北京(7369)
基金
项目(34728)
科学(24982)
(24419)
国家(24267)
基金(23997)
研究(19262)
科学基金(18248)
自然(14223)
自然科(13840)
自然科学(13833)
(13786)
自然科学基金(13574)
基金项目(12478)
(12379)
资助(10162)
社会(10093)
社会科(9368)
社会科学(9366)
科技(9329)
计划(9128)
重点(8945)
教育(8770)
专项(7531)
科研(7477)
(7167)
编号(6728)
(6631)
(6447)
成果(6280)
(6278)
期刊
学报(17586)
(14510)
经济(14510)
(13518)
科学(13139)
研究(12648)
大学(11703)
学学(11185)
农业(9035)
中国(9033)
林业(5986)
业大(5508)
教育(5267)
(5203)
(4428)
农业大学(4052)
(3949)
管理(3682)
图书(3406)
自然(3271)
科技(3162)
资源(2770)
自然科(2690)
自然科学(2690)
中国农业(2652)
科技大(2472)
科技大学(2472)
(2457)
书馆(2447)
图书馆(2447)
共检索到70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会忠  侯小改  刘改秀  乔琦  张有福  
用植物组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技术对5种野生牡丹成熟叶片的表皮细胞形态和横切面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野生牡丹叶片均属于异面叶,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3个部分.表皮细胞由一层排列紧密的方形或长方形细胞构成,外被角质膜,气孔器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特征存在种间特异性;中脉及其外围基本组织分化形成的薄壁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程度存在差异.从顶面观,表皮细胞呈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细胞壁呈平直状、浅波状或波状.从植物的生态习性来看,叶片的结构特征表明5种野生牡丹属于中生植物类型,同时叶片的结构特征也为野生牡丹种群鉴别及实际栽培过程中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弯  樊莉丽  许笑蒙  邢国珍  郑文明  樊巍  李春奇  
为系统地研究流苏树的分类、形态特征和解剖特征,对华北地区14个主要类型的流苏树的形态特征和叶片及叶柄的解剖学特征进行分析。形态比较结果表明:14个不同类型的流苏树在外观形态有显著差异,其树冠、枝姿、树皮性状和叶形等形态特征都有显著不同,反映类型间可能存在遗传分化;解剖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1)14个类型流苏树叶片均为异面叶,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均为1层,排列紧密,叶片和叶柄表面均覆有毛被和角质层;2)叶片和叶柄横切面结构有差异,叶柄中部横切面形状均为近半圆形,但维管束轮廓有近半圆形、半圆形和近圆形3种形状;3)维管束类型均为近周韧,但每个类型的维管束数目和大小都不尽相同。并根据筛选出的19个解剖特征数据对14个类型流苏树的分化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综合比较形态和解剖特征可以发现在各类型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可为流苏树的类型鉴定及植株选优提供依据,在株型定向培育和资源鉴定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史且  苟文龙  张新全  泽柏  何光武  高荣  刘世贵  
对 15个不同居群的假俭草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 .结果表明 :这些假俭草在气孔密度、表皮细胞长度、表皮细胞宽度与厚度、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叶肉层厚度、维管束直径的大小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在多数情况下 ,匍匐枝气孔密度要大于相应的直立枝的气孔密度 ,匍匐枝气孔密度的变幅是 111 3~ 171 98个 mm2 ,而直立枝气孔密度的变幅是 90 91~ 14 6 2 2个 mm2 ;直立枝下表皮细胞长度要大于相应的匍匐枝下表皮细胞长度 ,直立枝下表皮细胞的变化范围是 93 75~ 12 3 0 7μm ,而匍匐枝下表皮细胞的变化范围是 76 94~ 99 92 μm ;直立枝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刚荣  邢海涛  
对淮北相山杂灌丛和混交林中8个树种叶片的生态解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叶片解剖可塑性显著大于亚优势种。叶片厚度、维管束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木质部韧皮部厚度比、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S/P)等性状,在物种或生境之间的变异较大,称为关键解剖性状。与杂灌丛群落的阳生叶相比,混交林叶片表现出阴生特点表皮及角质层薄,叶片较薄,栅栏组织不发达,S/P较大,输导组织相对不发达。8个树种叶片对其生境表现出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大致可分为3类阳性旱生植物、耐荫性中生植物和阳性中生植物。演替早期植被中优势种多为阳性植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晓君  张凯  彭正锋  孙姗姗  押辉远  张延召  程彦伟  
【目的】中国特有的野生牡丹一直被国内外视为珍贵的种质资源。野生矮牡丹被认为是现代栽培牡丹品种重要的祖先种之一,开展矮牡丹在内的芍药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cp DNA)特征分析对阐明牡丹系统进化、培育和改良栽培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方法】在矮牡丹叶绿体高通量测序的基础上,从NCBI数据库下载凤丹牡丹、大花黄牡丹、滇牡丹、川赤芍和草芍药的cp DNA数据,利用Geneious 8. 0、EMBOSS 6. 4. 0等软件,对芍药属6个种的cp DN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矮牡丹cp DNA序列共152 628 bp,共有112个基因,使用25 988个密码子,编码蛋白78个;有19个基因(包括4个rRNA、7个tRNA、8个蛋白编码基因)在IR(反向重复)区重复。共搜索到143个SSR位点,单核苷酸重复基序位点最多,为116个(占81. 12%),没有六核苷酸重复基序。尽管芍药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保守,但不同种间IR和LSC(大单拷贝区)的边界位置仍有一定变化,凤丹牡丹LSC/IR的rpl2基因有718 bp延伸至LSC区域,而其他种的rpl2基因均完整地位于IR区。【结论】从基因组大小和基因内容来看,芍药属cp DNA高度保守;草芍药与滇牡丹cp DNA最大,为152 698 bp;凤丹牡丹cp DNA最小,为152 153bp。矮牡丹cp DNA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偏好使用A/T碱基,SSRs位点的碱基组成也偏好使用A/T碱基,143个SSRs位点中,A/T组成的位点有134个;矮牡丹cp DNA SSRs分布具有不均匀性,14个SSR位点位于IR区段,103个位于LSC区段,26个位于SSC区段。IR边界分析显示,芍药属LSC/IRb的边界变化是IR区扩张与收缩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芍药属植物的系统进化与栽培起源等研究提供支持,对芍药属植物分子标记开发及优良品种选育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文庆  徐小博  刘会超  李纪元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科(Paeoniaceae)牡丹组(Sect.Moutan)落叶亚灌木,是原产我国的名贵木本观赏花卉,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是中国的候选国花[1]。牡丹广泛的用途使其需求量日益增加,但牡丹很多品种不结实或结实率极低,目前主要以分株繁殖和嫁接繁殖为主,存在繁殖速度慢、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牡丹的规模化生产,牡丹的良种扩繁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宗艳  肖娟  蒙进芳  王锦  
对云南丽江3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与代表中原的3个牡丹品种的叶微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中原牡丹品种与丽江牡丹品种在解剖特征上最大的差异表现为栅栏组织形态、海栅比及气孔密度的差异。中原牡丹品种具有旱生植物的解剖特点,栅栏组织发达,排列紧密,气孔较小,而丽江牡丹品种则表现为栅栏组织的退化,细胞间隙大,海栅比大。丽江3个牡丹品种中,香玉板Paeonia suffruticosa‘Xiangyuban’和丽江粉Paeonia suffruticosa‘Lijiangfen’在气孔密度、气孔大小上的差异不大;而丽江紫Paeonia suffruticosa‘Lij...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振忠  孙瑾  吴鸿  涂登云  关丽涛  李秉滔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樟科10属14种木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除檫木外,其它木材的管孔分布均为散孔材,具较高的单孔率;导管分子穿孔板兼有单穿孔和梯状穿孔2种或者仅具有单穿孔;导管间纹孔式为互列;导管-射线间纹孔式类型丰富,主要为刻痕状和大圆状。木射线有单列和多列射线2种类型,单列射线稀少、短,多列射线数量多;射线组织主要为异形Ⅲ和异形Ⅱ;轴向薄壁组织以傍管状为主,少数有带状或轮界状。油细胞和粘液细胞普遍存在于射线薄壁细胞或轴向薄壁细胞中。木纤维由韧性纤维和纤维管胞组成,部分树种具分隔纤维。从樟科木材结构特征与系统演化关系看出:樟科木材结构表现为过渡型,即不完全低级,也不完全进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建强  平忠良  刘莹  马世闯  许道超  杨岚  郑伟  刘圣明  夏彦飞  林晓民  
【目的】探究咯菌腈对牡丹黑斑病菌(Alternaria suffruticosae)、黄斑病菌(Phyllosticta commonsii)、腔孢叶斑病菌(Hainesia lythri)和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paeoniae)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及产孢的抑制活性,分析咯菌腈在牡丹病害化学防治上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咯菌腈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涂布平板法测定咯菌腈对孢子萌发、产孢时间及产孢量、芽管伸长及芽管和孢子形态的影响。【结果】咯菌腈对腔孢叶斑病菌菌丝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俞华先  田春艳  经艳芬  安汝东  郎荣斌  董立华  桃联安  边芯  刘洪博  吴才文  
【目的】探究大茎野生种血缘甘蔗创新种质F_(1)群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旨在为含大茎野生种血缘甘蔗高光效品种或亲本的选育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大田试验,以大茎野生种57NG208血缘F_(1)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手持便携式SPAD-502叶绿素仪、PAM-2500便携式荧光仪,对甘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实际原初光能捕获效率Y(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光化学淬灭系数qP等指标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120份种质材料甘蔗叶片的8个光合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与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呈极显著负相关,Y(Ⅱ)值与叶绿素含量SPAD值呈正相关,与其余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基于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Ⅱ)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参试种质被分为3大类,即Ⅰ类高等光能转化效率类型、Ⅱ类中等光能转化效率类型、Ⅲ类低等光能转化效率类型。【结论】在120份大茎野生种57NG208血缘F_(1)种质中,云瑞19-8-43、云瑞19-8-54、云瑞19-8-62、云瑞19-8-64、云瑞19-8-106、云瑞19-8-44、云瑞19-8-2、云瑞19-8-108、云瑞19-8-38、云瑞19-8-57、云瑞19-8-26、云瑞19-8-50、云瑞19-8-107、云瑞19-8-65等13份材料属于高光效种质,在创新育种过程中应加大利用力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凤兰  杨忠仁  郝丽珍  刘建文  胡宁宝  张进文  
以沙芥、斧翅沙芥、沙葱、苦菜和甜苣5种野生蔬菜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常规分析法测定了其主要贮藏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组分及蛋白质含量,以期探明该5种野生蔬菜的营养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5种野生蔬菜叶片中,斧翅沙芥的脂肪含量、淀粉、可溶性糖和粗纤维的含量最高,野生蔬菜叶片的Vc含量均在226.64~268.48 mg/100g,VB2的含量在1.03~3.23 mg/100g,VB5的含量在33.6~82.2 mg/100g,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7.24~22.29 mg/100g;5种野生蔬菜的叶片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219.22~74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晓娟  朱丽娟  杨秋生  栗燕  
以‘洛阳红’牡丹为材料,研究根域限制(盆栽)对牡丹叶片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域限制能显著降低牡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根域限制下,牡丹叶片中SPS和AI活性的降低表明其源强和库强都受到抑制。盛花期之前,牡丹叶片中蔗糖、淀粉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大田栽培);从盛花期到开花后期,库强拉动蔗糖运输到库器官的动力不足,淀粉水解少,蔗糖、淀粉在叶片中累积;盛花前后己糖变化平稳,含量总体低于对照。库强小是牡丹Pn降低的主要原因,还与叶面积小和碳水化合物在叶片中的累积有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国生  何秀丽  
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大田牡丹叶片在自然光照和夏季遮荫处理下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自然光下夏季牡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明显低于春季,2个生长季节Pn日变化差异明显,即春季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夏季的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羧化效率(CE)变化趋势与Pn相似;表观量子效率(AQY)中午降低,下午逐渐回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最大荧光Fm日变化为倒“单峰型”曲线,中午明显降低;与夏季自然光下相比,夏季遮荫处理(遮光50%)的牡丹叶片Pn、AQY、CE升高;气孔限制值(Ls)和叶温(tl)降低;Fv/Fm和Fm中午下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思凡   陈维峰   马林   袁宗胜   刘芳  
【目的】探讨3种微生物菌剂不同配比对牡丹根系生长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为后续复合微生物菌剂配比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建立了具有高效解磷、解钾、固氮活性的产气肠杆菌CT-B09-2、解淀粉芽孢杆菌JL-B06、乙酸钙不动杆菌WYS-A01-1这3种微生物菌剂不同配比处理,共计16个菌剂处理(T1~T16),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菌剂处理30 d后测定牡丹根干质量及叶片POD、CAT活性,并对各指标进行组间差异性、相关性和回归拟合分析。【结果】3种微生物菌剂不同配比对牡丹根干质量、POD活性、CAT活性的影响不同;T8处理(施用40 mL产气肠杆菌、80 mL解淀粉芽孢杆菌、40 mL乙酸钙不动杆菌)的根干质量、POD活性、CAT活性最大,分别为6.32 g、153.31μmol·g-1、676.53μmol·g-1,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4.47%、341.29%、95.14%;各菌剂处理下,POD活性与CAT活性、CAT活性与根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单因子效应分析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根干质量的影响随着其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互作效应分析显示,产气肠杆菌低用量与解淀粉芽孢杆菌高用量的互作效果最好,产气肠杆菌适中用量与乙酸钙不动杆菌低用量的互作效应最好。【结论】各菌剂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牡丹根干质量及叶片POD、CAT活性,以V(产气肠杆菌)∶V(解淀粉芽孢杆菌)∶V(乙酸钙不动杆菌)=40 mL∶80 mL∶40 mL的T8处理效果最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爱文  冯国禄  卜晓英  金海孝  
运用临时装片法、石蜡切片法、显微观察及显微照相的方法,对粉叶爬山虎、异叶爬山虎、爬山虎叶及异叶爬山虎与爬山虎营养枝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爬山虎叶均为典型异面叶,1层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角质层发达,含蜡质;栅栏组织近2层,排列紧密,叶肉有含晶细胞;仅下表皮具气孔.2)粉叶爬山虎叶两面具腺毛,腺毛由3~12个细胞构成;爬山虎叶仅腹面具腺毛,腺毛由3~5个细胞构成,而异叶爬山虎叶不具腺毛;角质层厚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粉叶爬山虎,爬山虎,异叶爬山虎;粉叶爬山虎叶表面覆盖颗粒状蜡质,腹面覆盖盾状鳞片蜡质;爬山虎叶表面覆盖颗粒状蜡质,腹面具发达盾状鳞片蜡质;异叶爬山虎叶仅腹面具有盾状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