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61)
- 2023(2367)
- 2022(2083)
- 2021(2007)
- 2020(1777)
- 2019(3818)
- 2018(3815)
- 2017(6804)
- 2016(4166)
- 2015(4710)
- 2014(4877)
- 2013(4689)
- 2012(4811)
- 2011(4345)
- 2010(4452)
- 2009(4358)
- 2008(4624)
- 2007(4422)
- 2006(3952)
- 2005(3676)
- 学科
- 济(13006)
- 经济(12981)
- 管理(10489)
- 业(9136)
- 企(7944)
- 企业(7944)
- 学(7223)
- 方法(5978)
- 数学(4733)
- 数学方法(4542)
- 财(3942)
- 农(3823)
- 壤(3767)
- 土壤(3754)
- 中国(3634)
- 制(3417)
- 理论(3240)
- 贸(2854)
- 贸易(2851)
- 易(2788)
- 银(2679)
- 银行(2655)
- 融(2572)
- 金融(2571)
- 及其(2544)
- 务(2522)
- 行(2521)
- 财务(2514)
- 业经(2508)
- 财务管理(2501)
- 机构
- 大学(64668)
- 学院(62970)
- 研究(27036)
- 科学(20814)
- 中国(20335)
- 农(19713)
- 济(18640)
- 经济(17998)
- 管理(17800)
- 所(16568)
- 农业(15764)
- 京(15419)
- 研究所(15234)
- 理学(14651)
- 业大(14544)
- 理学院(14401)
- 管理学(13698)
- 管理学院(13601)
- 中心(11869)
- 省(11147)
- 江(11047)
- 农业大学(10019)
- 北京(9972)
- 室(9783)
- 院(9753)
- 财(9739)
- 技术(8993)
- 业(8977)
- 实验(8876)
- 科学院(8809)
- 基金
- 项目(41174)
- 科学(29418)
- 基金(28101)
- 家(27985)
- 国家(27777)
- 研究(23753)
- 科学基金(21043)
- 自然(16275)
- 省(16213)
- 自然科(15907)
- 自然科学(15894)
- 自然科学基金(15568)
- 划(14531)
- 基金项目(14327)
- 资助(12965)
- 社会(12164)
- 社会科(11339)
- 社会科学(11336)
- 教育(11051)
- 科技(10661)
- 计划(10485)
- 重点(10287)
- 编号(8661)
- 科研(8558)
- 发(8230)
- 成果(8164)
- 部(8152)
- 专项(7952)
- 创(7636)
- 农(7588)
共检索到103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法秀 万大娟 王开心 褚明辉 兰鹏鹏
采集被重金属As、Cd、Pb和Zn污染的土壤,选用SiO_2、CaO、CaCO_3、FeSO_4和绿肥5种稳定剂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稳定化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单种稳定剂时,FeSO_4对土壤中As的稳定效果最明显,CaO和CaCO_3对土壤Cd、Pb、Zn的稳定效果相对较好,绿肥的稳定效果最差,且5种稳定剂均是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效果越好;同时施用2种稳定剂时,FeSO_4和CaO与FeSO_4和CaCO_3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效率,3%FeSO_4和3%CaO能达到同时修复As、Cd、Pb、Zn的效果;先后施用FeSO_4和CaO 2种稳定剂时,先加入FeSO_4时,土壤中4种重金属As、Cd、Pb、Zn的稳定效率分别为92.07%、31.08%、27.35%、53.91%,而先加入CaO时,4种重金属As、Cd、Pb、Zn的稳定效率分别为88.21%、40.14%、29.81%、55.12%。可见,在稳定多种重金属时,除了考虑稳定剂的不同配方及比例外,还应考虑添加顺序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马妍 程芦 胡黎明 陈玉倩 吴欣宜 王建兵
将不同老化方法引入稳定化修复实验教学,开展了长期条件下生物炭稳定重金属效应教学研究。探讨了生物炭稳定土壤中的砷和镉的机制,分析了重金属再释放的风险。通过测定土壤基本性质和重金属浓度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合电子探针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长期条件下不同老化土壤中砷和镉的释放规律,得出了生物炭对重金属稳定化起正面作用的结论,可为模拟分析实际场地稳定化修复的长效安全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炭 砷 镉 稳定化 老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云灿 赵学慧 汪履绥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MS11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QM9414两菌株原生质体形成的缓冲系统均以0.05 mol/L(pH5.8)柠檬酸缓冲溶液为好,渗透压稳定剂则分别以0.4 mol/L MgCl_2和0.6 mol/L NaCl为最佳。产量可达3.1×10~7个/ml。再生稳定荆均以0.6 mol/L蔗糖为最好,再生率可达40%以上。对两菌株形成和再生的3种酶较合适的配比组合(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茵酶)(mg/ml)分别是(5~10:2.5~5:2.0~2.5)和(3~8:1.5~4:1.5~2)。两者原生质体大小相当,约为5~10μm。...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彦征 贺纪正 凌婉婷
研究了湖北省棕红壤、黄棕壤和黄褐土中重金属镉、铜的形态差异 ,分析了重金属负荷水平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镉、铜主要为氧化铁结合态和残渣态 ,占土壤重金属全量的75 %以上 ;交换态镉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从未污染土、污染土到镉质土 ,随土壤Cd负荷提高 ,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镉的比例增大 ,有效性提高 ,残渣态、氧化铁结合态镉的比例降低。土壤中铜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重金属 镉 铜 形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小强 丁建丽 夏楠 郭家新 张淑霞 杨童童 王敬哲 李晓航
针对提取水体信息时阈值设定模糊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稳定阈值的在反射率为0时水体与其他地物分离度最好的自动水体信息提取方法。利用不同时间段的艾比湖、博斯腾湖、鄱阳湖、阿拉湖的Landsat 8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分析水体与不同地物的反射率及主分量特征,构建一种新型水体指数——温度植被水体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Water Index, TVWI),利用监督分类得到的水体面积为参考值,分别与传统水体提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①利用TVWI分别对2013年与2016年的艾比湖进行水体信息提取,总体精度分别为98.51%、97.33%,博斯腾湖为99.66%,鄱阳湖为98.06%,阿拉湖为99.72%,总体精度较高;②在TVWI指数中,水体与非水体区域区分度较高,在水体边界处的非水体区域出现极高的噪音值,而水体区域值大于0;③通过普适性分析得知,TVWI对湖泊适应性较好,对不同类型的湖泊水体提取精度均较高。因此,利用TVWI进行高精度无模糊阈值设定的水体信息提取是可行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俞国松 邓晓琪 冉景丞
中国南方喀斯特区气候湿润,但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储水能力差,水分成为限制因子,土层下广厚基岩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空间,形成其独特的水分机制。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测定植物清晨水势的方法,选取贵州南部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喀斯特原生林、次生林及因人类砍伐退化的喀斯特灌丛,分析测定其中4种常见优势木本植物小枝木质部水分及土壤水、表层岩溶带水氢氧同位素值的相关性,确定植物水分来源,并通过相关模型计算水源贡献比;探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无论雨季或旱季,表层岩溶带水是喀斯特植物的稳定水源。各植被类型都主要利用土壤水,在降水减少的10月,灌木林和原生林对表层岩溶带水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媛 周定国 吴清林
通过对比含有20 g·kg-1硼酸锌(Zn B),以及紫外光稳定剂/硼酸锌复配添加剂的木塑复合材料的耐老化性能,探讨复配紫外光稳定剂对材料耐候的影响。紫外光稳定剂包括受阻胺光稳定剂(hindered amine light stabilizer,HALS)和紫外吸收剂(ultraviolet light absorber,UVA)。木塑复合材料的耐老化性能通过材料表面颜色,表面润湿性以及弯曲强度来表征。结果表明:紫外光对材料性能的破坏集中于前500 h。光稳定剂可以有效地阻止紫外光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破坏,材料的力学性能会随着光稳定剂的加入量的提高而提高;相较于硼酸锌,受阻胺光稳定剂/硼酸锌复配紫...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霈珈 吴克宁 罗明
研究目的:科学分析区域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为准确追溯污染源,合理安全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撑。研究方法:基于传统统计、数据稳健性、空间变异和空间插值构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研究方法体系。研究结果:以江苏省某市为例,探讨6种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As、Cd、Cu、Hg、Pb、Zn的统计特征、数据稳健性、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这6种重金属原始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呈右偏强变异,均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Normal Score Transformation(NST)稳健处理后的数据能保持与原始数据几乎相同的内部变异结构,据此利用反距离加权法(IDW)所做空间插值预测效果最佳。研究结论:该方法体系通过引入数据稳健性的概念补充了常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研究中对局部异常值的处理思路,还为后续该类研究提供了更系统的研究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星明 袁新松
化学固定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的固定剂,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利用石灰、炉渣和稻草作为土壤重金属固定剂,通过土壤与固定剂的混合来修复铜陵Cu、Cd、Zn污染土壤,分析石灰、炉渣和稻草对土壤有效态Cu、Cd、Zn的固定修复效率和土壤微生物代谢呼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石灰与炉渣单独使用时对Cu固定修复效率低,以及稻草单独使用对Cd与Zn的固定修复效率也较差外,固定剂能够显著的降低有效态Cu、Cd、Zn含量(p<0.05),尤其石灰、煤渣和稻草的混合物能够最为高效的降低有效态Cu、Cd、Zn含量,固定修复效率分别为94.28%、78.10%和98.57%,同时还能显著提...
关键词:
尾矿 土壤 重金属污染 修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通常,与经济下行相伴随的是金融部门潜在问题浮出水面。半年前各界还在诟病银行业暴利现象,而在已经过去的上半年,银行业利润增长将十分可怜,在即将来临的半年中,我们或许还将观察到过去积累的利润会成为填补窟窿的主要来源——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与金融相关联的还有两大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增速从持续近10年的20%以上的高增长迅速回落到个位数;二是本币出现较为明显的贬值预期和外汇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丽欣 双睿辰 邵金良 孟凡乔 吴迪
为探究云南普洱地区有机茶身份辨识特征,完善高原有机茶身份辨识技术,选取云南省普洱市的5个代表性有机种植认证茶园(ZX、LS、CYT、YS、HL)和相邻的5个常规茶园(C-1、C-2、C-3、C-4、C-5),采集300余份茶叶和土壤样本,结合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元素分析仪等测定茶叶和土壤的δ~(15)N丰度、δ~(13)C丰度、全氮、全碳、有机碳、碱解氮等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有机茶叶同位素-土壤性质判别模型,并使用Holdout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茶园有机茶叶与相邻常规茶叶相比未表现出一致的δ~(15)N,δ~(13)C值差异规律,因此,使用单一稳定同位素因子难以鉴别有机茶。通过进一步对茶叶和土壤性质进行因子分析,筛选出6个适合判别的特征向量,构建了基于同位素特征和土壤性质的多元有机判别模型,其判别函数方程为:y=-0.081(茶叶δ~(15)N)+0.819(茶叶δ~(13)C)+0.093(土壤全氮)+2.117(土壤全碳)-0.155(土壤有机碳)+2.870(土壤p H)+4.232,y<0.5为常规茶,判别准确度为92.3%。综上,基于同位素特征值和土壤性质参数指标构建的多元有机判别模型可实现云南省普洱市高原有机茶身份的准确判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楚齐 梁媛 韩爽 董泽兴 魏景元
【目的】为探究秸秆和秸秆生物炭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还田对土壤碳稳定性和碳转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土壤培养实验,在土壤中分别添加等碳量的秸秆和秸秆生物炭,在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100%和干湿交替条件培养,研究土壤有机碳(SOC)、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CO2和CH4的变化。【结果】①培养60 天,等碳量添加秸秆和生物炭使土壤有机碳分别提高48.02%~53.91%和31.55%~42.39%,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提高243.20%~258.16%和85.67%~101.09%,有机碳损失率表现为秸秆处理(29.27%~34.95%)>生物炭处理(12.25%~21.79%),且秸秆处理的CO2、CH4累积排放量较生物炭处理分别提高75.40%~398.43%和1394.61%~3201.17%,表明秸秆虽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但同时会激发土壤有机碳损失,提高CO2、CH4排放,固碳减排效果小于生物炭处理。②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损失率和碳排放。不同外源碳添加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损失率均表现为田间持水量60%(12.25%~29.29%) ≤ 干湿交替(16.61%~29.27%) < 田间持水量100%(21.79%~34.95%)。秸秆处理在田间持水量100%和干湿交替时的CH4累积排放量比田间持水量60%时分别提高200.96%和139.35%,增幅大于CK。而含水量对生物炭处理的CH4累积排放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分别提高36.26%和20.31%,增幅小于CK,这是由于秸秆具有较高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且田间持水量100%促进了CH4排放。【结论】与秸秆还田相比,秸秆生物炭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并降低土壤碳损失率,同时,秸秆生物炭可以减缓土壤含水量导致的氧环境差异对土壤碳形态的影响,有效减少单位质量土壤CO2、CH4排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祁剑英 马守田 刘冰洋 阚正荣 刘鹏 王兴 刘洋 张海林
为进一步明确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固持(Carbon sequestration)的影响,系统分析2000—2018年农田生态系统中,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稳定化(Stabilization)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并不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本身的稳定性(Stability),而是通过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有机碳分子结构(Molecular structure)促进土壤有机碳稳定化,增加土壤固碳。未来研究重点应在阐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外源有机碳的投入(主要源于作物秸秆)与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关系,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及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及其对有机碳稳定的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有为
在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矛盾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而税收是缓和二者矛盾、稳定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稳定器”.因此,必须强化税制改革,加强税收力度,使税收真正成为稳定公平与效率的最有效的“稳定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荣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业都先后在经济开放中,发生了银行危机、货币危机等金融危机事件,尤其是银行危机给这些国家造成了沉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全面开放阶段,如何在开放进程中保持我国银行稳定,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课题。
关键词:
银行稳定 金融自由化 金融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