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
2023(855)
2022(788)
2021(737)
2020(732)
2019(1553)
2018(1563)
2017(2996)
2016(1918)
2015(2239)
2014(2287)
2013(2325)
2012(2358)
2011(2181)
2010(2172)
2009(2052)
2008(2201)
2007(2008)
2006(1770)
2005(1669)
作者
(7583)
(6410)
(6246)
(6004)
(4438)
(3266)
(2946)
(2469)
(2453)
(2414)
(2315)
(2296)
(2287)
(2245)
(2179)
(2032)
(1969)
(1959)
(1934)
(1913)
(1771)
(1686)
(1599)
(1565)
(1505)
(1491)
(1488)
(1432)
(1405)
(1393)
学科
(6606)
经济(6594)
(3616)
(3429)
方法(3264)
管理(3034)
数学(2687)
数学方法(2604)
(2570)
企业(2570)
(1616)
贸易(1616)
(1574)
(1538)
(1520)
地方(1472)
(1471)
金融(1469)
中国(1369)
(1230)
世界(1229)
理论(1228)
(1195)
教育(1140)
水产(1086)
(1074)
银行(1055)
业经(1050)
农业(1039)
(1007)
机构
大学(31724)
学院(29901)
研究(14378)
科学(10915)
(9937)
(9884)
经济(9651)
中国(9163)
(9109)
管理(8535)
研究所(8525)
农业(8039)
(7373)
业大(7303)
理学(7185)
理学院(7045)
管理学(6773)
管理学院(6710)
中心(5746)
(5256)
(5229)
农业大学(5051)
(5045)
(4924)
北京(4923)
(4632)
实验(4562)
(4532)
研究院(4430)
科学院(4412)
基金
项目(21152)
科学(14631)
(13950)
国家(13846)
基金(13843)
研究(12229)
科学基金(10114)
(8468)
自然(7556)
(7426)
自然科(7388)
自然科学(7385)
自然科学基金(7233)
基金项目(7003)
资助(6898)
社会(6316)
社会科(5893)
社会科学(5893)
科技(5767)
教育(5488)
计划(5332)
重点(5139)
科研(4547)
(4539)
专项(4513)
(4417)
(4263)
(4163)
编号(4148)
成果(4137)
期刊
学报(10386)
(10333)
经济(10333)
(8905)
研究(8540)
科学(7430)
大学(7054)
学学(6750)
农业(6131)
中国(5568)
(3580)
业大(3313)
(3241)
教育(3202)
林业(3156)
管理(2845)
农业大学(2646)
(2376)
(2302)
金融(2302)
科技(2028)
自然(1746)
统计(1725)
国际(1717)
经济研究(1706)
财经(1669)
自然科(1662)
自然科学(1662)
图书(1656)
技术(1646)
共检索到46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芳   陈海芬   陈彪   石燕金   韩世玉  
【目的】对5种不同种质桑葚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为桑葚种质鉴定、栽培、育种及生产加工等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官庄基地的长果桑、大十、黑珍珠、白玉王、野生桑等5种种质桑葚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5月桑葚达到成熟期后,挑选大小、质量、颜色和成熟度基本一致、果形相对均匀的无损伤新鲜果实为试验材料,破碎匀浆后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不同桑葚的香气成分组成,并通过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标准谱库进行解析,比较5种不同种质桑葚香气物质的异同,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其差异香气成分。【结果】从5种种质桑葚中共鉴定出101种香气成分,分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和酸类、酯类、醛类、酮类、酚类、醇类、烷类、烯类、炔类及其他类等11个类别,其中共有化合物为5种,各种质特有化合物为57种。5种种质桑葚香气成分含量由大到小分别为野生桑>黑珍珠>大十>长果桑>白玉王。运用OPLS-DA模型筛选出25个关键差异香气成分,其中邻羟基苯乙酮、水杨酸甲酯、正二十七烷、Z-11-十四醛、(E)-5-二十碳烯、3-糠醛为野生桑所独有,三环为黑珍珠所独有。【结论】不同种质桑葚的香气成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用于不同桑葚种质的鉴定。野生桑香气成分种类、总含量均优于其他4个栽培种,且独有6种关键差异香气成分,可作为高品质桑葚种质资源进行培育及开发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天羽  刘洪章  刘树英  
【目的】超声提取黑果桑、白果桑、野生蒙桑和栽培蒙桑桑葚花色苷,分析比较其花色苷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为吉林地区花色苷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的桑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桑葚冻干粉为试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4种桑葚花色苷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采用AB-8大孔树脂对花色苷进行纯化,测定4种桑葚花色苷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并与同等质量浓度的VC进行比较。【结果】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桑葚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液为体积分数60%的酸化甲醇,超声温度41℃,超声时间39min,料(g)液(mL)比1∶53。栽培蒙桑、野生蒙桑、黑果桑和白果桑桑葚的花色苷含量分别为11.815,1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张浩宇  刘芝芝  樊玮鑫  杜方  
为研究不同杂交类型百合香气成分的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12个杂交类型41个品种百合花被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百合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桉树脑、(E)-β-罗勒烯、芳樟醇和苯甲酸甲酯,无香的亚洲百合和亚喇百合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和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百合。同种杂交类型下的百合在非度量多维尺度图中往往距离较近,由杂交种再次相互杂交得到的混杂交类型结合了亲本的香气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付蕾  刘正生  孙鑫洋  朱树华  
【目的】研究不同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对草莓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和质谱数据的自动鉴定方法,为草莓品质育种及其深加工提供一种简单、准确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自动质谱解卷积鉴定系统检测成熟草莓果实中的香气成分。【结果】在成熟草莓果实中共检测到97种香气成分,主要成分为酯类、醇类、酮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分别占已检出香气成分总数的42.3%、13.4%、10.3%和6.2%。草莓的特征香气成分至少有8种,根据贡献大小,依次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沉香醇、呋喃酮、丁酸甲酯、己酸甲酯、2-庚酮和橙花叔醇。50/30μm DVB/CAR/PDMS纤维头的灵敏度最高、检出的物质最多,其余依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乔宇  谢笔钧  张妍  范刚  徐晓云  周海燕  潘思轶  
【目的】研究‘国庆1号’、‘宫川’和‘大叶尾张’3种温州蜜柑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3种温州蜜柑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从3种温州蜜柑果实中分别检测到65、36和55种挥发性成分,总含量分别为584.67μg·g-1、505.29μg·g-1和494.63μg·g-1。在3种果实中有29种相同的成分。独有的香气成分中,‘国庆1号’有12种,‘宫川’有5种,‘大叶尾张’有2种。【结论】D-柠檬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α-蒎烯、芳樟醇和辛醛是3种果实中主要的特征香气成分。‘国庆1号’特征香气成分的含量高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伍岗  夏锐  张艳梅  梁家彬  李梅  浦绍柳  
利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GC-MS联用技术检测烘青茶、乌龙茶和沉香茶中的香气成分。红河乌龙茶中共鉴定出8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环己烷-1,2-乙烯基-1,1-二甲基-3-亚甲基、1,5,7-OCtatriEn-3-醇-1,3,7-二甲和芳樟醇;三宁烘青茶中共鉴定出15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芳樟醇、β-环柠檬醛和柠檬烯;从蒸汽杀青的沉香茶中检测到16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6,10-二甲基-5,9-十一双烯-2-酮、β-紫罗酮和β-环柠檬醛。从乌龙茶加工工艺生产的沉香茶中检测到21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分别是壬醛、6,10-二甲基-5,9-十一双烯-2-酮和β-环柠檬醛。说明SPM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丽飞  陈林波  蔡丽  王丽  韩丽  田易萍  梁名志  
采用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紫娟茶(紫娟鲜叶制的蒸青茶、晒青茶)和大叶茶(云抗10号鲜叶制的晒青茶、蒸青茶)的香气成分,GC-MS联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紫娟茶香气物质较大叶茶丰富,且成分差异较大,紫娟茶中分离出大叶茶未检出的化合物有21种,分别为隐品酮、β-甜橙醛、3-乙酰氧基环氧庚烷、乳酸叶醇酯、(E)-6,10-二甲基-5,9-十一烷二烯-2-酮、反-9-甲基-十氢萘-1,8-二酮、橙花叔醇、2,6,10-三甲基-1,5,9-十一烷三烯、2-甲基碘代十一烷、异植醇、6-硝基-环十六烷-1,3-二酮、柠檬烯、甘油、十五烷、十六烷、环戊基乙酸、蒽、邻苯二甲酸-十一烷二酯、Z,Z-4,15-十八...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建华  张兰兰  边金霖  骆耀平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了由乌牛早、鸠坑、福云6号3个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绿茶的香气成分,分别鉴定出43、51、42种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个茶样的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次为萜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而醛类、酮类和酯类化合物总量较低,未检测到酸类化合物.乌牛早的醇类化合物(57.6%)显著高于鸠坑(35.2%)和福云6号(22.5%),其中,乌牛早的芳樟醇含量极高,达38.94%.乌牛早的萜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分别为10.2%、10.1%,鸠坑分别为20.0%、23.3%,福云6号分别为23.3%、7.5%.乌牛早的主要香气成分为1-辛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α-金合欢烯,鸠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珊珊  赵晨辉  李红莲  张冰冰  梁英海  宋宏伟  
【目的】以东北地区10份李种质资源果实为供试材料,进行香气成分分析及特异香气成分精准鉴定,明确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李果实特异香气成分,筛选东北地区富含香气的优异李资源,为李香气高效育种和分子水平基础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李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利用香气强度值(OAV)和主成分分析(PCA)对李果实中的特异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10份李种质资源果实共检测出香气成分63种,其中,共有香气成分有9种,分别为右旋柠檬烯、(E)-2-己烯醛、(E)-2-辛烯醛、(E)-2-壬烯醛、癸醛、2-壬酮、2,6,6-三甲基-2-环己烯-1,4-二酮、2,4-二叔丁基苯酚、伞花烃。‘牡红甜李’‘绥棱红’‘跃进李’‘红干核’‘黄干核’‘幸运’‘大玫瑰’和‘四丰李’香气的主要种类为醛类,‘牛心李’和‘香蕉李’香气的主要种类为酯类。香气PCA结果表明,10份李资源可分为3类,‘牡红甜李’‘绥棱红’‘跃进李’‘红干核’‘黄干核’‘幸运’‘大玫瑰’和‘四丰李’为一类,‘香蕉李’和‘牛心李’各自为一类。香气OAV结果显示,10份李资源共有的特异香气成分是(E)-2-己烯醛和2-壬酮,‘牛心李’特有的特异香气成分是丁酸乙酯、癸酸乙酯和乙酸异戊酯,‘香蕉李’特有的特异香气成分是乙酸丁酯和丙酸己酯,‘牡红甜李’特有的特异香气成分是α-蒎烯,‘绥棱红’特有的特异香气成分是(E)-2-庚烯醛。【结论】β-紫罗酮是东北地区分布的‘牡红甜李’‘绥棱红’‘跃进李’‘红干核’‘黄干核’‘香蕉李’和‘四丰李’特有的特异香气成分。‘牡红甜李’‘牛心李’和‘香蕉李’特异香气成分丰富,为李优异香气资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柳仪  陈淼芬  刘京宏  黄秀琼  卿志星  曾建国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4种不同成熟度果实(青桑葚、微红桑葚、微青桑葚、红桑葚)和3个不同部位(桑叶、桑枝及桑白皮)干燥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75种化合物,青桑葚、微红桑葚、微青桑葚、红桑葚、桑叶、桑枝、桑白皮中各鉴定出32、38、30、41、38、21、21种,烯烃类、酮类、醇类及醛类为桑中主要香气成分;4种不同成熟度果实和3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均有异同,但均含有芳樟醇(Linalool)、乙酸芳樟醇(Linalylacetate)、己醛(Hexanal)、D–柠檬烯(D–Limonene)、壬醛(Nonanol)和叔丁基对甲酚(ButylatedHydroxytoluene),且含量较高;相比于以前的研究方法,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的方法操作方便,且能够鉴定出桑中更多的挥发性成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琳燕  周子维  邓慧莉  罗婵玉  孙云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不同年份12种白茶的香气成分.经GC-MS鉴定及对比分析香气成分的结果表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醛、苯乙醇是白茶清鲜毫香的物质基础;芳樟醇、香叶醇等醇类化合物在白毫银针中的含量较高;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在寿眉中的含量较高.陈年白茶花果香型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橙花叔醇、香叶醛等香气成分降低,雪松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甲基萘、柏木烯、β-柏木烯等含量增加,与苯甲醛、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的协调作用,共同形成白茶贮藏过程中陈香带有枣香、梅子香等香型特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宝强  赵志国  任建武  王雁  
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卡特兰‘大新1号’的香气成分及不同花期的香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卡特兰花蕾期的香气组成成分有42种,始花期有39种,盛花期有66种,衰落期有56种;随着花朵的开放,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烷烃类和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醇类和醛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感官分析与GC/MS的测试结果综合判断,烯类物质是影响卡特兰香气的重要化合物,3,7-二甲基-1,3,6-辛三烯、α-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苯甲醛、苯甲酸甲酯是卡特兰‘大新1号’的特征香气化合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高群英  高岩  张汝民  杜明利  李刚  
为了研究大花金鸡菊Coreopsis grandiflora,黑心菊Rudbeckia hirta和万寿菊Tagetes erecta香气成分的差异,从植物香气角度为3种菊科植物的园林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采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3种菊科植物进行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从大花金鸡菊中鉴定出55种成分,主要为:α-蒎烯(相对含量23.43%),柠檬烯(22.75%),水芹烯(4.37%),桧烯(3.78%)和月桂烯(3.56%);从黑心菊中鉴定出51种成分,主要为:水芹烯(31.36%),顺-氧化芳樟醇(11.88%),桧稀(9.54%),壬醛(6.52%)和辛醛(5.08%);从万寿菊中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盛美  唐一春  孙雪梅  李惠  李友勇  蒋会兵  宋维希  马玲  刘本英  李晓霞  
云抗10号是云南省推广运用面积最广的无性系茶树良种,而肯尼亚6/8是肯尼亚加工红碎茶的主栽品种。为了探讨栽培于同一地理环境条件下,云抗10号与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成分差异,用GC-MS法分析了用相同加工工艺制成的云抗10号及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云抗10号与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成分总体上相似,但香气组成略有差异,两者的香气成分主要由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酚类、杂氧化合物等组成,且数量相当,其中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含量都较高,是两者红碎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感官审评表明,云抗10号红碎茶的甜香不如肯尼亚6/8的浓郁持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怀生  朱旗  李拥军  周文  毛清黎  
为研究稻米加工工艺对香米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SDE法对加工过程中香米香气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碾磨程度的提高,香米中香气成分的损失越大,由谷糙分离米至成品米,杂环类、酮类、酯类、烃类、醛类及醇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减少,分别减少了71.52%,29.70%,27.64%,27.38%,26.83%,20.00%;而酸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却呈增加的趋势,增加了21.7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