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8)
- 2023(9168)
- 2022(7723)
- 2021(7064)
- 2020(5787)
- 2019(13554)
- 2018(13203)
- 2017(25672)
- 2016(14231)
- 2015(16029)
- 2014(16323)
- 2013(16337)
- 2012(15424)
- 2011(14060)
- 2010(13993)
- 2009(12750)
- 2008(12697)
- 2007(11692)
- 2006(9909)
- 2005(8930)
- 学科
- 济(60745)
- 经济(60700)
- 管理(40017)
- 业(36955)
- 方法(29606)
- 企(27352)
- 企业(27352)
- 数学(26701)
- 数学方法(26438)
- 农(21264)
- 贸(18149)
- 贸易(18148)
- 易(17805)
- 财(15618)
- 中国(14895)
- 学(14784)
- 环境(13847)
- 出(12776)
- 农业(12548)
- 业经(11805)
- 地方(11700)
- 制(10187)
- 和(9754)
- 划(9132)
- 口(9072)
- 出口(9057)
- 出口贸易(9057)
- 务(8682)
- 财务(8662)
- 财务管理(8630)
- 机构
- 学院(208157)
- 大学(207394)
- 济(87545)
- 经济(85752)
- 管理(77640)
- 研究(72308)
- 理学(66940)
- 理学院(66202)
- 管理学(64898)
- 管理学院(64531)
- 中国(54019)
- 科学(46176)
- 京(43649)
- 农(41547)
- 财(38901)
- 所(37987)
- 业大(34776)
- 研究所(34716)
- 中心(33656)
- 农业(33013)
- 江(31987)
- 财经(31176)
- 经(28220)
- 经济学(27705)
- 北京(27518)
- 院(26639)
- 范(26548)
- 师范(26244)
- 经济学院(25411)
- 州(24846)
- 基金
- 项目(140916)
- 科学(109128)
- 基金(100930)
- 研究(100878)
- 家(89387)
- 国家(88704)
- 科学基金(74012)
- 社会(62622)
- 社会科(59423)
- 社会科学(59402)
- 省(55906)
- 基金项目(52926)
- 自然(48067)
- 划(47369)
- 自然科(46875)
- 自然科学(46860)
- 自然科学基金(45979)
- 教育(45922)
- 资助(42051)
- 编号(40789)
- 成果(32550)
- 重点(32410)
- 发(31622)
- 部(31256)
- 创(28931)
- 课题(28459)
- 科研(27956)
- 创新(27206)
- 计划(27006)
- 教育部(26053)
共检索到303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董灵慧 毛凤成 周宇峰 顾蕾 周天焕 李正才 周国模
【目的】评估竹笋产品碳足迹,挖掘竹笋产品减排潜力,促进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2022—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湖州市安吉县的实地调查数据,对5种不同类型的竹笋出口产品(调味笋、手剥笋、笋干丝、水煮笋、鲜食笋)种植、生产和分销阶段进行碳足迹评估,识别碳排放热点,进行减排路径设计,并基于情景假设计算减排量;结合中国2015—2023年竹笋产品出口情况,估算中国历年竹笋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结果】(1)5种竹笋产品的碳足迹从大到小依次为调味笋(1.387 4 kg·kg-1)、手剥笋(1.010 7 kg·kg-1)、笋干丝(0.927 4 kg·kg-1)、水煮笋(0.324 9 kg·kg-1)、鲜食笋(0.174 8 kg·kg-1)。碳足迹构成分析结果显示:5种竹笋产品的碳排放热点主要为农资投入、鲜笋运输、鲜笋加工和附加物投入。(2)2015—2023年中国的竹笋产品出口平均隐含碳排放为18.482 0万t,平均碳排放强度为0.966 9 t·万元-1。(3)基于碳排放热点的减排情景设计显示:2023年5种竹笋产品碳足迹平均下降幅度为20.15%。【结论】不同类型的竹笋产品碳足迹差异较大;2015—2023年的竹笋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呈波动下降趋势;综合隐含碳排放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竹笋产品碳排放热点各有差异,通过减排措施,碳足迹有进一步减排的潜力。图2表7参36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军伟 张锦华 吴方卫
文章利用空间面板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设置空间邻接权重矩阵,以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测算了我国粮食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规模和强度,估算了碳减排的潜力,然后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分析了碳减排的可能路径。结果表明:各省(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有显著空间依赖性,各省(市、自治区)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大异质性。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全国有34.5%的碳减排潜力。从碳减排路径看,全国绝对趋同下的碳减排对粮食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俱乐部趋同下的碳减排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关键词:
碳排放 随机前沿 粮食产能 减排潜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实现国际市场共同追求的二氧化碳"零排放"与"碳中和",除了限制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这一抑制性路径外,更应寻找与开拓有利于实现减排与生产平衡的非抑制性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扩大资源分布性最广的氢能源使用、通过技术创新有效进行碳捕捉并拓展更加广泛的商业化用途、加强储能步伐以消除风光等新型能源替代传统石化能源过程的不稳定性,以及推进碳市场建设进而通过市场机制的灵敏调节达到对排放的总量控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万媛媛 苏海洋 张莉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城市人口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大幅增加和各种交通方式的密集使用。这些因素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碳排放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碳中和已成为每个城市的主要发展目标,分析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本文结合广州实际与能源结构、碳排放现状,提出关于“十四五”关键时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重点地区和领域的低碳减排发展、促进减污减排协同治理的可行性路径与政策建议,对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碳排放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减排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丰超 黄健柏
首次运用非参数方法,从结构、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对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进行了分解,实证分析了中国的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及实施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结构无效率、技术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是碳排放低效的共同成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技术平衡、市场化改革和环境管制实现的碳减排潜力约为当前排放总量的60%。因此,各省份应制定各自的碳减排策略,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碳排放效率提升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水波 苏立永 葛云红
根据碳足迹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产品生命周期原理方法,明晰了海水淡化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海水淡化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方法和各阶段计算模型,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给出了海水淡化行业的碳足迹减排策略。
关键词:
海水淡化 生命周期 碳足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王苒
中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商品出口贸易中隐含了大量的碳排放。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项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贸易结构的措施,是否对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以钢铁行业产品出口为例,采用倍差法对我国实施的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的减排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出口退税率的调整能显著地降低出口隐含碳的增长率,相比未调低出口退税率的产品而言,调低出口退税率的商品出口隐含碳增长率降低39%,因而出口退税政策能够显著影响出口隐含碳排放,从而可以把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项节能减排的重要政策工具。
关键词:
出口退税 出口隐含碳 倍差法 减排政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军洋 郑绸 曲建升
我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减排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举措,但对高碳排放强度地区而言也面临较大压力。基于翔实的数据,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高碳排放强度地区的碳排放现状、减排压力,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低碳技术、行业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公众参与、制度与市场机制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具体建议,为甘肃省和其他高碳排放强度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强度 路径 减排 甘肃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恺 段峥
随着地球生态系统的交互性、复杂性与整体性特征日益显现,综合分析和比较各类人为环境影响及其最大安全阈值,对于从整体上判断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揭示承载力的超载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环境足迹和行星边界两项新概念,运用极差法和目标距离法对全球30个主要国家的碳、水和土地赤字数据进行了标准化与权重化处理,得到一个复合的国家环境可持续性压力指数,并结合3项环境赤字的实际分布状况,将所有国家划分为4类:环境强可持续性(3国)、环境弱可持续性(8国)、环境弱不可持续性(9国)、环境强不可持续性(10国)。总体上,环境可持续性压力呈现南美洲国家低、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中、欧美发达国家高的地域格局,亚洲是4类国家并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林秀 徐强 彭翔 李京咏 周影 黄佳敏 敖弟彩 窦志 高辉
稻渔共作是中国稻区重要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对该模式进行系统全面的碳足迹评价有助于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低碳绿色发展。研究基于田间试验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价了水稻单作、稻鳅共作和稻鲶共作3种稻作模式的单位面积碳足迹(CF_A)、单位产值碳足迹(CF_V)、单位利润碳足迹(CF_P)和单位营养密度碳足迹(CF_(NDU)),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情景分析。结果表明:稻鳅共作的CF_A、CF_V、CF_P和CF_(NDU)分别为11 923 kg CO_(2 )-eq·hm~(-2)、0.10 kg CO_(2 )-eq·¥~(-1)、0.14 kg CO_(2 )-eq·¥~(-1)和1.37 kg CO_(2 )-eq·NDU~(-1),比水稻单作降低了17.5%、82.1%、79.1%和77.7%;稻鲶共作的CF_A、CF_V、CF_P和CF_(NDU)分别为12 110 kg CO_(2 )-eq·hm~(-2)、0.16 kg CO_2-eq·¥~(-1)、0.22 kg CO_(2 )-eq·¥~(-1)和2.48 kg CO_(2 )-eq·NDU~(-1),比水稻单作降低了16.2%、71.4%、67.2%和59.7%。综合来看,稻鳅共作以最低的碳排放为人们提供了最高的营养密度并创造了最高的经济效益,最值得推广。敏感性分析表明CH_4排放、灌溉耗电和水产动物饲料对碳足迹影响较大。情景分析表明,当综合使用光伏发电、水稻新品种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时,两种稻渔共作模式的单位面积碳减排潜力可达到23.4%~24.4%。研究从碳排放的角度为中国传统稻作模式向生态稻作模式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七苟
农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而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如何减少或避免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贸易壁垒可以分为两类: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指通过征收高额收税的办法阻止外区域产品进去的措施总和。非关税壁垒指某国或者某区域采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崔艳红
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成本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重视不足,仍难以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提升物流配送效率、拓展出口渠道和降低出口成本的积极作用。有鉴于此,本文拟立足我国农产品出口成本高昂的现状,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对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的影响,并探讨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沈月琴 程云行 徐秀英 蔡细平 章滨森
以浙江省临安市为例,运用西方经济学、市场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影响竹笋产品市场供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用BoxJenkins法、回归分析预测法对市场容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未来几年竹笋产量、平均价格均呈现上升趋势,竹笋市场总体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关键词:
竹笋 产量 市场分析 市场预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少强 甘小芳
本文以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人民币汇率与出口换汇成本为研究对象,从贸易收支中的汇率政策选择、汇率与出口换汇成本实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与出口换汇成本之间关系密切,如果两者的差异太大,就会造成贸易收支的顺差或者逆差。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出口换汇成本 贸易收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