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7)
2023(6593)
2022(5725)
2021(5315)
2020(4423)
2019(10117)
2018(10125)
2017(19730)
2016(10898)
2015(12278)
2014(12219)
2013(12220)
2012(11610)
2011(10714)
2010(11338)
2009(10213)
2008(10454)
2007(9257)
2006(8604)
2005(7818)
作者
(32093)
(26910)
(26758)
(25281)
(17556)
(12747)
(12108)
(10169)
(10165)
(10084)
(9323)
(8999)
(8969)
(8704)
(8654)
(8238)
(8144)
(8031)
(7823)
(7786)
(6925)
(6665)
(6617)
(6206)
(6178)
(6080)
(5995)
(5991)
(5566)
(5516)
学科
(38285)
经济(38234)
(34302)
管理(31460)
(25380)
企业(25380)
(13497)
方法(13302)
中国(12175)
(11150)
(10891)
数学(10877)
数学方法(10644)
(10179)
(9791)
贸易(9785)
业经(9550)
(9526)
(9308)
地方(9131)
农业(8584)
(8053)
银行(8021)
(7754)
及其(7642)
服务(7440)
工作(7148)
(6989)
金融(6988)
(6795)
机构
大学(156862)
学院(156521)
(62564)
经济(60928)
管理(59540)
研究(58247)
理学(50168)
理学院(49527)
管理学(48660)
管理学院(48312)
中国(44219)
科学(35290)
(34276)
(31237)
(30163)
(27457)
研究所(27220)
中心(26237)
(26139)
财经(23566)
(22446)
师范(22256)
业大(21937)
北京(21719)
农业(21368)
(21308)
(21241)
(20612)
(18202)
经济学(17937)
基金
项目(99983)
科学(78407)
研究(74916)
基金(71654)
(62968)
国家(62411)
科学基金(52155)
社会(46254)
社会科(43694)
社会科学(43678)
(38292)
基金项目(36827)
教育(33720)
自然(33422)
(33310)
自然科(32580)
自然科学(32568)
自然科学基金(32019)
编号(31620)
资助(29435)
成果(28135)
重点(22852)
(22576)
课题(22225)
(22145)
(20495)
(19476)
项目编号(19327)
创新(19122)
教育部(18728)
期刊
(75513)
经济(75513)
研究(48834)
中国(34056)
(25610)
学报(24375)
科学(23314)
(22937)
管理(22834)
教育(18765)
大学(18264)
(18084)
金融(18084)
农业(17137)
学学(16770)
图书(12839)
技术(12358)
业经(12173)
经济研究(11682)
财经(11240)
(9714)
(9675)
问题(9645)
书馆(9509)
图书馆(9509)
国际(9157)
(8736)
(8711)
论坛(8711)
现代(7779)
共检索到251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斌志  
作为系统、全面、整合地进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方式之一,社区重建能够有效地发动社区居民的参与。开展迅速有效的灾后社区重建,要在坚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参与,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坚持民间资源的整合,坚持发挥专业团队作用的原则下,通过行政主导型或社区动员型的重建模式,分阶段有策略地开展灾后社区生态与公共设施重建、社会救助与重建、心理辅导与心理重建、就业与教育促进以及医疗救助与公共卫生服务。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廖敏  王克怀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来自各方面的大量救灾款物不断涌入四川。四川省各级审计机关在时间紧迫、救灾款物数额巨大、投放集中的应急状态下,按照审计署、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紧急行动,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审计,取得了政府满意、社会赞赏的良好效果,向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交了一本明白账、放心账。去年7月,四川省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确立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并强调要严格救灾款物的分配、发放和监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取信于民,廉洁重建,促进又好又快地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当前,四川各地正在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卓  黄钰  
5.12汶川特大地震所带来的贫困是深远而复杂的。社会组织大规模参与灾后社区扶贫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并已经初步构建起灾后社区扶贫模式。该模式在确定权利边界、回应社区扶贫需求、推进社区自治和自身队伍建设上还存在明显不足,文章从制度环境、扶贫方法、社区合作和队伍能力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亦冰  王军  
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陕西省南部受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宁强县和略阳县,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面对社会各界的支援,灾后村庄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如何在灾后全方位地营建乡村社区,并充分体现其地域特色,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地震灾后重建,不仅要考虑房屋建筑等生活空间的营建,还应统筹和规划考虑农村主导产业的生产恢复与技术提升,更新产业结构,以及建设新的循环农业模式。为此针对陕南地震灾后乡村现状,选取宁强县受灾最严重的广坪镇骆家嘴村为例,提出应结合该地区地域特点、产业结构和农村社会发展现状,从村庄规划及建设发展模式开发与新型民居示范等方面营建绿色乡村社区,探索灾后绿色乡村营建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费志荣  刘伟  严进  
汶川地震灾区,是我国西部重点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优势产业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产业恢复重建关系到灾区的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文琦鸿  
5.12汶川特大地震在给灾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给当地金融发展带来商机,对于灾区农行而言,积极融入,有效作为,借机提升县域蓝海市场开辟战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地震灾害对地方经济影响什邡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距离成都市50公里,辖14个镇,总面积864平方公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辜智慧  葛怡  刘宝印  徐伟  
汶川地震后,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部署。本文从灾害监测预警与隐患排查、基础设施和住房抗震设防水平、灾害避难所建设与防灾减灾教育等方面,搭建了一个震后区域安全建设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灾害风险管理和安全建设的主要内容,总结归纳出汶川震后安全建设的案例经验,并借此对玉树震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区域灾害风险管理和安全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樊杰  王传胜  汤青  徐勇  陈东  
地震灾区是地表各圈层相互作用最剧烈、人地关系最紧张的区域。深入开展综合地理研究对于协调这一区域的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鲁甸灾前的资源环境特点与区域发展特征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发现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密度大、贫困面广、生产生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资源环境长期处于超载状态。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尽早启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科学制定重建规划,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开展整个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及近邻地区的防灾减灾系统研究和整体规划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舒建平  张林玲  何芝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绵竹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2008年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绵竹市旅游业进行了积极恢复重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应着力从平复资金缺口、调整产业结构、突出文化亮点、深化旅游体验、恢复旅游市场人气、完善旅游救援等方面做好工作,实现绵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克俊  张鸣鸣  
汶川地震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在快速推进的同时,一些问题已经凸显,如气候、地质等不确定性因素阻碍重建进程,个别措施不利于民众长远利益,金融贷款方面有潜在的风险,部分援建项目不适合当地的现实需求,而建设成本大幅攀升则是制约重建步伐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在当前或今后给重建进程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从保障、激励、监督、利益协调、工作推进等多方面深层次探索灾后城乡住房重建的机制建设,在保障各方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提升重建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严绍兵  吕怀涛  万丛颖  刘畅  郭晓丹  刘丹丹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时间之长、涉及工作之繁、施行难度之大均为救灾活动之最,也决定了其成为救灾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战役,必然要求以大战略和长效机制保证救灾活动取得最终胜利。本文首先给出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研究综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出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时期全国性长期机制的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果  王沛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诞生于灾后重建这一特殊背景之下,与常规规划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本文以汶川县12个乡镇的灾后重建规划为研究对象,引入系统分析中的KJ法,逐步解析KJ法应用步骤,得到灾后重建规划的整体结构图。通过将其与常规规划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灾后重建规划在规划内容和应对上位规划方式两方面的特征,并对未来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提出借鉴性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杨凌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玖平  刘高福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国受灾地区的社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社区文化重建是灾后社区重建的基本内容之一,对社区重建的意义重大。在统筹优选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灾后社区文化的重建进行探索,建立了灾后社区文化重建的具体模式,期望能为灾后又好又快地进行社区文化重建有所帮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承伟  
自然灾害已经成为我国巩固减贫成果,确保摆脱贫困人群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的一系列自然灾害,不仅给灾区带来人员及财产损失,而且对灾区的贫困程度产生了深刻影响——贫困面扩大、贫困程度加深、扶贫成本加大。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表明,扶贫开发效果的持续提高,需要把灾害管理与长期扶贫战略有机整合。以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的实践及其理论总结为基础,阐述了灾害管理与长期扶贫战略整合的必然性,提出了灾害管理与长期扶贫战略整合的对策和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