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1)
2023(5939)
2022(5408)
2021(4892)
2020(4674)
2019(11190)
2018(11115)
2017(21745)
2016(12258)
2015(14081)
2014(14498)
2013(14537)
2012(13624)
2011(12478)
2010(13104)
2009(13007)
2008(12084)
2007(10883)
2006(9041)
2005(8047)
作者
(38020)
(32072)
(31757)
(30262)
(20089)
(15399)
(14725)
(12687)
(11916)
(11404)
(10832)
(10673)
(10164)
(10095)
(10080)
(10077)
(10028)
(9456)
(9212)
(9152)
(8118)
(7997)
(7850)
(7310)
(7230)
(7226)
(7160)
(7056)
(6548)
(6442)
学科
(55220)
经济(55180)
管理(33203)
(32363)
方法(31960)
数学(29312)
数学方法(28880)
(26182)
企业(26182)
(13411)
(12534)
中国(11782)
(11667)
(10740)
贸易(10738)
(10450)
地方(9600)
业经(8979)
农业(8742)
(8382)
理论(8155)
(8017)
(8011)
财务(7986)
(7968)
金融(7966)
财务管理(7964)
(7433)
企业财务(7421)
银行(7406)
机构
大学(184141)
学院(182656)
(73540)
经济(71966)
管理(70054)
理学(61041)
理学院(60371)
研究(60312)
管理学(58861)
管理学院(58540)
中国(45087)
科学(40128)
(38784)
(36182)
(32192)
(32024)
业大(31425)
研究所(29579)
农业(28962)
中心(28447)
(27232)
财经(25968)
北京(24209)
(23440)
(22917)
师范(22603)
经济学(22585)
(21438)
(20928)
经济学院(20610)
基金
项目(122388)
科学(94655)
基金(88144)
研究(83862)
(77810)
国家(77229)
科学基金(65204)
社会(51302)
(48974)
社会科(48620)
社会科学(48601)
基金项目(46513)
自然(44553)
自然科(43565)
自然科学(43551)
自然科学基金(42743)
(41473)
教育(40243)
资助(38236)
编号(34219)
重点(27866)
成果(27718)
(27184)
(25643)
(24929)
科研(24508)
计划(24362)
课题(23731)
创新(23322)
大学(22822)
期刊
(74887)
经济(74887)
研究(47502)
学报(33409)
中国(31968)
(31833)
科学(28432)
(25340)
大学(24619)
管理(23453)
学学(23364)
农业(21356)
技术(17148)
教育(16807)
(14692)
金融(14692)
财经(12584)
经济研究(12375)
统计(12290)
业经(11955)
(11919)
(10874)
(10725)
问题(10440)
技术经济(10403)
决策(10131)
(9902)
理论(8826)
业大(8704)
商业(8530)
共检索到258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向涛  胡志超  胡良龙  彭宝良  
针对我国大蒜主产区种植特点研制的4DLB-2型半喂入自走式大蒜联合收获机,在国内同类机型中技术水平较为先进。为进一步掌握该机性能,在已有试验基础上对该机的田间收获性能进行测试,测试不同作业速度、种植模式下的生产率、损失率、含土率、伤蒜率、留梗长度等主要技术指标,考核该机的田间作业效果,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机生产率为0.13~0.21hm2/h,大蒜损失率1.1%~2.3%,含土率1.3%~1.5%,伤蒜率1.7%~2.2%,蒜头留梗长度31.9~43.6mm,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军  宋建农  王继承  
对中国农业大学和河南开封市新科农用机械厂联合研制的4HSHW-1400型大蒜收获机的振动分离装置进行了运动力学分析.在该振动分离装置中采用新型偏心振动轮,实现了收获大蒜时挖掘物中的鳞茎与土块、碎石等的分离.通过对该装置主动链轮和振动轮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到了振动装置设计参数和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该新型振动装置的分离性能,为今后采用类似的结构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机已通过国家农机鉴定总站的鉴定,证实了该新型振动分离装置可以较好地满足工作需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祥辉  王昕  张文杰  史明明  魏宏安  
针对国内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纵向尺寸较大、田间作业掉头不灵活、通过性及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对4U-1400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进行参数分析。主要对该分离输送装置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田间试验过程发现,当二级土薯分离输送装置刮板高度≥60mm,输送速度为0.8~1.0m/s,倾斜角度≤36°时,薯块输送较平稳,不易伤薯且土薯分离效果较好。该分离输送装置集土薯分离功能和大倾角薯块输送功能于一体,整机结构紧凑。该收获机薯块装袋作业适应于土质疏松、无板结的旱地(覆膜)种植马铃薯的收获;当土壤湿度较大、结块严重时,亦可将薯块集中堆放(液压操纵)或条铺于地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兆延  吴惠昌  胡志超  彭宝良  
【目的】研究花生收获机挖掘深度的模糊控制策略,实现花生收获机挖掘深度的自动控制,降低机具手的工作强度。【方法】采用超声波测距方法,研制地面仿形装置,设计模糊PID控制器模拟花生收获机挖掘深度模糊PID控制仿真曲线,编写控制软件并利用片上调试仿真器QB-MINI2(MINICUBE)将程序烧录到控制器中,建立花生收获机挖掘深度的模糊控制策略,然后将整套系统搭建在4HLB-2型花生联合收获机上,在田间用示波器跟踪随地面起伏响应的电压波形,进行自动限深的萝卜、甘薯收获试验,并与人工手动机械收获的伤果率、漏挖率、平均挖掘深度进行比较。【结果】萝卜、甘薯收获试验表明:手动收获萝卜的平均挖掘深度为12.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兆延  吴惠昌  胡志超  彭宝良  
【目的】研究花生收获机挖掘深度的模糊控制策略,实现花生收获机挖掘深度的自动控制,降低机具手的工作强度。【方法】采用超声波测距方法,研制地面仿形装置,设计模糊PID控制器模拟花生收获机挖掘深度模糊PID控制仿真曲线,编写控制软件并利用片上调试仿真器QBMINI2(MINICUBE)将程序烧录到控制器中,建立花生收获机挖掘深度的模糊控制策略,然后将整套系统搭建在4HLB2型花生联合收获机上,在田间用示波器跟踪随地面起伏响应的电压波形,进行自动限深的萝卜、甘薯收获试验,并与人工手动机械收获的伤果率、漏挖率、平均挖掘深度进行比较。【结果】萝卜、甘薯收获试验表明:手动收获萝卜的平均挖掘深度为12.5 c...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靖叶  夏中州  李作栋  王绪坪  何志博  丁幼春  
针对轮式联合收获机自动导航中需要对电控液压转向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等问题,设计了转向轮转角测量装置,构建了电控液压转向测试系统,通过电液转向控制器实现了转向轮转角的实时控制与同步测量,对电控液压转向过程中的稳态转向速率、瞬态响应过程等线性与非线性特征开展了分析与测试。由路面静态试验验证得到收获机转向轮转向中位左右15°范围内,转向轮转角对应转向液压缸活塞杆伸缩量关系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0.99,均方根误差RMSE=0.25。田间动态试验显示:电控液压转向存在的非对称死区电压区间占控制电压范围的32%;转向轮稳态动作时的转向轮转向速率与转向控制电压线性度显著;在不同方波信号激励下,转向轮瞬态响应过程平均滞后时间90 ms、调整时间150~200 ms、调整转角0.21°~2.77°、滞留时间25~77 ms、滞留转角0.10°~1.2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锐  尚昱君  徐红梅  孙翔宇  柳汪  姜威  董佳俊  
以某谷物联合收获机方向盘总成为研究对象,基于Pro/E软件建立其几何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方向盘组合体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第一阶固有频率为44.005Hz,位于人手敏感振动频率范围37.5~65.0Hz,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具有较大影响。为了调整组合体模型的固有频率以避开人手的敏感频率范围,在将方向盘骨架材料更换为45钢的基础上,通过增大转向柱和传动轴的直径对组合体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组合体模型第一阶固有频率由44.005 Hz提升至67.31 Hz,避开了人手敏感的振动频率,同时也避开了发动机激振频率。结构优化后的模型可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并提升作业人员的操作舒适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仑  丁为民  方志超  何春霞  
针对我国稻麦轮作区在作物收获后均可进行免耕播种的作业要求,在原设计的稻麦联合收获开沟埋草多功能一体机的基础上,对开沟装置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及分土导流装置结构进行优化,利用开沟抛起的土块对免耕直播的种子进行覆盖。田间试验表明:优化改进后的开沟分土装置作业效果良好,作业后土垡边长不大于4 cm、碎土率达90%,抛土均匀性不小于85%,单侧平均抛土幅宽1.1~1.2 m,抛土集中区平均覆土厚度2.3 cm,不仅达到开沟机械作业的质量标准要求,还能满足当地农艺上的覆土盖种要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倩怡   黄思杰   田洁  
中性/碱性转化酶作为植物蔗糖代谢的关键酶,主要参与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等过程。为探究大蒜AsNI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模式,以乐都紫皮大蒜为试验材料,克隆得到2个中性/碱性转化酶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AsNI1和AsNI2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522,1 203 bp,编码173,400个氨基酸;AsNI1与AsNI2均为亲水性蛋白,预测定位于细胞质,具有Glyco_hydro_100结构域;但二者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仅为25.75%,AsNI2含有1个糖基化位点,而AsNI1未检测到糖基化位点,二者的亲缘关系较远。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AsNI2与AsNI1可能参与不同的生化过程。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AsNI1和AsNI2的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与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其中AsNI2启动子的干旱和低温胁迫响应元件个数显著大于AsNI1。通过对启动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发现,二者含有不同种类及数量的结合位点,表明AsNI1和AsNI2可行使不同的基因功能。qRT-PCR检测发现,AsNI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AsNI1和AsNI2分别在根和鳞茎中表达量最高。同时,逆境胁迫能够诱导AsNI表达,低温和干旱处理下均以AsNI2的响应程度强于AsNI1。其中,低温胁迫以诱导叶片AsNI2的表达为主,干旱胁迫以诱导根系AsNI2的表达为主。通过分析AsNI的序列特征和表达模式,验证了AsNI的抗逆功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宏靖  王瑞丽  邱立春  张旭东  
针对研制的牛蒡收获机振动收获系统,为进一步优化该系统的作业性能,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与试验模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获得该系统的前30阶的固有频率,以及各主要工作部件的典型振型。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1~14阶模态(3.3~77Hz)主要表现为挖掘铲和振动连杆的弯振;15~20阶模态(79.47~125.37Hz)表现为扎草刀、支撑臂和振动连杆的弯曲振动;21~30阶模态(153.29~232.55Hz)表现为整机的末端振动,上述模态属性可为系统结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整机作业性能的优化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杰  徐红梅  林卫国  钟文杰  刘爽  刘海悦  
采用SolidWorks、有限元分析软件与RecurDyn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收获机的人-机-路面系统的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以驾驶员全身振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评价指标,仿真模拟收获机在水稻、小麦以及油菜田行驶时的振动舒适性。结果表明,行驶速度、路面硬度、竖割刀的添加对收获机振动舒适性影响较大,路面硬度越大、收获机行驶速度越快,人体的主观不舒适性感受就越强烈;竖割刀的添加增强了人体的不舒适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爽  徐红梅  周杰  钟文杰  刘海悦  
以某联合收获机主机车身框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柔性体技术创建车身框架的有限元柔性体模型,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模态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车身框架的第一阶模态频率为7.29 Hz,与收获机正常工作时割刀的激励频率(7Hz)接近,易发生共振,且对人体舒适性影响最大。为了调整收获机车身框架的固有频率,以避开外部激振频率范围,采用HyperMesh软件对收获机车身框架柔性体模型进行尺寸优化和拓扑优化,结果表明,尺寸优化后,收获机车身框架的第一阶模态频率由优化前的7.29 Hz提升至8.63 Hz,车身框架质量下降了0.006t;拓扑优化后,收获机车身框架的第一阶模态频率由优化前的7.29Hz提升至8.49Hz,车身框架质量下降了0.107t。拓扑优化与尺寸优化均可使收获机车身框架固有频率避开外部激振频率范围,但综合考虑优化设计的目标与生产制造成本,采用尺寸优化技术对收获机车身框架进行结构优化更为适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子谦  王登辉  胡瑞  董万静  丁幼春  
为了解决轮式联合收获机在水稻收获作业中操作繁琐及作业质量和效率低的问题,通过采集熟练驾驶员驾驶时收获机位姿信息和驾驶员操作信息,运用神经网络构建了拟人驾驶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拟人驾驶模型的联合收获机导航控制器。根据收获作业需求设计了一种田间套行作业路径规划方法,在保证转弯精度的同时,较好的完成收获作业;与传统PID和常规纯追踪模型相比,拟人驾驶模型控制收敛速度快0.42 s、超调减小0.04 m,具有收敛速度快、超调小等特点。路面直角路线转向试验结果表明,当联合收获机行驶速度分别为0.62、0.82、1.02 m/s时,转弯后超调量不大于0.039 m,在不同行驶速度下仍具有较高的鲁棒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联合收获机在水稻田中以0.6、0.8、1.0 m/s的速度前进时,直角转向导航跟踪转向后超调量分别不大于0.082、0.086、0.092 m,直线跟踪部分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不大于0.031、0.032、0.034 m。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拟人驾驶模型导航控制器,能较好的完成水稻收获作业自动导航,为水稻生产无人收获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升  周应恒  
本文通过ARCH类模型,以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的大蒜周批发价格为样本,对大蒜价格波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蒜价格波动具有显著集聚性,大蒜市场不具有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的特征,同时大蒜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价格下降的消息会比价格上升的消息引起更大幅度的价格波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焕新  康振谦  李问盈  
4LZ-125型小麦联合收获机与功率为8.8kW的小型拖拉机配套能进行正常作业,其原因是采用双层割刀减少了脱粒功耗和增大滚筒的转动惯量,从而弥补了功率储备的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